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实质研究近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高血压病 (EH)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它为深入研究EH中医证型的实质 ,指导临床治疗开辟了道路 ,鉴此 ,有必要对近年来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1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体液因素的关系1 1 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的关系 李泓于 1989年、1991年共对 197名高血压病患者的研究表明 :血浆肾素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 (ALD)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肝阳上亢型以高肾素、高血管紧张素Ⅱ居多 ;阴虚阳亢型以正肾素、低肾素、正血管紧张素Ⅱ为主。阴阳两虚…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化研究是当今医学界关心的重要课题。血浆内皮素 (ET)、血管紧张素Ⅱ (AⅡ )等血管活性因子对高血压病的发病影响研究日趋深入。 1998年 1~ 10月 ,我们通过对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患者血浆ET、AⅡ水平测定 ,旨在探讨本病中医辨证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化  相似文献   

3.
对13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70名健康人的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及血浆心钠素(ANP)水平的检测及对其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高血压患者基础 PRA 值低于健康人,而各型组间差异较大;阳亢型组 PRA、ATⅡ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0.001)。说明PRA 及 ATⅡ在高血压中医分型中,可以作为区别各证型不同病理生理变化的客观指标之一。(2)高血压病患者 ANP 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但三个中医证型组间无差异(P>0.05)。(3)对高血压患者严重心脑并发症的发生与中医证型及 PRA 水平的关系,各证型间转化与 PRA 水平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血管活性物质与高血压不同证型相关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活性物质在各中医证型中含量的差别,探讨其与各证型的相关关系及分布规律.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收缩血管物质中血栓素B2在各证型中均明显升高,而以气虚痰浊型和阴虚阳亢型为最明显;血管紧张素Ⅱ只在肝火亢盛型中明显升高,其它证型则无明显变化;内皮素在各证型中均无明显升高.舒张血管的活性物质中,一氧化氮与正常人对照组没有明显降低,6-酮-前列腺素F1α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反而均有明显升高.结论:上述六种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在各中医证型中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活性物质在各中医证型中含量的差别,探讨其与各证型的相关关系及分布规律。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收缩血管物质中血栓素B2在各证型中均明显升高,而以气虚痰浊型和阴虚阳亢型为最明显;血管紧张素Ⅱ只在肝火亢盛型中明显升高。其它证型则无明显变化;内皮素在各证型中均无明显升高。舒张血管的活性物质中。一氧化氮与正常人对照组没有明显降低,6-酮-前列腺素F1α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反而均有明显升高。结论:上述六种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在各中医证型中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认为百病生焉是由于气血不调所致 ,而气血失调又与脉管是否滑利有着密切的联系。调节肽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参与着血管生理病理变化的多肽物质 ,故近年来不少学者多从调节肽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内科某些疾病的证型 ,就近几年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叙述如下 :1 研究及进展冠心病 黄氏〔1〕发现不同证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舒血管活性肽心钠素 (ANP)和β -内啡肽 (β -EP)呈现心气虚证组 >心脉瘀阻证组 >正常人组 >心阴虚证组的趋势 ,组间两两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 ;而缩血管作用的内皮素 (ET)、血管紧张素Ⅱ(AGTⅡ)则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中医证型与TNM分期、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肺癌中医辨证分型提供较客观的参考依据,从而对肺癌的中医诊治规范化研究作出初步探索。方法:按病例选择标准收集本院住院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调查研究所需资料,并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结果:肺癌不同TNM分期的中医证型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NMⅠ期以痰浊壅肺证多见(37.5%),Ⅱ期以热毒蕴肺证多见(34.4%),Ⅲ期以气阴两虚证多见(28.2%),Ⅳ期以气阴两虚证多见(42.9%)。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中医证型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中医证型与TNM分期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TNM分期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有差别。肺癌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ET,CMP-140含量变化,为EH病因研究及中医药防治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将高血压流调过程中检出的EH患者,依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阳上亢组、痰湿壅盛组、阴虚阳亢组及阴阳两虚组和正常对照组5组,每组各30例、应用方法分别测定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浆ET,CMP-140含量,观察各组间的变化。结果:不同证型EH人群血浆ET,CMP-140含量均较  相似文献   

9.
