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卡铂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纳米球 (C-Fe@CN-CN) 经肝动脉注射结合磁场引导下,在正常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 方法 SD 大鼠 80 只,随机均分为卡铂组( A 组)和 C-Fe@CN-CN 结合磁场组( B 组)。肝动脉插管后, A 组注入卡铂溶液; B 组注入 C-Fe@CN-CN 分散液,以肝左叶为靶区,施加磁场 30 min 。分别于相应时间点采集标本,测定组织中卡铂浓度,观察 C-Fe@CN-CN 在各组织沉积情况。另将 C-Fe@CN-CN 用 99 Tc 标记后,观察体内放射性核素分布情况。 结果 B 组靶区肝卡铂峰浓度 (<>cmax)38.47 μg·g-1 ,为非靶区肝( 14.79 μg·g-1 )的 2.6 倍,为 A 组肝( 4.98 μg·g-1 )的 7.7 倍。 48 h 时 B 组靶区肝卡铂浓度 3.11 μg·g-1 ,为非靶区肝( 0.35 μg·g-1 )的 8.9 倍, A 组肝卡铂浓度已低于检测限。 B 组肾、脾和肺 <> c max 分别为 29.94 , 1.54 和 1.76 μg·g-1 , A 组分别为 37.78 , 2.14 和 2.34 μg·g-1 , 2 组差异有显著性。组织切片显示, C-Fe@CN-CN 聚集于靶区肝细胞间和肝窦中,非靶区肝内少见 C-Fe@CN-CN 的聚集, 其他 脏器内未见聚集的 C-Fe@CN-CN 。核素扫描显示,放射性核素浓集于靶区肝, 其他 脏器分布很少。 结论 C-Fe@CN-CN 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磁靶向性和缓释性,能选择性聚集于磁靶区的细胞间隙,平稳释放药物,成倍提高靶区药物浓度,延长维持时间,同时显著性降低 其他 器官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滴眼液单次滴兔眼后在眼组织中的药动学特征。 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局部滴入利奈唑胺滴眼液50 μ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眼泪液、房水、角膜和结膜中利奈唑胺的药物浓度,用DAS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给药后0~120 h,利奈唑胺在兔眼泪液、房水、角膜和结膜中的达峰浓度( c max)分别为(2 861.15±669.43)μg·g-1、(165.71±115.04)μg·mL-1、(58.62±15.48) μg·g-1、(305.02±287.64)μg·g-1,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60.67±25.59)、(36.81±37.39)、(38.09±11.59)、(19.85±7.06)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4 211.92±806.09)μg·h·g-1、(1 634.65±1 174.85)μg·h·mL-1、(2 834.13±578.96)μg·h·g-1、(3 883.84±1 846.13)μg·h·g-1。空白泪液、房水、角膜和结膜中的内源性物质不干扰利奈唑胺的含量测定。 结论 利奈唑胺滴眼液单次滴兔眼后在兔眼组织中具有良好的药动学特征和组织通透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9-硝基喜树碱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规律及特点。方法SD大鼠单次灌胃9-硝基喜树碱后于不同时间点自眼眶后静脉丛取血,用HPLC测定其血药浓度,用DAS(1.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血药达峰浓度cmax随给药剂量的递增而递增(2 mg·kg-1组为653.02 ng·mL-1,3 mg·kg-1组为832.9 ng·mL-1,5 mg·kg-1 组为2 731.15 ng·mL-1),达峰时间tmax不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延长(2 mg·kg-1组为0.32 h,3 mg·kg-1组为0.45 h,5 mg·kg-1组为0.3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随剂量递增而增加(2 mg·kg-1组为856.49μg·h·L-1,3 mg·kg-1组为1 485.69μg·h·L-1, 5 mg·kg-1组为3 995.39μg·h·L-1)。