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肝癌肝切除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肝癌肝切除术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TS组与常规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FTS组TBil为(113.96±61.39)μmol/L,ALT为(146.17±72.51)U/L,AST为(155.04±54.04)U/L;常规组TBil为(165.25±64.38)μmol/L,ALT为(213.46±107.48)U/L,AST为(225.92±81.51)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TS组CD3+、CD4+、CD4+/CD8+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0.05)。FTS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半流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常规组提前(均P<0.05),术后住院时间亦缩短(P<0.05)。结论FTS理念用于肝癌肝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处理可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提高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效果、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安全性好,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和硬膜外阻滞(EB)对非气管插管肺叶切除术患者镇痛和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VB组、EB组和全身麻醉(GA)组。比较各组患者围手术期镇痛和芬太尼追加量情况、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结果?3组术后1?h、2?h、6?h、12?h、24?h和48?h VAS评分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0.05)。3组芬太尼追加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高于TPVB组、EB组(P?<0.05)。3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CD3+CD4+、CD3+CD8+水平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有差异(P?<0.05),变化趋势无差异(P?>0.05)。3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CD3-CD16+CD56+、CD19+水平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无差异(P?>0.05)。3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IgG、IgM、IgA在不同时间有差异(P?<0.05),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无差异(P?>0.05)。与EB组比较,TPVB组患者围手术期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对于非气管插管肺叶切除术患者,TPVB和EB均能提供有效的围手术期镇痛;同时TPVB术后镇痛时间更持久,术后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减轻。  相似文献   

3.
饶海英  郑彬彬  刘勇  方莹  叶曼 《浙江医学》2019,41(6):591-593,59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肺癌术后患者的伤口愈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肺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第2~8天给予常规饮食及肠外营养静脉输注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制剂瑞能口服。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8天测定血清IgA、IgG、IgM、T细胞亚群及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的时间及术后切口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及术后第1天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第8天的血清IgG、CD3+、CD4+、CD4+/CD8+、CD56+、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gA、IgM、CD8+升高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第8天的血清IgG、IgA、IgM、CD3+、CD4+、CD4+/CD8+、CD56+、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与术前及术后第1天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及出血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以改善肺癌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并且有助于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介素2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食管癌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白介素2治疗,每天1次,连续14天,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细胞(75.2±3.8%)、CD4+细胞(52.2±4.8%)、CD8+细胞(25.8±2.6%)、CD4+/CD8+(2.1±0.2)和NK细胞(25.5±1.8%)。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D3+、CD4+细胞显著升高,CD8+细胞降低、CD4+/CD8+及NK细胞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生存质量提高28例(70.0%),稳定9例,下降3例,对照组生存质量提高4例(10.0%),稳定4例,下降32例,观察组生存质量提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介素2可改善食管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可作为食管癌患者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杨先智  葛华 《四川医学》2013,(9):1329-1331
目的 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我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收治50例胃癌患者并行根治术,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早期多次少量饮水、进食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术后营养情况及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后发热持续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体重消耗值及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及第7天,观察组的清蛋白、前清蛋白、CD3+、CD4+、NK细胞、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进食肠内营养制剂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恢复肠道功能,同时提升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膳食纤维对术后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其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病理诊断为结肠癌并且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其中膳食纤维生态肠内营养组(试验组)30例,生态肠内营养组(对照组)30例。分别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第7天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免疫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等炎症反应指标。结果 各时间点两组间的CD3+、CD8+、 CD4+/ CD8+、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7天,试验组CD4+、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结肠癌患者中,术后早期给予膳食纤维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机体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30例作为腹腔镜组,对照组30例为同期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比较两组手术前后TNF-α、IL-6水平以及两组手术前后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前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两组TNF-α、IL-6水平均高于术前,对照组TNF-α、IL-6水平高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D4+、CD4+/CD8+水平低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第7天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对照组CD4+、CD4+/CD8+水平低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第7天CD4+、CD4+/CD8+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创伤小,对全身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小,较开腹手术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流程(FT)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4年6月至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结直肠专业组收治的127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采用FT模式进行管理的患者64例(FT组)和采用传统流程管理的患者63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炎性介质和免疫指标水平,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从炎性介质看,两组患者术前CRP、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第4天和第6天FT组患者炎性介质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0.05。