刘求红  余杨桂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224-2226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ln,FFA)表现。建立早期DR的FFA亚分型,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其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早期DR进行FFA检查.按其分布的主要部位划分为中央型、中周型、混合型;将病例进行中医分型。研究FFA亚分型与病程进展、视力预后、误诊漏诊率及中医证型间的关系。结果:早期DR的FFA亚分型中以混合型为多占61.9%。中周型的漏诊、误诊率最高;中央型的视力较差且病程进展快,且多为中医的阴阳两虚证。结论:中央型患者多属中医的阴阳两虚证。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肝阳上亢证的本质,我们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与阴虚阳亢型患者进行血管紧张素Ⅱ(ATⅡ)检测,并分析 ATⅡ浓度与辫证分型的关系。对象及方法本组患者来自病房及门诊,病程1~10.5年,年龄19~65岁,平均48岁,男17例,女29例,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并按我科制订的中医辨证标准及统一方法进行中医辨证(陈国林,等.肝阳上亢证辨证标准探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9):549)。46例中,肝阳上亢证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19~65岁,平均47岁;阴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P物质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以及活血祛痰治法对其影响。方法:免疫法检测左心室肥厚(EH-LVH)患者用活血痰法治疗前一血浆SP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EH-LVH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指数、平均动脉压、血浆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等的变化。结果、EH-LVH患者血浆SP水平显著下降,与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患者及健康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RA及AngⅡ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组。经活血祛痰法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中医证型与B超声像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5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并记录每名患者子宫肌瘤不同中医证型与其相应B超显示的不同部位病变、回声像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中医证型与子宫肌瘤组织不同部位的比较:湿热瘀结证、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湿瘀结证各证型在子宫组织肌壁间、浆膜下、黏膜下、混合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型与B超不同回声型之间的关系湿热瘀结证主要与B超等回声型相关,并且等回声型与其他3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血瘀证主要与B超低回声型相关,并且低回声型与其他3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主要与B超强回声型相关,并且强回声型与其他3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瘀结证主要与B超混合型相关,并且混合型与其他3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B超声像图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有利于中医将客观微观的临床指标进行结合,指导临床辨证施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证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将19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中医相关诊疗指南辨证分为肝阳上亢证和非肝阳上亢证(肝火亢盛证、痰淤互结证、肾阳虚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检测正常人群及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一般生化指标、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和血压变异性、心血管重构(心室重构及血管重构)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指标(FMD和NMD)等指标;并分析肝阳上亢证与生化指标、血压和血压变异性、心血管重构(心室重构及血管重构)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和NMD)等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在生化指标方面,与非肝阳上亢证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肝阳上亢证组在谷丙转氨酶、尿酸、TSH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动态血压监测方面,与非肝阳上亢证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肝阳上亢证组在24 h SBP、24 h平均脉压、dSBP及nSBP方面明显下降,在24 h收缩压变异、24 h舒张压变异、24 h脉压变异及夜间舒张压变异方面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肝阳上亢证组表现为非杓型和反杓型,特别是反杓型,而非肝阳上亢证组表现为非杓型、反杓型和超杓型,特别是超杓型。在心室肥厚方面,与肝阳上亢证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非肝阳上亢证组在心脏彩超相关指标(IVST、LVPWT、LVEDd、LVMI)增加中更明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管重构方面,与非肝阳上亢证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肝阳上亢证组在PA、S、IMT、IMT/ID及baPWV方面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非肝阳上亢证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肝阳上亢证组在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更明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管活性物质方面,与非肝阳上亢证高血压病患者比较,肝阳上亢证组在NO方面降低更加明显,在AngⅡ和PDGF-BB方面升高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生化指标、血压变异性、血管重构、颈动脉内皮功能、血管活性物质等方面,存在多个临床指标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应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中医证型的病情变化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中医证候与病程、年龄、性别及症状的分布规律及与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5-羟色胺(5-H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1