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9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25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29篇
内科学   14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90篇
外科学   461篇
综合类   676篇
预防医学   199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213篇
  4篇
中国医学   226篇
肿瘤学   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启航  张锦飙  李聪  张岩  潘杰  李立钧  谭军 《骨科》2019,10(5):379-383
目的 通过三维骨折线分布图的大数据形态学分析,揭示脊柱胸腰段椎体(T11~L2)骨折的好发模式及骨折特点,从而指导临床决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AO分型为A型的压缩性胸腰段椎体(T11~L2)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共纳入了257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6岁,266个骨折椎体,其中T11骨折15例,T12骨折69例,L1骨折95例,L2骨折87例。把病人高分辨率CT数据导入到Mimics软件中,通过阈值分割,重建出骨折椎体模型。依次将各个骨折椎体的骨折线临摹到相应正常椎体模型上,获得各个椎体节段的3D骨折线分布图。结果 3D骨折线分布图揭示骨折线主要集中在椎体的上半部分以及椎体的外1/3部分,并且沿着椎体的前方和侧方呈环状楔形分布。结论 首次将骨折的Mapping技术应用到胸腰段骨折的分析研究中,骨折线分布图揭示了胸腰段骨折的好发模式及形态学特点,从流行病学及形态学方面提高了对胸腰段骨折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后续的科学研究及改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治疗策略重点及介绍一种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5月期间辽宁省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2例甲状腺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后轻中度乳糜漏患者,采取颈托外固定加棉球内填塞加压包扎加充分负压引流并辅助低脂饮食的保守治疗方法(其中1例患者为在外院采取禁食水、静脉营养、局部盐袋压迫等方法保守治疗3周拔管后乳糜漏复发而来我院就诊)。结果2例患者的引流量均在2 d内快速减少到10 mL以下,继续维持治疗10 d后恢复正常饮食3 d,然后观察引流液量无变化时于第14天拨除引流管,拨管后再观察3 d后复查颈部超声示仍无明显积液时提示淋巴漏已临床治愈。结论局部压迫、充分引流、减少淋巴液生成是治愈甲状腺癌术后轻中度乳糜漏的策略重点;颈托外固定加棉球内填塞的加压包扎是对颈根部进行加压包扎的一种新方法,低脂饮食是减少淋巴液产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T1加权序列可变反转角度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 T1-SPACE)结合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 MRA)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因颅内动脉瘤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患者,均为宽颈动脉瘤。术后6~10个月所有患者均行3D-TOF MRA、3D T1-SPACE序列MR扫描和DSA检查。分别使用3D-TOF MRA和DSA以Raymond分级法评价瘤腔栓塞情况,使用3D-TOF MRA和3D T1-SPACE序列以4分法评价载瘤动脉支架内管腔显示情况。采用配对设计的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动脉瘤栓塞程度分级和支架内管腔显示情况。以DSA为金标准,计算3D-TOF MRA评估动脉瘤残留的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术后6~10个月随访,对于动脉瘤闭塞情况,DSA造影显示Raymond 1级23例,2级1例,3级1例;3D-TOF MRA 1级21例,2级3例,3级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57,P=0.577),其中有4例患者两种评估方法结果不一致。对于载瘤动脉支架内管腔情况的显示,3D-TOF MRA评分3分14例,2分8例,1分3例;3D T1-SPACE序列25例均为4分,3D T1-SPACE优于3D-TOF MRA(Z=-4.484,P<0.001)。以DSA为金标准,3D-TOF MRA结合原图像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的特异度为86.9%(20/23),准确率为84.0%(21/25)。结论3.0 T MR 3D T1-SPACE序列可清晰显示支架内管腔,能准确判断支架内血管的通畅情况,3D-TOF MRA可充分评估动脉瘤瘤腔有无残留。将上述两种MRI血管成像技术相结合,可用于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5.
6.
赖琼  赵晓玲  李立  周咏梅  刘艳 《西部医学》2020,32(11):1673-1676
【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CD146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后局部血流灌注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CIS患者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低灌注组(局部血流低灌注)、对照组(局部血流无灌注),依据随访结果将低灌注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亚组。对比低灌注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血清sCD40L、mRS评分、CD146水平。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IS后局部血流灌注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sCD40L、CD146水平与CIS后局部血流灌注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影像学检查发现102例患者中56例存在局部血流灌注(5490%),其中低灌注组sCD40L、m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D14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6例CIS后局部血流灌注患者随访结果显示,预后良好者9例,预后不良者47例,预后不良者年龄≥60岁、LDLC、sCD40L较预后良好者明显高,TC、HDLC、CD146较预后良好组明显低(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D40L、CD146水平是CIS后局部血流灌注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IS后局部血流灌注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而CD146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sCD40L、CD146水平是影响CIS后局部血流灌注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其检测结果可作为CIS后局部血流灌注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治疗美克尔憩室的手术方法与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1例美克尔憩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行腹腔镜辅助手术(腔镜组),45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术后发生肠梗阻2例,开腹组术后发生脐部感染1例。结论: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小儿美克尔憩室具有切口小、美容、创伤小、康复快、更易被患儿家属接受等优点,可作为小儿美克尔憩室治疗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流程(FT)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4年6~12月期间我院胃肠外科结直肠专业组收治的127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采用FT模式管理的患者64例(FT组),采用传统流程管理的患者63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炎性介质和免疫指标水平,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从炎性介质看,术后第1 d、第4 d及第6 d,FT组患者炎性介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0.05)。从免疫指标看,术后第4 d及第6 d,FT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均优于传统组(P<0.05)。从康复指标及并发症看,FT组患者术后首次经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FT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前等待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 ,但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T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4.69% vs. 14.29%,p<0.05)。结论 FT模式围术期管理能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维护细胞免疫稳态,促进术后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焦化企业年产90万t捣固焦及煤气综合利用项目中粉尘及焦炉逸散物的超标岗位,进行超标原因分析,结合现有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提出并实施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干预措施。粉尘、焦炉逸散物浓度干预前分别为9.0~15.0 mg/m3、0.35~0.38 mg/m3;干预后分别为2.7~6.3 mg/m3、0.013~0.017 mg/m3,均符合容许超限倍数的要求。说明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焦化企业工作岗位中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建立纳入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空间分布特征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改良房颤鉴别评分(STAF)量表,提高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房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ICU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STAF评分、改良STAF评分以及LADS评分量表评价,并以STAF评分、改良STAF和LADS评分对房颤诊断与否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ROC曲线寻找各自最优截断值,比较不同预测方式对所收集病例进行房颤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STAF评分最优截断值为5分,改良STAF评分最优截断值为6分,LADS评分最优截断值为4分;处于最优截断值时,改良STAF评分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4. 1%,均较STAF评分的灵敏度(84. 6%)、特异度(82. 6%)高。结论改良STAF评分较STAF评分提高了预测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