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培养于诱导分化液中不同时间的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效应.方法 大鼠神经干细胞球在含有细胞因子IL-1、IL-11、GDNF和LIF的诱导分化液中分别培养2、4、6、8的10 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体外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率.结果 在诱导分化液中大鼠神经干细胞球呈贴壁生长,球形结构开始塌陷,球内细胞从球体中央逐渐向四周分化扩展出较多形态各异的细胞,多数细胞有1、2个长突起或有多个短突起.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分化的细胞中含有TH阳性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分化2、4、6、8和10 d的神经球分化成TH阳性细胞比率分别为(3.2%±0.9%)、(6.8%±1.6%)、(16.7%±2.6%)、(14.8%±1.8%)和(12.2%±2.5%).结论 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存在着分化的时间效应,诱导分化6d的神经干细胞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比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成体脊髓本身存在一定数量的神经干细胞,称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SCs).ENSCs对脊髓损伤(SCI)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可能成为SCI最有潜力的治疗方式.现对神经干细胞(NSCs)生物学特性、SCI后NSCs的反应及抑制其分化因素的分析,阐述了ENSCs治疗SCI的优势及意义,对近几年来促进ENSCs修复SCI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在大鼠海马可溶性因子中的体外发育归宿及分化鉴定。方法显微镜下分离Wistar大鼠海马组织放置于低温DMEM/12培养基,低温振荡2小时后高速离心(15000 g),获取实验所用海马组织可溶性因子。取材出生1天的Wistar乳鼠海马中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ENSCs),将ENSCs分别于含海马可溶性因子终浓度为0(对照组)、50、100、200、400μl/m L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6天并每日观察,使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印记技术比较各组ENSCs中Nestin、CD133的表达量;同时计量并比较各组ENSCs成球个数,以探索在模拟颅内微环境情况下,ENSCs发育、归宿及分化。进一步于最适宜的海马可溶性因子终浓度中分化神经球,对分化的细胞行神经元特异性蛋白入(如:β-tubullin III、MAP2)及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如:GFAP、S100及p75 NGFR)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大鼠ENSCs在培养基中呈单细胞漂浮生长,球形;ENSCs于海马可溶性因子各实验分组中培养第2天呈细胞球状态,对照组中无细胞球形成(与100μl/m L组比较,P1=0.00),100μl/m L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1=0.00<0.05);至第6天,在100μl/m L组中的细胞球数量明显多于其余各组(P1’=P2’=P3’=P4’=0.00)。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中,100μl/m L组中细胞球表达干细胞高亲和蛋白Nestin、CD133阳性,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其中Nestin、CD133蛋白高于对照组。进一步分化试验中,细胞球呈贴壁生长的单细胞状态、有突起伸出、长梭形,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分化的细胞表达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GFAP、S100、p75NGFR阳性,但不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β-tubullin III与MAP2。结论大鼠ENSCs在终浓度为100μl/m L的HSF作用下,可促进ENSCs的增殖分裂;ENSCs在同样浓度下的HSF中可进一步分化为表达GFAP、S100、p75NGFR阳性的胶质样细胞;100μl/m L的HSFS是ENSCs的一种生理性诱导剂或参与促进ENSCs增殖、分化及通过细胞替代或因子分泌等机制修复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4.
