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使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承德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肺癌患者中被确诊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10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血栓组),并选择同时期入院的非VTE肺癌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依据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评分和危险度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评分情况及危险度分级的构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中的危险因素以及VTE危险度分级与肺癌患者VTE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血栓组患者Caprini风险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栓组中通过Caprini风险评分量表被评定为极高危和高危的患者比例达98.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严重的肺部疾病,含肺炎(1个月内)、卧床的内科患者、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既往恶性肿瘤和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等6个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中的因素是肺癌合并VTE的主要危险因素。D-二聚体、卧床的内科患者、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既往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是肺癌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VTE危险度分级为极高危的肺癌患者是VTE发病的高危人群,极高危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发病风险是低危患者的36.573倍。结论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很好地评估肺癌患者VTE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妇科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因妇科疾病行手术治疗后确诊为VTE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同科室的明确为非VTE的106例患者为对照组。先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改良C a p r i n i模型中的1 8个危险因素与妇科手术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之间的关系,再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妇科术后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依据改良Caprini模型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及危险度分级,比较两组患者危险等级与VTE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60岁、BMI25kg/m2、出现肺功能异常、卧床时间≥3天、进行小手术、口服避孕药或雌孕激素替代治疗这6类指标是妇科疾病手术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改良Caprini评分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评分平均得分[(8.85±2.63)分vs(3.71±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改良Caprini模型划分的极高危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是非极高危患者的26.743倍(95%CI:9.670~73.958)。结论改良Caprini模型能有效的识别妇科手术患者发生VTE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验证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预测重症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风险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ICU重症住院患者中确诊的78例VTE患者作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时期入院的156例非VTE重症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等相关临床资料,依据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及VTE危险度分级。比较两组患者Caprini评分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VTE危险度分级与重症患者VTE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VTE组患者Caprini评分(8.7±3.5)高于对照组(4.2±2.6);VTE重症患者中经Caprini评分量表判定为高危和极高危的比例高达88.4%,高于非VTE重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以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中的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卧床内科患者、严重肺部疾病(<1个月)、脓毒症(<1个月)、大手术(<1个月)、恶性肿瘤(既往或现患)、深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症(DVT/PTE)疾病史、血栓家族史、多发性创伤(<1个月)等8个危险因素是重症住院患者发生VTE的主要高危因素。Caprini评估量表危险度分级与VTE发病风险相关性分析显示,Caprini评估量表评定为高危和极高危的重症患者与VTE发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危和极高危重症患者VTE的发病风险分别是低危患者的2.042和11.681倍。结论 基于个体危险因素的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可以较好的评估重症患者VTE发病风险,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并评价《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并发VT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530例,其中确诊并发VTE者58例,未并发VTE者472例,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方式、手术时长、出血量、有无输血、卧床时间、有无合并症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我院多学科联合制定的新版《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17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统计VTE的发生率并与未应用评估表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VTE与BMI、肿瘤分期、手术时长、出血量、有无输血、卧床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肿瘤分期、手术时长、手术方式是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应用新版《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后,VTE的发生率低于应用前[1.89% (6/317) vs 10.9% (58/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BMI、肿瘤分期、手术时长、手术方式是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在围手术期有效评估VTE发生风险,根据风险评分采取相应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V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T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7年12月78例发生妊娠期及产褥期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78例妊娠期及产褥期未发生VTE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Caprini风险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prini分级极高危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危、中危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择期手术、静脉曲张、下肢肿胀、BMI≥25、需要卧床休息、手术时间>45min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静脉曲张、BMI≥25、需要卧床休息、手术时间>45 min是妊娠期及产褥期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高危是VTE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极高危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是低中危患者的15.26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brini血栓风险评估可有效预测孕产妇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OMPASS-CAT模型以及新模型对妇科恶性肿瘤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价值。  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20年6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61例,根据时间配对1 ∶ 2抽取对照组322例。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妇科恶性肿瘤相关VTE的危险因素,构建新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原COMPASS-CAT模型进行比较。  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肿瘤分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绝经状态、VTE既往史、输血史、中心静脉导管、化学治疗、血小板计数和D-2聚体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处于绝经状态、有输血史、接受化学治疗和D-2聚体≥0.55 μg/mL均为妇科恶性肿瘤相关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新模型的灵敏度为75.8%,特异度为67.7%,约登指数为0.435。2种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8(95% CI:0.647~0.750)和0.768(95% CI:0.723~0.813),与COMPASS-CAT模型比较,新模型AUC面积增加0.07(P < 0.001)。  结论  构建的新COMPASS-CAT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妇科恶性肿瘤相关VTE形成的风险预测水平较高,提高了识别血栓发生高风险患者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 2017 年12 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220 例。其中术后3 个月内并发VTE 的102 例 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发生VTE 的118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并采用Caprini 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分,分析危险因素与VTE 之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既往病史、纤维蛋 白原、D- 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手术体位、手术时间、输血史及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Caprini 血栓风险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既往病史、纤维 蛋白原、D- 二聚体、手术体位和手术时间是骨科大手术患者易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骨科 大手术患者术后发生VTE 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aprini 评分可较好地评估骨科大手术患者VTE 发病的危险程度,而患者的既往病史、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手术体位和手术时间是骨科大手术患者易 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8.
