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中一氧化氮(NO)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运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检测入组患者认知功能,将其分为3组,即对照组(NC组,n=37例)、阿尔茨海默病组(AD组,n=48例)、血管性痴呆组(VD组,n=41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测定3组患者血浆NO水平。结果 NC组、AD组、VD组患者血浆NO水平分别为(16.00±6.63)umol/L、(41.01±16.40)umol/L、(21.28±6.71)umol/L,AD组患者血浆NO水平显著高于NC组、VD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AD患者血浆NO水平与MMSE得分呈负相关(r=-0.194,P<0.01);对AD患者各个认知领域的分值与血浆NO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O水平与AD患者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能力呈负相关。结论血浆NO水平测定有可能作为判断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生化指标,亦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3-硝基络氨酸(3-NT)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AD患者(AD组)48例,正常对照组(NC组)37例。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Hachinski缺血指数(HIS),AD患者用全面衰退量表(GDS)分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测定两组血浆NO、3-NT、ox-LDL的浓度。结果 (1)AD组血浆NO、3-NT、ox-LDL浓度分别为(41.01±16.40)μmol/L、(119.46±21.82)nmol/L、(112.25±17.81)μg/L,较对照组血浆NO、3-NT、ox-LDL浓度(15.97±6.63)μmol/L、55.09±9.63)nmol/L、(47.46±10.04)μg/L均明显升高(P<0.05、P<0.05和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NO、3-NT、ox-LDL浓度与AD患者的MMSE评分呈负相关。(2)AD组内3个指标血浆浓度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D组中血浆NO浓度与血浆3-NT浓度正相关,而血浆NO、3-NT浓度与血浆ox-LDL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D患者血浆NO、3-NT、ox-LDL浓度显著升高,可能与A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2001~2002年广州地区流行病学调查中诊断的MCI(45例)、AD(44例)、VD(30例)患者和健康老人(NC组,40名)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影响血浆MIF水平的因素。结果:血浆MIF水平在AD组[(40.99±33.34)μg/L]、VD组[(39.16±23.87)μg/L]、MCI组[(39.9±38.5)μg/L]及NC组[(32.1±13)μg/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51,P0.05);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者间血浆MI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54,P0.05)。血浆MIF水平与AD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呈负相关,与轻度VD患者的卒中次数呈正相关(r=-0.303,P0.05;r=0.757,P=0.007);与各组性别、年龄、病程、教育年限、痴呆严重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不相关。结论:MIF可能参与MCI、AD、VD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和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入组病例分成AD组和VaD组,分别测定血浆Hcy、SOD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水平。结果AD组Hcy浓度为(16.24±6.62)μmol/L,VaD组为(25.81±11.81)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SOD浓度为(165.94±35.92)μmol/L,VaD组为(167.76±29.8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Hcy浓度与SOD水平呈负相关(r=-0.346,P〈0.05),VaD组SOD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358,P〈0.05),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Hcy浓度呈负相关(r=-0.263,P〈0.01)。结论血浆Hcy、SOD水平可能是预测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一个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30例AD患者(AD组)、27例血管性痴呆(VD,VD组)患者及26名正常对照者(正常人组)的血浆MMP-3水平。根据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将AD患者分为重度组(MMSE≤10分,8例)、中度组(MMSE>10分~≤20分,12例)和轻度组(MMSE>20分~<24分,10例)。血浆MMP-3水平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D组血浆MMP-3水平为(5.8±1.2)×104U/L,VD组为(5.3±0.8)×104U/L,正常人组为(4.8±0.8)×104U/L。AD组高于正常人组(P<0.001)及VD组(P<0.05),VD组亦高于正常人组(P<0.05)。AD重度组血浆MMP-3水平[(6.8±1.3)×104U/L]分别高于AD轻度组[(5.5±1.0)×104U/L]及AD中度组[(5.6±1.0)×104U/L],P均<0.05。AD组MMP-3水平与MMSE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50,P<0.05)。结论血浆MMP-3水平与AD严重程度相关;其水平增高可能与AD发病过程有关,其差异对AD与VD的鉴别可能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Alzheimer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认知功能和生活功能的衰退模式。方法 入组时、1年后,采用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CDR)、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生活功能量表(ADL)对住院的Alzheimer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检查。