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成玉斌  罗仁等 《新中医》2003,35(1):36-37
目的:探讨I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GT1R)基因多态性与肾虚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将240例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和非DN组,进一步分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及非肾虚证,用PCR-RFLP方法检测AGT1B基因型。结果:2组肾阳虚、肾阴虚型AGT1R-A1166C的AC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高于非肾虚型,非DN组非肾虚型AC型占3.4%,而DN组肾阳虚型为8.4%、肾阴虚型为10.8%(均P<0.05);非DN组非肾虚型C等位基因占1.7%,而DN组肾阳虚型为4.2%、肾阴虚型为5.4%(均P<0.05);但肾阳虚型与肾阴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1166-C多态与肾虚型DN的发生显著相关,提示AGT1R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可能是DN患者肾虚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虚型糖尿病肾病 (DN)与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及I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AGT1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将 2 0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肾虚型DN组和非肾虚型非DN组 ,用PCR -RFLP方法检测AGT和AGT1R -A116 6C基因型。结果 肾虚型DN组AA -TT基因组频率明显低于非肾虚非DN组 (P <0 .0 5 ) ,而AC -MM及AC -MT仅见于肾虚型DN ,其他各基因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肾虚型DN组AM等位基因携带率明显高于非肾虚型非DN组 ,而AT则明显低于非肾虚型非DN组 (P <0 .0 1)。结论 AGT及AGT1R两种基因不同基因组及等位基因组与肾虚型DN关系密切 ,是DN肾虚的物质基础之一 ,AA -TT ,AC -MM ,AC -MT基因组和AM ,CM等位基因组是肾虚型DN的易感基因 ,而AA -TT和AT则是保护性基因。  相似文献   

3.
肾虚型DN与AGT及AGTlR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虚型糖尿病肾病 (DN)与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及I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AGT1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将 2 0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肾虚型DN组和非肾虚型非DN组 ,用PCR -RFLP方法检测AGT和AGT1R -A116 6C基因型。结果 肾虚型DN组AA -TT基因组频率明显低于非肾虚非DN组 (P <0 .0 5 ) ,而AC -MM及AC -MT仅见于肾虚型DN ,其他各基因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肾虚型DN组AM等位基因携带率明显高于非肾虚型非DN组 ,而AT则明显低于非肾虚型非DN组 (P <0 .0 1)。结论 AGT及AGT1R两种基因不同基因组及等位基因组与肾虚型DN关系密切 ,是DN肾虚的物质基础之一 ,AA -TT ,AC -MM ,AC -MT基因组和AM ,CM等位基因组是肾虚型DN的易感基因 ,而AA -TT和AT则是保护性基因。  相似文献   

4.
肾虚型DN与ACE基因多态性相关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 :探讨肾虚型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athyDN)与肾素血管紧张素Ⅰ转移酶(AngiotensinI convertingenzyme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 2 4 0例 2型糖尿病 (noninsu lin 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患者中医证型 ,并用PCR方法检测ACE基因型。结果 :肾虚患者ACEDD型的频率和D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增高 ,而ACEⅡ型基因的频率和Ⅰ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显著降低 (P <0 0 1和P <0 0 5 ) ;且肾阳虚证DD型频率与D等位基因携带率明显高于肾阳虚证 (P <0 0 5 )。结论 :ACE基因不同基因型与DN肾虚关系密切 ,ACE基因之D等位基因及DD型可能是DN肾虚的基因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虚型糖尿病肾病(DN)与血清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活性的关系。方法:对87例DN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N患者血清ACE活性。结果:发现DN患者以肾虚为主,其中非肾虚组23例、肾气虚组26例、肾阴虚组20例、肾阳虚组18例。非肾虚组DN患者血清ACE活性最低,其他肾气虚组、肾阳虚组、肾阴虚组患者血清ACE活性依次增加。结论:这提示DNK患者血清ACE活性与肾虚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清ACE活性可能是DN容易发生肾虚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肾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24hUAE)变化规律.方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87例进行了中医辨证;利用放免法测定糖尿病肾病患者24h UAE.结果: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以肾虚为主,其中非肾虚组23例、肾气虚组26例、肾阴虚组20例、肾阳虚组18例;非肾虚组糖尿病肾病患者24hUAE最低,其他肾气虚组、肾阳虚组、肾阴虚组则依次增加.结论:24h UAE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虚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提示24h UAE可为糖尿病肾病中医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其与性激素、骨密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28例POP患者,将其分为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非肾虚(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血瘀),每半年进行1次辨证分型、骨密度和血清睾酮(T)、雌二醇(E2)测定。结果:POP症状表现出现最多的是腰膝酸痛(63.3%),其次为脱发齿摇(57.8%),耳鸣或耳聋(54.7%);证型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密度随非肾虚、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依次下降,其中肾阳虚较非肾虚和肾气虚显著下降(P<0.05);性激素T、T/E2水平随非肾虚、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依次降低,其中肾阴虚、肾阳虚较非肾虚显著降低(P<0.05),而E2水平则随之增高。结论:POP证型以肾虚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24hUAE)变化规律。方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87例进行了中医辨证;利用放免法测定糖尿痛肾病患者24hUAE。结果: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以肾虚为主,其中非肾虚组23例、肾气虚组26例、肾阴虚组20例、肾阳虚组18例;非肾虚组糖尿病肾病患者24hUAE最低,其他肾气虚组、肾阳虚组、肾阴虚组则依次增加。结论:24hUAE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虚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提示24hUAE可为糖尿病肾病中医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医证型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C8092A和C19007T两个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99例大肠癌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脾肾阳虚及肝肾阴虚4个证型。