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各研究进行合并效应值估计,进行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评估和累积Meta分析。[结果]共有国内外符合条件的13篇文献纳入分析,累计病例和对照数分别为1216和1685例。GSTM1空白基因型个体的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为非空白基因型个体的1.710倍(95%CI:1.307~2.236,P〈0.05)。发表偏倚评估未发现明显的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显示Meta分析结果可信,累积Meta分析显示合并OR值随着时间推移和样本含量的增大而逐渐稳定。[结论]中国人群中GSTM1基因空白型的个体是原发性肝癌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2.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990年2月至2002年2月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在北京友谊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长期稳定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0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回归分析找出死亡的预测因素,对Cox回归分析显示有意义的观察项目根据临床目标值大小将患者分成两组,然后通过Gehan法对各因素两组间的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10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考在随访期间,共死亡22例(15.3%),存活88例(84.7%),其中5年累积生存率为79.91%,10年累积生存率为64.36%。透析开始时的年龄(P<0.001)、透析前血尿素氨(BUN,P=0.004)、透析前血肌酐(SCr,P=0.001)、钙磷乘积(P=0.019)及尿素清除指数(KT/V,P=0.001)为死亡预测因素,其风险比(HR)分别为:1.107(95%CI:1.049—1.168)、0.951(95%CI:0.918—0.984)、0.727(95%CI:0.599—0.883)、1.025(95%CI:1.004—1.046)和0.013(95%CI:0.001—0.161)。各因素两组间存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比较,P=0.0006;BUN≥28.6mmol/L组与<28.6mmol/L组比较,P=0.04155;SCr≥884 μmol/L组与<884μmol/L组比较,P=0.0146;钙磷乘积≥40组与<40组比较,P=0.0464;KT/V≥1.30组与<1.30组比较,P=0.0215)。结论:透析开始时的年龄、维持透析3个月时透析前BUN、SCr、血浆钙磷乘积及KT/V为死亡的预测因素,其中年龄、钙磷乘积为死亡的危险因素,透析前BUN、SCr、KT/V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及时发现乙肝病毒(HBV)感染者中的肝癌患者,探讨HBV感染者肝功能与肝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兖州6个铁路单位20~60岁健康体检职工中检出的HBV感染者485名,每半年进行一次肝功能、甲胎球蛋白(AFP)检测和肝脏B超检查随访,观察肝癌发病情况。结果2008~2012年12月31日,485名HBV感染者中,18人经AFP和(或)肝脏B超检查确诊为肝癌,肝癌累积发病率为3.71%。肝癌累积发病率,肝功正常者420人为1.43%,肝功异常者65人为18.46%(P〈0.01);20~40岁225人为1.78%,41~60岁260人为5.38%(P〈0.05)。2008-2012年(观察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内),485名HBV感染者肝癌发病率分别为0.62%、0.21%、0.62%、1.03%、1.24%。结论HBV感染者中肝功异常者容易发生肝癌,高年龄组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大丰市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大丰市主要恶性肿瘤的生存率,为今后的恶性肿瘤社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大丰市2000-2003年登记报告的恶性肿瘤新发病例7884例进行随访,获得生存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生存和CoxRegression分析。结果前5位恶性肿瘤间生存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410.04,P〈0.01),生存率从低到高,男性依次为肝癌、肺癌、食管癌、胃癌和肠癌;女性1a生存率与男性一致,2a和3a生存率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和肠癌。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和居住在农村的患者死亡风险大,生存率低,RR分别为1.053和1.386。结论大丰市肿瘤防治工作重点是实施以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规划,注重农村居民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患者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的7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7年随访,描述患者病后生存情况,并分析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以1995年11月至199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卒中新发病例189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的复发、死亡及其他结局。整个随访工作2003年10月完成。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患者生存与复发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期间,共82例患者死亡,其中因脑卒中(包括首发与复发)死亡58例,因心脏病死亡8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79.86%,3年生存率为65.46%,7年生存率为57.46%。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有:年龄(RR=1.065,P〈0.001),首次发病前参加体育锻炼(RR=0.308,P〈0.00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RR=1.785,P〈0.05)和脑卒中病史(RR=2.493,P〈0.001),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的因素如脑损害面积(RR=1.031,P〈0.001);患者的生存情况还与出院时情况,以及出院后的康复与治疗、复发情况有关系;研究还发现,社会心理因素诸如对康复有无信心、病后有无压抑感与负面生活刺激、亲友帮助等因素对于患者的生存也有作用。结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与脑卒中病史,发病时脑损伤情况严重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生存影响较大;发病前坚持锻炼,出院后坚持康复与治疗者预后好;复发患者生存率比未复发者低;社会心理因素对生存影响也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年及老年原发性肝癌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舒伟平  沈玲  端木浩 《现代预防医学》2002,29(4):490-491,494
目的:探讨青年及老年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5例年龄≤39岁的青年肝癌和112例年龄≥60岁的老年肝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青年组HBVM感染率为92.63%,其HBsAg( )为84.21%,明显高于老年组的62.50%。(P<0.01)(2)青年组合并肝硬化者达72.63%,高于老年组的54.46%。(P<0.01)(3)青年组肝区疼痛症状明显高于老年组,青年组以弥散型和巨块型多见,而老年组则以单个局限为主。(4)青年组AFP(+)为67.37%,青年组为46.43%(P<0.05)(5)老年组AKP、r-GT明显高于青年组,心脑血管合并症亦多于青年组(P<0.01)。结论:青年肝硬化患者是原发性肝癌最重要的高危因素。应对这些患者长期追踪观察以及早发现和诊断肝癌。老年肝病患者AFP阳性率低,当其出现AKP、r-GT值升高时,应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7.
