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希全  李长海  朱伟  董戈  郭锋  张清 《当代医学》2010,16(23):418-421
目的探讨多穿刺入路途径血管腔内治疗膝以下动脉闭塞性闭塞疾病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5月~2010年6月,采用多穿刺入路途径血管腔内治疗下肢中小段动脉(膝以下动脉)闭塞性疾病94例,其中37例伴有股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17例伴有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均〉70%,63例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完全闭塞。结果经PTA+PTAS或单纯PTA后,股浅动脉及动脉狭窄或闭塞均消失;膝以下动脉DEEP球囊PTA即时成功率为100%,63例胫前、后动脉完全闭塞,37例采用顺行内膜下血管成形(subintimal angiop lasty,SIA)再通成功,26例顺行SIA再通失败后,改用胫后动脉(内踝处)穿刺逆行SIA均再通成功,最终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腔内技术个体化联合治疗,下肢中小动脉闭塞所致慢性严重肢体缺血性疾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和门静脉吻合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住肝移植术中影响肝动脉和门静脉吻合的因素和处理技巧。结果:5例行供、受者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2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吻合,2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脾动脉吻合;8例采用门静脉端端吻合,1例因受者门静脉主干长段闭塞,取栓无法再通,将供肝门静脉与受省下腔静脉吻合。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显示动脉和门静脉血流通畅,均未发现有血栓形成或狭窄,现存活6例。结论:合理选择吻合用血管是避免术后发生血栓形成和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重建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02-2001-02完成的22例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整形、重建过程。直视下以7/0或9/0Prolene缝线完成供肝动脉血管整形及供、受体肝动脉吻合。术后1周内静脉给予低分子右旋糖杆10ml/h,以多普勒超声扫描监测肝动脉血流。结果 1例术后5d时肝动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后吻合口出血,再次手术吻合。1例术后1月肝外胆管狭窄,支架内支撑后治愈。21例无肝动脉并发症发生。15例随访1-20月(平均8.6月),多普勒超声扫描提示肝动脉形态、血流量正常,胆道造影未见肝外胆管狭窄,血清学检查提示肝功能状态良好。结论 供肝动脉变异时宜采取适宜的方式整形重建肝动脉以利血管吻合。动脉吻合时操作清细,实现血管内膜对内膜的对端吻合。  相似文献   

4.
资料与方法2000年1月~2005年8月经导管室治疗的83例腹腔干造影患者中,20例因各种原因引起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增粗并开放的病例。其中腹腔干闭塞5例,肝总动脉闭塞15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4。73岁,平均45岁。肝癌20例,其中巨块型13例,结节型5例,弥漫型2例,腹腔干血管壁硬化性闭塞症2例,肝总动脉先天性发育狭窄1例。全部病例全做详细的血管造影观察。  相似文献   

5.
任重阳 《医学综述》2010,16(14):2188-2192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下肢血管并发症等多种常见疾病共有的病理改变之一,有较高的致残性,主要表现为下肢动脉狭窄和(或)闭塞。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经导管动脉内溶栓、球囊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切割球囊成形术、冷冻球囊成形术、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等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在下肢缺血性疾病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起到了延缓截肢时间、降低截肢高度的效果。现对近年来介入放射学在下肢缺血性疾病诊治上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肝癌碘油栓塞后引起肝动脉闭塞3例夏进东代山霞(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放射科十堰442000)关键词肝肿瘤;栓塞,治疗性;肝动脉;血管内膜中图法分类号R730.5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要求尽可能阻断肿瘤供血动脉的末梢分支,而保留其近端血管,以...  相似文献   