应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ERCC1C8092A和C19007T两个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大肠癌各证型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RCC1C8092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证型间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C1C19007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证型间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湿热蕴结型与气滞血瘀型、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型与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与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C19007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大肠癌中医证型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肾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24h UAE)变化规律。方法:对8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利用放免法测定糖尿病肾病患者24h UAE。结果: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以肾虚为主,其中非肾虚组23例、肾气虚组26例、肾阴虚组20例、肾阳虚组18例;非肾虚组糖尿病肾病患者24h UAE最低,其他肾气虚组、肾阳虚组、肾阴虚组则依次增加。结论:24h UAE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虚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提示24h UAE可为糖尿病肾病中医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egsin基因C2093T基因多态性与广西汉族人群IgA肾病(IgAN)患者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中医将IgAN病例辨证分为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风湿热毒证4型。采用PCR-RFLP检测86例IgAN组和59名正常组Megsin基因C2093T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IgAN病不同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结果:①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Megsin基因C2093T存在3种突变基因型,即CC型、CT型、TT型及C、T两种等位基因,IgAN组和正常对照组Megsin基因C2093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具有群体代表性;②IgAN组和正常组3种突变基因型之间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C、T两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IgAN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风湿热毒证;④IgAN脾肾气虚证组基因型中CC型占比例最大,脾肾气虚证组Megsin基因C2093T基因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IgAN各中医证型之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IgAN患者中医证型以虚证为多,脾肾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为其主要证型。Megsin基因C2093T位点基因型CC型可能是IgA肾病脾肾气虚证发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491-2494
目的:探讨MBL基因+230位点基因多态性在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中表达分布。方法:将IgA肾病病例分为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风湿热毒证4型。采用PCR-rRFLP检测IgA肾病组86例和正常对照组59例MBL基因+230位点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规律;分析MBL基因+23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IgA肾病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分布规律。结果:1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两组MBL基因+230位点基因型频率均具有群体代表性;2MBL基因+230位点存在基因型GG型、GA型、AA型,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检出G、A两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两组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3 IgA肾病组各中医证型MBL基因+230位点基因型与正常对照组关系:正常对照组除与肝肾阴虚证差异不显著外(P0.05),与其余各证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IgA肾病各中医证型之间,风湿热毒证与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与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之间基因型均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证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5IgA肾病组G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IgA肾病组中医证型GA基因型频率,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风湿热毒证。结论:MBL基因+230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和IgA肾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MBL基因+230位点基因型GA型可能是IgA肾病脾肾气虚证发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3.
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实质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实质.方法: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中医临床辩证分型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非肾虚型.采用回归和判别分析法来研究骨密度、血清激素、血生化、血清微量元素、尿生化等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其中医证型的实质.结果: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睾酮(T)、血清降钙素(CT)、铜(Cu)值显著降低;肾阴虚组、肾阳虚组骨钙素(BGP)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肾虚组;CT值于各组之间差别显著,其中非肾虚组CT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肾阴虚组、肾阳虚组CT值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甲状旁腺激素的羧基端片段(PTH-c)值于各组之间差别显著,肾阴虚组、肾阳虚组PTH-c值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非肾虚组,其中肾阳虚组还显著低于肾阴虚组;雌二醇(E2)值于各组差别显著,其中非肾虚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肾阴虚组、肾阳虚组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钙丢失、骨丢失明显加快,而骨形成并没有加快.