贺永胜  郭小兵  邓世康  李力燕 《医学综述》2011,17(20):3163-3166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人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孕20周水囊引产胎儿标本经家属同意捐赠,分离培养脊髓神经干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BDNF蛋白组、BDNF抗体封闭组,计数神经球数目并以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euN和GFAP的表达情况并进行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DNF蛋白组神经球数目或MTT值均无明显变化,BDNF抗体封闭组的神经球数目和MTT值有明显减少(P<0.05);BDNF蛋白组NeuN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GFAP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减少(P<0.05),BDNF抗体封闭组NeuN或GFAP阳性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BDNF可促进人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内源性BDNF在人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乙醛脱氢酶-1(ALDH-1)是否可以作为分选心肌干细胞(CSC)的有效标志物.方法 从裸鼠心脏分离培养细胞球,收集细胞球制成单细胞悬液,利用Aldefluor试剂结合流式细胞术来分选心脏球体细胞中的SSCloAldebr细胞(ALDH-1阳性细胞),通过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表型分析及定向分化能力鉴定其干细胞(SC)的特性.结果 裸鼠心脏细胞无血清培养可形成细胞球,球体细胞中可检测到ALDH-1阳性细胞的存在;ALDH-1阳性细胞具有高增殖性、高克隆形成率及定向分化的能力,具有SC的特性.结论 裸鼠心脏中存在CSC;ALDH-1可以作为CSC有效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人胶质母细胞瘤SC 326和SC 189细胞株分离培养干细胞,研究其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特性。方法: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人胶质母细胞瘤SC 326和SC 189细胞,检测细胞形成神经球的能力。对培养3代以上的细胞(GSC)进行神经球细胞单细胞克隆形成率实验;用第3代和第7代的细胞评价神经球单细胞克隆形成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神经球细胞的干细胞标记物表达及多向分化能力。结果: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 h时SC 326、SC 189
形成神经球样细胞团,1周时神经球内细胞可达数百个,3代内神经球细胞SC 326的增殖率为(2.10±4.33)%、(4.03±4.14)%和(6.91±5.12)%,SC 189为(12.79±2.32)%、(15.78±3.25)%和(37.91±4.58)%;单细胞克隆形成率GSC 326和GSC 189分别为5.56%和8.33%,次级单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9.89%和14.58%;GSC 326 P3和P7神经球克隆形成率最大值为(12.67±2.86)%和(20.44±1.73)%,GSC 189 P3和P7神经球克隆形成率最大值为(32.00±1.00)%和(42.67±5.03)%。免疫荧光染色,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133和神经巢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分化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类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表达极弱。分化诱导后分化标记物GFAP和β-TubulinⅢ的表达呈阳性。结论:早期原代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中存在少量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具有明显的干细胞特性。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ES细胞)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的条件,为研究其分化机理及寻找新的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单独(对照组)或与人羊膜共培养4~5 d,观察其形态分化,分别用β1整合素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胚胎干细胞向表皮样干细胞的分化.[结果]与人羊膜共培养4~5 d后,ES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样的单层细胞,细胞排列紧密,呈多边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多数细胞呈现β1整合素阳性,对照组大量细胞死亡,未见β1整合素阳性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β1整合素阳性细胞分别为81.4%和8.4%,两者比较差异显著,Z检验P<0.01.[结论]人羊膜组织可在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同一胎鼠的肠神经干细胞和脑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比较两种不同来源神经干细胞的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情况。方法从孕20天的SD胚鼠中分别提取肠神经干细胞和脑神经干细胞,采用改良的神经干细胞培养液反复传代。取传代培养6~10天后得到的两种不同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球,通过琼脂糖预包埋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测定神经干细胞nNOS的表达。结果通过本实验室改良的神经干细胞培养液及分离方法能培养出两种不同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琼脂糖预包埋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两种不同来源神经干细胞的nNOS表达,分别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不同来源神经干细胞间的nNOS表达比较,也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nNOS阳性细胞在肠和脑来源神经干细胞分别占14.13%和5.80%,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不同来源的神经干细胞中均有表达nNOS,但消化道来源的肠神经干细胞nNOS表达较中枢神经系统来源的神经干细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Mash1在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 subventricular zone, SVZa)神经干细胞向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能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新生0 d昆明小鼠的SVZa神经干细胞,构建Mash1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正义、反义融合蛋白表达质粒,转染SVZa神经干细胞,GFP 活体荧光标记SVZa神经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Mash1作用下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和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的比例.