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的肺通气功能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治疗COPD的机制。方法采用香烟烟雾和脂多糖复合法诱导COPD大鼠模型,电针治疗大鼠双侧足三里穴(ST36),连续2周,检测大鼠肺功能,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及血浆IL-1β和IL-6含量,对肺功能及白介素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的总气道阻力(the total airway resistance,RL)显著降低(P<0.05),肺动态顺应性(lung dynamiccompliance,Cdyn)显著升高(P<0.05),肺泡总面积与肺组织面积之比呈现增高趋势,细支气管壁厚度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匀浆中IL-1β和血浆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1β及血浆IL-6含量与肺功能RL呈显著正相关,与Cydn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以下调肺组织IL-1β及血浆IL-6的含量,抑制肺组织炎性反应,这可能是针刺改善肺通气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芪白平肺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痰瘀阻肺证模型大鼠肺部炎症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脾氨肽组、芪白平肺胶囊组。采用强迫游泳、被动吸烟和低氧环境复合方法复制COPD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态;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细胞总数和炎症细胞比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检测各组大鼠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0.3 seconds, FEV0.3)、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0.3占FVC比值(FEV0.3/FVC)。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较差,肺功能明显降低,肺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明显增厚,支气管壁可见明显黏液腺增生,管腔变窄;BALF中细胞总数、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白平肺胶囊组及脾氨肽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明显改善;BALF中细胞总数和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及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FEV0.3、FVC、FEV0.3/FVC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芪白平肺胶囊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脾氨肽组。结论 芪白平肺胶囊可明显改善COPD痰瘀阻肺证大鼠肺部炎症,改善大鼠肺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相关炎症指标及肺部炎症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C亚族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和树突状细胞(DC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抗CCL20抗体治疗对COPD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DCs表面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PF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CCL20抑制组,每组16只。用烟熏及气道内滴注脂多糖(LPS)方法制备COPD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3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组大鼠BALF及外周血中CCL20的含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组大鼠外周血和BALF中DCs各细胞因子(CD80、CD86、MHC-Ⅱ和OX-62)的百分比。结果:COPD组和CCL20抑制组大鼠肺组织HE染色均显示气道炎症和肺气肿表现,但后者气道炎症和肺气肿表现较前者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PD组和CCL20抑制组大鼠外周血及BALF 中CCL20含量增加(P<0.05);与COPD组比较,CCL20抑制组大鼠外周血中CCL20含量未见改变,但BALF中CCL20含量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PD组大鼠外周血中CD80、CD86和OX-62百分比均升高(P<0.05);与COPD组比较,CCL20抑制组大鼠外周血中CD86和OX-62百分比均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PD组及CCL20抑制组大鼠BALF中CD80和CD86百分比均升高(P<0.05);与COPD组比较,CCL20抑制组大鼠BALF中CD80百分比降低(P<0.05)。结论:CCL20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CCL20抗体对该过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CL20抗体可以减轻DCs在外周血中的增加和气道内的募集,从而延缓气道炎症或肺气肿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定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及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探讨SP-D与COP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注入内毒素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和COPD组,每组10只。HE染色观察大鼠肺、支气管的病理改变,定量检测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及平均肺泡数(MAN)以评估肺气肿程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SP-D含量。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SP-D含量变化。结果 COPD组大鼠肺、支气管的HE染色下病理变化符合COPD的典型病理改变。COPD组大鼠MLI较对照组明显增宽[(80±5)μm/个比(49±2)μm/个,P〈0.05],MAN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74±13)个/mm2比(406±12)个/mm2,P〈0.01);内毒素组MLI、MAN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内毒素组和COPD组大鼠血清SP-D含量分别为(42.14±2.52)ng/mL、(49.59±2.81)ng/mL和(53.21±4.17)ng/mL,肺组织SP-D含量分别为0.39±0.01、0.56±0.01和0.63±0.01。内毒素组及COPD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SP-D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COPD组又显著高于内毒素组(P〈0.05)。3组血清SP-D水平与肺组织中SP-D含量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3、0.94和0.93,P〈0.01)。结论 COPD组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SP-D含量明显升高,并且血清及肺组织中SP-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COPD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SP-D水平的研究为将SP-D作为COPD的生物标记物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芪蛭皱肺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香烟烟熏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于造模第15天,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中剂量颗粒辅料溶液灌胃4周,其他各药物干预组给予芪蛭皱肺颗粒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和阳性药物(固本咳喘片)溶液灌胃4周,末次用药后取肺组织HE染色,取血清和BALF采用放免法检测IL-8和TNF-α的含量.