肾虚与非肾虚划分的生化基础为T和尿钙/肌酐(Ca/Cr);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与骨代谢生化指标有密切相关,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是辩证分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高血压病患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包括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多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法(PCR-RFLP)检测95例高血压病患者和98例健康对照者的AT1R基因1166位点、ACE基因I/D以及AGT基因M235T基因型,比较不同性别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结果男性高血压组AT1R基因、AC/CC基因型和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1166C和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GT基因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为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女性,ACE基因D等位基因频率较其对照组为高(P〈0.05),余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未见差异。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多个基因位点变异与男性高血压病发病有关,只有较少基因位点多态性参与女性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浆TGF-β1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T2D)及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45例患者血浆TGF-β1水平,同时检测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 T2D、DN患者血浆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量蛋白尿组更加明显(P0.05),且与患者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r=0.644,P=0.003);脾肾阳虚患者外周血TGF-β1水平最高,其次是阴阳两虚患者,明显高于肝肾阴虚与气阴两虚患者,而脾肾阳虚患者与阴阳两虚患者(P=0.310)、气阴两虚与肝肾阴虚患者(P=0.530)未见显著性差异;血浆TGF-β1在浊毒证患者中水平最高,水饮证患者次之,血瘀证及湿热证患者紧随其后,但二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浊毒证、水饮证及血瘀证患者均显著高于无兼证、肝阳上亢及燥热证患者(P0.05);无兼证患者血浆TGF-β1水平最低,与燥热证、肝阳上亢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TGF-β1水平与DN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其变化规律符合DN中医证型演变,可考虑将TGF-β1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胡筱娟  李群  李婷  沈璐  肖洋  何晶  程红卫  胡海兵  杨瑞 《陕西中医》2012,(11):1487-1488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Ⅲ、Ⅳ期的中医证型与瘀血证的相关性,为糖尿病肾病瘀血证理论和治疗提供客观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通过200例前瞻性研究,分别对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脾肾阳虚四型进行血流变、血脂及瘀血证中医积分值观察,研究各分型间瘀血证的程度。结果:糖尿病肾病各证型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血证表现,轻重程度依次为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型,且瘀血程度与病程、血流变及血脂异常呈正比。结论:糖尿病肾病与瘀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卵巢功能低下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进行探究并分析其与性激素LH、E_2、FS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在本院妇科门诊治疗卵巢早衰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患者59例,其中DOR共计44例,POF共计15例。对其中医证型分布进行统计,并分析各证型与b LH(基础黄体生成素)、b FSH(基础卵泡刺激素)、E_2(血清雌二醇)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根据中医症候分型结果,59例卵巢功能降低患者中,按照比例由大到小排列为:肝肾阴虚,占比47.46%、脾肾阳虚占比32.20%、肾虚肝郁占比13.56%、肾虚血瘀占比3.39%、其他占比3.39%。(2)肝肾阴虚型卵巢功能低下病例与肾虚肝郁型、脾肾阳虚型相比,E_2水平在治疗前下降显著,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病例LH、FSH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肝肾阴虚型卵巢功能低下患者与非肝肾阴虚型患者E_2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功能低下患者中医证型中,肝肾阴虚占绝大多数,治疗前此证型E_2与肾虚血瘀型、肾虚肝郁型、脾肾阳虚型、其他证型相比较,水平显著降低;各证型病例LH、FSH水平在治疗前相无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遗传背景对心房颤动(AF)和高血压并AF不同证候的影响。方法房颤组121例、对照组100例;高血压并AF共68例,其中高血压实证51例(肝火亢盛证17例、痰湿壅盛证34例),高血压虚证17例(阴虚阳亢证11例、阴阳两虚证6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鉴定AT1R基因1166位点基因型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型对房颤的独立危险性。结果房颤组AC+CC基因型频率、C等位基因频率均较对照组增高(P分别为0.017、0.013),与AA型相比,AC型+CC型者发生AF的风险率为3.657(95%CI为1.181~11.322),基因型、收缩压参与增加总体AF发生的概率(P分别为0.019、0.002),以AA型为参照,AC型+CC型发生AF的OR为4.132(95%CI为1.263~13.513)。高血压并AF患者实证组与虚证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AT1R基因1166位点C等位基因者有增加发生AF风险的倾向,但高血压并AF病程发展中的不同中医证候与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无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收集糖尿病肾病不同证型舌象图像数据信息,观察不同证型与舌象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的TFDA-1舌面诊仪,提取辨证分型为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及脾肾阳虚证的7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舌象特征,通过研究舌象舌质、舌苔的颜色指标(RGB、Lab、YCrCb)变化,结合中医辨证分型,采用现代技术对糖尿病肾病证型及其舌象信息进行系统全面的收集整理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与舌象指标:对72例研究对象舌色的平均RGB、Lab、YCrCb数值分析后显示:(1)肝肾阴虚组舌色偏红、苔色偏黄;脾肾阳虚组舌色及苔色整体偏白色;气阴两虚组介于二者之间;(2)中医证型与临床观察指标:肝肾阴虚证组:绛红舌及红舌占71.4%,黄苔71.4%;气阴两虚证组:淡红舌占53.8%,黄苔50%、白苔46.1%;脾肾阳虚证组:淡白舌占60.0%,白苔76%。结论:实验数据表明,TDAS2.0图像分析软件所分析的舌象数据结果与临床医生辨证分型结果大致吻合,证实了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证型之间的舌象等特征存在客观性差异,为临床辨证分型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肾虚证与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R1)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以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R1分子黏附活性.结果:对照组与肾阳虚组、肾阴虚组的红细胞CR1基因多态性高、中、低构成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组、肾阴虚组的红细胞CR1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人肾虚证与红细胞CR1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