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CDKN2/16基因缺失和蛋白丢失在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4种原发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多重PCR技术对68例(非小细胞肺癌31例,食管癌15例,胃癌13例,乳腺癌9例)原发肿瘤组织标本进行CDKN2/p16基因第一,第二外显子纯合缺失和p16蛋白表达丢失分析研究,结果:第一或(和)第二外显子总缺失率为13.2%(9/68),蛋白丢失率为44%(30/68),不同肿瘤组织标本的p16基因缺失率和蛋白丢失率差别很大。结论:CDKN2/[16基因是重要的多肿瘤抑制基因,在不同肿瘤组织中其失活方式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p16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p16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检测5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癌肺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及第2外显子突变,并与其CT征象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52例肺癌患者癌组织中p16基因蛋白丢失率为53.8%(28/52),第2外显子缺失/突变率为23.1%(12/52);p16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在不同临床分期的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细毛刺、棘突、胸膜凹陷及淋巴结转移等CT征象的肺癌患者,p16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明显高于无以上征象者(P<0.05);而在不同肿瘤大小、有无分叶、有无空洞、不同增强值方面,各组的p16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基因突变及表达异常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肺癌患者CT征象有关。 p16基因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肺癌纤维支气管镜刷落细胞中p16基因外显子2丢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基因外显子2丢失与原发性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纤维支气管镜刷落细胞中检测p16基因外显子2丢失代替手术标本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在纤维支气管毛刷脱落细胞中采用PCR-电泳-紫外成像条带密度扫描法,以β-actin基因为内对照,检测及分析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病灶侧与其相对正常侧p16基因外显子2丢失的情况。结果:p16基因外显子2丢失率在肺癌患者相对正常侧毛刷脱落细胞中0(0/19),在病灶侧毛刷脱落细胞中35.5%(11/31),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小细胞肺癌(SCLC)标本中丢失率为0(0/7),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标本中丢失率为50%(11/2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p16基因外显子2丢失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相关。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病灶处毛刷脱落细胞检测p16基因外显子2丢失率可代替手术标本以协助术前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p16基因纯合缺失与突变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PCR方法扩增p16基因外显子 1(E1)及外显子 2 (E2 ) ,检测等位基因纯合子缺失 ;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方法分析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2 0例胃癌组织中E1、E2纯合性缺失分别为 4例 (2 0 % )及 2例 (10 % ) ;SSCP未检出E1突变 ,E2有 2例出现泳动易位的异常单链 ,其中 1例 (Ⅲa期 ,低分化腺癌 )癌与癌旁组织均出现异常 ,2例异常标本均为进展期 ,LOH(+)胃癌。结论 :p16基因异常是胃癌发生发展中一重要事件 ,突变多见于外显子 2 ,可能与癌肿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王勇文  张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0):1198-120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基因(CDKN2A)失活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检测SCLC手术切除组织72例和非肿瘤肺部组织68例中CDKN2A基因及其蛋白。结果:SCLC组织CDKN2A第一、第二外显子表达明显少于非肿瘤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C组织中CDKN2A蛋白低表达率(68.1%)明显高于非肿瘤肺组织(36.8%)(P0.01);SCLC组织CDKN2A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肿瘤肺组织(P0.01);CDKN2A在不同病理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SCLC组织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KN2A基因的变异及其编码蛋白质的失活与SCLC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非小细胞肺癌p16基因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p16基因缺失的情况.探讨该基因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31例手术切除的NSCLC标本中p16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的缺失进行检测。结果:31例NSCLC中.有26例发生了p16基因的缺失.缺失率达83.9%;p16基因缺失以杂合性缺失为主;p16基因缺失与NSCLC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无关;NSCIC Ⅰ,Ⅱ期病例即有较为显著的p16基因的缺失。结论:抑癌基因p16在NSCLC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p16基因缺失可能是NSCLC发生的早期始动环节.检测相关标本中p16基因缺失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缺失与突变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PCR方法扩增p16基因外显子1(E1)及外显子2(E2)、检测等位基因纯合子缺失;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纯度浓度;应用DNA测序方法分析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 30例胃癌组织中E1、E2纯合性缺失分别为6例(20.0%)及3例(10.0%),9例标本中6例属于Ⅲ期低分化癌;所有标本未检出点突变. 结论 p16基因缺失是胃癌发生发展中一重要事件,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状况及其与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而研究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基因异常的表遗传学作用。