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2017年广州地区冬季乙型流行性感冒病例的流行病学、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析广州地区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收集的244例乙型流行性感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其中医证候学资料,总结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2017年冬季乙型流行性感冒患者就诊时以发热、恶寒、咳嗽、鼻塞为主要症状,证候以风热袭表证为主(38.11%),其次为风寒束表证(31.56%)、表寒里热证(26.23%),热毒袭肺证及气虚外感证少见。风热袭表证,夹湿者17例(18.09%),风寒束表证,夹湿者8例(10.39%)。2例气虚外感证患者年龄均≥65岁,表明中老年患者正气不足情况较青壮年发病高,其他不同年龄段的乙型流行性感冒病例的证候特点未见明显差异;不同病程之间证候构成比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广州地区2017年冬季乙型流行性感冒,青壮年发病率更高,以中高热为主要临床症状,以风热袭表证、风寒束表证、表寒里热证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7,(3):289-291
目的:探讨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证候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常见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对主要临床症状实施聚类分析。结果: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常见症状包括气短(93.48%)、咳嗽(89.13%)、喘息(86.96%)、乏力(84.78%)、咳痰(78.26%)等。中医辨证证候分布为肺肾气虚证(36.96%)、血瘀证(17.39%)、痰热壅肺证(17.39%)、气阴两虚证(15.22%)及痰瘀阻肺证(15.22%)。结论:肺间质纤维化最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型为肺肾气虚证、血瘀证,且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甲型流感的证候特点。方法对夏秋季节发病的流感样病例进行中医证候问卷调查,并采集咽拭子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酸,对63例确诊病例采用六经、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三法合用进行证候分析。结果 (1)证候分布:太阳证占84.13%(单太阳证19.00%),以伤寒证为主,少阳证占52.38%(太少合病22.20%,单少阳证1.60%),阳明证占57.14%(太明合病17.50%,三阳合病25.40%,阳少合病3.20%,单阳明证11.10%)。85.7%有卫分证(单卫分证36.50%),63.5%出现气分证(49.20%)为卫气合病证,14.30%为单气分证),肺热壅盛证(12.70%)较少见,部分见湿热中阻证(14.30%)、湿热阻肺证(9.50%)、湿热蕴毒证(3.20%);(2)呼吸道症状特点:大多咳嗽轻微,咳嗽无痰或少痰、咯痰不利,常以咽痒、气逆上冲为引因,咽痛者以咽干痛、咳嗽振痛最常见。结论北京地区夏秋季节甲型流感大多为温热病、合病证,以三阳合病、太少合病、太明合病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归纳分析北京地区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北京丰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102例,收集患者四诊包括全身症状、咳嗽咯痰特点及伴随症状,舌象脉象等,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症状的频率分析,证候类型与发病季节及年龄段的回归分析,症状的聚类分析。结果 (1)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主证以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咯痰少为主,并有夜间咳嗽发作明显的特点。(2)兼证咽痒表现突出。(3)整体发病季节集中于秋冬时段,发病年龄集中于50岁以下年龄段;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辨证,痰热壅肺证与季节存在相关性。(4)对支原体肺炎的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症状自然聚类形成5类,各个中医证候群症状特点集中,于临床实际情况符合度高。结论支原体肺炎的症状特点特出,证候以痰热壅肺证、风盛挛急证为主要证型,其中风邪和风温之邪致病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蔡淑琴 《新中医》2019,51(2):87-89
目的:观察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风寒犯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风寒犯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口服小青龙合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内服。观察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风寒袭肺证评分,记录咳嗽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2.29%(χ~2=5.849,P 0.05)。治疗后,2组咳嗽症状积分(日间、夜间)、VAS评分和风寒袭肺证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1);观察组嗽症状积分(日间、夜间)、VAS评分和风寒袭肺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止咳起效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能显著改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风寒犯肺证咳嗽和中医证候,明显缩短了咳嗽病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归纳总结虚劳的证候特点及药物应用规律。方法:通过查阅历代记载虚劳的古籍医案,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虚劳的证候特点及药物应用规律。结果:共查阅76部古籍中记载虚劳的医案640例,其中符合医案入选标准的医案262例。肝肾阴虚为出现最多的辨证类型,占总例数的17.7%,其次为肾阴虚及肾气虚,均占13.7%。食少、咳嗽、汗出为最常见症状,出现频率分别为10.8%、9.5%、6.3%,最常用的药味为补益气血类中药,如人参、茯苓、熟地黄等。根据关联规则分析,甘草与人参合用的规则支持度最高,为35.51%。结论:虚劳因致病原因不同,其证候、临床表现亦不同。其中肝肾阴虚、肾阴虚、肾气虚为主要证候类型,常用补益气血类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季节对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对1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按季节对中医证候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冬季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火热证评分均值高于夏季(P<0.01),而且火热证患者的发生率也高于夏季(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冬季火热证多发且程度高于夏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证候规律以及病机特点.方法 对门诊100例确诊感染后咳嗽患者进行临床证候信息的横断面调查,应用聚类分析、描述性分析方法,总结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候规律,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病机探讨.结果 聚类结果显示最合理且较符合临床分为4类:风寒束肺证(34%)、风热犯肺证(22%)、风邪恋肺证(24%)及风燥伤肺证(20%).结论 感染后咳嗽以“外感病邪,肺失宣肃”为主要病因病机,风邪为主要病理要素,而又以风寒束肺为主要证候.  相似文献   

9.