结论3种剂量9-硝基喜树碱大鼠单次灌胃后的药动学参数显示其在大鼠体内转化或消除均较快,呈一房室模型,药物的体内过程表现为线性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桔梗与氯丙嗪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影响,探讨中西药配伍应用后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与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桔梗(生药15.2 g·kg-1·d-1)单独给药组、氯丙嗪(20 mg·kg-1·d-1)单独给药组、氯丙嗪与桔梗(20 mg·kg-1·d-1+15.2 g·kg-1·d-1)合并给药组,每组6只,给药10 d后,利用微透析法在大鼠脑纹状体取样,HPLC仪检测透析液中多巴胺水平。结果:药后140 min(取样点80 min)时,氯丙嗪+桔梗组中多巴胺水平(1.52±0.34) μg·L-1显著高于氯丙嗪组(1.25±0.22) μg·L-1(P<0.05)和生理盐水组(1.06±0.24) μg·L-1(P<0.01)。结论:桔梗与氯丙嗪合用后大鼠脑内多巴胺水平升高,治疗时同时给予桔梗,可以减少氯丙嗪的用量,达到保持疗效,降低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替加氟在血浆、乳腺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向氟尿嘧啶(5-FU)转化的药动学过程。方法39名乳腺癌化疗病人po替加氟200 mg,同步采集血浆、肿瘤组织和相邻正常组织样品,并用HPLC测定替加氟和5-FU的浓度。使用自建的药动学模型拟合替加氟和5-FU的药-时曲线,并利用拟合参数计算血浆和乳腺组织中替加氟和5-FU的组织分布因子,以及替加氟向5-FU的转化率。结果替加氟在肿瘤、邻近正常组织和血浆中的AUC分别为51.20,59.28μg·h·g-1和156.44μg·h·g-1;半衰期分别为11.22,11.30和11.92 h。5-FU在肿瘤、邻近正常组织和血浆中的AUC分别为4.25,2.87μg·h·g-1和1.68 mg·h·L-1。替加氟在正常组织中的组织分布因子(AUCTumor/AUCplasma)为0.33,肿瘤组织中的组织分布因子(AUCH-tissue/AUCplasma)为0.38;5-FU在乳腺肿瘤的组织分布因子AUCTumor/AUCplasma为2.53,正常组织的组织分布因子AUCH-tissue/AUCplasma为1.71。结论血浆、乳腺肿瘤组织和相邻正常组织的药-时曲线拟合对替加氟转化为5-FU及5-FU消除过程进行了较好的描述。替加氟在乳腺肿瘤组织和相邻正常组织中的分布较为接近,其活性代谢产物5-FU在肿瘤组织中分布为血浆的2.53倍,为正常组织的1.71倍。替加氟在肿瘤组织中向5-FU的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芪麝丸中多种效应组分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方法: SD大鼠灌胃给予0.675 g·kg-1芪麝丸药液后于30 min,1,2,3,4,6 h采集大鼠心、肝、肺、肾、脑及颈椎周围肌肉组织,采用HPLC-MS/MS检测11个效应成分不同时间点的组织浓度。结果: 芪麝丸中黄酮类主要集中于脑(毛蕊异黄酮5.33 μg·g-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4.94 μg·g-1、芒柄花素 3.61 μg·g-1、芒柄花苷1.24 μg·g-1)和肺(毛蕊异黄酮1.38 μg·g-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15.33 μg·g-1、芒柄花素0.29 μg·g-1、 芒柄花苷53.75 μg·g-1),生物碱类主要集中于肌肉(青藤碱347.06 μg·g-1、防己碱706.69 μg·g-1、防己诺林碱589.07 μg·g-1), 萜类及有机酸类主要集中于脑(洋川芎内酯A 5.75 μg·g-1、洋川芎内酯I 0.59 μg·g-1、阿魏酸2.40 μg·g-1、胆酸56.82 μg·g-1)。结论: 芪麝丸中多种有效成分具有病灶部位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7.
车庆明  陈颖  杨琳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7):1340-1342
 目的研究口服阿莫西林对中药有效成分黄芩苷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用HPLC-ECD方法测定阿莫西林和黄芩苷合并给药组与黄芩苷单独给药组大鼠的血药浓度,比较两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阿莫西林和黄芩苷合并给药组大鼠ρmax(964.94±301.18)μg·L-1,AUC0~24h(8989.35±2610.28)μg·h·L-1;黄芩苷单独给药组大鼠ρmax(2645.62±601.42)μg·L-1,AUC0~24h(28952.90±5731.42)μg·h·L-1。结论两组药动学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口服阿莫西林严重影响黄芩苷的血药浓度,应提醒临床医生和患者注意。  相似文献   

8.
