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石亚萍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411-1411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众多,特别是其所致的神经损害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表现在眼部可见于颅神经病变引起的眼肌麻痹,约占糖尿病并发症的0.4%~0.7%,现对13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晓秋  王萍  闵苏 《重庆医学》2006,35(5):418-420
目的观察颈丛、臂丛、或硬膜外腔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并发症,寻求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56例,皮损分布区C4~L5。随机分为两组:Ⅰ组:0.375%~0.2%罗哌卡因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综合治疗(n=28);Ⅱ组:0.375%~0.2%罗哌卡因神经阻滞治疗(n=28)。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1~3周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分别为82.1%、75%。综合治疗组对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皮损区麻木感、烧灼感、刺痒等神经异常症状有效率优于单用神经阻滞组。结论以颈丛、臂丛、或硬膜外腔神经阻滞为主联合神经妥乐平综合治疗,对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改善神经症状,疗效显著而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2型糖尿病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分成酚妥拉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用降糖药、维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250ml加酚妥拉明20mg静滴0.08-0.12mg/min,qd,15次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4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性(X^=18.66,P<0.01)。结论: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有对抗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增加组织血流,使支配膀胱的受损神经病变逐渐恢复,对神经源性膀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野木瓜注射液(InjectionstauntoniaeIS)涂布于大鼠隐神经4mm长的一段上。50%IS在6min内使隐神经复合动作电位诸成分的幅度下降,潜伏期延长。尤其是AS和C成分,它们的幅度分别下降为对照的47±23.0%和44%±20%(x±SD,、n=8,P<0.01)。10%IS对诸成分的影响大大减弱,但Aαβ、Aδ和C成分的潜伏期依然明显延长,延长值分别为0.05±0.01ms,0.28±0.070s(n=5,P<0.05)和6.99±1.48ms(n=5,P<0.01)。IS对Aδ和C成分的影响比对Aαβ成分影响大得多,并有量效关系。IS对神经传导的阻滞作用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5.
张大红  刘淑娣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5):52-52,108
目的应用弥可保联合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将96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应用调节血糖、营养、支持、抗感染、导尿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弥可保和酚妥拉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弥可保联合酚妥拉明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尿频、尿急、淋漓不尽、排尿时间延长及尿潴留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适用臂丛神经分离阻滞麻醉的最佳利多卡因浓度。方法 选择80例前臂与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8组(每组各10例),1组用0.25%罗哌卡因24ml,其他各组分别予以2%利多卡因1、2、3、4、5、6、12ml与0.25%罗哌卡因混合,混合液均为24ml,1~8组均经锁骨上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分别记录其麻醉起效时间,5、10、15、20min时患肢肌力及感觉阻滞维持时间。结果 0.17%利多卡因能明显加快0.25%罗哌卡因的起效时间,但并不加深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不同浓度利多卡因与0.2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与单纯0.25%罗哌卡因相比其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无显著差异。随利多卡因浓度增加,其运动神经阻滞作用逐渐增强。结论 0.25%的罗哌卡因与0.17%利多卡因的混合液用于锁骨上臂丛神经分离阻滞麻醉是较优的组合。  相似文献   

7.
黄光梅 《吉林医学》2009,30(15):1635-1636
目的:探讨不同的神经阻滞方法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例锁骨手术,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Ⅰ组:颈丛神经阻滞;Ⅱ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Ⅲ组: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Ⅰ~Ⅲ组均为对照组。对照组注入0.6%利多卡因与0.6%罗哌卡因混合液20—25ml。Ⅳ组为实验组,即改良锁骨上神经阻滞组,注入0.6%利多卡因与0.6%罗哌卡因混合液10ml。结果:Ⅰ组、Ⅱ组患者NIBP、HR麻醉后均较术前提高,Ⅲ、Ⅳ组患者NIBP术前无明显变化,麻醉后略高于术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组患者SpO2数值无明显变化,一直保持在96%~100%水平。各组麻醉优良率Ⅰ组:65%;Ⅱ组:70%;Ⅲ组:95%;Ⅳ组:100%。各组均未发生明显的麻醉并发症。结论:在锁骨手术中行改良锁骨上神经阻滞方法简单,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0.25%、0.37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上肢手术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用0.25%、0.375%罗哌卡因和0.25%的布比卡因3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并分别对感觉和运动进行评价。结果:随着浓度增加罗哌卡因的麻醉强度依次增加,30ml的0.25%罗哌卡因麻醉强度明显低于0.25%布比卡因,麻醉满意率仅为85%。将罗哌卡因的浓度提高到0.375%,麻醉强度和0.25%布比卡因相同满意率100%。结论:0.375%罗哌卡因起效快,作用完善,副作用少,可用作长时间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9.
针灸有明显的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许多腧穴可产生补与泻,升与降,发散与收敛,散寒与清热等不同作用。本文提出了这种双向良性调节作用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实现的假主。主要从以下方面论述:1.针灸双向良好调节作用的实义与概念;2.针灸双向良性调节作用临床治疗效应;3.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地位;4.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作用;针灸的双向良性作用与网络系统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亦称老年性痴呆,是1907年由德国精神病学家和神经解剖学家Alois Alzheimer描述并命名的,它是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大脑退行性变性疾病。该病常见于老年人,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65~74岁发病率为3.0%,75~84岁为18.7%,85岁以上为47.2%。顶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2,200万AD患者,到2050年AD患者将增加到4,  相似文献   

