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营养素在神经系统中的逆行转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刚  林代诚  王槐富 《四川医学》2001,22(4):393-394
神经营养因子是指一组能对中枢和周围神经发挥营养作用的非常规营养物质 ,其成分为蛋白或小分子多肽〔1〕,大致可分为神经细胞因子类和神经营养素类。神经营养素类包括神经生长因子 (NG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神经营养素 3(NT- 3) ,神经营养素 4(NT- 4 ) ,神经营养素 6 (NT- 6 )。神经营养素通常来源于远离其作用部位神经细胞体的靶组织如肌肉、皮肤、血管内皮等处以及雪旺细胞。神经营养素的生物学效应 :与作用于其他类型细胞生长因子相比 ,神经营养素作用有两个明显特征 ,一是调节不同的神经元功能引起生长而非增殖 ,二是…  相似文献   

2.
整合素αvβ3在肿瘤组织中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膜有高度特异性表达,在静息期的内皮细胞以及大部分正常器官系统缺失表达,当其功能受到抑制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肿瘤生长受到抑制。通过对20个非肽类整合素αvβ3小分子拮抗药进行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发现整合素αvβ3小分子拮抗药的活性与零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偶极矩、最大正电荷、最大负电荷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0.91),获得较好的定量构效关系方程,并经分子对接验证,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新的非肽类小分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分子化合物组合(Forskolin、SB431542、DMH1、CHIR9902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类神经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培养细胞至第3代,以含有Forskolin的神经元培养基预诱导1?d,再以含有Forskolin、SB431542、DMH1、CHIR99021的神经元培养基正式诱导3?d。以神经元培养基为对照组。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检测、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类神经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大鼠BMSCs以梭形细胞为主,可见长短不一的突起;经流式细胞仪鉴定,CD90、CD105表达呈阳性,而CD34和CD45表达呈阴性。诱导后,细胞有神经样形态改变,免疫荧光检测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阳性表达,诱导3?d后Western blotting显示实验诱导组与对照组比较,NSE、Nestin和SOX1表达增多(P?<0.05)。结论 小分子化合物组合(Forskolin、SB431542、DMH1、CHIR99021)可诱导BMSCs类神经分化。  相似文献   

4.
肽类生长因子对神经系统发育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密切相关,在研究过程中要运用哲学原理作指导,充分认识肽类生长因子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其受体及其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实践的辨证关系,从单纯分析研究走向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神经妥乐平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洁  李丽  严相默 《医学综述》2008,14(15):2333-2335
神经妥乐平成分是将牛痘免疫病毒疫苗接种到家兔皮肤,从其炎性组织中提纯精致而成的一种非蛋白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1949年由日本脏器制药株式会社开发研制,具有镇痛、神经营养、神经修复、改善冷感麻木、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不少研究兴趣聚焦于基于神经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策略。到目前为止,所谓的再生医学主要集中于用多能胚胎干细胞进行细胞移植治疗。虽然已经有了一些令人激动的研究结果,但胚胎干细胞替代治疗仍然面临一些障碍,包括免疫排斥、突变带来的过度生长、伦理学争论等。代之而起的探索是用小分子化合物直接调制内源性干细胞的命运,已经取得一些结果,但许多涉及神经干细胞与局部小环境的相互作用及神经干细胞特异性信号机制的基础问题有待阐明。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能深化对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的认识,并促进创新性治疗药物的问世。  相似文献   

7.
神经营养因子及其他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物质是神经细胞生长、存活和分化 所依赖的物质,是神经元发育成熟的调控物质。它们在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创伤愈合、免 疫调节及肿瘤发生等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调节作用。自首次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来,大量的神经营养因子及其他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物质相继被发现。从目前各方面的研究结 果来看,都证明了应用神经营养因子及其他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物质来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非 常广阔的前景。本文就常见神经营养因子及其他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物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颅面部疼痛的常见疾病,它多表现为一侧发作性的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的剧烈疼痛,其发病率约为0.4%~0.5%,其中40岁以上患者占70%~80%。以往常采用抗癫痫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以及止痛药治疗,但大部分患者疗效不佳且有副作用。神经妥乐平(neurotropin)是将牛痘免疫病毒疫苗接种到家兔的皮肤组织,从其炎性组织中提炼而成的一种非蛋白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其药理作用包括神经修复和营养作用、镇痛作用、改善冷感及麻木等神经症状、调节免疫作用等。  相似文献   

9.
朱尚峰 《广西医学》1998,20(1):71-75
神经营养因子的临床应用近况南宁市第一医院朱尚峰神经疾病的治疗一向被认为很困难,但是,随着临床诊断治疗神经疾病经验的不断积累,神经内科疾病大多数可以治愈或减轻症状。例如,应用类固醇剂治疗血管损伤早期的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病、重症肌无力等,通过影响机体的免...  相似文献   

10.
脑蛋白水解物是猪脑组织的提取物,由16种氨基酸和小分子肽组成,是一种大脑所特有的肽能神经营养药物。本文就脑蛋白水解物的基本性质、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60年前,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发现开辟了肽类生长因子的新纪元,促成了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新领域.而近30 a中科学家们又相继发现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神经营养素-4/5(neu-rotrophin-4/5,NT-4/5)、神经营养素-6(neu-rotrophin-6,NT-6)、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营养  相似文献   