盐酸小檗碱生物黏附包衣片靶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玲利  张志荣  黄园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4):1886-1888
 目的建立盐酸小檗碱体内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盐酸小檗碱生物黏附包衣片体内十二指肠靶向性。方法以Beagle犬为实验动物,口服给药法分别给予盐酸小檗碱生物黏附包衣片(CBT)和相当剂量的市售普通片(IRT),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内容物中盐酸小檗碱分布情况。结果盐酸小檗碱生物黏附包衣片在十二指肠的曲线下面积为14.723 mg·h·g-1,达峰浓度cmax为4.630 mg·g-1,而市售普通片曲线下面积为5.032 mg·h·g-1,达峰浓度cmax为2.345 mg·g-1。结论盐酸小檗碱生物黏附包衣片具有一定的十二指肠靶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超声雾化吸入5-氟尿嘧啶(5-FU)的药动学及肺、癌组织中药物浓度,对超声雾化吸入法与常规用药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HPLC测定患者血清中的5 FU浓度和手术患者正常肺组织与癌组织中的浓度,对血清药 时数据拟合后观察有关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平均吸收半衰期0.10 h,分布和消除半衰期分别为0.15h和0.34 h,达峰时间0.23 h,峰浓度2.32 μg·ml-1。术前雾化吸入20 min的患者,术中所取肺组织和癌肿组织中5 FU浓度分别为0.37 μg·g-1和0.44 μg·g-1。结论:超声雾化吸入5-FU的吸收速度大于口服给药,癌组织内药物浓度较高,提示该给药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维拉帕米对葛根素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崔升淼  马龑斌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2033-2036
目的:研究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以及维拉帕米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对大鼠分别单独静注、单独口服葛根素溶液,联合静注、口服葛根素和维拉帕米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结果:注射合用后,维拉帕米在低剂量时(0.5 μg·g-1)对葛根素的药动学过程无显著性影响,但在高剂量时(2.5 μg·g-1)有显著性影响(P<0.05)。口服合用后,维拉帕米对葛根素的药动学过程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葛根素与维拉帕米合用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维拉帕米可抑制葛根素从大鼠体内的消除;二者合并用药时应对葛根素进行临床给药监测。  相似文献   

11.
尼莫地平片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片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验证该制剂与进口尼莫地平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2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自身交叉单剂量口服国产尼莫地平片和进口尼莫地平片120 mg的经时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以及受试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结果:国产尼莫地平片和进口尼莫地平片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83.9±15.4) μg·L-1与(83.5±12.8) μg·L-1,Tmax分别为(0.57±0.06) h与(0.67±0.08) h,T1/2ke分别为(1.80±0.16) h与(1.69±0.17) h,AUC0-t分别为(160.9±15.8) μg·h·L-1与(156.2±18.7) μg·h·L-1。国产尼莫地平片对进口尼莫地平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8.0±7.2)%。结论:国产尼莫地平片与进口尼莫地平片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双氯芬酸钾(DP)双层片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8只家兔分别单剂量口服DP双层片(Ⅰ)和普通片凯扶兰(Ⅱ)各5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经TOPFIT程序拟合,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Ⅰ和Ⅱ的药动力学参数MRT分别为(19.7±3.0)h和(7.7±0.9)h,t1/2为(10.6±1.1)h和(3.2±1.0)h,Tmax为(8.5±3.0)h和(5.0±1.2)h,Cmax为(16.6±3.7) μg·ml-1和(26.6±4.1) μg·ml-1,AUC为(266.4±45.1) μg·h·ml-1和(9237.0±19.1)μg·h·ml-1。DP双层片和普通片的MRT、t1/2、Tmax、Cmax差异有显著性,AUC、CL差异无显著性。体内吸收分数与体外释放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885。结论:双层片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吸收程度与普通片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当归、川芎与生化汤中其它3味药组合构成的10种样本药物中阿魏酸含量的变化。