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水中太极拳训练对老年人群平衡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平衡能力相对较差的老年对象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受试者进行陆上太极拳训练,观察组受试者则进行水中太极拳训练。分别于入选时、训练12周后对2组对象下肢肌力及身体平衡功能进行检测。 结果经12周训练后,发现2组患者各项平衡功能指标及下肢肌力指标均较训练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各项平衡功能指标[其闭目原地踏步时间为(12.92±2.62)s,平衡木上行走时间为(12.55±2.48)s,前后动摇指数为(3.21±0.68)°,左右动摇指数为(2.59±0.51)°,综合动摇指数为(4.35±0.76)°]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陆上太极拳训练比较,水中太极拳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群平衡能力,对提高老年人群行走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水中太极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至12月,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在水中运动训练池中对3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水中太极拳训练,每次30 min,每周5次,共5周。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平衡测试仪对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评分以及睁眼和闭眼时重心移动总轨迹长、重心移动面积、重心X轴及Y轴偏移、稳定极限范围及达到目标总时间进行测试。结果训练后BBS评分显著提高(t=-9.652,P0.001);静态睁、闭眼重心移动总轨迹长、重心移动面积明显减小(t3.528,Z-2.590,P0.01);静态睁、闭眼重心X轴及Y轴位移无明显变化(P0.05);动态稳定极限范围明显扩大(t=-4.516,P0.01);到达目标总时间显著缩短(t=4.530,P0.001)。结论水中太极可以提高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对健康老年妇女平衡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太极拳、普通锻炼和不锻炼对健康老年妇女平衡功能的影响情况以及比较其程度的不同。方法:70名健康老年妇女分为3组,太极拳组33人,年龄(67.1±7.6)岁练习太极拳在3个月以上;普通锻炼组15人,年龄(69.7±12.8)岁,参加一般的早晨锻炼。太极拳组和普通锻炼组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30min每周锻炼时间不少于3次。不锻炼组22例,年龄(79.8±7.3)岁,没有参加规律性的锻炼。采用英国SMSHealthcare生产的平衡测试仪分别检测3组对象在睁眼或闭眼时的平衡功能,包括睁眼、闭眼时的身体重心摆动面积,摆动频率,最大摆动角度,摆动区域,摆动轨迹长,最大摆动速率,重心分布,同时评定3组对象的Romberg征、强化Rombe征和站起-走计时测试,用多元方差分析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平衡测试仪各指标中,太极拳组与普通锻炼组之间闭眼时的摆动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太极拳组与不锻炼组之间在摆动频率(闭眼)、最大摆动角度(睁、闭眼)、摆动轨迹长(睁、闭眼)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普通锻炼组与不锻炼组仅在最大摆动角度,不锻炼组睁眼时和睁眼时的摆动轨迹长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Romberg征中,太极拳组与普通锻炼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太极拳组犤睁眼时(60.0±0.0)s,闭眼时(59.6±1.7)s犦与不锻炼组犤睁眼时(54.8±12.8)s,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足底压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和人体静态平衡能力测试系统对石家庄市长期从事太极拳运动的老年男性44例(太极拳组)和长期无体育运动的老年男性51例(普通组)进行测试。结果:两组老年人左足峰力值/体重比较,除第2—5趾骨、足跟外侧的8个区域有显著性意义(P0.05),右足比较,除足跟外侧的9个区域有显著性意义(P0.05),太极拳组多数区域大于普通组;两组老年人达峰力值时间左、右足分别比较,各区域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太极拳组各区域早于普通组;两组老年人左足各区域负荷率比较,除第2—5趾骨的9个区域有显著性意义(P0.05),右足比较,除第1趾骨、第1跖骨的8个区域有显著性意义(P0.05),太极拳组普遍大于普通组;两组老年人左足各区域冲量比较,除第3、4跖骨、足弓外的7个区域有显著性意义(P0.05),右足比较,各区域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太极拳组足跟冲量大于普通组,前脚掌内侧冲量小于普通组;太极拳组老年人平衡能力显著好于普通组老年人(P0.05)。结论:太极拳运动可以有效促进老年人肌肉力量水平得到发展,提升老年人对身体姿势的控制能力,使得老年人足底区域峰力值、达峰力值时间、负荷率数值接近于青年人,平衡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太极拳特定动作中股内侧肌(VMO)和股外侧肌(VL)的肌纤维募集情况.方法 收集15名健康志愿者在维持5个太极拳定势(白鹤亮翅、金鸡独立、搂膝拗步、十字手、仆步)时VL、VMO的表面肌电信号,比较平均肌电值(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零点通过率(ZCR).结果 维持白鹤亮翅、金鸡独立时,其支撑脚VMO、VL的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维持搂膝拗步、十字手、仆步时,其支撑脚VL的AEMG、MFC、ZCR、MF均小于VMO(P<0.05);与股四头肌的最大随意收缩负荷相比,所测试的动作下,肌肉负荷属于中小负荷,并且能募集到更多的慢肌纤维.