方法:用甲基化特异PCR(MSP)和SP法研究68例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16基因在68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29%,且其甲基化与肿瘤组织分型、患者居住地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肿瘤患者绝经与否及组织分级无关(P>0.05);P16蛋白在所有肿瘤标本中的表达下降率为51%,在相应癌旁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下降与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居住地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绝经、组织分级和分型无关(P>0.05);在20例p16甲基化的癌组织标本中,P16蛋白表达下降率(95%),显著高于48例未发生甲基化的乳腺癌标本下降率(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组织p16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与P16蛋白表达下降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506),而p16未发生甲基化的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其蛋白均呈阳性表达。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启动子甲基化改变会明显降低P16蛋白表达,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其蛋白表达下降的重要原因,这种机制更倾向于农村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组织中p16的表达及表达缺失的原因。方法 :取尸体解剖正常垂体标本 6例 ,临床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标本 40例 ,采用蛋白杂交技术检测P16蛋白的表达 ;核酸杂交分析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筛选p16基因突变 ;甲基化分析检测无纯和性缺失和突变的 30例肿瘤组织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40例垂体腺瘤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缺失。核酸杂交 40例标本 10例出现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 ,该 10例MRI表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 ,30例无p16纯合性缺失标本血与肿瘤DNA配对扩增电泳筛选p16第一和第二外显子碱基突变 ,未发现p16的主要编码区第一、第二外显子存在突变。对无p16纯合性缺失和突变的 30例进行甲基化分析发现p16基因启动子存在甲基化。结论 :垂体腺瘤的发生与p16的表达缺失有关 ,其缺失的原因包括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和启动子的甲基化 ,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分子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中P16及P21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测 P16及 P2 1基因异常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重 PCR扩增 P16及 P2 1基因外显子 2 ,免疫组化染色 (SP法 )检测 P16及 P2 1蛋白表达。结果 :本组乳腺癌中 P16基因外显子 2的纯合子缺失频率为47.2 % (17/ 36 ) ,蛋白阴性占 19.4% (7/ 36 ) ;未检出 P2 1基因外显子 2纯合子缺失 ,而蛋白阴性占 36 .1% (13/ 36 )。三种类型的乳腺癌中 P16及 P2 1基因异常频率有明显差异 ,淋巴转移组的基因异常频率极显著高于未转移组 (P<0 .0 1)。两种基因同时异常占 13.9% (5 / 36 )。结论 :P16及 P2 1基因异常与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分型相关 ,与乳腺癌的恶性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Alterationsofp16geneareknowntooccurinmanyprimarytumors ,includingmelanoma ,pancreaticcancers ,esopha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 ,braintumorsandthehematologicmalignancies 1 5 Inactivationofp16geneoccursviadifferentmechanisms ,includingthehomozygousdeletion,poin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原子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手术标本p16基因(Multiple Tumor Suppressor Gene,MTS1)第一、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并探讨其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1999年1月-12月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且手术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32例。提取DNA,建立PCR方法分析p16基因第一、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用Southern Blotting方法对p16第二外显子的PCR产物进行鉴定。结果 32例NSCLC患者中9例发生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缺失,缺失率为28%(9/32),p16第一外显子未发现缺失。结论 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是p16基因失活的一个重要方式,且影响肺癌细胞其他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黄健  侯巧燕  周英琼 《广西医学》2001,23(2):214-215
目的 :初步探测 MTS1 基因外显子 2缺失及其表达的 P16蛋白阴性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重PCR扩增 MTS1 基因外显子 2 ,免疫组化染色 (SP法 )检测 P16蛋白表达。结果 :本组乳腺癌中 MTS1 基因外显子 2的纯合子缺失频率为 35 .8% (19/ 5 3)。蛋白阴性占 19.4% (7/ 36 )。三种类型的乳腺癌中 MTS1 基因变异及 P16蛋白阴性频率有明显差异 ,淋巴转移组的基因变异及蛋白阴性频率极显著高于未转移组 (P <0 .0 1)。结论 :MTS1 基因外显子 2变异及 P16蛋白阴性与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分型相关 ,与乳腺癌的恶性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索胶质瘤的发生机理。方法:应用复合PCR法,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及免疫组化的标记抗生蛋白连菌素法(LSAB)对脑胶质瘤p16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27例胶质瘤中发现14例有p16基因不同程度的表达,但未发现纯合缺失点突变。结论:胶质瘤中未发现p16基因第3外显子的纯合缺失和点突变,说明其在胶质瘤的发病中不是主要因素。