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当归、川芎单味药阿魏酸煎出量分别为(56.88±0.11)μg·g-1,(36.2±4.0)μg·g-1,加入其它药物合煎后,阿魏酸煎出量为1.7~56.9 μg·g-1。结论:当归与川芎合煎,阿魏酸的煎出量有一定的加合性;加入桃仁、甘草、干姜后,阿魏酸煎出量降低;生化汤中阿魏酸的煎出量在各样本中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心脏移植患者连续服用环孢素 A 至稳态后的血药浓度并考查其药动学特点 。 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 5 名心脏移植术后患者服药达稳态后单剂量 <> po 环孢素 A 每次 100 mg , bid 后药物在体内的经时过程 。 结果 5 名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环孢素 A 的 <> t max 为 (1.60 ± 0.55)h ; <> ρ max 为 (951.60±229.20) μg·L-1<> t 1/2 为 (6.53±2.40)h , AUC0~t 为 (5 162.10 ± 1 355.01) μg·h·L-1 。 结论 建立中国心脏移植患者环孢素 A 的稳态药动学参数 。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了10名志愿受试者自身交叉 po 单剂量Co-SMZ片和Co-SMZ分散片800 mg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按照随机交叉试验设计,采集服药后0.25,0.5,0.75,1,2,3,4,6,8,10,12,24,36,48 h的血样本,用I-IPLC测定SMZ和TMP的血药浓度。结果:Co-SMZ分散片及Co-SMZ片中SMZ和TMP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为(46.69士7.66),(44.61士6.37)μg·ml-1和(1.82士0.49),(1.63士0.43)μg·ml-1;tmax为(3.41士1.59),(3.4士0.84)h和(1.48士0.83),(1.50±0.81)h;AUC=(761士129.37),(761.79士145.6)μg·h·ml-1和(26.91土3.89),(26.96士4.71)μg·h·ml-1。两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除TMP的Ka值P<0.05外,其他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1.28±14.35)%,(101.26±15.76)%。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b1的LC-MS/MS定量分析方法, 分别考察单次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后, 人参皂苷Rb1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大鼠灌胃和静脉注射后, 不同时间点眼底静脉丛取血, 建立LC-MS/MS分析方法测定大鼠体内Rb1含量, 运用PKSolver V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Rb1在口服灌胃组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tmaxt1/2、AUC0~96 h分别为(2.01±0.93) μg·mL-1, (7.20±5.49) h, (25.91±15.84) h, (88.47±58.99) μg·h·mL-1。Rb1在静脉注射组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t1/2αt1/2β、AUC0~96 h分别为(194.81±28.84) μg·mL-1, (0.18±0.05) h、(14.66±4.19) h、(1 671.16±388.91)μg·h·mL-1结论 Rb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0.62%, 说明Rb1口服给药吸收比较差, 而静脉注射因药物直接进入血管, 推荐临床给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口服给予不同配比比索洛尔 / 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在健康志愿者中的药动学。 方法 采用双盲、单次给药试验方法,入选受试者均分成 3 组,每组受试者接受比索洛尔 / 氢氯噻嗪 3 种配比( 2.5 mg/6.25 mg , 5.0 mg/6.25 mg , 10 mg/6.25 mg )中的一种。用反相高效液相法分别测定血浆中比索洛尔和氢氯噻嗪的浓度和尿样中的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 结果 比索洛尔 / 氢氯噻嗪中比索洛尔在 3 种配比 (2.5 mg/6.25 mg , 5.0 mg/6.25 mg , 10 mg/6.25 mg) 中的 <> ρ max 分别为 (9.4±1.9) , (20.7±2.5) , (32.6±4.1)μg·L-1 ;达峰时间分别为 (2.7±0.5) , (2.3±1.5) , (2.7±1.5)h ; <> t 1/2 分别为 (10.3±2.1) , (10.9±2.3) , (9.8±2.1)h ;药时 AUC0-36 分别为 (143.2±33.5) , (303.8±41.91) , (459.7±93.0)μg·h·L-1 ; 36 h 尿药回收率分别为 41.8±9.4% , 38.3±7.5% , (37.6±11.6)% 。比索洛尔 / 氢氯噻嗪中氢氯噻嗪在 3 种配比中的 <> ρ max 分别为 (41.7±7.8) , (36.5±6.8) , (36.1±7.8)μg·L-1 ;达峰时间分别为 (2.8±1.0) , (2.5±0.6) , (2.8±0.4)h ;药时 AUC0-24 分别为 (265.8±58.9) , (252.0±47.2) , (237.9±43.5) μg·h·L-1<> t 1/2 分别为 (10.6±2.3) , (9.1±1.7) , (9.7±1.5)h ; 36 h 尿药回收率分别为 (56.3±16.2)% , (55.0±9.9)% , (49.3±17.3)% 。 结论 在 3 种配比中,比索洛尔呈现线性药动学特征,氢氯噻嗪的药动参数在 3 种配比中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