结论 进行太极拳运动时,肌肉负荷较小,并且能募集到更多的慢肌纤维;某些太极拳动作下,VMO可以较多地募集到肌纤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认知注意力、平衡功能双重任务训练对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作用。方法:选取有提高平衡能力预防跌倒意愿的老年人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认知注意力、平衡功能双重任务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平衡功能训练。训练前后均采用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评定平衡功能,用连线测试评定认知注意力。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在面向前睁眼及闭眼状态模式下前后平均摆幅、左右平均摆幅、重心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及连线测试所用时间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单位面积轨迹长及连线正确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仅重心轨迹长和外周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余参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注意力、平衡功能双重任务训练效果明显,对预防老年人跌倒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心力量训练联合平衡训练对老年人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名健康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其中男性11名,女性14名;力量训练组(ST),其中男性11名,女性14名;平衡训练组(BT),其中男性11名,女性14名;平衡加力量训练组(SAB),其中男性12名,女性13名。训练组进行为期6周的训练:力量训练组进行核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组采用动态姿态平衡仪进行平衡训练,平衡加力量组同时进行力量与平衡训练,3组均为5d/周,共6周;在训练前以及训练后均采用富尔顿高级平衡量表(FAB)及"起立-走"计时测试(TUGT)对受试者进行评估。结果:3组的FAB量表得分在训练前后均有明显差异,但平衡加力量训练组训练前后差异更加明显(P0.01);3组训练前后"起立-走"计时测试所用时间均显著降低,其中平衡训练组与平衡加力量训练组改变较为明显(P0.01)。结论:训练组在进行为期6周的训练之后动态平衡能力均有提高。但同时进行力量训练与平衡训练效果更加。FAB平衡评定量表可用于正常老年人动态平衡能力的评定。  相似文献   

8.
王丛笑  郄淑燕  李伟  汪杰  陈颖 《中国康复》2019,34(3):138-141
目的:探讨基于体感互动的综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体感互动综合平衡训练组(观察组)18例和传统平衡训练组(对照组)17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平衡训练,观察组利用体感互动技术,结合任务导向性游戏项目进行平衡训练、躯干控制训练和下肢力量训练的综合平衡训练。治疗期间均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静动态平衡功能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Berg平衡量表(BBS)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下肢部分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睁眼站立、闭眼站立、脚前后站立时重心摆动速度和稳定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0.01),对照组在睁眼站立时重心摆动速度和稳定时间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0.01),脚前后站立和闭眼站立时重心摆动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体感互动的综合平衡训练结合常规平衡训练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静动态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太极拳训练对帕金森病病人步行能力和害怕跌倒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帕金森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2周的太极拳训练。应用步态时间距离参数变化量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估病人的步行能力,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平衡信心量表(ABC)评估病人的平衡能力和害怕跌倒的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步速和步长、BBS评分、TUG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步速和步长、BBS评分、TUG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拳训练可以提高帕金森病病人的步行能力,对改善病人害怕跌倒的状况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 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发生过跌倒,这与姿势控制有关,为了减少老年人的跌倒损伤,有必要对姿势控制进行研究。作者采用平衡控制系统(Bal-ance master system)进行6项较新的姿势控制测试以确定年龄或性别是否对其有影响。平衡控制系统由2个相邻的力学平台组成,每个平台的前后向有2个应变仪,力学平台与带有监视器的IBM-386微机相联。软件系统可计算出受试者站立在平台上的理论上的稳定极限和重心高度,并由此测试出向任  相似文献   

11.
