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探讨其对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明确诊断且未经治疗的ITP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仅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联合皮下注射rhTPO治疗,观察至治疗结束14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细胞)变化及两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在T细胞亚群及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水平及PLT计数等方面均显著升高,而CD8~+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P<0.05)。(3)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在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及PLT水平均显著升高,CD8~+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对照组ITP的总有效率为68.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可有效改善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提高辅助性T细胞数量,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从而有效提高ITP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以及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即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评估ITP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及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初治IT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对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 ITP组的Th细胞(CD3+、CD4+),Th/Ts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细胞(CD3+、CD8+)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Th细胞(CD3+、CD4+)、Th/Ts比值、Ts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可改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结肠炎症评分、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 T细胞百分比及IL-10水平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及结肠黏膜炎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 T细胞百分比、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可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IL-10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IL-10的影响.方法 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7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及5-氨基水杨酸制剂奥沙拉嗪钠胶囊进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结肠炎症评分、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IL-10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结肠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结肠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CD4+CD25+调节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及IL-10水平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25+调节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及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歧乳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UC患者疗效确切,且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IL-10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在改善患者肠道内微生物平衡中具有显著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在晚期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2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与15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肺癌组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为(7.17±3.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5±2.11)%(P<0.01)。肺癌组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数量在病理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调节性T细胞数量高于早期患者(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在肺癌患者中比率明显升高,并与临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萍  张佳佳 《黑龙江医学》2019,44(9):1022-1024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期间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观察组)和4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差异及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CD3+、CD3+CD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3+CD8+水平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有ITP类型的CD3+、CD3+CD4+水平均比对照组低,CD3+CD8+水平比对照组高,且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CD3+、CD3+CD4+水平会不断降低,CD3+CD8+水平不断升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3+CD4+水平均比治疗前高,CD3+CD8+比治疗前低,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紊乱,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诊断、治疗效果评估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血液科病房收治的241例初诊ITP儿童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儿童25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水平,并对两组中大于4岁的儿童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评估ITP患儿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及PLT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而CD8+T淋巴细胞、MPV及PDW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与治疗前水平比较,治疗5日后IT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水平均有明显改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ITP患儿血小板计数、CD4+/CD8+与骨髓巨核细胞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IT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ITP患儿治疗干预方面得分最高,为(1.89±1.06)分.结论:ITP患儿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及PLT计数均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MPV及PDW明显升高,ITP患儿生活质量明显降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对ITP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口服液对二期梅毒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二期梅毒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ELISA检测外周血IL-2、IFN-、IL-4及IL-10细胞因子,ELISA检测治疗3个月后梅毒血清TRUST滴度并加以疗效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IL-2、IFN-明显高于对照组,CD4^+CD25^+FOXP3^+、IL-4、IL-10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匹多莫德口服液可通过下调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改善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而辅助治疗二期梅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3组受试者均取外周血进行置备,并采用荧光法检测阳性率,分别观察3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不同AL亚型(ALL和ANLL)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经化疗CR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值明显高于AL初治组和健康组,AL初治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值明显高于健康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化疗CR组患者ALL和ANLL亚型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值明显高于AL初治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LL亚型和ANLL亚型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提示患者免疫能力的变化,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胰腺癌患者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阐明HIFU治疗对原发性胰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