罗秋莲  吴功强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260-1261
目的探讨肺癌并发静脉血栓(VTE)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肺癌患者744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和非VTE组。单因素筛选肺癌并发VTE的危险因素后行多元素logistic分析。结果 744例患者中共发生VTE30例,发生率为4.03%,发生时间在肺癌确诊3个月内较多,占33.33%;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TNM分期、D-二聚体(D-D)和并存疾病与VTE的发生相关(均<0.05);多元素logistic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为腺癌、高TNM分期和高D-D是肺癌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214、2.122和4.449。结论肺癌确诊3个月内是VTE高发时间段,腺癌、高TNM分期和高D-D患者更易并发VTE,临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9.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的全身性疾病。随着住院患者发生VTE比例增高,如何甄别VTE高危人群,进而采取有效预防或治疗措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风险评估模型是有效甄别VTE高危人群的重要工具。本文将总结几种常见的VTE风险评估模型,分析其优势及不足,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更适合的VTE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以降低V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的全身性疾病。随着住院患者发生VTE比例增高,如何甄别VTE高危人群,进而采取有效预防或治疗措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风险评估模型是有效甄别VTE高危人群的重要工具。本文将总结几种常见的VTE风险评估模型,分析其优势及不足,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更适合的VTE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以降低V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前常无预兆,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但术后常导致昏迷,或是因肢体活动障碍、呼吸机依赖或是创伤等因素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因此,对DVT有效的预防是术后护理的重点之一。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式是通过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评估量表对获得性或先天性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按照危险程度进行赋值,并判断VTE风险等级,给予相应的预防方案[2]。鉴于此,本研究针对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旨在对其下肢DVT风险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预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收集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100例,其中确诊为VTE病人25例作为观察组,非VTE病人75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症状、治疗方案、实验室检查等,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分析2组病人Caprini风险评分、VTE危险度分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VTE危险度分级与VTE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VTE组病人Caprini评分(4.280±1.948)高于对照组(2.947±2.155)(P < 0.01),危险度分级低于对照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卧床或制动>72 h、肥胖(BMI>25 kg/m2)、激素治疗、下肢水肿5个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中的危险因素是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发生VTE的主要高危风险因素(P < 0.05)。被评定为极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是低危病人的8.667倍(P < 0.01)。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能较好地预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发生VTE高危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建立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内符合纳入标准的PICC置管患者,根据有无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52例,非血栓组144例。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确定中心静脉导管(CVC)/PICC置管史、导管尖端位置、置入血管内径为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Y=2.040×CVC/PICC置管史+1.964×导管尖端位置-1.572×置入静脉内径+3.338。此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95%CI为0.817-0.927。结论:导管尖端位置、CVC/PICC置管史、血管内径为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订抗凝药物预防和治疗方案、减少VTE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年龄、医院和肿瘤类型为匹配变量,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方法,以湖南省肿瘤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并发VTE的40例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时期未发生VTE的40例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发VTE的危险因素。结果肿瘤分化程度、手术和采取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或气压治疗)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肿瘤分化程度低(OR=8.244,95%CI:1.536~44.237)、进行手术治疗(OR=10.208,95%CI:1.810~57.575)及未采取预防性抗凝措施(OR=14.185,95%CI:2.158~93.249)的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发VTE的风险较大。结论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发VTE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肿瘤分化程度低、手术以及未采取抗凝预防措施是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预防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136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实验组(68例)。