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治疗大鼠骨外露创面的疗效。方法取10~12周龄,250~300 g的雄性SD大鼠24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8只。将所有SD大鼠前头盖骨区域1.5 cm×1.5 cm皮肤全层切除及并去除颅骨表面的骨膜。PRF组创面覆盖PRF;脂肪移植组创面覆盖等量脂肪颗粒;对照组创面覆盖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第4、7和11天对创面换药。使用Image J软件对骨外露面积进行量化评估。应用HE染色和马松三色染色评估创面新生血管和胶原沉积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因子水平。组间比较采用随机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术后第4天时,PRF组大鼠骨外露比例为57.99%±11.29%;脂肪移植组骨外露比例为45.92%±9.55%;对照组骨外露比例为77.73%±5.57%。第7天时,PRF组大鼠骨外露比例为4.29%±2.28%;脂肪移植组骨外露比例为29.52%±6.33%;对照组骨外露比例为36.90%±8.43%。第11天时,仅PRF组的骨外露创面完全被肉芽组织覆盖,脂肪移植组及对照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外露,分别为10.15%±1.49%和21.69%±2.40%。PRF组在各时间点创面骨外露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7天和第11天时,PRF组的骨外露比例显著低于脂肪移植组,但是在第4天时,脂肪移植组的骨外露比例却低于PRF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1天时,HE染色结果显示PRF组的新生微血管密度为(10.37%±0.49%)显著高于脂肪移植组(4.86%±0.83%)和对照组(2.91%±0.31%)(P<0.05),马松三色染色结果显示PRF组的胶原纤维最丰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提示第11天时PRF组的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与脂肪移植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作为一种取材方便的治疗手段,对修复创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可加快骨外露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中国福建地区汉族散在的多指(趾)、短指畸形患者中HOXD13基因的分析,了解其是否存在基因突变.方法 采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接受治疗的多指(趾)和短指畸形患者6例,以及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和本科室医务人员在内的正常志愿者40例外周血标本,常规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及DNA序列分析法,对6例散在型患者及40例正常志愿者HOXD13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无家族史,其中5例HOXD13基因第1外显子发生c.291C >T(p.A60A)杂合同义突变,1例短指患者及40例志愿者均未发现有HOXD13基因突变.结论 中国汉族散在型多指(趾)畸形的出现,可能与HOXD13基因的高频杂合同义突变c.291C>T(p.A60A)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1例合并t(8;16)(p11;p13)易位的罕见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应用骨髓细胞学、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多重PCR、逆转录-PCR、二代测序等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检测。结果该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继发于胸腺癌化疗后,临床表现为乏力、皮肤瘀斑,同时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染色体分析发现t(8;16)(p11;p13)易位,逆转录-PCR和测序结果证实存在MYST3-CREBBP及CREBBP-MYST3两种融合基因,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后短期内复发,总生存时间仅7个月。结论t(8;16)(p11;p13)易位可致MYST3基因发生重排,与CREBBP形成融合,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点,常规化疗疗效差,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尸体解剖模拟保留部分腹直肌的横行腹直肌肌皮瓣( TRAM)手术,以探讨将其应用于临床乳房再造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对5具成年女性尸体标本(福建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提供),自腹壁上、下动脉起点处灌注医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模拟操作保留部分腹直肌TRAM皮瓣手术,以外侧穿支为垂直线纵向分离腹直肌肌束,向上分离达腹直肌上端,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观察腹壁上、下动脉走行、分支以及吻合支情况,并以此为解剖学基础,于临床应用保留部分腹直肌的TRAM皮瓣进行乳房再造.结果 解剖结果表明,腹壁下动脉自腹股沟韧带外侧2/3与内侧1/3发自髂外动脉(9/10,90%)或股动脉(1/10,10%),其分支与腹壁上动脉在脐上方开始出现广泛的吻合,大部分集中于脐上第1个腱划下方2 cm与脐水平线之间.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于临床应用8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2例术后皮瓣Ⅳ区部分皮下组织纤维化,2例术后皮瓣Ⅳ区皮缘小部分坏死,部分皮下脂肪硬结伴液化,通过后期清刨缝合后愈合,其余4例术后皮瓣未发生明显血运障碍等并发症.除1例再造乳房形态欠佳外,其余病例形态尚好,效果较满意.无供区下腹壁薄弱和腹壁疝形成.结论 保留部分腹直肌的TRAM皮瓣移植再造乳房是可行的,手术简单,所用时间短,且无下腹部供区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临床采供血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医院采供血流程,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系统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基于可视化编程语言PowerBuilder10.5开发,操作界面友好。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建立数据接口,实现了医疗数据共享。结果各系统间互联互通、血液信息资源共享,并可对每袋血液从采集到临床使用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和追踪。结论输血科实时对HIS输血子系统进行维护,可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探究肋骨外科颈陈旧性骨折患者通过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根据每个人体质不同选择相应的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有的时候治疗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必要时中西结合,从而充分为病人节约治疗时间,从而恢复最佳治疗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2011年3月-2014年2月选取该院40例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和42例开胸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胸腔镜组在胸腔引流管置管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均显著小于开胸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总引流量及清扫淋巴结数目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开胸组。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达到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相同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围术期并发证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