结果 pEGFP-Mash1-质粒、pEGFP-Mash1 质粒双酶切鉴定构建成功,核转染结果表明:GFP融合蛋白表达阳性;pEGFP-Mash1 组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EGFP-Mash1-组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EGFP-Mash1 组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的比例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EGFP-Mash1-组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的比例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pEGFP-Mash1-质粒、pEGFP-Mash1 质粒构建成功;Mash1可以促进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而且主要表现为促进SVZa神经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条件,并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特点.方法采用机械方法从流产的10~18周胎龄的人胚胎前脑分离神经干细胞,用无血清培养液,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刺激细胞增殖,进行体外扩增、传代培养.传3~4代的神经细胞球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贴壁诱导分化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分化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结果从人胚胎前脑分离的细胞在含有EGF和bFGF的无血清培养液中能形成大量的神经细胞球,这些神经细胞球可在体外增殖及传代培养.神经细胞球用特异性的鼠抗人巢蛋白(nestin)抗体鉴定,大部分为阳性细胞.神经细胞球在血清培养液贴壁培养后可分化出神经纤维细丝(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半乳糖脑苷脂(Gal-C)表达阳性的细胞.结论从人胚胎前脑分离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属于神经干细胞;在含有EGF和bFGF的无血清培养液中,神经干细胞能在体外大量扩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同一胎鼠肠神经干细胞和脑神经干细胞的神经递质表达情况,探索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相关疾病的合适干细胞源。方法:从孕20 d的同一SD胚鼠中分别提取肠神经干细胞和脑神经干细胞,采用改良的神经干细胞培养液反复传代,取传代培养6~10 d后得到的2种不同来源的神经细胞球,通过琼脂糖预包埋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测定神经干细胞4种神经递质的表达。结果:2种不同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的琼脂糖预包埋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肠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胆碱乙酰转移酶(Ch AT)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神经干细胞n NOS、Ch AT、多巴胺β羟化酶(DβH)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不同来源神经干细胞间n NOS、Ch A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肠神经干细胞γ-氨基丁酸(GABA)、n NOS、Ch AT、DβH阳性细胞合计率分别为1.59%、14.97%、5.43%、1.36%,其中n NOS、Ch AT与相应的同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神经干细胞GABA、n NOS、Ch AT、DβH阳性细胞合计率分别为1.68%、6.14%、25.42%、9.30%,其中n NOS、Ch AT、DβH与相应的同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神经干细胞表达的神经递质主要为一氧化氮(NO)和乙酰胆碱(Ach),以NO为主;脑神经干细胞表达的神经递质为NO、Ach和去甲肾上腺素(NA),以Ach为主;2种神经干细胞均无明显表达GAB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循环型microRNA-92a(miR-92a)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表达,以及通过上调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CDX2)基因抑制肠神经干细胞(ENSCs)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16例HD患儿的术前血清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血清miR-92a mRNA的表达。提取孕15 d胎鼠肠管ENSCs,通过免疫学方法鉴定ENSCs;免疫磁珠法分选Nestin+ENSCs,脂质体转染使Nestin+ENSCs内过表达miR-92a,噻唑蓝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qRT-PCR、Western blot检测CDX2基因的表达。结果  HD患儿血清中miR-92a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23.5±4.66),高于对照组(t =12.661,P =0.000);ENSCs细胞培养早期Nestin染色阳性,具有向Tuj-1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分化的潜能;ENSCs过表达miR-92a后,CDX2 mRNA的相对表达为(13.024±3.882),高于对照组(F =47.212,P =0.000),CDX2蛋白表达为(0.436±0.0828),高于对照组(F =48.793,P =0.000),细胞的增殖活性在转染后24、48和72 h明显受抑制。结论  miR-92a通过上调CDX2基因的表达,抑制ENSCs的增殖,可能促进H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LaZ转基因小鼠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的扩增与诱导分化技术平台,为进行体内移植携带报告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并体外培养LaZ转基因胚胎小鼠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连续稳定传代20代后,以免疫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法及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球Nestin和分化后细胞中神经纤维(NF)、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Galc和半乳糖苷酶(X-Gal)的表达.结果从LaZ转基因小鼠腹侧中脑分离的细胞群具有连续形成神经球的能力,其Nestin表达阳性.分化后的细胞可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所有细胞半乳糖苷酶组织化学均为阳性.结论LaZ转基因小鼠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可稳定扩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分化后细胞携带LaZ报告基因,可用于进一步的移植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大鼠胚脑皮层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技术,探讨其增殖分化特性,为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疾病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含有丝分裂源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SD大鼠孕14.5d的胚胎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了解其增殖分化特性;以单细胞克隆实验及BrdU免疫标记证实神经干细胞自我增殖能力。结果 培养细胞在EGF作用下可分裂增殖,并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分化细胞MAP2及GFAP抗原表达阳性。结论 SD大鼠胚脑皮层可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并具有增殖、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特性。  相似文献   

15.