庄河地区胃癌综合防治初期效果的流行病学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评价辽宁省庄河地区胃癌高发现场“九五”期间所实施的胃癌一、二级缩合防治措施的初期效果。方法 跟踪随访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人群胃癌死亡的详细情况,计算两组人群的胃癌累积死亡率和累积减寿率,以及干预组相对照死亡和减寿的RR值和AR%值,并计算首次检出胃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综合这些指标对干预试验的初期效果作出流行病学评价。结果 综合干预措施对人群胃癌死亡的RR值为:0.5706(95%CI:0.3705-0.8789,P<0.05),AR%值为42.94%;对人群胃癌减寿率的RR值为:0.6550(95% CI:0.5356-0.8010,P<0.05),AR%值为34.44%,检出胃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达72.67%。结论 庄河地区实施的胃癌综合防治显著降低了试验干预人群的胃癌死亡和胃癌对人群寿命的影响,提高了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生存状况,为更好提供免费治疗服务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宜兴市124例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开展为期36个月的随访调查。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分析HIV/AIDS患者的生存状况。结果 124例HIV/AIDS患者3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8例,累积生存率为80.6%;12个月随访期内累积死亡18例,累积生存率为85.5%,平均生存时间(48.71±31.93)(95%CI:43.09~54.33)月。其中,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组累积生存率为86.9%,平均生存时间(52.68±28.31)(95%CI:46.73~58.63)月;未治疗组累积生存率为59.5%,平均生存时间(39.38±37.97)(95%CI:27.14~51.61)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2,P0.01)。结论 HIV/AIDS患者确诊后12个月内死亡风险较高,抗病毒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总结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探讨老年人肝癌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168例老年肝癌患者,分为外科治疗组、介入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分别为57例、85例及26例。结果在所有确诊肝癌患者中,83.9%有乙肝病毒(HBV)感染史,77.4%表现为HBsAg阳性,64.9%有慢性肝炎病史,59.5%合并肝硬化或肝纤维化。外科治疗组1、2、5年生存率为84.2%、66.7%及28.1%;介入治疗组为72.9%、58.8%及10.6%:保守治疗组7.7%、3.8%、0.0%。结论HBV感染是导致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并呈现为无症状携带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不同演变过程。外科手术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方法,介入治疗同样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0.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与原发型肝癌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1、GSTT1、GSTP1)基因多态与原发型肝癌遗传易患性的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1994--2004年关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与原发型肝癌易患性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共收集相关文献18篇,累计病例1407例,对照2044例。GSTM1空白基因型可能与原发性肝癌有关,OR值为1.40(95%CI:1.22-1.62);GSTM1和GSTT1中至少有一个空白基因型的OR值为2.05(95CI:%1.14-3.67),亦提示可能与原发型肝癌的遗传易患性有关;而GSTT1空白基因型、GSTP1突变基因型未显示与原发型肝癌相关,合并的OR值分别为1.13(95%CI:0.77-1.65)和0.68(95%CI:0.47~0.99)。结论: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与原发性肝癌遗传易患性的关系各有不同,GSTM1单项空白基因和GSTM1、GSTT1混合空白基因与原发性肝癌有统计学联系,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易患因素;GSTT1空白基因型与原发性肝癌未显示有统计学联系,而GSTP1的突变基因型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状况,探讨影响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时间的因素,为肿瘤的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宁养院收治的674例晚期肿瘤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计算其中位生存期、生存率,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全部因所患肿瘤死亡病例的中位生存期为12.00个月,平均生存期为25.05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为(0.518±0.020),5年累计生存率为(0.088±0.012)。性别、确诊年龄、原发诊断、手术与否和疼痛出现的时间对生存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短,早发现、早确诊,有效的手术治疗和疼痛控制,合理的营养供给和积极的综合干预是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的最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肺癌病人 5年生存率及影响肺癌病人 5年生存的因素。 [方法 ]对 1993~ 1996年到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治疗的 86例肺癌患者进行为期 5年的随访观察 ,对 10个可能影响肺癌生存的因素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使用寿命表分析肺癌病人的 5年生存率。 [结果 ]肿瘤偏大或虽不大但累及的周围组织、结构较多 ,有远端淋巴转移是影响肺癌病人 5年生存的危险因素 ;对癌肿采取手术治疗、化疗 ,首发症状距就诊时间长是其保护因素 ;肺癌病人的 1~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6 77%、49 78%、3 3 5 7%、2 1 3 6%和 14 2 4% ,中位生存时间为 2 3 9月。 [结论 ]肿瘤的大小、治疗手段、淋巴转移和首发症状距就诊时间与肺癌的病人 5年生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成都市成华区艾滋病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系统,收集成华区2004-2016年的成年艾滋病患者的基础、随访、治疗及转归信息,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1 431例成华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流行病学信息,其中死亡53例,病死率为3.7%,患者在第1~5年的累计生存率为0.97、0.96、0.96、0.95、0.93,6年以上患者累计生存率为0.9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显示相对于入组治疗年龄<30岁者,30~39岁、40~49岁及≥50组患者死亡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796(95%CI:0.351~1.804),1.698(95%CI:0.784~3.680),2.513(95%CI:1.260~5.013);相对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mm3者,基线CD4细胞计数100~199个/mm3与≥200个/mm3组患者死亡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602(95%CI:0.313~1.156),0.186(95%CI:0.094~0.365)。结论 成华区以社区为核心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成效明显,降低抗病毒治疗门槛,及早发现并开展治疗,加强对高龄患者的关注,对延迟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抗病毒治疗成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 下载SEER数据库2010—2015年诊断为大细胞肺癌患者2 196例,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C指数和ROC曲线验证模型区分度,校准图验证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验证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年龄、性别、种族、骨转移、肝转移、脑转移、AJCC分期、手术、化疗、肿瘤大小和婚姻是大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指数分别为0.765和0.769,训练集1年和3年AUC分别为0.848(95%CI:0.832~0.865)和0.859(95%CI:0.839~0.877),验证集1年和3年AUC分别为0.840(95%CI:0.810~0.869)和0.857(95%CI:0.823~0.891),表明列线图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图表明其一致性较好,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列线图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结论 基于大细胞肺癌预后影响因素AJCC分期、手术、化疗等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价值较高,可评估患者预后,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患者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德宏州2004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入组抗病毒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且年满16周岁的所有艾滋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共计3103例艾滋病患者开展了抗病毒治疗,平均年龄(36.0±9.9)岁,62.4%是男性,感染途径以经异性性传播为主(66.2%).病例平均随访治疗时间为21.7个月,绝大部分病例依从性>90%,即平均每月漏服次数不足1~5次.抗病毒治疗后,第1、2、3、4、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5、0.94、0.93、0.92和0.92.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因素的潜在混杂作用影响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以及传播途径与其生存时间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350个/mm3之间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风险较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的艾滋病患者低(HR=0.16,95%Cl:0.09~0.28)、经母婴传播等途径(不包括经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HIV的患者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风险较经静脉注射毒品途径感染HIV者低(HR=0.35,95%Cl:0.13~1.00).结论 免费抗病毒治疗显著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率,较早启动抗病毒治疗有望取得更好的生存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成都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简称HIV/AIDS)的晚发现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当地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成都市2010—2019年10年间新报告的HIV/AIDS的数据,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95%可信区间值。分析不同病例生存情况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共纳入39 230例研究对象,总晚发现率为3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出现晚发现的可能性更低(OR = 0.77,95%CI:0.73~0.82),随年龄增加出现晚发现的可能性逐渐增高,家务、家政及待业较农民更易出现晚发现(OR = 1.12,95%CI:1.05~1.19),外地户籍较本地户籍出现晚发现可能性更低(OR = 0.83,95%CI:0.79~0.88),以医院就诊人群为参考,样本来源为重点人群(OR = 0.65,95%CI:0.61~0.68)、羁押人群(OR = 0.25,95%CI:0.20~0.31)、献血人群(OR = 0.31,95%CI:0.25~0.39)和其他(OR = 0.50,95%CI:0.42~0.59)出现晚发现的可能性更低。