结果 采用香烟烟熏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成功复制了COPD大鼠模型,病理观察显示大鼠支气管及肺血管壁炎细胞浸润,分泌物明显增多,肺泡扩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8与TNF-α含量均升高(P<0.01或<0.05);BALF IL-8与TNF-α含量亦均升高(P<0.05或<0.01);与模型组比较,芪蛭皱肺颗粒各剂量组及固本咳喘片组血清及BALF中IL-8和TNF-α含量均降低(P<0.05),以芪蛭皱肺颗粒大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芪蛭皱肺颗粒有可能是通过减少炎症因子的生成和释放,从而有效调节肺炎症损伤时IL-8和TNF-α水平的升高,对大鼠模型气道炎症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6.
E-选择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支气管肺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春芳  吴亚梅 《重庆医学》2005,34(11):1677-1678,1680
目的制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探讨E-选择素在COPD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两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和反复烟熏的方法制作COPD大鼠模型(B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选择素在COPD大鼠支气管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所建大鼠模型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改变基本符合人类COPD的特点;模型组支气管肺组织微小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 (P〈0.01),且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成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82,P〈0.001;r=0.79,P〈0.001). 结论 E-选择素可能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DM)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糖尿病(COPD+DM)大鼠模型,测定其肺泡灌洗液(BALF)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观察上述不同疾病时BALF中SIgA含量的变化。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COPD组、DM组、COPD+DM组和正常组,每组12只。大鼠实验环境中预饲养1周后,建立糖尿病模型,1周后用气道内滴入脂多糖(LPS)和被动吸烟的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大鼠成模后,取其右侧肺组织,做常规病理检查。同时对左侧肺组织进行肺泡灌洗,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肺泡灌洗液中SIgA的含量。结果①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正常组大鼠肺泡结构正常,未见炎性细胞浸润。COPD组大鼠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肺间质及气道管壁有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扩大,部分融合成肺大疱。DM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纤毛有倒伏现象,基膜下有炎性细胞浸润。COPD+DM组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严重,肺间质及气道管壁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结构破坏,部分融合成肺大疱;②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SIgA含量测定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OPD组的SIgA含量显著下降(P<0.01),DM组和DM+COPD组的SIgA含量升高(P<0.01);与COPD组比较,DM组、COPD+DM组SIgA含量显著升高(P<0.01);DM组和COPD+D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gA在肺部黏膜免疫中发挥正向的防御作用。COPD大鼠肺灌洗液中的SIgA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减低,揭示气道黏膜局部防御功能下降。DM大鼠及COPD+DM大鼠肺灌洗液中的SIgA增高,可能与晚期糖基化产物免疫应答和对病原微生物的代偿性免疫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肺俞""足三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大鼠肺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治疗COPD的效应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20只,因模型复制和针刺干预过程中部分大鼠死亡,最终纳入统计为每组10只。采用气管灌注脂多糖联合香烟烟熏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针刺组采用电针对大鼠双侧"肺俞""足三里"穴进行干预治疗,每次20 min,1次/d,共干预15 d,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不作干预。干预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肺通气功能,苏木精-伊红(hematine-eosine, 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中TNF-α、TGF-β、IL-8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泡腔明显扩张伴肺组织间隙炎性浸润,肺活量、第0.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比值以及第0.3秒用力呼气量占FVC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中TNF-α、IL-8、TGF-β含量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肺泡腔扩张和肺组织炎性浸润减轻,肺活量、第0.1秒用力呼气量占FVC比值以及第0.3秒用力呼气量占FVC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中TNF-α、TGF-β、IL-8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以改善COPD气道通气受限情况,缓解肺泡扩张和肺组织炎性反应,降低机体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其中,抑制TNF-α、TGF-β、IL-8的高表达状态可能是针刺改善COPD呼吸道炎症和气道阻塞的效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美国癌症研究所(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假手术组和电针模型组。后两组小鼠手术前在双侧足三里穴电针预处理5d,30min/d。