法:原发性胰腺癌组患者36例,对照组体检健康者28例,于HIFU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采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并比较治疗前后原发性胰
腺癌患者KPS评分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变化。结果: HIFU治疗前原发性胰腺癌组患者
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胰腺癌组患者经HIFU治疗4周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胰腺癌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和CA-199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治疗可以改善原发性胰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李彬  李长忠 《河北医学》2016,(7):1065-1067
目的::探讨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自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门诊部与住院部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62例(观察组)和正常妊娠妇女62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四色荧光法测量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的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的比例,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2.669,P =0.015);观察组患者蜕膜组织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蜕膜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986,P =0.001)。结论: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在早孕期显著升高,参与了正常妊娠的维持,有可能是调控母胎界面局部免疫耐受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降低可能与 URSA 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凋亡,初步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在特发性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IT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T淋巴细胞的凋亡.结果 ITP患者CD+3、CD+4和CD+4CD+25T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CD+8T细胞和CD+4T细胞表面Fas 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P<0.01);T淋巴细胞凋亡敏感性增加.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T细胞免疫调控亚群(CD+4CD+25)凋亡增多,对自身反应性T细胞亚群免疫下调作用降低,破坏自身免疫耐受,在IT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靛玉红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血小板免疫CBA小鼠20只,建立ITP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靛玉红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PBS腹腔注射,在建模第4周分离小鼠脾细胞,MIT检测脾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中淋巴细胞表型(CD4、CD8、CD25、Foxp3),并以MACS分离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评价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功能.结果 靛玉红通过抑制ITP小鼠脾细胞增殖,减少CD4细胞的数量,提高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相对比例,有效改善ITP的血小板减少程度,而MLR显示靛玉红并不抑制Treg的抑制功能.结论 靛玉红可通过影响调节性T细胞诱导ITP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浆CD4+、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62例为观察组,入院后进行相关降糖及抗感染治疗,观察患者入院时、入院治疗8周后血浆CD4+、CD4+CD25+T细胞水平,并探讨其与血糖控制水平的关系。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血浆CD4+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D4+CD25+及CD4+CD25+/CD4+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观察组CD4+细胞水平升高(P<0.05),CD4+CD25+及CD4+CD25+/CD4+比值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依据治疗效果分为治愈组、有效组及无效组,CD4+水平随疗效的增加而增加,CD4+CD25+水平及CD4+CD25+/CD4+比值随疗效的增加而降低,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水平与餐后2 h血糖(2 h PBG)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22,P<0.05)。结论:检测CD4+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化,可客观评价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右江医学》2019,(9):688-690
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TNF-α、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疗效、调节性T细胞(CD4~+OX40~+T、CD4~+CD25~+T)及炎症因子(TNF-α、IL-2)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OX40~+T、CD4~+CD25~+T细胞、IL-2、TNF-α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有效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T细胞及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善,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及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26例成人ITP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对照组及ITP患者治疗前后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并将正常对照组与ITP组及ITP组治疗前后的Treg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ITP组(治疗前)较对照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经治疗后18例有效,8例无效,有效组治疗后CD4+CD25+FOXP3+Treg细胞明显上调(P<0.05);治疗无效组治疗后Treg细胞的比值较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的发病可能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下调相关,治疗有效后Treg细胞的失调会得到改善,改善Treg细胞的功能并增加其数量可能是一个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AA患者(AA组)及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16+/56+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3+T淋巴细胞与CD19+B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A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A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调节性T细胞减少可能与AA免疫发病机制有关.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AA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及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CD4~+CD25~+T细胞)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强心、扩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组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及调节性T细胞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LVEDD、LVESD及LVEF等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风湿性心脏病患者TGF-β1、IL-10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评价其在ITP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 、CD3 CD4 、CD3 CD8 、CD19 、CD19 CD5 )水平。结果ITP组治疗前CD3 T淋巴细胞、CD3 CD4 T淋巴细胞百分率以及CD3 CD4 /CD3 CD8 比例减低,CD3 CD8 T淋巴细胞、CD19 B淋巴细胞、CD19 CD5 B淋巴细胞百分率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TP组治疗后,27例有效,9例无效。治疗有效组治疗后CD3 T淋巴细胞、CD3 CD4 T淋巴细胞百分率以及CD3 CD4 /CD3 CD8 比例升高,CD3 CD8 T淋巴细胞、CD19 B淋巴细胞、CD19 CD5 B淋巴细胞百分率均减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无效组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可能与ITP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有关,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对于研究ITP发病机制以及观察ITP临床病情转归均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哮喘患者外周血CD4~+和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方法分离哮喘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型及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结果哮喘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4.2±1.5)%,对照组(8.5±2.6)%,哮喘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面表达的活化表型CTLA-4和CD69无显著性学差异(P>0.05)。结论CD04+和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