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手段,建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与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及与居民家庭互动信息平台,并依托三个平台实现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健康信息咨询、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家庭信息互动等医院与社区的新型卫生协同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重庆社区医疗技术力量薄弱、资源分散的现状,建立统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与三甲医院之间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双向转诊、预约挂号、远程指导、无线临床、短信提示等六位一体的增值服务平台,并建立社区数字化医疗服务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跃红  刘帆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9):1736-1738
目的 基于信息技术平台,合理配置区域医疗资源,创新双向转诊模式,实现对社区居民个人、家庭全方位、生命全周期、全人群的健康管理.方法 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综合医院和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试点单位,建立基于信息技术平台支撑下的双向转诊模式.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综合医院建立了综合医院及社区信息交换平台、管理及业务组织网络,制定了双向转诊的流程和标准及急诊转诊的绿色通道、收费标准、监督及制约机制,实现了实验室检查数据的共享.上转有效率为95.6%,下转有效率为100.0%.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综合医院建立了基于信息平台支撑下的双向转诊的机制,为开展及完善医疗改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基于医疗信息平台的双向转诊模式,实时共享患者信息.方法:将双向转诊系统与医疗机构HIS系统对接,实现患者病历信息的实时传送,并自动将出入院详细记录传送给接收医院.引入省级、市县级及社区三层次不同医疗等级医院,针对患者病情合理分配转诊方向.结果:基于医疗信息平台的三级双向转诊模式,实现了患者病历信息的实时共享.上转病例161例,下转病例95例,居家健康支持367例.结论:采用基于医疗信息平台的三级双向转诊模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高等级医院的诊治效率.提供了较多居家健康支持服务,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卫生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于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标准,建设基于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Electric Health Record,EHR)的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网络,研究建立基于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新模式,在区域内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实现预约挂号、双向转诊、远程会诊、代理检验、急诊绿色通道等信息化医疗服务,大力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现区域医疗卫生保健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6.
华东医院是一家具有区域医疗资源纵向整合需求的集团化医院,通过构建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医院数据中心,探索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以解决集团内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的问题,实现跨院区、跨医院的转诊/转检、病人主索引等应用服务,最终落实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理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内远程医疗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比较了目前实现远程医疗的两种方式:移动应用方式和终端虚拟化方式。根据自身医院的业务需求,采用终端虚拟化技术实现远程医疗,并阐述了项目实施后的评价。认为终端虚拟化技术在移动医疗领域的探索应用也将为今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社区医生到居民家服务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为通过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开辟新的通道。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卫生资源分配,促进病人合理分流,实现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信息共享需要,复兴医院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及共享数据交换平台,将医院信息系统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连接,提供转诊相关信息,特别是对检验检查申请等上传信息及检验检查结果等回传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的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双向转诊的规范化管理,构建畅通的双向诊疗体系。分析了转诊患者病案管理基本要求,调查发现双向转诊缺少监管考核机制;因患者诊疗信息共享不畅,以致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患者转诊认识不足,具有抵触情绪;基层医院医疗水平差,高水平专技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为此,提出了利用医保差别化支付的激励机制,合理引导就医流向;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患者转诊信息共享;规范医疗机构间转接诊管理,构建便捷畅通的双向转诊机制;通过薪酬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大力宣传社区卫生服务,引导社区居民树立科学的就医理念;开展对口帮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稳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加强信息化技术在转诊中的应用,将病案质量和双向转诊纳入监管考核机制等措施。总之,双向转诊和转诊患者病案信息管理涉及面广,需要政府和医院等多方共同努力,同时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4月7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正式开通了与南京市长江社区的双向转诊医疗服务,迈出了医院数字化服务向社区延伸的重要一步.在这之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推动的"北京西城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试点项目"也已在2007年9月拉开了序幕.而在2007年初,由解放军总医院牵头,厦门卫生局和大连卫生局参与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首战告捷.一时间,由大型综合医院主导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浮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无缝对接,简化患者由社区转诊到上级医院的流程,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设计由社区直接挂号该院的双向转诊系统平台,介绍该平台的设计流程、特点和实现步骤。