卓维波  邓秋生 《新中医》2016,48(11):26-27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颗粒加桑杏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难治性咳嗽外感温燥、伤寒少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70例难治性咳嗽外感温燥、伤寒少阳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桑杏汤加减合阿奇霉素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颗粒加桑杏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治疗前,2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4周后,2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杏汤合小柴胡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难治性咳嗽外感温燥、伤寒少阳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咳嗽、咳痰、咽痒等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新疆地区15~44岁青年艾滋病患者常见中医症状和证候。方法:通过收集886例新疆青年HIV/AIDS患者病历,建立病历基本信息提取表,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诊断、症状、中医证候等信息。结果:新疆地区青年最常出现的症状以乏力(52.7%)、腰膝酸痛(50.8%)、健忘(44.8%)、口干(43.6%)、烦躁(41.4%)、头痛(40.0%)、肢体麻木(34.6%)、心悸(34.2%);证候分布以虚证454例次占51.3%为多,其次为虚实夹杂证288例次占32.5%,气阴两虚(25.1%)、气虚湿阻(23.1%)、肝郁气滞(12.1%)、肝肾阴虚(12.1%)、气郁痰凝(6.7%)、肺卫不固(6.3%)为多。结论:新疆青年HIV/AIDS患者中医症状以乏力、腰膝酸痛、健忘为多,从证候分布上以虚证、虚实夹杂证为多,气阴两虚、气虚湿阻、肝郁气滞多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喘嗽症状、证候、证素的分布规律,为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关键词为"肺炎喘嗽""哮喘""中医证型",制定《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建立小儿肺炎喘嗽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分析证候、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22个证素中,频率依次为痰(93.07%)、热(火)(89.23)、阴虚(83.07%)、虚(74.61%)、风(68.46%)、湿(63.07%)、实(35.38%)、阳虚(11.53%)等;病位证素依次为肺(92.30%)、脾(83.07%)、胃(80.76%)、卫分(79.23%)、气分(70.76%)、心(66.92%)、肝(45.38%)、营分(39.23%)、肾(33.07%)、大肠(22.30%)、下焦(17.69%)等。单一证素主要包括阳虚、阴虚、实。单一病位包括大肠、胃、下焦和其他,累积频率为22.30%。两病性证素证候以痰热证、毒邪证、湿热证和阴虚证较为多见,其他尚有风痰证、风热证、风湿证等,累积频率为39.23%。两病位证素证候以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多见,尚有卫气同病、营卫失和证等。三病性证素构成证候主要为风痰热证和风湿热证,其累计频率为30.00%。四病性证素构成证候以邪犯营卫和肺卫痰热证较多为主,累积频率为6.15%;其他组合较少。结论:小儿肺炎喘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热、痰、风、阴虚等为主,其间相互兼夹,基本病机为外邪侵袭,痰热内阻,肺气郁闭。小儿肺炎喘嗽发病初期,中医证型易虚易实,中期虚实夹杂,后期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居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的中医证型及证候学特点,丰富中医药治疗煤工尘肺的理论,为辨证论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收集的208例煤工尘肺患者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煤工尘肺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有:气虚、热(火)、风(外)、痰、血瘀、寒(外)、阴虚、湿(内)。病位主要集中在肺、脾、肾。临床辨证有10种证候:肺气虚证、风热犯肺证、血瘀证、痰热蕴肺证、脾气虚证、风寒犯肺证、痰湿阻肺证、肺阴虚证、肾阴虚证、表寒肺热证。对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可聚为7类:肺气虚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风热犯肺证、血瘀证、肾阴虚证、脾气虚证。辨证以肺气虚证、痰湿阻肺证、血瘀证、肾阴虚证、脾气虚证为主;合并急性感染时,常合并痰热蕴肺证、风热犯肺证的兼证。结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肺气虚为主。患者常因本虚,易感受风热、风寒之外邪。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煤工尘肺中医证候学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并总结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在文献调研基础上构建中医证候调查表,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10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中医证候信息和理化检查资料.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证候风邪犯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气虚弱证.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与临床辨证分型比较,总符合率为50.6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临床4个主要证候:风邪犯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气虚弱证.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与临床辨证分型比较总符合率不高,提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表现以兼夹证为主,单一证型不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从痰论治对冠心病抑郁状态患者的症状及HAMD评分的改善情况。