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各种手术和非手术方法甚多,意见也不一致,但是多数学者认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宜早期手术治疗,反复非手术治疗可延误诊治,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能正确诊断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作一综述。 一、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复杂,一般仅根据病史和体征往往难以对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诊[1],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系指腰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或破碎,并同髓核甚至软骨板脱出于纤维环外,但未完全游离椎管内[2],可分为脱出后纵韧带下…  相似文献   

2.
正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产生的一系列综合病症被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根据髓核突出的不同程度分为四型:a)膨出型。纤维环及后纵韧带完整,髓核组织弥漫性膨出;b)突出型。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处突出,后纵韧带仍完整;c)脱出型。纤维环、后纵韧带均破裂,髓核从破口处突出,但其根部仍在椎间隙内;d)游离型。髓核组织完全突入椎管内。由于重力及局部解剖因素,临床上常见的椎间盘脱出髓核移位主要向后下  相似文献   

3.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附3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32例因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而引起的髓核直接突入椎管内压迫马尾神经和神经根所出现的临床症状、脊髓造影及术中所见、按术中所见,髓核突破纤维环时对硬膜囊及神经根压迫类型,结合术前脊髓造影及临床表现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大块型、碎块型、部分破裂型及硬膜囊内型。对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预防、治疗及预后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颈椎间盘突出类型的术中显微镜下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报告并探讨颈椎椎间盘内容物突破纤维环、后纵韧带甚至硬膜囊的特征.方法 自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实施显微镜下经椎间隙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72例,共378个椎间隙.观察项目包括:纤维环、后纵韧带以及硬膜囊的完整性,后纵韧带前方和后方的突出物.结果 MRI术前判断:纤维环完整者81个椎间隙,纤维环破裂后纵韧带完整者123个椎间隙,后纵韧带破裂者70个椎间隙,髓核后纵韧带后方游离者48个椎间隙,髓核突入硬膜囊2个椎间隙以及椎闻盘形态正常54个椎间隙.手术发现纤维环破裂及后纵韧带后方游离髓核组织的椎间隙数量明显高于MRI的提示:纤维环完整者38个椎间隙,纤维环破裂后纵韧带完整者163个椎间隙,后纵韧带破裂髓核疝62个椎间隙,后纵韧带后方游离髓核63个椎间隙,硬膜囊下疝2个椎间隙以及椎间盘形态正常者50个椎间隙.结论 术前MRI基本能够准确判断髓核突出的位置、方向、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术中发现大量纤维环全层破裂、后纵韧带破裂以及"较完整"后纵韧带的背侧游离髓核组织的病例,术前MRI无法进行正确判断,说明MRI对于判断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的完整性有一定局限性;术中有必要切开后纵韧带进行探查.以上解剖认识以及病理分型,有助于实施前路手术的彻底减压.  相似文献   

5.
自1985年6月~1995年6月共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8例男53例,女35例。年龄20~67岁。病程15d~15年,平均1年2月。术中证实突出部位:L_(3、4)5例,L_(4、5)58例,L_5S_122例,L_(4、5)及L_5S_1双间隙中央型突出2例,L_(4、5)中央突出伴L_(3、4)旁侧型突出1例。突出类型:纤维环尚未完全破裂者即突出型46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脱出于纤维环裂口之外即脱出型28例;碎裂型髓核完全脱离原椎间盘或游离于椎管内者即游离型14例。合并中央椎管狭窄14例,侧隐窝狭窄48例,椎间孔狭窄2例。 1.2 手术方法 本组88例均行后路显露。全椎板切除28例,其中经硬膜外双侧髓核摘除25例,硬膜正中髓核摘除3例;半椎板切除50例,椎间扩大开窗术10例。椎间盘突出物的处理:显露神经根,确定其与突出物的关系,如硬膜囊及椎间盘突出物易于显露,且突出物表面纤维环未完全破裂,则于突出物的“顶部”环形切开纤维环,用直髓核钳和角度髓核钳取净髓核组织;若纤维环完全破裂,变性髓核部分游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类型一般多见为侧方型,次为中央型,纤维环破裂后髓核游离至椎管内也不少见;但破裂突出到蛛网膜下腔者实属罕见,近于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们两家医院自1980年至1991年2月间共收治破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7例,其中有5例髓核穿破纤维环后,部分或大部分游离于椎管内引起了较复杂的临床表现。均经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8.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破裂型突出,下同),系指腰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或破碎,并同髓核甚至软骨板脱出于纤维环外,但未完全游离椎管内,该类型突出非手术疗法难以治愈。反复非手术疗法可延误诊治,甚至使病情加重。因此,对破裂型突出应尽早作出诊断,这在提高疗效上具有一定的意义,我科1983年到1995年6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67例,作者对资料齐全的162例破裂型突出的病例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在该型诊断中的意义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传统的保守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因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在临床上并非少见,且非手术治疗难以凑效,我院在1989年6月至1996年3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3例,经手术证实为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或游离于椎管内共134例,占15%,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切口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赵乃华,万年宇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传统手术方法[1]一般是全椎板切除、硬膜囊切开、分离马尾神经、取出髓核。后来,我们在全椎板切除后不切开硬膜囊,而是从两侧切开后纵韧带和纤维环取出髓核,也取得同样的疗效。在此基础上,我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切作术的适应证。方法:对106例经皮腰间盘切除治疗者根据髓核造影分为纤维环破裂组和纤维环未破裂组,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纤维环破裂组优良率1111%,纤维环未破裂组优良率948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适合治疗纤维环未破裂的腰椎间盘突出者。髓核造影能直观判断纤维环的完整性,可做为经皮腰间盘切除术病例选择的有效标准  相似文献   