平台能够实现社区和医院之间患者信息的共享,方便患者就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双向转诊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综合医院双方面的互动,但目前却以社区卫生机构自发、无序地向综合医院单向转诊为主,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转诊。为贯彻落实深圳市政府《关于发展社区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模式,构建以社区健康服务为基础,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与医院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观澜街道积极进行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流程等机制设计,以建立健全适合本地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真正实现双向转诊功能的运行机制。认真分析该地区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互联网技术、市卫生健康委电子健康卡管理平台、组建三甲医院专业远程医疗服务团队等方式,搭建以三甲医院为中心的区域医联体平台,制定医联体内机构间转诊、会诊、远程联合门诊等服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并在重庆市进行应用示范,提高了传统医联体管理服务水平,延伸了三甲医院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基于区域电子健康卡的医联体平台能提升三甲医院、二级医院、卫生所等医疗机构之间转诊、会诊等远程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机构之间协同管理服务水平,实现病人信息可追溯;通过区域电子健康卡,大幅度降低医联体医疗机构间系统对接、互联的难度和工作量;通过组建三甲医院专业远程医疗服务团队,可全面提升二级医院、社区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患者不出户、不出区即可享受三甲医院医生的医疗服务,延伸了三甲医院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医疗卫生现状,从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角度阐述推行双向转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于远程医疗服务系统探讨如何实现双向转诊,实践证实基于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双向转诊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黄培  易利华 《铁道医学》2014,(5):536-539
双向转诊是有效配置区域上下游医疗机构间的医疗服务资源、构建合理分层就诊体系的重要举措。作者从供应驱动视角分析了双向转诊协同概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供应驱动视角下双向转诊协同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完善供应链体系,建立基于协同的院际联盟模式;协调供需平衡,建立基于共赢的分层诊疗机制;信息实时共享,建立基于便捷的双向转诊模式和业务流程;政策引导支持,建立基于可持续的长效供应机制;与需求驱动互补,及时响应患者动态需求。  相似文献   

16.
大医院在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医院和社区是城市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行社区首诊、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质量,大医院责无旁贷,可以在深入社区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培养社区卫生人才、搭建双向转诊平台等方面发挥作用,为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双向转诊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蕾 《吉林医学》2009,30(5):475-476
目的:了解深圳市目前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双向转诊的运行状况,探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建议。方法:查阅深圳市2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近2年的转诊记录,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近2年社区健康中心共转出患者13834人,由上级医院转回患者7697人,其中因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条件有限,需要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占60.28%;转回患者中以产后访视为主,占65.91%,其次为慢性病患者,占19.75%。结论:目前的双向转诊还需要加强多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应建立规范的双向转诊的政策和行之有效地转诊流程,同时应加强社区健康服务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的培训。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为满足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研究开发了医院与社区的信息共享网络平台,以实现医院与所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向转诊”及其他相关医疗信息的共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建立闵行区域内基于信息平台的宫颈疾病防治双向转诊机制,有效管理宫颈疾病高危对象,早诊早治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患者,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方法 成立以闵行区妇幼保健院为主体的宫颈疾病双向转诊协作组,将实事项目妇女病筛查中宫颈疾病高危对象列入转诊对象,由试点逐步推广到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内2家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建立有信息平台支撑的集筛查、健康教育、专业培训、双向转诊、诊治随访为一体的宫颈疾病防治双向转诊管理模式。同时建立双向转诊信息数据库,有双向转诊的制度、流程、规范、考核细则、考核指标,并纳入社区公共卫生经费范畴。 结果 双向转诊就诊率逐年提高,2014-2017年诊断宫颈病变604例,以癌前病变为主。宫颈病变早诊率为91.56%,呈逐年上升趋势,宫颈癌早发现率86.27%。转诊对象宫颈疾病知晓率宣教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象满意度达96.75%。 结论 闵行区开展基于信息平台的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级医院之间宫颈疾病防治双向转诊的管理模式,有公共卫生经费保障,建立有效的转诊机制和信息数据库,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现率,实现了社区妇女保健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20.
林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0):1442-1442
目前,我国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正在深入发展,本文就如何发挥医院-社区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为实现医疗区域优化整合,合理利用城市医疗资源,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两级双向”转诊机制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