方法:将本院60例冠心病并发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常规药物口服,加用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每片含二盐酸氟哌噻吨0.5 mg和盐酸美利曲辛10 mg),早晨1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论治,痰气郁结证采用半夏厚朴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痰浊蒙心证采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证采用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气虚痰生证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有效率为86.6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电图ST段下移及T波低平或倒置例数均明显减少,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标志物CTnl及CK-M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痰论治可以改善冠心病并发抑郁状态患者的症状,降低HAMD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自拟金水六君煎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轻度急性加重(阴虚痰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应用自拟金水六君煎加味及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疗程12d,测定并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主要症状评分和肺功能变化.结果 实验组改善患者咳嗽严重程度、频率、咯痰量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喘息症状、肺功能方面均有改善,疗效相当(P>0.05).结论 自拟金水六君煎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轻度急性加重(阴虚痰阻证)患者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特殊证型特点。方法: 分别在新疆南、北疆进行立意抽样调查,南疆选取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及喀什胸科医院,共收集患者98例,北疆乌鲁木齐地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呼吸科及其分院、西山社区共调查312例COPD患者。对患者一般情况、生活特点、中医四诊进行临床调查,确定诊断并进行辨证分型。结果: 410例COPD患者中Ⅰ级与Ⅱ级居多,占70%,肺功能改变上第1秒用力呼为容积(FEV1%)较最大肺活量(FVC%)下降明显;调查显示共计14种证型,单纯实证患者126例,单纯虚证患者167例,虚实夹杂117例;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型是肾阳虚、肺气虚、痰浊阻肺、风寒袭肺、肾阴虚、西北寒燥证、脾气虚;西北寒燥证主要在Ⅰ级中多见且肺功能相对较轻;出现症状共计51种,其中出现40%的症状是气短、咳嗽、气喘、咽干口干、神疲乏力、咳痰、胸闷、健忘、汗出、畏寒、心慌、腰膝酸软、头晕、形寒怕冷。结论: 新疆患者证型主要以痰、燥、虚、寒为主,根据中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理论,治疗除常规止咳化痰、宣肺平喘外,尚需根据地域特点予以相应的温肺润燥等治疗,及时有效的干预能减少该病的发作次数、延长缓解期时间、迅速缓解症状以提高新疆慢阻肺患者的中医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古今医案分析金水六君煎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古今医案典籍和相关医学数据库,筛查出运用金水六君煎有效医案,分析临床症状、药物加减、证型、体征等.结果 最终纳入医案82例.症状频数分析中,82个医案共记载了具体症状42个、375症次.中医证型分布以肺肾阴虚型最多见(51.2%),药物加减中前5位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辩证以及对症治疗的思路。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内科门诊进行就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病例,并对其病情症状、体征、脉象以及舌苔等多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30例病患中,阴虚痰湿未尽证病例数为18例,占60%;气阴两虚证病例数为8例,占26.67%;肺脾蕴热证病例数为2例,占6.67%;痰热闭肺证与痰湿蕴肺证患者各为1例,分别占3.37%。结论:经中医辨证分型得知,阴虚痰湿未尽证较为多发,占60%,其次为气阴两虚证,占26.67%。  相似文献   

19.
牛聪  马堃  李敏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5):960-964
为了解不孕症患者的中医证型,不同患者的典型症状以及马教授治疗不孕症患者的用药特点分析,该研究随机选取近5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及中医门诊部就诊的不孕症患者40例,就首诊的症状、体征及四诊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证型和典型症状进行归纳,并对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是1肾阳亏虚10例(占25%),肾阴亏虚6例(占15%),痰湿内阻3例(占7.5%),肝气郁滞3例(占7.5%),瘀滞胞宫7例(占17.5%),肾阴亏虚兼症痰湿内阻1例(占2.5%),肾阴亏虚兼症肝气郁滞2例(占5%),肾阳亏虚兼症肝气郁滞1例(占2.5%),痰湿内阻兼症肝气郁滞1例(占2.5%),肾阴亏虚兼症瘀滞胞宫2例(占5%),肝气郁滞兼症瘀滞胞宫2例(占5%),肾阳亏虚兼症肝气郁滞兼症瘀滞胞宫1例(占2.5%);2典型症状以腰酸背痛,小腹冷痛为主,其次是咽干口渴,月经血块较多,舌象瘀斑瘀点较多,五心烦热,经前乳房胀痛,烦躁,再次是胸闷口腻,带下量多,大便溏结不调;3经40例不孕症患者的疗效验证,马教授用药合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聚类分析和对应相关方法对1 069例冠心病心绞痛的69个症状进行分类研究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方法:在五家医院多中心、大样本收集1 06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记录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和对应相关方法进行分类研究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研究。结果:运用聚类的方法把1069例冠心病心绞痛的69个症状聚成6类,经中医专家辨证第1类心肾阴阳俱虚、第2类气虚血瘀、第3类肝气郁结、第4类脾气虚弱、第5类痰瘀互阻、第6类气虚。应用对应相关分析方法得出血瘀和痰浊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依次为气虚和血瘀,气虚和痰浊,气虚和肝虚,气虚和阴虚等关系较紧密。从图表可知气虚、血瘀和痰浊位于所有症状和证候的中心,初步推断气虚、血瘀和痰浊是冠心病心绞痛的核心病机。结论:气虚、血瘀和痰浊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此外再兼加阴虚、肝虚可以覆盖85%以上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