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并选取5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了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以及肺癌临床TNM分期与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从中医角度对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肺癌患者481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地及中医体质)进行收集,并录入EpiData数据库中,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研究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有无吸烟史的关系,肺癌TNM分期与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型间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以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阳虚质为主。吸烟史与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肺癌TNM分期Ⅰ期患者以气虚质、痰湿质为多,Ⅱ期患者以湿热质、气虚质及痰湿质为多,Ⅲ期患者以气虚质、阳虚质为多,Ⅳ期以气虚质、阴虚质为多,肺癌不同TNM分期中医体质分布总体上有显著差异(P0.01)。肺癌TNM分期Ⅰ期、Ⅱ期患者气虚痰湿证占比最大,其次为气血瘀滞证和阴虚热毒证,Ⅲ期和Ⅳ期患者均为气阴两虚证占比最大,肺癌不同TNM分期中医证型分布总体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与肺癌TNM分期有一定的关系,对肺癌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T2DMPVD)的危险因素,探讨其中医辨证分型规律及两者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7例2型糖尿病住院病例资料,以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结果作为标准,分为T2DMPVD组和正常组,收集其年龄、病程、血糖、血压、血脂、血尿酸(UA)、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mALB)、游离脂肪酸(FF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并对T2DMPVD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通过统计分析,总结T2DMPVD危险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T2DMPVD组和正常组在年龄、病程及mALB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T2DMPVD组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虚热盛证(A型)、气阴两虚证(B型)、肝肾阴虚证(C型)、痰瘀阻络证(D型),B型和D型病例年龄与其他证型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程A型与其他任一证型比较、C型与D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收缩压(SBP)A型、B型与C型、D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舒张压(DB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 c)A型与B型、D型和B型与C型、D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病程、微量蛋白尿是导致T2DMPVD的危险因素;T2DMPVD组病例4种证型均匀分布,无明显偏重;年龄大、病程长的病例更容易出现D型;C型患者的SBP及DBP水平在4种证型中属于较高水平;A型病例HbA1 c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ApoE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进行分析。结果气阴两虚组患者ε4/4基因型所占比例及ε4等位基因频率、ε3/4基因型和ε3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所升高(P<0.05)。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中E4组患者的病例数最多,E4组的病程与E2组比较,有显著的延长(P<0.05)。结论 T2DM大血管并发症患者气阴两虚型与ApoE基因ε4、ε3有内在关系,ApoE基因的多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凤兰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0):805-806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变化。方法 :应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 98例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 ,与正常人 30例 (正常对照组 )进行对照。结果 :冠心病各中医证型患者血管依赖性扩张功能较正常组明显下降 (P <0 0 0 1 ) ,其中心血瘀阻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较痰浊壅塞型和气阴两虚型降低明显 (P <0 0 0 1 ) ,痰浊壅塞型和气阴两虚型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明显受损 ,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 :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异常可能是冠心病中医证型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局部辨证与F-ERG的关系初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为眼科主要致盲原因之一。为对中医全身与局部相结合辨证论治提供客观指标 ,1 998年 1月~ 1 999年 5月我们对 66例DR患者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 (flashelec troretinogram ,F ERG)检测 ,探讨了DR与中医局部辨证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病例来源 :从我院眼科门诊、病房以及内分泌科会诊的DR患者中随机抽取。选取标准 :①有糖尿病病史并经内科确诊为糖尿病者 ;②散瞳检查眼底或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为DR者 ,共选取病例 66例 ( 1…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Essenial hypertention,EH)在世界各国的发病率都很高,它最大的危害是能导致病人脑血管、心脏和肾脏等重要脏器的一系列病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我国是高血压病的高发国家,1991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1.88%,因此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显得紧迫和重要。随着现代研究手段的应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客观依据,现将近年来中医证型客观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证型与血管调节因子的关系1.1 证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的关系:RAAS系统在高血压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氏等对91例高血压病患者观察发现血管紧张素(AⅡ)、醛固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