测定各组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浓度、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测定肺湿干比;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MDA及SOD含量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MDA含量均显著增高且SOD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模型组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SOD含量显著增高(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与血清蛋白含量比值减小(P<0.05),左肺湿干比也显著降低(P<0.05),还能改善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论电针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ICR小鼠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炎症因子及其肺组织病理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在COPD治疗中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熏香烟加气管内滴入LPS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随机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在造模两周后给予辛伐他汀2.5mg/kg灌胃治疗,每天1次,治疗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长率,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先分别测定BALF和血清中IL-8及TNF-α的水平、再测定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较模型组体质量增长率显著提高(P<0.05);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慢性支气管炎特征性病理改变,出现肺气肿,气管及血管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治疗组也出现肺气肿和炎症浸润,但程度较模型组轻;治疗组BALF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较模型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 BALF及血清中IL-8 、TNF-α、CRP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降低COPD大鼠模型BALF和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减轻肺组织及气道炎症,对COPD大鼠的炎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泡巨噬细胞在烟雾暴露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OPD组。在COPD组以烟熏+气道内滴注内毒素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计数,分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并用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肺泡巨噬细胞胞浆和胞核NF-κB p65亚基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TNF-α、MIP-2及IL-10浓度。结果 COPD组支气管炎症评分、平均内衬间隔显著高于对照组[4.33±1.16比1.33±0.58,P=0.016;(168.77±11.35)μm比(93.61±4.16)μm,P=0.000]。COPD组BALF中细胞总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分类以肺泡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为主[(72.0±2.2)%和(18.3±8.3)%];COPD组肺泡巨噬细胞胞浆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胞核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OPD组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MIP-2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0浓度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烟熏加气道内滴注内毒素的方法可成功建立COPD大鼠模型,表现为以巨噬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分泌TNF-α、MIP-2增加,其机制与NF-κB p65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RO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单纯熏香烟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与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数,培养正常和COPD大鼠AM,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受体RON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气道和离体培养的AM中RON蛋白的表达水平,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平均肺泡数(MAN)和肺泡腔面积与总面积比(PAA)。结果:COPD组MLI、PAA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MLI:(111.451±49.334)×10-6m vs(44.803±10.624)×10-6m;PAA:(79.653±7.594)%vs(48.352±13.063)%],而MAN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1.621±20.394)×106/m2vs(170.098±42.398)×106/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组BALF中细胞总数和AM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细胞总数:(6.029±0.420)×108/L vs(1.463±0.0692)×108/L;AM数:(5.752±0.571)×108/L vs(1.387±0.105)×108/L,P<0.01)]。COPD组大鼠肺组织RON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调[(0.892±0.088)vs(0.353±0.080),P<0.01],COPD组大鼠气道上皮及AM中RON蛋白水平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气道RON蛋白:(0.171±0.027)vs(0.073±0.009);AM RON蛋白:(0.310±0.101)vs(0.110±0.006),P<0.01]。结论:RON与COPD气道炎症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环境因素中臭氧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率升高之间的关系;探讨臭氧暴露对COPD个体气道炎症及肺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OPD模型组,模型叠加臭氧暴露组,每组10只。每日熏吸香烟和两次气管内滴人200ug脂多糖建立大鼠COPD模型,模型加臭氧暴露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次急性臭氧暴露,暴露时间为4h。观察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HE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瑞士染色,显微镜下进行炎症细胞分类计数,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损伤及病理变化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P〈O.01),臭氧组总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O.01);模型组大鼠BA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总数高于对照组,臭氧组高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臭氧组则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臭氧暴露可显著加重COPD气道炎症及NF-κB在肺组织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气道炎症的防治作用。方法实验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8只),COPD模型组(8只),丹参治疗组(8只)。采用熏吸香烟并气管内注入脂多糖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丹参治疗组于COPD模型开始建立后第8d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100mg/kg(0.2ml/100g)至第28d。