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医用纤维蛋白胶(FG)对减少创面渗血的效果。方法将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72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6例术中创面使用FG,对照组36例不使用FG,观察术后第1天引流量及引流总量、拔管时间、皮下积液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及引流总量、拔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 01),皮下积液发生率亦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FG能有效减少创面引流量,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有利于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2.
多点皮瓣固定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多点皮瓣固定法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效果。方法152例乳腺癌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多点皮瓣固定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皮瓣加压法。观察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变化、拔管时间、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的24 h引流量无差别(P>0.05),第3天和第5天的24 h引流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拔管时间4.46±0.56 d,皮下积液发生率为7.1%;对照组平均拔管时间8.74±0.67 d,皮下积液发生率为34.1%,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多点皮瓣固定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能显著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有利于皮瓣的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fm Redon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于乳腺癌术后皮下引流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60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选取300例采用一次性使用负压吸引球为低负压引流组,另外300例采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为高负压引流组。将两组间的拔管时间,引流量,皮瓣坏死率,皮下积液率,术后再出血率,住院时间等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皮瓣坏死率,住院时间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高负压引流组拔管时间较低负压引流组延长,高负压引流组引流量较低负压引流组增多,高负压引流组皮下积液率减少,高负压引流组术后再出血率增加,有统计意义。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高负压引流系统可减少皮下积液发生率,显著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术后恢复期的生活质量,也能减轻医生工作量,不过在减少皮瓣坏死、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较低负压引流组无明显优势。高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皮袢固定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10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为新型手术组,即使用超声刀分离技术分离皮袢和腋窝淋巴结清扫,联合运用皮袢固定技术。B组50例为常规手术组,即用电刀分离皮袢和腋窝淋巴结清扫。统计分析并比较两组的基本病例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总住院天数、术后淋巴漏及皮下积液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病例资料(年龄、BMI、T分期和N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总住院天数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A组的淋巴漏发生率为2%,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0%,均少于B组的14%和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进一步观察两组发生皮下积液的患者,发现两组在抽液次数、抽液量及是否再次放置引流管等影响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刀联合皮袢固定技术运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还可减少术后引流量,帮助患者早日拔管和出院,对预防术后淋巴漏和皮下积液的形成也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彪 《求医问药》2014,(15):265-266
目的:研究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0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刀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清扫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电刀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清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的天数、术中的出血量及发生术后腋窝皮下积液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引流天数较少,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腋窝皮下积液的症状,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4.2%。在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腋窝皮下积液现象,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20.8%。观察组患者发生腋窝皮下积液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组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对其进行3个月的随访,其上臂内侧、腋窝区等部位的疼痛感、麻木感消失,肩部运动无异常,腋窝淋巴结未出现肿瘤转移的情况。结论:应用超声刀为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施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具有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及效率较高、集切割、止血、分离功能于一体、能有效降低出血量、缩短手术治疗的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引流的天数、在短时间内使手术切口愈合、手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较高、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国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682-168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8例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行皮下积液预防及护理。对2组患者的引流量、皮瓣坏死发生率、皮下积液发生率、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流量、皮瓣坏死发生率、皮下积液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皮下积液预防及护理,可有效减少引流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有助于减少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亚甲蓝对乳腺癌术后并发腋窝淋巴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13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手术资料,联合组69例术中联合应用超声刀和亚甲蓝,电刀组63例患者为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和腋窝淋巴漏的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较电刀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均减少或缩短,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P<0.05),且联合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联合应用超声刀和亚甲蓝,可显著减少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漏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冲  章来长  张晓元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122-122,124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两种皮瓣分离方法预防皮下积液的效果。方法对235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盐水手术刀片游离皮瓣及常规处理,对照组采用全程电刀分离皮瓣及常规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1%,平均拔管时间为5d,对照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为33%,平均拔管时间为7.5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采用肾上腺素盐水皮下浸润后手术刀游离皮瓣可明显减少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肪溶解液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6例,其中常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清扫腋窝淋巴结的52例为对照组,术中加用脂肪溶解液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的34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术后3 d引流管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2天、第3天引流量和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使用脂肪溶解液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可以预防术后淋巴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对术后引流的影响.