邱玉宇  崔焱 《护理研究》2008,22(6):490-491
[目的]研究太极拳锻炼防止老年人跌倒的作用机制.[方法]社区中53名老年人被随机分配到太极拳组和对照组,太极拳组进行为期10周的简化24式太极拳的培训和锻炼,对照组依原常规生活;干预前后对老年人进行功能评估(包括单腿支撑时间、10 m往返步行时间、直体前屈和反应能力).[结果]太极拳组老年人单腿支撑时间、增强直体前屈和反应能力较对照组增加(P<0.05),对10 m往返步行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太极拳锻炼能够增强老年人平衡能力、反应能力,改善身体柔韧性,从而达到防止老年人跌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练习太极拳对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绝经女性志愿者59例分为太极拳组和对照组,运用X射线骨密度仪(DXA)测试骨密度,win-pop平衡仪和星状测试图测定平衡相关指标。结果 太极拳组腰椎、左股骨颈和左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太极拳组的重心轨迹偏移的长度小于对照组;足在后外侧、后内侧、后侧和对侧(后)方向能触及的距离较对照组长。结论 太极拳运动有助于提高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值,促进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基于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的助步车自然步行康复训练对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平衡及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可独立行走10米以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19例,分别给予常规步行训练和在常规步行训练基础上增加基于沉浸式VR技术的助步车自然步行康复训练。在训练前及训练4周后,分别通过Tinetti平衡和步态量表(Tinetti Bal-ance and Gait,TGS)、10米步行试验(10 Meter Walk Test,10MWT)及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的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通过平衡检测仪和传感助步车进一步采集患者的静平衡、行走中平衡和步态数据。结果:通过平衡检测仪测量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后静平衡能力较训练前改善;在睁眼+双手叉腰时,观察组训练后重心水平移动振幅和重心覆盖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而睁眼+双臂前伸时,观察组训练后重心总移动速率和垂直移动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训练后,2组患者的TGS分值、行走速度、BI均较前改善,但2组间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传感助步车采集患者的步态信息,发现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行走中重心控制能力较对照组改善幅度增大(P<0.05)。结论:基于沉浸式VR技术的助步车自然步行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行走能力,尤其是平衡控制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及运用。  相似文献   

14.
<正> 维持独立功能是老年人的一个重要目标。日常生活能力有赖于移动能力,而移动的水平与步行速度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肌力和平衡训练能否提高老年人的步行速度。 资料和方法 从2个社区生活自理机构中选取31名自愿者,按0.6:0.4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E组,18人)和对照组(C组,13人),参与者平均年龄为82.1岁(71~97岁);大部分为女性。 训练前后测定下列参数:①步行:分别测量步速(包括一般步速和最大步速)、步长及步幅,并计算步长与身高的比值;②肌力:在抗阻伸膝装置上测定右腿重复1次的最大负荷量(IRM),在IRM测试2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太极拳与步行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控制的效果。方法将4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太极拳组(n=20)和步行组(n=20),分别采用太极拳与步行锻炼法进行康复治疗,疗程4周。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中UPDRSⅢ运动检查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各脱落1例。与治疗前相比,太极拳组的UPDRSⅢ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太极拳组的UPDRSⅢ评分、疗效、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步行组(P<0.01)。结论太极拳一定程度上可加强对帕金森患者的运动控制,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太极拳训练对帕金森患者平衡能力和害怕跌倒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2周的太极拳训练。采用修订版的跌倒效能量表(modified falls efficacy scale,MFES)、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和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Fugl-Meyer balance scale,FM-B)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FES、BBS、FM-B得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MFES、BBS、FM-B得分有差异(P0.05);干预前后自身对比,对照组无差异(P0.05),干预组差异明显(P0.05)。