观察各组气道炎症的病理特点、超微结构特点、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8(IL-8)浓度,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所建COPD模型的病理学改变符合人类COPD的特点。丹参治疗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较COPD模型组明显减轻但未恢复正常。丹参治疗组BALF中IL-8水平。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较COPD模型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丹参注射液对COPD大鼠模型气道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舒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肺舒胶囊治疗组各10只,取各组大鼠肺组织作MMP-2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MMP-2的光密度值较对照组增大(P<0.05);而治疗组大鼠肺组织MMP-2的光密度值较模型组减小(P<0.05).结论:肺舒胶囊可降低COPD大鼠肺组织中M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COPD大鼠气道炎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 1(MCP- 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单纯熏香烟法建立 COPD模型 ,支气管肺泡灌洗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中细胞总数与肺泡巨噬细胞(AM)计数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 )测定 BAL F和血清中的 MCP- 1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肺平均内衬间隔 (ML I)、平均肺泡数 (MAN )和肺泡腔面积与总面积比 (PAA )。结果  COPD组ML I、PAA比正常对照组增高 ,而 MAN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COPD模型组 BAL F中MCP- 1、TNF-α水平、细胞总数和 AM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模型组血清中 MCP- 1〔(32 .75± 10 .91)pg/ ml〕与对照组〔(2 4 .13± 6 .92 ) pg/ ml〕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模型组 BAL F中 MCP- 1水平与 AM数目和 TNF-α水平 (r=0 .86 1,P<0 .0 1;r=0 .86 8,P<0 .0 1) ,以及 TNF-α水平与 AM数目 (r=0 .84 ,P<0 .0 1)均呈密切正相关 ,但血清中 MCP- 1水平、TNF-α水平与 BAL F中的 AM数目均无相关性 (r=0 .4 88,P>0 .0 5 ;r=0 .132 ,P>0 .0 5 )。结论  MCP- 1与 COPD的气道炎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黄连素对COPD大鼠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的调控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COPD大鼠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的影响及研究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黄连素组各10只,通过熏香烟加气管注内毒素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ELISA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IL-10含量。采集支气管-肺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NF-κB、粘蛋白Muc5ac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uc5ac mRNA表达。结果 COPD模型组大鼠BALF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PMN)、巨噬细胞数(AM)、NE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1)。黄连素组BALF细胞总数、PMN、AM较COPD组显著降低(P〈0.01),L-10水平升则高(P〈0.05)。COPD模型组大鼠气道黏膜上皮NF-κB、Muc5ac mRN及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黄连素组气道黏膜上皮NF-κB、Muc5ac mRN及蛋白表达较COPD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黄连素可负向调节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其机制可能与黄连素抑制NE、NF-κB炎症因子,促进抗炎因子IL-10,下调粘蛋白Muc5ac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时间点大鼠多裂肌损伤后铁代谢相关蛋白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干预时间条件下电针"委中"穴对多裂肌损伤性腰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30只,各组再分为1 d、2 d、3 d、5 d、7 d 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采用注射0.5%布比卡因(bupivacaine, BPVC)的方法造模,电针组电针双侧"委中"穴(1次/d),正常组、模型组不进行电针干预。分别于治疗的1 d、2 d、3 d、5 d、7 d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造模前后多裂肌形态变化;采用生化法检测多裂肌组织总铁含量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铁蛋白重链(ferritin heavy chain1, FTH1)含量;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多裂肌膜蛋白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 1, Tfr1)、二价金属转运蛋白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 DMT1)mRNA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相较于正常组可见肌纤维断裂、坏死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与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受损肌纤维可见明显改善。生化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同时间点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电针组总铁含量升高(P<0.01);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提示模型组FTH1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而Tfr1与DMT1 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与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电针1 d、2 d、3 d、5 d组FTH1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而电针2 d、3 d、5 d、7 d组Tfr1 m RNA和电针1 d、2 d、3 d、5 d组DMT1 mRNA表达均降低(P<0.05或P<0.01);各模型组间比较发现,模型2 d组FTH1蛋白表达最低(P<0.05),而模型2 d、3 d组Tfr1 mRNA表达较高(P<0.05),模型3 d组DMT1 mRNA表达最高(P<0.05);各电针组比较结果显示,FTH1蛋白在电针2 d组最高(P<0.05),电针3 d、5 d、7 d组Tfr1 mRNA表达较低(P<0.05),电针3 d组DMT1 mRNA表达较高(P<0.05)。结论在BPVC致多裂肌损伤模型中,局部受损多裂肌发生铁代谢紊乱,且在急性损伤期较典型。电针"委中"穴能促进损伤多裂肌的修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多裂肌铁代谢、减轻组织过氧化损伤相关,并且在电针持续干预3 d后显著促进对铁代谢紊乱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