11.
抗心磷脂抗体在神经精神性狼疮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在神经精神性狼疮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93份血清(包括NPLE患者33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35例,非SLE所致脑血管意外患者25例)和17例脑脊液(包括NPLE患者6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5例,非SLE所致脑血管意外患者6例)中的抗心磷脂抗体。结果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A)IgG、IgM阳性率分别为59.1%、57%,其中33例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阳性率为90.9%,87.9%,35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阳性率为34.3%,25例非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意外患者阳性率为52%,48%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5)。NPLE患者组与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组及非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意外患者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脑脊液中ACA—IgG、ACA—IgM阳性率分别为6/17、5/17,NPLE患者组与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组及非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意外患者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3例NPLE患者,血清ACA—IgG、IgM检测、认为、弥漫性表现患者与局灶性表现患者比较,血清ACA、抗体水平不同,局灶性表现患者升高较明显(P〈0.05)。结论血清中ACA与NPLE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变化。方法:以鼠肝组织和猴肝组织切片为抗原基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法显示慢性肝炎(17.5%)、肝硬化(24.6%)、肝癌(20.0%)三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急性肝炎(6.89%)、正常对照组(3.33%)。免疫印迹法检测中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约70.0%的抗原相对分子质量多集中在47000~52000上,肝癌患者抗原相对分子质量多集在22000~38000上,约有22.6%的肝硬化、肝癌患者在20000~32000分子量之间的阳性区带处出现1~2条异常阳性区带。结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存在相似的自身免疫紊乱,表明其免疫系统发生了改变,探讨自身免疫性相关的自身抗体,将有助于诊断肝病患者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3.
化疗是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肿瘤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临床上,绝大多数抗肿瘤药通过静脉途径输注,输注中药物外渗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6%~6.0%。药物外渗是指药物从血管渗漏到周围组织,或静脉给药时无意中注射到血管外引起的组织损伤。抗肿瘤药渗漏到皮下组织,根据不同外渗药物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甚至皮肤组织坏死,重者可损伤神经、肌腱,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为此引起临床广泛重视。近年来,医护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防治抗肿瘤药外渗性损伤方面取得了很多经验,现总结这方面文献,并探讨这些进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在行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肩部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与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比对观察分析。方法 将预行肩部手术患者62例分为Ⅰ、Ⅱ两组,均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Ⅰ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Ⅱ组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局麻药物为0.5%罗哌卡因。完成阻滞后记录麻醉效果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Ⅱ组患者中阻滞完全者占83.9%,阻滞不全者占16.1%,无阻滞失败;Ⅰ组患者中阻滞完全者占51.6%,阻滞不全者占35.5%,阻滞失败者占12.9%,两组神经阻滞评价差异极为明显(P〈0.01)。结论 使用外周神经刺激器。行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较好地满足肩部手术要求,是一安全、准确、简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MMP-9、TIMP-1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和预后关系。方法58例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手术切除之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MMP-9)和TIMP-1的表达情况,探讨这些因子表达与临床病理和预后关系。结果在58例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中:53例MMP-9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9.7%;35例TIMP-1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0.3%。这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统计学相关性(P〈0.001)。MMP-9蛋白表达与五年生存率有影响(P〈0.001)。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中研究MMP-9、TIMP-1的表达,可能是癌肿发生、生长和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手术损伤喉神经的相关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已证实手术需要相应的技术,及对解剖变异的了解,但神经损伤仍不可避免,发生率约在0.2%~0.3%之间,它令医生、患者头痛和担心。本文对喉返神经(RLN)、喉上神经(SLN)损伤的临床表现、相关因素、解剖标志、预防损伤喉神经的对策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臀上神经转位阴部神经,重建因单纯脊髓圆锥或阴部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障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62侧成人尸体的臀上神经和阴部神经进行了显微外科解剖学观测。结果 臀上神经以1~4支(1支29.03%,2支56.45%,3支12.90%和4支1.61%)穿出梨状肌上孔;其穿出点的位置85.48%在髂后上棘与大转子连线的中1/3。臀上神经或其下支的长度超过5cm以上,而该神经或其下支和阴部神经穿出点间仅相距约4cm。阴部神经穿出梨状肌下孔的位置,以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1/3(48.39%),或中、下1/3交界处(46.77%)为多。在临床上,已成功地为3例脊髓圆锥损伤患者施行了臀上神经转位阴部神经手术,其疗效正在观察中。结论 臀上神经和阴部神经出盆处位置接近,臀上神经下支的长度足以直接与阴部神经直接缝接,用脊髓起源节段高的臀上神经转位脊髓起源节殷低的阳部神经,重建其功能切实易行。  相似文献   

18.
钙的生理作用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之一,而且对人体的生长与发育.疾病与健康,衰老与死亡起重要作用。除碳、氢、氧、氮之外,钙名列第5。正常成人平均含钙约为l~1.25kg。体内钙约99.3X分布于骨(包括牙)组织,其余约0.l%分布于细胞外液,细胞内约有0.6%。钙是人体内的必需宏量元素,除形成骨架之外,主要是由于Ca’”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l钙的主要生理作用“’钙在人体内的功能主要是以钙盐的形式形成人体的骨架,细胞外液含量虽然很少,但其生理作用极其重要。现代研究证实,血液凝固及神经传递作用需要Ca’”浓度降到1.75mmol/L以下…  相似文献   

19.
非返性喉返神经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文献报道,非返性喉返神经(non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NRLN)较为罕见,发生率约为0.2%~0.4%。笔者术中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及p75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4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TrkA及p75的表达,并比较嗜神经组与非嗜神经组间TrkA/p75染色强度相对值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0例ACC组织中,神经侵袭组有19例,非神经侵袭组21例。Tr—kA表达阳性率90%,嗜神经组TrkA表达较非嗜神经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75阳性表达率90%,嗜神经组p75表达较非嗜神经组亦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神经组TrkA/p75染色强度相对值较非嗜神经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rkA与p75的表达升高与ACC的嗜神经性均有关;TrkA在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过程中可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