实验组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给予认知行为治疗结合音乐放松疗法干预,而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防DVT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54.79±9.5)/(44.66±5.4)vs(33.7±6.4)/(25.1±5.5)],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94%vs 20.59%),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组患者SAS、SD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Caprini风险模型对ICU患者进行DVT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高危的深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中的效果。方法选择Caprini模型VTE风险度评分≥5分的31例深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深静脉置管后进行预防性低分子肝素治疗,分析治疗后血栓发生的情况和各项观察指标(年龄、性别、病种等)与血栓发生的关系。结果 (1)预防性低分子肝素治疗后的血栓发生率为9.7%(3/31);(2)31例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不同水平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发生血栓的患者均来源于17例(54.8%)有2项或2项以上高危因素(VTE风险度评分、D-二聚体异常、激素治疗)的患者,余14例(45.2%)有0~1项高危因素,但无一例发生血栓,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低分子肝素预防用药后D-二聚体及血小板计数异常的患者由5例下降至1例。结论低分子肝素预防用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深静脉置管后高危患者发生VTE,但需进一步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Caprini血栓评估模型和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the 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RCOG)指南评分对孕产妇围产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14年2月—2020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围产期发生VTE的347名孕产妇纳入病例组;按1∶4的比例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VTE的1 391名孕产妇纳入对照组。对两组孕产妇分别采用Caprini血栓评估模型及RCOG指南评分进行VTE风险评估,比较两者预测效果。结果 Caprini血栓评估模型对入组孕产妇产前VTE等级分层的结果相较于产后评估结果明显偏低(χ2=937.268,P<0.001);RCOG指南评分对入组孕产妇产前VTE等级分层的结果较产后评估结果同样偏低(χ2=1 324.195,P<0.001);ROC曲线显示产前Caprini血栓评估模型和RCOG指南评分的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18.
胡晨  陈佳  于丽丽  董文  马瑞  马坚 《宁夏医学杂志》2023,(2):103-106+96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住的14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血栓组108例,血栓组36例。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P<0.05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肺栓塞发生率为4.2%。单因素分析中手术时长与术后卧床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仅有手术时长与深静脉血栓显著相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手术时长的截止值为6.75 h,敏感度51.7%,特异度为72.2%,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641。结论 本研究中,手术时长是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时长超过6 h,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增高。临床上应根据这一特征积极实施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诊治措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AECOPD肺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的AECOPD合并肺栓塞患者218例作为肺栓塞组,同期入院的AECOPD无肺栓塞患者12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AECOPD住院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Caprini评分,探讨Caprini评分与AECOPD肺栓塞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肺栓塞组糖尿病、恶性肿瘤史、下肢外伤史、6周内手术史、脑血管意外史、长期卧床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史、6周内手术史、下肢外伤史、脑血管意外史、长期卧床均为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肺栓塞组患者Caprin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栓塞组患者极高危117例(53.67%),高危53例(24.31%),高危及以上合计占77.98%。对照组患者中高危66例(52.37%),低危36例(28.57%)。两组患者危险度分级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rini危险度分级为极高危和高危的AECOPD患者为肺栓塞的高危人群。随Caprini危险度分级的升高,患者肺栓塞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P<0.05)。 结论: AECOPD住院患者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史、6周内手术史、下肢外伤史、脑血管意外史、长期卧床等。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可用于评估AECOPD肺栓塞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危重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危重深静脉血栓(DVT)患者58例为病例组(A组),以同期住院的深静脉血栓非危重患者58例为对照组(B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对患者进行Caprini危险因素分析,并用帕多瓦分数预测DVT危险度分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VT危险度分级与危重深静脉血栓患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A、B组患者性别、年龄、GCS评分、体质量指数、血常规和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B组(χ~2/P=3.978/0.011);危险度分级中,A组患者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占84.49%,高于B组患者的44.83%(P<0.01);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峰速度均增加(t/P=44.931/0.000、8.249/0.000、32.273/0.000、6.537/0.000),且A组患者增加幅度大于B组(t/P=38.350/0.000、16.158/0.00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VT风险评分≥5分,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峰速度降低,血液黏度和D-二聚体增高是DVT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和血液流变学可以较好反映DVT危险度分级与危重深静脉血栓患者危险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