患者出院1 年后对原有样本进行面检随访研究,并同时进行上述量表的测查,并分析对认知功能及生活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1年后AD病死率为3.45%(2/58)、VD病死率为12.12%(4/33)。入组时AD与VD组比较,各痴呆严重程度之间、MMSE总分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两者均以记忆力的减退最为明显, 1年后AD组MMSE总分及地点定向、图形描述因子分下降较为显著(P<0.05),而VD组MMSE总分及个因子分下降不明显(均P>0.05),AD组ADL总分及躯体生活功能、工具性生活功能因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而VD组ADL总分及躯体生活功能、工具性生活功能因子分没有明显的变化(均P>0.05)。MMSE分与年龄、病程、GDS评级正相关,与ADL总分负相关,ADL总分与年龄、病程、GDS评级正相关,与MMSE分负相关。反映VD患者的空间感知能力损害较AD患者更为明显。结论 AD与V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退各具其特点,这些特点有助于AD和VD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分析53例AD患者(AD组)及49例VD患者(VD组)近1个月精神行为症状及发生率;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世界卫生组织-加利福尼亚大学听觉词语学习测验(WHO-UCLA AVLT)和画钟测验(CDT)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AD组攻击行为、行为紊乱发生率明显高于VD组,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VD组(P均0.05);AD组MMSE中记忆、言语能力评分显著低于VD组,注意力评分显著高于VD组(P均0.05);AD组WHO-UCLA AVLT中延时记忆、长时记忆评分显著低于VD组(P均0.05);两组间CD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患者较VD患者有更多的攻击行为及行为紊乱,认知功能损害以记忆、言语能力下降更重;VD患者较多出现抑郁症状,注意力损害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及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en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 MCI)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soluble CD40,s CD40)和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s CD40L)浓度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例AD患者、35例a MCI患者和32名正常对照者血浆s CD40和s CD40L浓度水平,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AD组、a MCI组和对照组血浆s CD40浓度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123.3(97.4,149.5)pg/m L]、[102.9(63.6,124.0)pg/m L]和[70.66(51.0,90.8)pg/m L],3组间s CD40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a MCI组和对照组血浆s CD40L浓度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537.0(316.0,1134.0)pg/m L]、[316.0(190.0,546.0)pg/m L]和[167.0(107.5,478.0)pg/m L],3组间s CD40L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 MCI组血浆s CD40L浓度与MMSE得分呈负相关(r=-0.74,P0.01)。结论 s CD40和s CD40L浓度水平在AD和a MCI患者血浆中异常增高,因此s CD40和s CD40L可作为AD的早期检测指标,并提示CD40-CD40L信号可能参与A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100例ACI患者为ACI组,100例非ACI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ACI患者入院48 h内的PAB、hs-CRP、ox-LDL及H-FABP水平,并与非ACI组比较,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PAB、hs-CRP、ox-LDL及H-FABP水平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ACI组hs-CRP(3.89±1.52)mg/L、ox-LDL(77.04±13.28)μg/dL及H-FABP(15.80±3.82)μg/L高于对照组[(0.82±0.31)mg/L、(58.61±8.94)μg/dL、(9.63±2.51)μg/L](P<0.05),ACI组PAB(201.4±29.1)mg/L低于对照组(230.8±33.6)mg/L(P<0.05)。重度组hs-CRP(6.32±1.44)mg/L、H-FABP(19.80±3.11)μg/L高于中度组[(3.44±1.50)mg/L、(16.24±3.67)μg/L]和轻度组[(2.01±1.26)mg/L、(11.49±2.85)μg/L](P<0.05),PAB水平低于中度组(199.4±23.0)mg/L和轻度组(221.6±27.3)mg/L(P<0.05);中度组hs-CRP(2.01±1.26)mg/L、H-FABP(16.24±3.67)μg/L水平高于轻度组[(2.01±1.26)mg/L、(11.49±2.85)μg/L](P<0.05),中度组PAB(199.4±23.0)mg/L低于轻度组(221.6±27.3)mg/L(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的ox-LDL分别为(85.27±11.09)μg/dL、(83.11±10.66)μg/dL,高于对照组(66.09±9.73)μg/d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PAB降低、ox-LDL、H-FABP升高及脑梗死病灶增大是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559、2.022、1.631、2.565,P<0.05)。结论PAB、hs-CRP、ox-LDL及H-FABP水平变化能一定程度反映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于指导临床上治疗ACI患者及康复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损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发病时间≤7d且诊断明确的急性期单纯脑梗死和糖尿病伴发脑梗死患者,酶放大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损害程度。结果糖尿病伴发脑梗死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7.06±4.41)μmol/L]高于、MMSE评分(25.36±3.11)低于单纯脑梗死组[(15.49±4.11)μmo/L和(26.48±2.26)],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5,P=0.031;t=-2.502,P=0.013);以完全/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高、MMSE评分最低,其次为后循环梗死和腔隙性梗死。