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探讨现代二野清扫术在胸中段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30例可手术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完全随机分成两组(n=15):A组(研究组):经右胸上腹左颈三切口食管次全切除左颈吻合+现代二野清扫术;B组(对照组):经左胸食管次全切除左颈吻合+标准二野清扫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切除率。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切除率均为100%。两组在胸部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喉返神经链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和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经右胸三切口行现代二野清扫操作安全可行,可更彻底清扫胸中段食管区域淋巴结,术后病理分期更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报告 103例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103例。肿瘤位于食管胸上段13例,胸中段61例,胸下段29例。左颈、右胸前外侧、上腹正中三切口43例,左胸后外侧单切口24例,左颈、左胸后外侧二切口36例。切除食管肿瘤加彻底淋巴结清扫后作胃代食管101例,结肠代食管2例重建消化道。结果 手术病死率为0.97%(1/103),术后5年生存率为32.0%。结论 胸段食管癌应提倡食管次全切除加彻底淋巴结清扫,并重视综合治疗,以提高术后生存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戴伟  柯怀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57-57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的合理手术径路以及治疗方法。方法:胸中段食管癌根治术手术128例,随机分成两组,左胸后外侧切口+左颈切口(A组)66例和右胸后外侧切口+上腹正中切口+左颈切口(B组)62例。结果:128例中手术切除120例。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1%。结论:左胸后外侧切口+左颈切口的手术入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胸中段食管癌选择的常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根治切除术不同术式在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淋巴结清扫、淋巴结转移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评价这三种术式的优劣。方法回顾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月104例行胸中段食管癌根治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人路的不同,被分为三组,左后外切口组(左切组),左颈、左胸两切口手术组(两切组)及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手术组(三切组收集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病例6例。左切组、两切组和三切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淋巴结清扫中位数分别为10(2~24)枚、13(3~34)枚和 14.5(9~40)枚(P〈 0.05);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31.4% (59/547 枚)、29.3%(47/579 枚)和 50%(8/194 枚)(P 〉0.05).结论在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中位淋巴结清扫总数及范围以右胸三切口组占优势,进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手术疗效,尽可能降低局部复发及转移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疗32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326例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1年1月间手术治疗326例胸段食管癌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食管胸上段32例、胸中段213例、胸下段81例。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79例,三切口食管结肠吻合术5例,左颈、左胸二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156例,左开胸食管胃弓上吻合53例,左开胸食管胃弓下吻合33例。结果:手术病死率为1.23%(4/326),术后5年生存率为35.3%。结论:胸段食管癌应提倡食管次全切除加彻底淋巴结清扫,以提高术后生存率及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张业  陈树群 《广东医学》2002,23(7):719-720
目的 探讨剖右胸三切口手术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的优缺点。方法 采用剖左颈、右胸、上腹正中三切口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58例,观察其效果,并与剖左胸作比较。结果 根治性切除54例,姑息性切除1例,探查1例,切除率98%(55/56),术后并发症8例,发生率14%(8/56),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49/56),71%(40/56),32%(18/56)。结论 剖右胸三切口手术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手术切除率高,解剖有优势,淋巴结清扫易于进行,术后恢复快,远期疗效好,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326例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1年1月间手术治疗326例胸段食管癌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食管胸上段32例、胸中段213例、胸下段81例。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79例,三切口食管结肠吻合术5例,左颈、左胸二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156例,左开胸食管胃弓上吻合53例,左开胸食管胃弓下吻合33例。结果手术病死率为1.23%(4/326),术后5年生存率为35.3%。结论胸段食管癌应提倡食管次全切除加彻底淋巴结清扫,以提高术后生存率及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方志潮  刘秋凡  陈涛  李伟雄 《吉林医学》2013,34(18):3548-3550
目的:比较胸中段食管癌手术不同径路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行经右胸腹+左颈切口术的观察组,行经左胸+左颈切口术的对照组,比较两种切口的临床疗效。结果:平均淋巴结清除的个数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为23个、19个,上切缘癌的残留分别为0例和3例,两种手术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恢复时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患者平均淋巴结清除和上切缘癌的残留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平均恢复时间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切口都有其优缺点,患者的肿瘤若在隆突以上部位可以采用右侧开胸及开腹行颈清扫,其肿瘤若发生在隆突以下的部位则一般采用左后外侧开胸的方法。手术切口要有针对性的选择,重点考虑患者的病变部位及患者自身状况,提高手术根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右颈、胸、上腹正中三切口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优缺点。方法:对65例经右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均手术切除,其中根治性切除59例,姑息性切除6例。术后无手术死亡病例;吻合口瘘4例,经积极治疗康复出院;吻合口狭窄3例,术后2个月分次行食管扩张后临床症状好转。结论:胸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三切口方式能达到彻底诊治效果,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扩大二野清扫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从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对52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以Ivor-Lewis术式为基础进行扩大二野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5%(19/52),死亡1例。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0%(26/52)。共清扫淋巴结1 426枚,其中99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6.9%;主要集中在颈深组、食管旁、喉返神经旁、隆突下、贲门区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3%、19.2%、7.6%、13.4%、25%和5.7%;转移度分别为15.2%、17.2%、6.1%、19.2%、24.2%和3.0%。早期食管癌和进展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和52.1%,转移度分别为1.9%和7.1%,两者转移率和转移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78、1.083,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有广泛转移的倾向,颈深区及上纵隔区域是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Ivor-Lewi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现代二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颈深区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进胸中上段食管癌手术径路。方法对32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左侧卧位45°固定于手术台,先左转手术台30°,右胸前外侧切口第6肋间入胸行食管癌游离切除和清扫,再右转手术台30°,延长切口至上腹成联合切口,游离胃成管状,过食管裂孔经食管床移植至左颈部与食管吻合。