从细胞免疫指标看,术前1d及术后1d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FT组患者CD3 、CD4 、CD4 /CD8 术后第4天及第6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8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康复指标及并发症看,FT组患者术后首次经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FT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7.01±0.86 vs 9.42±1.23,P<0.05),FT组术前等待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 ,但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T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4.69% vs 11.11%, P<0.05),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T模式围术期管理能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维护细胞免疫稳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两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组(ET组)65例行经胸前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传统甲状腺切除组(TT组)65例行常规手术,观察术前及术后第1、3、5天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NK细胞术后第1天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后第3天ET组NK细胞明显减少,术后第5天开始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组术后第3天也出现下降趋势,至术后第5天下降更明显,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的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术后第1天均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T组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更为明显,与E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在术后第3天恢复至正常水平,而TT组仍显著降低,与术前及与E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论是腔镜甲状腺手术还是常规手术均能在术后早期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但腔镜手术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更快,表明其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 44 基因多态性对原发性肝癌细胞局部T 细胞亚群浸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 集2017 年1 月-2017 年12 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9 例,根据CD 44 基因rs4756195 位 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将患者分为AA 组、AG 组和GG 组,观察3 组患者局部组织T 细胞亚群浸润情况。采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CD8+ T、Treg 及Th17 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白介素-2(IL-2)、IL-10 肿瘤生长因子-β(TGF-β)和IL-17 的阳性表达,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D 44 基因rs4756195 位点单核苷酸 多态性。结果 AA 组、AG 组、GG 组CD4+ T 细胞分别为(21.08±2.12)%、(19.43±1.98)%、(19.12±2.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8+ T 细胞分别为(28.83±2.52)%、(25.52±2.71)%、(24.91±2.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调节性T 细胞分别为(6.12±1.47)%、(8.12±1.71)%、(8.24±1.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2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09%、47.83%、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IL-10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27%、69.57%、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GF-β 阳性表达率分 别为41.79%、77.27%、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CD 44 基因rs4756195 位点呈多态性分布,与肝癌组织中的免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 was relatively longer than other gastrointestinal operations, The aim of curr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fter PD. Methods. Patients who were performed PD in Cancer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CHCAMS) between December 2008 and November 2012 were selected for the retrospective study.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Normal discharge or recovery was defined as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no more than 10 days, otherwise it was defined as delayed discharge or recovery (including hospital death). Results. Finally, 152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present study.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19.7±7.7 (7-57 d). 67 of 152 patients were normal discharge, and 85 of 152 patients were delayed discharge. The overall morbidity of complications was 62.5% (95/152), an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3.29% (5/152). Multiple factors analysis showed that complication morbidity (adjusted OR=10.40, 95%CI=3.58-30.22), age (adjusted OR=4.09, 95%CI=1.16-14.39), BMI (body mass index) (adjusted OR=4.40, 95%CI=1.19-16.23), surgical procedure (adjusted OR=26.14, 95%CI=4.94-153.19), blood transfusion (adjusted OR=7.68, 95%CI=2.09-28.27) and fluid input (adjusted OR=3.47, 95%CI=1.24-11.57)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elayed discharge. Conclusion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fects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discharge. Furthermore, age, BMI, transfused red blood, surgical procedure and input might prolong LO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Studies with more patients were needed in future.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测定合力康粉剂中钾、钠、钙、镁、锌、铁的含量。方法:用盐酸-硝酸-水(9:1.5:25)混酸湿法水浴加热消化处理样品,硝酸锶作镁离子释放剂,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法。结果:钾、钠、钙镁、锌、铁加样回收率与RSD(n=5)分剐为98.3%、0.8%;100.8%、3.2%;101.8%、1.3%;102.5%、2.1%;101.2%、2.8%;97.4%、2.4%。特征浓度分别为(产生0.0044吸收所需要的浓度,μg/m1)0.02、0.01、0.07、0.003、0.0l、0.0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适用于合力康粉剂粉剂中钾、钠、钙、镁、锌、铁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电针耻骨上四穴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1月期间经金华市中医医院临床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4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用盆底肌锻炼治疗,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5次;治疗组在盆底肌锻炼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刺激耻骨上四穴(气冲、冲门、横骨、曲骨等四穴),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5次;。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结束后3周ICIQ-SF评分、72h尿失禁次数并进行疗效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周进行经会阴超声测量BND、PUVA、URA。结果 经治疗后第3周,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ICIQ-SF评分、72h尿失禁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经会阴超声测量的BND、PUVA、URA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电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有效降低患者BND、PUVA、URA,改善盆底结构,从而减少患者尿失禁的次数及降低ICIQ-SF评分。  相似文献   

14.
矮身材儿童血铅镉锌钙铁铜镁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丽敏 《四川医学》2009,30(7):1084-1086
目的探讨血铅、镉、锌、钙、铁、铜、镁水平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我院儿保门诊53例矮身材儿童(矮身材组)及53例正常儿童(对照组)末梢静脉血中铅、镉、锌、钙、铁、铜、镁水平,并对其与儿童生长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矮身材儿童血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锌、钙、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镉、铜、镁与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矮身材组血铅男童明显高于女童(P〈0.05)。结论矮身材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可能与高血铅,低血锌、钙、铁密切相关。儿童铅中毒防治和合理的膳食结构是降低儿童矮身材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巫婷  刘珏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6):4601-4608
检测阴性设计是一种简便、快速且有效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疫苗上市后效果评价,有助于国内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卫生机构评估疫苗上市后效果及其他干预措施效果,其应用前景广阔。随着实时检测阴性设计、整群随机检测阴性设计等新型衍生设计类型的出现,该研究设计被逐步应用于疾病危险因素探索、干预措施效果评估等。然而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较为缺乏。本研究介绍了检测阴性设计的定义、基本原理、方法、设计实施要点,以及实时检测阴性设计、整群随机检测阴性设计等最新衍生设计类型、优势、局限性,在疫苗上市后效果评价以及其他干预措施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为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