糖尿病伴发脑梗死组患者MMSE评分分别与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脑卒中亚型呈负相关(均P=0.000);与吸烟、心血管病病史、受教育程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伴发脑梗死患者认知损害可能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的神经毒性、脑卒中类型、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控制状态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tau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对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早期诊断价值,寻找AD理想的生物学标志.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6例AD、2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vascular dementia,VD)和26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CSF中tau蛋白及Aβ1-42浓度的变化.结果 CSF中tau蛋白平均浓度:AD组(336±126)ng/L,VD组(183±96)ng/L,对照组(98±54)ng/L,AD组CSF中tau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F中Aβ1-42平均浓度:AD组(341β113)ng/L,VD组(457±132)ng/L,对照组(502±167)ng/L,AD组CSF中Aβ1-4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Aβ1-42、tau蛋白浓度的变化,不仅对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亦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抗脑抗体(ABAb)、海马体积大小变化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确诊的8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选取正常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2组血清S100B蛋白、ABAb、海马体积,采用线性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项研究指标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的相关性。结果AD组血清S100B蛋白、ABAb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AD组海马体积、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AD组血清S100B蛋白、ABAb测定值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AD组海马体积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血清S100B蛋白、ABAb增高与AD患者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海马体积、受教育年限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AD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ABAb增高,海马体积较健康人群降低,且与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及其对老年抑郁症转归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SD组,n=64),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选择同期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NC组,n=60)。于基线期和24个月后对两组进行颅脑CT检查和尿液中AD7c-NTP的含量检测,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抑郁等精神症状。结果24个月时,SD组HAMD评分低于基线水平,但仍高于NC组(P0.01);SD组MMSE评分低于基线水平及NC组(P0.01);24个月时,SD组患者尿中AD7c-NTP含量较基线期和NC组水平高(P0.05或0.01);基线期SD组、NC组MMSE评分均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P0.05),24个月后,SD组MMSE评分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HAMD评分呈负相关(P0.01),NC组MMSE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损害,抑郁症状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恢复,可能是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中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含量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218例老年人,其中AD组46例、血管性痴呆组(VD组)50例、智能正常老年对照组122例尿液中AD7c-NTP含量,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D组、VD组及智能正常老年对照组尿液中AD7c-NTP含量分别为33.35±1.61、18.19±1.41、18.30±1.45μg/ml,AD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VD组与智能正常老年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4%的AD病例AD7c-NTP含量升高((22μg/ml),非AD病例中90.7%均为正常(?22μg/ml)。结论尿液中AD7c-NTP含量检测作为无创性检查,在AD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SS)及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对50例SS患者(SS组)、50例AD患者(AD组)及52名健康老年人(NC组)进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临床记忆量表(C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TMT)-A、数字符号(DSy)及数字广度(DSp)测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MSE评分AD组显著低于SS组及NC组(P均0.01),SS组与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S组、AD组、NC组记忆损害发生率分别为78%、74%、42.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92,P0.01);SS组CMS总分、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评分显著高于AD组(P均0.01)。