晚发现病例生存时间为(32.3±30.8)月,非晚发现病例为(42.1±31.6)月。结论 成都市近几年发现的HIV/AIDS晚发率呈下降趋势。性别、年龄、样本来源是晚发现的影响因素,非晚发现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远高于晚发现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生存率以及MCI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13名MCI患者的影响因素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2005 - 2014年的10年内MCI患者在3、6、24、36、48、96、120个月生存率依次为99.1%、98.2%、97.3%、87.1%、64.1%、33.4%、0.9%,其中位生存时间为72个月;单因素分析得到MCI患者的生存率在年龄、性别、APOEε4、FAQ、CDRSB、MMSE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HR = 1.007, 95%CI:1.020~1.138)、女性(HR = 1.849, 95%CI:1.101~3.105)、高CDRSB得分(HR = 1.171, 95%CI:1.045,1.312)为MCI转化为AD的危险因素。结论 MCI患者的生存率较低,且年龄、性别和CDRSB得分对MCI进展为AD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筛检对肝癌死亡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581名HBsAg阳性的男性随机分入周期性筛检组(A组,3712人)及对照组(B组,1869人)。A组(19155.4人年)共发生肝癌257例,B组(9785.5人年)为117例,两组的肝癌发生率分别为1342/10万与1196/10万;两组肝癌死亡分别为218与109例,肝癌死亡率分别为1138/10万与1114/10万。两组中Ⅰ期肝癌病例分别为29.6%与6.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1、3、5年相对生存率A组为23.7%、7.0%、4.0%,B组为9.7%、4.0%、4.1%。用Poisson回归模型拟合显示,在调正年龄、初筛AFP及入列年份后,筛检对于肝癌的相对危险度为0.83,95%CI为0.68~1.03,有较弱的“保护”作用,Cox回归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当临床分期未引入模型时,筛检对于肝癌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危险率为0.6617,95%CI为0.5234~0.8365;而模型经调整后,危险率即接近“1”,95%CI为0.74~1.26。  相似文献   

19.
我国530例既往不安全有偿供血感染艾滋病病毒者生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既往不安全有偿供血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者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山西、山东、湖北、吉林4个省以典型抽样方式选取8个县(区),选择所有2006年1月24日前发现并确认既往不安全有偿采血(浆)者中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病例,收集其感染、发病、死亡等信息及影响因素.结果 530例病例中,HIV感染者196例(37.0%);AIDS患者334例(63.0%),其中168例(50.3%)抗病毒治疗;152例(29.0%)死亡.在530例患者从感染到观察终点平均观察(10.1±1.8)年中.166例未治疗AIDS患者平均生存时间9.1年(95%CI:9.1~9.4),8年生存率52.0%;而168例已治疗AIDS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2.1年(95%CI:11.9~12.3),12年生存率80.0%;在抗病毒治疗3年中,治疗者平均生存时间比未治疗者延长而死亡风险降低12.2倍.AIDS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在性别、年龄、地区、是否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前基线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上存在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抗病毒治疗是AIDS患者生存首要保护因素(HR=13.3,P=0.00),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50个/μl的AIDS患者治疗中死亡风险高(HR=10.9,P=0.00).结论 AIDS患者生存时间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但是HAART干预是延长AIDS患者生存时间和降低AIDS患者死亡风险的首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及生存分析。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确诊的178名抗MDA5抗体阳皮肌炎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随访期内是否死亡将入选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 Cox 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r法比较在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吸烟情况、乳酸脱氢酶及白蛋白水平几种因素影响下的生存情况。结果 共纳入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178例,其中生存组136例,死亡组42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49.56±11.63)岁。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吸烟(HR=2.23,95%CI:1.06~4.66,P=0.033)、白蛋白<30g/L(HR=2.47,95%CI:1.15~5.31,P=0.021)、乳酸脱氢酶≥400IU/L(HR=2.70,95%CI:1.26~5.76,P=0.010)、合并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HR=20.56,95%CI:2.64~159.97,P=0.004)是影响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 吸烟、低白蛋白血症、高乳酸脱氢酶血症、合并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都可能是影响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应密切关注患者患病期间各因素的变化情况,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