新生豚鼠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标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从新生豚鼠海马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实验研究创造条件。方法 分离新生豚鼠海马组织,用含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神经干细胞,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巢蛋白(Nestin)的表达。采用荧光染料DAPI标记神经干细胞。结果 从新生豚鼠海马组织分离出的细胞中可获得呈集落样生长的神经干细胞团,并能表达Nestin;荧光染料的标记效率可达93.4%,细胞传代8次后荧光亮度仍无明显衰减。结论 从新生豚鼠海马分离的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能力,荧光染料的标记可获得较高的标记效率,可作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实验研究的供体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寻出生后1~3d和成年大鼠海马分离、培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NSC)的可行性。方法 向培养基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他生长因子,采用单细胞克隆技术,分离出生后1~3d和成年SD大鼠海马组织并分别无血清培养;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原代和传代培养形成的克隆细胞,以及其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上述条件下培养可形成悬浮生长的表达巢蛋白的神经球,且具有连续克隆的能力;分化后可得到具有网状联系的、分别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结论 新生及成年SD大鼠海马存在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流产人胚前脑中分离培养人胚神经干细胞。方法: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本实验利用神经干细胞特定的培养增殖培养体系分离纯化人胚神经干细胞,并对分离得到的神经干细胞的分子标记及分化潜能进行鉴定。结果:从8~10周龄流产人胚胎分离得到了神经干细胞,它能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并能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在人胚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神经干细胞,并能够在体外扩增,为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创伤后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脑创伤组、脑创伤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脑创伤PBS移植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伤后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和迁移,同时检测海马局部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伤后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神经干细胞移植后7、14、21和28 d,移植区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移植后7、14 d时神经干细胞移植组伤后海马及周边局部脑组织中NGF的光密度(IOD)值分别为0.495 4±0.013 4、0.576 7±0.021 1,BDNF的IOD值分别为0.474 5±0.042 5、0.556 3±0.032 1,较其他组增高(P<0.05);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各时间点搜索安全岛逃避潜伏期较脑创伤组和PBS移植组有改善 (P<0.05)。 结论 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后海马局部脑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发生改变,对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神经干细胞培养的模拟体内条件,为寻找更合适的生长基质提供参考。【方法】体外培养获得的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克隆球种植于用人血浆纤连蛋白和多聚-L-鸟氨酸处理的培养瓶内,观察细胞迁移及生长状况,分析人血浆纤连蛋白和多聚-L-鸟氨酸对神经干细胞生长迁移的影响。【结果】与未用以上两种基质处理的对照组相比,处理组都有细胞迁移,但多聚-L-鸟氨酸的效果比人血浆纤连蛋白的效果明显,二者协同作用对神经干细胞迁移效果更显著。【结论】生长基质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的贴壁生长及细胞迁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出生后1~3d和成年大鼠海马分离、培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NSC)的可行性。方法向培养基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他生长因子,采用单细胞克隆技术,分离出生后1-3d和成年SD大鼠海马组织并分别无血清培养;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原代和传代培养形成的克隆细胞,以及其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上述条件下培养可形成悬浮生长的表达巢蛋白的神经球,且具有连续克隆的能力;分化后可得到具有网状联系的、分别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结论新生及成年SD大鼠海马存在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