SS组、AD组MMSE评分与WCST中完成分类数呈正相关(P均0.05),AD组相关程度(r=0.486)显著高于SS组(r=0.284)(U=2.112,P0.05)。两组TMTA与DSy呈负相关(P均0.05),SS组相关程度(r=-0.748)显著高于AD组(r=-0.352)(U=2.946,P0.01)。SS组记忆商与WCST中总错误数、持续反应数、持续错误数、完成分类数相关(P均0.05),AD组上述指标间无相关。结论:SS患者注意、记忆、执行功能均有明显损害,记忆障碍发生率与AD相似,但受损程度较AD轻。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症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不同严重程度痴呆时临床症状。方法:认知功能测试量表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精神行为症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对住院AD157例及VD150例进行测试。结果:两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症状。AD组患者认知功能较差,VD组患者躯体生活自理较差。结论:不同严重程度的AD和VD患者临床症状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和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脑脊液 (CSF)中乙酰胆碱 (ACh)和胆碱 (Ch)含量的异同以及它们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对 2 2例AD、2 2例VD和 2 0名对照进行认知功能评分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方法 (HPLC ECD)进行CSF的ACh和Ch检测 ,而后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AD组患者CSF的ACh含量 [(10 .7± 5 .1)nmol/L]低于对照组 [(34 .5± 9.0 )nmol/L](P =0 .0 0 1) ,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VD组患者CSF的ACh含量 [(16 .8± 7.4)nmol/L]也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AD组的CSF中Ch含量与对照组相比 [分别为 (6 2 7.6± 145 .1)nmol/L和 (716 .0± 15 9.4)nmol/L],差异无显著意义 ,与MMSE不呈相关关系。VD组患者CSF的Ch含量 [(887.4± 187.4)nmol/L]高于对照组 (P =0 .0 0 2 )和AD组患者 (P =0 .0 0 1)。结论  (1)ACh的降低与认知障碍呈正相关 ,提示ACh是与记忆有关的重要神经递质 ;(2 )VD的ACh降低提示有与AD类似的发病机制 ;(3)AD患者ACh显著降低和VD患者胆碱显著增高有助于两者之间的鉴别 ;(4 )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来提高脑内ACh水平 ,不仅适用于AD ,也适用于V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功能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关系.方法 收集45例轻中度AD患者和48名健康对照,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试剂盒检测血浆生化指标.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D组患者血浆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明显升高[(0.95±0.09)μmol/L,P=0.00],血浆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13.9±3.9)U/L]、诱导型NOS(iNOS)活性[(5.1±1.8)U/L]及N0的含量[(41.7±5.0)μmol/L]显著降低(P=0.0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D组患者血浆NO水平与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评分呈正相关(y=36.64+0.398x;r=0.398,P=0.007);血浆ADMA水平与iNOS的活性呈负相关(y=1.041-0.354x;r=-0.354,P=0.017).结论 AD患者在早期即出现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生化改变,ADMA抑制iNOS活性而干扰NO的合成是AD患者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石杉碱甲治疗痴呆,探讨血浆胆碱酯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变化与认知功能改善的关系。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39例,血管性痴呆(简称VaD)37例,随机分为石杉碱甲治疗组44例,对照组32例,在入组前、观察第2、4、8及12周时,测定其血浆胆碱酯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的CHE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09.2±51.4)mg/L,(282.9±49.7)mg/L,t=6.26,P〈0.01],治疗组SOD血浆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06.2±29.4)mmol/L,(167.6±27.7)mmol/L,t=-5.80,P〈0.01];其中,治疗组内,VaD患者比AD患者的血浆SOD浓度高[(228.0±24.3)mmol/L,(196.0±26.0)mmol/L,t=-3.99,P〈0.01]、MMSE评分改善明显(20.1±5.8,15.6±5.6,t=-3.48,P〈0.01),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痴呆病因可能具有不同的抗氧化物代谢过程,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优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精神行为症状(BPSD)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对符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102例AD患者及80例对照组老年人进行血浆HCY测定,采用神经精神问卷(NPI)对AD患者进行测评,分为伴有BPSD组与不伴BPSD组,分析BPSD与血浆HCY水平的关系。结果 AD患者血浆HCY水平为(17.47±1.83)μmol/L,高于对照组(13.08±1.9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63,P0.001),伴BPSD组血浆HCY水平(17.48±1.85)μmol/L与不伴BPSD组(17.63±1.60)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9,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参与AD发病机制,而与BPSD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