胶质瘤中存在p16基因的表达缺失,并且其表达的缺失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terations of p16INK4a and p14ARF genes and gastric carcinogenesis. Methods The tumors and neighboring gastric tissues from 48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were studied. The homozygous deletion, mutation, methylation of the CpG islands, and mRNA expression of p16INK4a and p14ARF genes were assessed by PCR, PCR-SSCP, PCR based methylation assay, and RT-PCR. Results ① The homozygous deletion rate of p16INK4a and p14ARF was 35.4% (17/48), and no homozygous deletion was examined in any gastric tissue neighboring the tumor. ② There was no point mutation of p16INK4a and p14ARF in 31 gastric cancers without homozygous deletion or in the matched gastric tissues adjacent to the tumor. ③ Methylation of the CpG islands of p16INK4a and p14ARF was detected in 47.9% (23/48) of gastric cancers, while methylation was observed only in 2 of 48 gastric tissues neighboring the cancer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lt;0.01). ④ The loss rate of p16INK4a mRNA was 47.9% (23/48) in gastric cancer, and the patients of the combined methylation of exons 1α and 2 had a higher loss rate (100%, 6/6) of p16INK4a mRNA than those of the methylation of the other exons (11.8%, 2/17, P&lt;0.01); the loss rate of p14ARF mRNA was 45.8%(22/48) in gastric cancer, and patients with the combined methylation of exons 1β and 2 had a higher loss rate (100%, 3/3) of p14ARF mRNA than those of the methylation of the other exons (15%, 3/20, P&lt;0.05). ⑤ The combined loss of p16INK4a and p14ARF mRNAs was examined in 1 (5.6%) of 18 patients of well and moderately-differentiated carcinomas, and 11 (36.7%) of 30 patients of poorly and not-differentiated carcinomas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lt;0.05). Conclusion p16INK4a and p14ARF genes are frequently inactivated by homozygous deletion and methylation of the 5’CpG islands in gastric cancer, which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arcinogenesis of gastric cancer.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p16基因表达与突变的对比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16蛋白表达与p16基因突变在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以确定两者之间的联系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鼻咽癌中p16蛋白表达状况;采用多重PCR法检测鼻咽癌中p16基因第二外显子可能的缺失突变.结果p16蛋白表达缺失率鼻咽癌组中55.3%(26/47),慢性鼻咽炎8%(2/25),鼻咽癌组中p16蛋白表达缺失率高于慢性鼻咽炎组(P<0.001);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缺失突变鼻咽癌组中纯合缺失突变率34%,而相应的癌旁组织未检出(P<0.001);鼻咽癌p16蛋白表达缺失率高于p16基因外显子2缺失率.结论鼻咽癌的发生不仅与p16基因表达缺失和突变密切相关,而且p16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鼻咽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p16基因的失活与P16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p16基因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的关系,作者分别采用多重PCR、SSCP以及以PCR为基础的甲基化分析法,对25例原发性HCC标本及其相应的非肿瘤肝组织标本中p16基因的缺失,点突变及甲基化情况进行了检测。另用免疫组化SLAB法对35例(包括前述已作基因检测的25例)原发性HCC肿瘤标本及其相应的非肿瘤组织标本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25例原发性HCC肿瘤标本中,3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多重PCR法检测喉癌及癌旁组织中P16 基因纯合缺失和异常甲基化。方法:选用二对引物分别扩增P16 基因外显子1 和2,分析有无纯合缺失,对未检出缺失的样品用甲基化敏感内切酶Sm aI消化后,再扩增外显子1,分析有无P16 基因异常甲基化。结果:39 例喉癌组织标本中9 例标本有P16 基因纯合缺失,缺失率为23.08% (9/39)。30 例未检测到P16 基因缺失的喉癌组织标本,有4 例检出异常甲基化,检出率为13.33% (4/30)。39 例癌旁组织标本均未检测到P16基因缺失或异常甲基化。结论:采用多重PCR法可检测出P16 基因常见的纯合缺失和异常甲基化失活。研究表明,P16 基因失活可能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16/CDKN2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28 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P16/CDKN2 基因m RNA的表达,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P16 蛋白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 (cyclin-dependentkinase 4, CDK4) 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 7例HCC的P16基因m RNA为阴性, 13 例为异质性减弱, 8 例为保留表达。m RNA阳性的HCC中, 均可见到P16 蛋白表达。P16/CDKN2 基因表达与HCC的分级、分化及转移无关。28 例HCC中共有6 例出现CDK4 蛋白阳性,这6 例HCC均有不同程度的P16 蛋白表达, 提示CDK4 蛋白表达可能是灭活P16 蛋白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人大肠癌肝转移肿瘤中端粒酶活性和p16基因异常及其相互关系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P银染方法和半定量多重PCR分别检测了 2 4例大肠癌肝转移肿瘤组织包括其中 5例原发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及p16基因的纯合缺失情况 ,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 2 4例大肠癌肿转移肿瘤组织中检测到 19例端粒酶阳性 ,阳性率为 79 2 %。 5例原发大肠癌均检测到端粒酶活性 ,其中 3例在相应的肝转移组织中也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与转移瘤大小、肝内转移灶数目、HBsAg是否伴有肝纤维化无关。在 2 4例转移瘤组织中有 9例标本中检测到p16基因纯合缺失 ,缺失率为37 5 %。 5例原发大肠癌有 2例检测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 ,其中 1例患者在原发肿瘤和转移瘤均检测到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p16基因的纯合缺失与端粒酶活性相关。结论 大肠癌肝转移肿瘤中端粒酶活性和p16基因异常对阐明大肠癌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可能有重要的意义。端粒酶的异常激活和p16基因异常在大肠癌肝转移过程中可能不是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