7.
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望德  苑超  王克勤  邢彤  原标  李谈  秦力 《中国医药导刊》2005,7(5):361-362,365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8支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26例患者中24例25支锁骨下动脉成功置入内支架(均为自膨胀支架),28支锁骨下动脉中10支闭塞,18支狭窄均大于80%,2例3支锁骨下动脉闭塞未能成功置入支架;25支锁骨下动脉成功置入支架后桡动脉,肱动脉搏动好,椎动脉显影良好,窃血现象消失.本组有5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经肱动脉逆行穿刺置入内支架.随访发现1例1年后复发锁骨下动脉狭窄.结论:应用血管内置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经传统的股动脉路径难以实施时,可以选择经肱动脉逆行穿刺置入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的下肢介入治疗在我国是一项刚刚起步的新技术,由血管外科和内分泌科的医师相互配合实施。手术中使用造影介入技术,利用超声消融和小球囊扩张开通患者狭窄或闭塞的动脉,并根据实际情况在严重闭塞动脉中的相应位置放入支架,随后配合抗凝治疗和改善微血管循环的药物,能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中肝动脉吻合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位肝移植中影响肝动脉吻合的因素和处理技巧。结果:7例行供、受者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2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吻合.2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脾动脉吻合;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显示肝动脉血流通畅,均未发现有血栓形成或肝动脉狭窄,现存活8例。结论:合理选择吻合用血管是避免术后发生血栓形成和动脉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内急诊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探讨动脉闭塞(包括动脉栓塞和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疾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①导管内灌注尿激酶等溶栓药物或留置导管持续溶栓治疗;②机械导管碎栓负压抽吸伴药物溶栓治疗;③对局限狭窄采取经皮球囊扩张(PTA)和支架成形术。其中锁骨下动脉1例,骼动脉6例,股动脉5例,胭动脉2例,胫前、胫后及腓动脉和足部动脉2例。结果咒~(球囊扩张成形)或支架置入术后狭窄段的血管腔复通率100%,溶栓术后,血栓完全或大部分消失。患肢远端血运明显改善或恢复,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DSA或B超随访,动脉均保持通畅。其中1例介入术后1周,因高血压病脑干出血死亡;3例脉管炎血栓坏疽者;2例截肢。结论采用急诊机械性和药物性溶栓术,结合PTA和支架治疗动脉闭塞性疾病,可有效地解除动脉闭塞,降低截肢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截肢术4例,股深动脉成形术2例,股总-月国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2例,经皮血管腔内气囊成形术2例。结果髂动脉以远广泛闭塞4例,股浅动脉以远广泛闭塞2例,股浅动脉闭塞8例(其中局部闭塞2例),股浅动脉局部狭窄2例。14例术后病愈或好转,2例因心、脑并发症死亡。手术成功率87.5%,死亡率12.5%。结论本病个体差异大,动脉影像检查是制订手术方案的基础。手术方法应慎重考虑,应根据病情采用个体化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症状性锁骨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症状性锁骨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或闭塞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回顾性分析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与不同随访期内临床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①手术情况: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者(6例)血管再通及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83.3%(5/6)。锁骨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者36例,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100%。41例行支架置入者术后即刻残余狭窄率均小于20%,且盗血现象完全消失;②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成功者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1例(2.4%)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③随访情况:随访期(1-6月)无症状复发及并发症发生,血管超声复查无支架内再狭窄及盗血现象。结论锁骨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近期疗效值得肯定,但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管血管交叉换位术治疗肝门部异位血管合并肝胆结石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采用胆管血管交叉换位术治疗肝门部异位血管直接压迫胆管致胆管狭窄合并肝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异位血管直接压迫胆管致11处胆管狭窄,其中7例肝右动脉致肝总管狭窄,3例门静脉左内支和1例肝左动脉致左肝管狭窄。行胆总管.肝右动脉交叉换位术7例,左肝管.门静脉左内支或肝左动脉交叉换位术分别为3例与1例。本组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9例(81.8%)获随仿,随仿时间4~14(平均8.8)年。疗效优良率88.9%(8,9)。结论:采用胆管血管交叉换位术治疗肝门部异位血管合并肝胆管结石病人,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短期效果、适应证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颅内动脉狭窄均成功置入支架,狭窄率由术前平均78.3%下降至术后平均23.3%,无颅内出血、支架内急性闭塞等手术并发症;5例临床随访6个月,无TIA或中风发生,脑血管造影复查2例,无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适应证和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脑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均1次手术成功置入内支架,6例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明显改善,1例同时采用股动脉及桡动脉入路进行手术操作也获成功。术后半年经头颈部CTA随访,均显示内支架部位血流通畅,无狭窄及闭塞情况。结论:对脑动脉闭塞性患者病变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操作一定要轻柔,以减少栓塞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脑缺血为主要症状的主动脉弓上血管狭窄性病变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52例患者的共56处主动脉弓上狭窄性病变接受了血管腔内治疗,其中锁骨下动脉狭窄22处,锁骨下动脉闭塞14处,颈内动脉狭窄12处,无名动脉狭窄8处。病变的狭窄程度均大于60%(65%~100%)。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脑缺血的症状,如头痛、头晕、发作性肢体无力、黑朦等,其中部分患者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病变的病例还同时伴有上肢缺血症状。56处病变中,单纯行血管扩张术15例、放置支架39例,有2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的病例因闭塞段坚硬无法打通而改行外科手术治疗。4例颈内动脉狭窄的病例在支架放置过程中使用了保护伞装置。11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病变由于顺行打通比较困难,采用经股动脉和肱动脉联合入路进行治疗。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6·4%(54/56),成型后血管残余狭窄均小于30%。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占所有接受治疗患者的5·8%(3/52),无死亡病例。随访46例,随访率88%,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无死亡及严重脑卒中发生。有2例只接受经皮血管腔内成型术治疗的患者发生术后再狭窄。结论对于以脑缺血为主要症状的主动脉弓上血管狭窄性病变,血管成型术和/或支架置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肠系膜血管疾病主要指肠系膜血管阻塞、狭窄或供血不足引起的肠壁营养障碍或运动障碍,从而导致缺血性肠病的发生,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缺乏及时有效的诊断.肠系膜动脉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即使其中某支动脉出现慢性闭塞,其侧支血管亦有较强的代偿能力以维持正常血供.当血管狭窄闭塞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一般多以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多见,而肠系膜下动脉狭窄闭塞很少会引起缺血性肠病的发生[1].现报道一例经肠系膜下动脉成形术治疗因肠系膜下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肠病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是介入放射学中肝脏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前提条件 [1 ] 。正常解剖的肝动脉插管一般较容易 ,而变异的肝动脉插管按常规方法往往相对困难。本文无选择性地收集总结 2 0 0例行肝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技术资料 ,结果发现肝动脉异位开口 15例 ,占 7.5 % ,鉴于其插管及超选技术的特殊性 ,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男 13例 ,女 2例 ,年龄 30~ 6 0岁 ,平均 42岁 ,全部病例均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 ,且经 B超或CT以及 AFP检查 ,临床诊断为原发性…  相似文献   

19.
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借助经皮穿刺导管技术将支架置入靶血管治疗血管狭窄的方法.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作为一种微创、安全及有效的方法已逐渐应用于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介入碎栓、溶栓加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外周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经血管莓影确诊并行介入治疗34例外周动脉栓塞患者。采用普通造影导管及导丝行碎栓,局部灌注尿激酶溶栓,仍有血管狭窄严重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结果 34例患者中33例血管再通,仅有1例出现再闭塞,所有患者均获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技术成功率达97%.结论 经皮介入碎栓、溶栓加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外周动脉阻塞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