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复发、转移大肠癌血瘀证与外周血PTEN、CD44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复发、转移大肠癌患者进行证素辨证,同时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其外周血PTEN、CD44基因表达。结果①外周血PTEN、CD44基因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②血瘀组的外周血PTEN基因表达显著低于非血瘀组(P<0.05),CD44基因表达显著高于非血瘀组(P<0.05)。③各血瘀级别的证素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外周血PTEN、CD44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复发、转移大肠癌血瘀证患者与外周血PTEN、CD44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各血瘀级别的证素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肺外小细胞癌(extrapulmonary small cell carcinoma,EPS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治疗模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5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20例肺外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 、预后分析.结果 共20例EPSCC,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61.1岁.Ⅰ期2例,Ⅱ期4例;Ⅲ期10例;Ⅳ期4例;原发灶位置:食管12例,纵膈2例,胃食管交界处、闭孔、输尿管、子宫、卵巢各1例,原发病灶不明1例.采用化疗或手术的患者中位OS均为6个月,均无2年以上生存的病例,采用综合治疗的患者中位OS 15.2个月,1年生存率50%,2年生存率12.5%年以上,对症支持治疗的患者中位OS 2.1个月.结论 肺外小细胞癌发病率低,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采用综合治疗模式优于单一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联合含吉西他滨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临床获益反应和不良反应。方法:分析11例未接受过全身化疗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临床获益情况。结果:11例患者中无CR、PR病例,7例病情稳定,4例病情进展,疾病控制率为63.6%,临床获益率27.3%。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81.8%(9例),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均有出现。其中3~4度白细胞下降18.2%(2例)、3~4度中性粒细胞下降发生率为36.4%(4例)、无3~4度血小板下降发生。皮疹发生率为36.4%(4例),均为1~2度皮疹,2例出现1度腹泻,1例出现2度腹泻,4例出现1~2度转氨酶升高。无化疗相关的死亡。结论:厄洛替尼联合含吉西他滨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胰腺癌,总体临床耐受性好,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血液学毒性和皮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替加氟、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90例晚期胃癌的临床病例资料,病例资料均采用随机抽查方法,其中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紫杉醇联合替加氟、亚叶酸钙治疗,观察组给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替加氟、亚叶酸钙治疗,均治疗2个周期,采用UICC实体瘤通用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采用WHO化疗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评估临床毒副反应,采用生活质量评分(QOL)评价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27/45)、57.78%(2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8,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64,P〈0.01)。观察组关节痛、肌肉痛、面色潮红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86、31.186、61.128,P均〈0.01)。结论:紫杉醇脂质体、替加氟、亚叶酸钙的联合化疗方案是一种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头颈部肿瘤放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毒性反应是口腔黏膜炎症引起的疼痛。本研究是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旨在验证盐酸多塞平减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引起的疼痛效果。对象与方法:155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引起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多塞平治疗组和安慰剂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剂量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痛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方法:使用大剂量芬太尼透皮贴剂(剂量≥300μg/h)治疗晚期癌痛5例,观察其止痛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5例患者疼痛得到较好控制。出现便秘3例,1例患者出现头晕,1例患者出现嗜睡,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未出现呼吸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大剂量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痛疗效满意,合理用药是安全有效的,其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奥曲肽(OCT)对肝星状细胞(HSC)Ⅰ型、Ⅲ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HSC-99细胞,以不同浓度OCT作用24 h后,MTT法观察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Ⅰ型、Ⅲ型胶原,半定量RT-PCR法检测MMP-2、Ⅰ型及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CT能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rHSC-99增殖(P<0.05),在一定剂量范围(1~8 μg?L-1)内,随着OCT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OCT各组细胞上清液中Ⅰ型、Ⅲ型胶原浓度明显降低(P<0.05),且Ⅰ型、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OCT组MMP-2 mRNA呈高表达(P<0.05)。结论:OCT能抑制HSC增殖,下调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MMP-2 mRNA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大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特点、预后的影响因素及不同治疗手段的疗效差异,为大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文采用统计学列联分析方法对收集的80例大肠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其预后.结果 80例大肠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病理的类型以中分化管状腺癌为主.3年生存率为30%.列联分析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的因素有CEA水平、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数、术后至肝转移时间、治疗方法,说明这些因素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肝转移大小、发生时间、术前CEA水平、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数及治疗方式是影响大肠癌肝转移的相关因素.肝转移灶手术切除+化疗的患者生存率高于射频消融加全身化疗、肝动脉栓塞化疗、姑息化疗、中医中药等治疗的患者,效果较好,但临床上应根据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以使患者最大地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美罗华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侵袭性B细胞NHL患者治疗情况,其中39例为观察组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化疗方案,39例为对照组采用CHOP化疗方案,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CR率和有效率(CR+PR)率分别为79.49%和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5%和64.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美罗华的联合化疗方案可提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其不良反应,是目前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一种较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m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恩度联合mFOLFOX4治疗15例晚期HC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按照RECIST 1.1版标准每化疗2个周期评价客观疗效,观察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 PFS)和总生存期( OS)。毒副反应按照NCI-CTC3.0标准观察和判定;神经系统毒性参照OXA专用神经病变分级标准评判。结果15例患者,14例完成2周期以上化疗。接受治疗的15例患者中,有7例的主要临床症状得以改善。治疗2周期后所有治疗病例中无CR、PR,SD 9例,PD 5例;共有6例患者进行4周期治疗后疗效评价,其中无CR、PR,SD 3例,3例PD;共有3例患者完成6周期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无CR、PR,SD 2例,PD 1例。15例患者均可评价毒性,常见的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多为Ⅰ~Ⅲ度。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FOLFOX4方案静脉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提高近期疗效,不增加化疗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临床试用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