结果32例均手术切除, 切口甲级愈合,无喉返神经损伤、吻合口瘘发生,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均得到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3(6-30)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本手术切口,配合术中手术台调节,术野显露充分,有利于淋巴结清扫,缩短手术时间, 创伤小,并发症少,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Lewis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44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Lewis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价值。方法 对 44例胸段食管癌先平卧位开腹游离胃、清扫腹腔淋巴结关腹后 ,重摆左侧 90°卧位 ,右后外侧切口开胸 ,游离胸内食管 ,清扫胸内淋巴结 ,吻合器主动脉弓上吻合。淋巴结转移以术后病理检查为依据。结果 本组病人全部治愈 ,无吻合口瘘、无死亡 ;胸腔内淋巴结转移率 5 0 % ( 2 2 /4 4) ,腹腔淋巴结转移率 2 7.3 % ( 12 /4 4) ,声嘶 8例 ,胰腹腔瘘 1例 ,肺部感染 3例 ,胃穿孔 1例。结论 Lewis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 ,切除范围较广泛 ,吻合部位不受主动脉弓的影响 ,并能保证胸腹腔淋巴结的清扫 ,是安全、有临床价值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经右胸腹和左颈切口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右胸腹和左颈切口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经左胸腹和左颈切口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清除个数、手术根治率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切缘癌残留率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左胸腹和左颈切口术相比,在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治疗中右胸腹和左颈切口术疗效显著,手术根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上腹左胸两切口加腹腔、胸腔两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贲门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胸、腹两切口加两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贲门癌患者24例,与同期经左胸行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28例进行比较。结果:两切口组清除转移淋巴结数高于左胸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左胸组(P〈0.05);术后并发症低于左胸组。结论:经上腹左胸两切口行贲门癌根治术,有利于胸、腹两野淋巴结清扫,提高手术的彻底性,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张兆卓  张志强  付强 《中外医疗》2008,27(15):68-68
目的 探计左胸、颈两切口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及术式的优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996年6月~2006年6月126例左胸颈两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吻合口瘘2例.声音嘶哑者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左胸颈两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具有食管癌病灶切除彻底,残端癌发生率低,可同时清扫颈、胸,腹三组淋巴结,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术中无需改变体位即可完成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向绍华 《中外医疗》2016,(16):118-119
目的:分析左胸微创小切口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4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手术方案时将行常规左胸外侧切口治疗的设为对照组(46例),将行左胸微创小切口治疗的设为研究组(58例),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淋巴结清扫数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3.04%显著低于对照组29.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胸微创小切口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具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且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胸中下段食管癌二野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碧洋  黄绍华  罗强  张晓安  马汇斌 《广西医学》2011,33(10):1270-1272
目的比较经左胸单切口、右胸胸腹二切口行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手术二野淋巴结清扫的优劣,探讨食管癌淋巴结清扫的最佳手术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手术切除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左胸入路组(A组)80例和右胸入路组(B组)105例,比较两组的胸/腹淋巴结清扫数、各区域淋巴结转移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病死率、生存率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经左胸单切口、右胸胸腹二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度分别是7.69%和11.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病死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经右胸胸腹二切口入路对上纵隔淋巴结清扫、腹腔淋巴结清扫均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上、中、下段食管癌在食管壁及淋巴结系统内转移的规律,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及合适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44例胸段食管癌根据肿瘤具体位置及术前检查,采用二野或三野淋巴结清扫。结果本组病例144例,共清扫淋巴结2807枚,平均每个病例21.03枚,其中270枚检及转移,全组共7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2.78%。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上纵隔及颈部,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颈部、胸部及上腹区均可见,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下纵隔及上腹区。结论胸段食管癌应根据肿瘤位置不同及术前检查综合评估,以寻求安全且保证疗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胸段食管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62例胸段食管癌采用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262例共清扫淋巴结5766枚,平均22枚/例,其中749枚见淋巴结转移,全组152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8.1%。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中上纵隔及颈部,中段癌颈、胸、腹三区域皆可转移。胸下段癌主要向中下纵隔及腹部转移。结论胸段食管癌的预后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生物学特性、淋巴结转移个数及范围等因素密切相关。胸上段、中段癌可选择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胸下段癌慎选该术式。该术式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率及临床病理分期的准确性,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率,特别是少数淋巴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少辉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0):1897-1899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便探讨提高胸段食管鳞癌的根治性、减少复发、改善长期疗效的术式.方法 选择2000-2004年在我院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200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其中Ivor-Lewis术145例,右胸、腹正中、左颈三切口55例,清扫的淋巴结详细标记后送病理检查.分析不同部位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本组共清扫淋巴结3 219枚,有癌转移752枚(23.4%).食管癌旁(252枚,占33.5%)、隆突下(156枚,占20.7%)、胃左血管旁(150枚,占20.0%)、下肺静脉旁(108枚,占14.4%)、贲门旁(80枚,占10.6%)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主要是食管癌旁(占60.0%)、隆突下(占33.3%)和颈部(占6.7%);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主要是食管癌旁(38.2%)、隆突下(28.8%)、下肺静脉旁(16.1%)等;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分别是食管癌旁(28.6%)、胃左血管旁(27.0%)、贲门旁(15.6%)、隆突下(14.6%)和下肺静脉旁(14.2%).患者5年生存率达54.3%.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