12.
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适应症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雄  邵振海 《颈腰痛杂志》1999,20(4):283-285
目的 探讨经皮腰椎间盘切作术的适应证。方法 对106例经皮腰间盘切除治疗者根据髓核造影分为纤维环破裂组和纤维环未破裂组,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3~36个月,纤维环破裂组优良率11.11%,纤维环未破裂组优良率94.8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适合治疗纤维环未破裂的腰椎间盘突出者。髓核造影能直观判断纤维环的完整性,可做为经皮腰间盘切除术病例选择的有  相似文献   

13.
椎间开窗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罗涛 《中国骨伤》2010,23(10):795-796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腰椎疾患,其中少数病例因腰椎间盘髓核内压增大而向外突出,若纤维环全层破裂,髓核脱出于纤维环外,称为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纤维环破裂髓核游离至硬膜囊背侧极为少见[1,2],国内郝永宏等收治1 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纤维环破裂髓核游离至硬膜囊背侧者仅12例,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患者均未发生截瘫[3]。近期我们收治1例髓核游离至硬膜囊背侧引起截瘫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报告如下。患者,男,55岁。以“腰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月余”主诉入院。1个月前感腰痛向右下肢放射,在外院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管封闭及牵引治疗术,术后腰痛及右下肢放射痛好转,但次日感腰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无大小便失禁,双下肢麻木无力呈进行性加…  相似文献   

15.
髓核游离至硬膜囊背侧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外陆续有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纤维环破裂髓核游离至硬膜囊背侧的报道^[1-3],而且前国内尚不多见。我们结合治疗12例的体会,就该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放射学检查及治疗方法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少见的一种。在复习历年来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记录中,发现41例为破裂型者,约占手术治疗病例的7.8%,其中有21例的髓核穿破纤维环后,部分或大块游离于椎管内,引起了较复杂的临床表现。本文对其资料作一报道、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腰椎椎间盘突出的移位形式和神经根高位分叉的关系陈金益译池永龙校椎间盘突出(HNP)是纤维环的正常解剖学的形状发生退行性变。分为纤维环保持连续性的椎间盘膨隆和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的狭义的椎间盘突出。后者根据髓核脱出形式有3型,即:后纵韧带下脱出的韧带下突...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由退变向纤维环部分破裂,全层破裂,髓核脱出甚至游离至椎管内的发展是腰突症的病理发展过程.有些外在因素,可能导致此过程的加速,使病情加重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如何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和选择切实可靠的治疗就显得较为重要.我们从1992~2000年间收治了92例最后由手术证实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对这些病例的临床病史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可能导致纤维环全层破裂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轴位牵引下直腿抬高试验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后路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术、前路髓核摘除术、化学髓核溶解术和经皮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discectomy)。它们有各自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法有许多[1~4],术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是关键。 目前,国内尚无如何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类型的报导。国外报导也不多[14~16],而且多以放射学影象诊断为主。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纤维环内型、后纵韧带下非移动型、后纵韧带下移动型,游离块型突出。纤维环内型和后纵韧带下非移动型突出适合于经皮髓核摘除术,前路髓核摘除术和化学髓核溶解术,而后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作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动物模型,观察并探讨游离髓核组织重吸收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保守治疗某些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90只,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60只,假模型组24只,对照组6只.模型组前方入路制作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动物模型,假模型组取相同手术入路,但仅暴露至纤维环而不做后续处理,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及假模型组分别于术后2、4、6、8、10、12周分批处死动物,取手术区间椎间盘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髓核组织中CD<,68><'+>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模型组移植的髓核组织不同程度缩小甚至消失,所有移植标本内均见CD<,68><'+>巨噬细胞浸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假模型组仅纤维环外缘见少量CD<,68><'+>巨噬细胞浸润,其髓核及对照组髓核均未见CD<,68><'+>巨噬细胞浸润.[结论] (1)运用前方手术入路可建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动物模型;(2)游离髓核组织在硬膜外腔可逐渐被机体重吸收;(3)CD<,68><'+>巨噬细胞浸润在游离髓核组织重吸收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