干预前对照组害怕跌倒(fear of falling,FOF)的PD患者为14例(46.67%),干预组为12例(40%);12周后,对照组FOF的PD患者为11例(36.67%),干预组为6例(2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太极拳训练可以提高帕金森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跌倒自我效能水平,对改善患者害怕跌倒的状况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静态坐位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2组患者均行脑卒中早期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2组患者均治疗2周。每次治疗后测定2组患者维持静态坐位平衡的时长,治疗2周后采用平衡评定与训练仪测定2组患者睁眼静态坐位30s重心移动轨迹长、轨迹面积、X/Y轴重心偏移等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睁眼静态坐位维持时间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心摆动轨迹长度、轨迹面积、X轴重心偏移均小于对照组(P0.05),但2组Y轴重心偏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早期针对核心肌群的强化训练可促进患者静态坐位平衡的重获和维持,提高患者的静态坐位平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对比太极拳、舞蹈及快步走锻炼对老年女性下肢肌力、骨密度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日常缺乏健身锻炼的105例老年女性城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太极拳组、舞蹈组及步行组,每组35例。太极拳组每天进行1次太极拳锻炼,舞蹈组每天进行1次老年舞蹈锻炼,步行组每天进行1次快步走锻炼,3组对象均每次锻炼40 min,且训练强度均控制在中等水平。于锻炼前、锻炼4个月、8个月及12个月时分别对各组研究对象下肢骨骼肌含量、下肢肌力、骨密度及平衡能力等指标进行检测比较。 结果经4个月锻炼后,舞蹈组及步行组其下肢肌力、骨骼肌含量及平衡能力指标均较锻炼前显著改善(P<0.05),而太极拳组仅有膝关节伸展肌力和部分平衡能力指标改善显著,其总体改善疗效不及舞蹈组和步行组;经8个月锻炼后,发现太极拳组下肢肌力、骨密度及平衡能力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舞蹈组及步行组(P<0.05),并以锻炼12个月时的改善效果尤为显著(P<0.05)。 结论与老年舞蹈及快步走锻炼比较,短期太极拳锻炼对老年女性下肢肌力、骨密度及平衡能力的改善效果不显著,但随着锻炼时间持续,太极拳锻炼的疗效日趋显著,其长期疗效优于舞蹈及快步走锻炼,提示太极拳作为一种健身训练方法,更适合进行长期锻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老年人选择有效的运动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1年1月~2011年9月采取随机抽样法在衡阳市太平小区招募符合入选标准并同意参加本研究的老年人120名,按随机法将老年人分为太极拳组、扇子舞组及快走组,每组40人,分别给予为期6个月的运动干预.结果干预前后,对快走组、太极拳组及扇子舞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方面得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快走组、太极拳组及扇子舞组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得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扇子舞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太极拳组及快走组,快走组身体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太极拳组(P<0.05);扇子舞组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快走组和太极拳组(P<0.05).结论扇子舞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优于太极拳及快走,提示老年人可选择扇子舞作为日常运动方式,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太极拳在衰弱或衰弱前期老年人中运用的效果。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NKI、CBM、VIP和Wanfang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1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层层筛选出在衰弱或衰弱前期老年人中运用太极拳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RCT,共1 0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太极拳组在下肢肌力[MD=-1.83,95%CI(-2.76,-0.89),P<0.01]、跌倒率[OR=0.42,95%CI(0.42,1.91),P=0.01]、生活质量[MD=27.65,95%CI(3.48,51.9),P<0.05]方面优于对照组,但在改善移动功能、平衡能力方面效果并不明确(P>0.05)。结论 太极拳可以改善衰弱或衰弱前期老年人的下肢肌力、降低跌倒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但对老年人平衡功能等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