方法 将13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中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68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时在手术创面使用生物蛋白胶,未用生物蛋白胶组67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时未使用生物蛋白胶.比较两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总引流量及皮下积液的情况.结果 使用生物蛋白胶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未使用生物蛋白胶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乳腺癌手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可明显减少淋巴积液,使术后皮下积液减少,有利于创口愈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2011年1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64例,在腋窝淋巴结清扫中采用超声刀组28例与采用电刀组36例的比较。结果:应用超声刀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及术后腋窝皮下积液方面均有明显优势。结论:在乳腺癌腋窝脂肪淋巴组织清扫中应用超声刀能明显缩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引流天数,减少术后皮下积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应用超声刀(UA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经新辅助化疗2~3周期后再行改良根治术的52例乳腺癌,其中UAS手术治疗组23例,电刀(EI)手术治疗组29例,比较2组手术时问、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淋巴结检出数及皮下积液的区别。结果UAS组与EI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皮下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检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应用UAS行改良根治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效果好,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腔镜辅助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行乳腔镜辅助改良根治术患者413例,其中乳腔镜辅助保留NAC改良根治术127例,作为实验组,乳腔镜辅助传统改良根治术286例,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的方法,找出与保留NAC改良根治术最匹配的12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皮肤坏死、瘀斑、血肿、感染、复发率、转移率、术后满意度和总体生存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皮肤坏死、瘀斑、血肿、感染、复发率、转移率、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腔镜辅助保留NAC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乳腺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加压包扎、双管负压引流,观察组分别于第6、9天拔除引流管,对照组按常规于术后6天拔除引流管,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术后皮瓣下积液发生率为6.2%,对照组术后皮瓣下积液发生率为20%,有显著差异。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加压包扎、双管负压引流、分次延期拔管,可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持续高负压双管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间于中山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4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持续高负压双管引流组(观察组)和传统加压包扎组(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均接受单侧改良根治术,观察组采用真空高负压引流瓶作为引流仪器,全过程不再采取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一般的负压引流器作为引流仪器,全过程需要加压包扎,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手术过后的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率、伤口引流量及术后拔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10.8%)、皮瓣缺血坏死率(2.5%)、伤口引流量(474 mL)及拔管时间(4.5 d)明显优于对照组(17.5%、7.5%、638 mL、6.5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高负压双管引流能有效地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并为术后尽早实施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制双套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照引流方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66例)采用自制双套管负压引流瓶持续吸引并加压包扎;对照组(60例)应用贝朗公司Drainobag真空负压引流瓶持续吸引,加压包扎。结果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6%,低于对照组的16.6%(P〈0.05)。观察组平均拔管时间(4.92d)短于对照组(6.08d)。结论应用自制双套管负压引流技术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疗效满意,费用低廉,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的引流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方法将87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或仅保留胸大肌)病人随机分组,分别采取皮瓣下双管负压引流(实验组)和常规腋窝负压引流(对照组)2种不同的引流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皮下积液者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应用皮瓣下双管引流方便、可靠,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制胸部附加患侧上肢一体固定带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及腋窝皮下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胸带加压包扎;研究组采用自行设计并制作的胸部附加患侧上肢一体固定带加压包扎;对比两组患者胸壁皮下积液发生率、腋下引流管平均第1天引流量与总引流量、平均拔管时间、腋下引流管拔除后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胸壁皮下积液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腋下平均第1天引流量、总引流量、平均拔管时间、腋下引流管拔除后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等观察与评价指标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胸部附加患侧上肢一体固定带用于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及腋窝皮下积液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肿瘤控制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3例;A组采用经胸大肌前方入路,B组采用经胸大肌后方入路。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质量,随访5~29个月,观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情况。结果2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时间、引流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P < 0.01)。2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胸大肌重度萎缩发生率、腋窝和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 < 0.01)。A组术后8周生存质量量表中躯体、心理、社会支持和精神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 < 0.01)。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47±4.56)个月。2组腋窝淋巴结复发率、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大肌前方入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较经胸大肌后方入路可有效减轻术中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质量,且肿瘤控制效果未受明显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子宫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科2012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2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行淋巴清扫时根据采用手术器械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刀组和单极电刀组各51例,超声刀组应用超声刀清扫盆腔淋巴结,单极电刀组应用高频电刀清扫淋巴结,比较两组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数目、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淋巴囊肿形成上的不同。结果:超声刀组与单极电刀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目明显增多,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淋巴囊肿形成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刀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中,可缩短清扫时间,减少出血量,更完整彻底地切除淋巴结,缩短术后拔管时间、降低淋巴囊肿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