12.
CD40及CTLA4模拟小分子肽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最新实验数据显示了CD28-B7和CD40-CD154共刺激信号通路在T细胞活化与效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治疗策略关键在于干扰这些通路,诱导移植物宿主产生免疫耐受。方法 我们运用生物信息学和多肽合成技术模拟CTLA4和CD40小分子肽,以阻断这些信号通路。通过MLC,IL-2测定及同源小鼠皮肤皮肤移植实验,检测了不同剂量的两种小分子短肽在体内和体外对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 所有治疗组的巴细胞增殖降低,IL-2表达低下。在不同水平与时间段,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显著延长。结论 成功模拟CTLA4和CD40小分子肽,该小分子肽能有效地阻断调节T细胞活化的CD28-B7和CD40-CD154分子连接,是潜在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MEFs)直接转化为诱导型神经干细胞(induced neural stem cells, iNSCs)的效率,以进一步优化诱导方法。方法 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6.3-Sox2-IRES2-EGFP,分别采用单转录因子Sox2、小分子物质、转录因子Sox2联合小分子物质共同作用三种方法将MEFs直接转化为iNSCs。qPCR检测神经干细胞的标志基因和多潜能标志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干细胞的标记物nestin,计算iNSCs的转染效率。iNSCs在分化培养基中贴壁培养7~14d,免疫荧光分别检测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细胞标记物MAP2、GFAP和Olig2的表达。结果 诱导后4~6d,MEFs的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免疫荧光显微镜下的结果显示诱导因子Sox2加小分子的诱导方法较单独使用Sox2和单独使用小分子物质进行诱导的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的结果证明,3组iNSCs多种神经干细胞的标志基因(Sox2、nestin、Blbp、Pax6)的表达均较MEFs明显增高,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聚焦显微镜的结果证明3种方法诱导的iNSCs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录因子Sox2联合小分子共同作用可显著提高MEFs转化为iNSCs的效率且并不改变iNSCs的细胞功能特点。3组的iNSCs均具有神经干细胞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1982年由德国神经生物学家Barde等从猪脑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它与已知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NT-3、NT.4/NT-5、NT-6、NT-7等同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既往的研究表明BDNF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多种类型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再生和轴突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认知能力下降和行动障碍,常发生于老年阶段。事实上,AD患者出现症状前的更早时间,脑组织已经受到损伤。因此,针对AD早期诊断的研究对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具有深层组织穿透性、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性和低光毒性特性的小分子荧光探针取得重大进展并应用于临床研究。虽然,AD的具体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物质如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和金属离子的含量水平异常在AD发生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综述AD相关的活性物质包括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金属离子(Zn2+、Cu2+、Al3+)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策略、响应机理、光学性能以及它们在诊断和治疗AD的应用潜能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曲进  任晓安  边吉来  唐淑红 《当代医学》2011,17(12):107-107
目的 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治疗既往有效,疾病进展后继续原药维持治疗较立即停药是否生存获益.方法 观察30例口服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进展后,PS评分〉2分的患者,继续原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维持治疗与立即停药,两组总生存(OS).结果 30例患者,14例患者继续原小分子化合物维持,总继续生存3.5月;16例患者立即停用小分子化合物,继续生存2.9个月.结论 PS评分〉2分的患者,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靶向治疗疾病进展后继续原小分子化合物维持治疗生存略获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D培养微环境和小分子组合(ATPV)对胚胎成纤维细胞诱导为神经前体样细胞的影响。方法 在0.5%琼脂糖低粘附3D培养微环境和ATPV处理下,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形成3D球体,分别通过RT-PCR、免疫荧光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的方法检测神经前体细胞标记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3D环境下培养,随着成球培养时间的增长,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PC特异性标记基因的表达明显上升,表现出神经前体样细胞的特征,并且3D ATPV培养微环境明显提高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向神经前体样细胞的转化效率。结论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在3D和3D ATPV微环境下,聚集成球培养后逐渐获得了干细胞特征并诱导为神经前体样细胞,暗示着成球培养和小分子微环境可以给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创造一种良性的细胞聚集微环境,诱导神经前体样细胞的产生,这将为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细胞替代疗法带来新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8.
天麻素是天麻的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多样,应用广泛。近来,天麻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天麻素具有镇痛、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神经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有结果显示其神经保护机制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抑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降低背根神经节的兴奋性、激活苯二氮卓类受体、降低脑内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维持脑内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平衡、抑制脑内神经突触重塑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脑活素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河西骨科医院内科张静安脑活素由游离氨基酸与小分子生物活性肽组成,它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生产,是一种具有神经营养活性的肽能药物,其作用类似自然发生的神经生长因子,且能通过血脑屏障。我科将75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为两组:脑活素治疗组5...  相似文献   

20.
神经营养因子基因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是选择性调节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生长和存活的一类蛋白质,在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分化,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功能以及神经系统损伤修复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性阁呆,帕金森病等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就神经营养因子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