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糖尿病控制状况不容乐观:据2006年的调查数据,我国仅有1/4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亚洲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显示,2006年,中国经治患者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为7.6%,明显高于治疗目标值。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随时间推移进行性减退,几乎所有的单药治疗都无法长期控制血糖,联合治疗日益引起重视。在我国,  相似文献   

2.
IDMPS研究(国际糖尿病治疗实践研究)中的2型糖尿病数据显示,66.9%的患者仍单纯以121服药物治疗,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达标患者仅有32.7%,表明目前临床上存在大量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血糖并不达标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新诊断T2DM患者综合管理6年后代谢指标的达标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157例新诊断T2DM患者专人管理并定期随访,给予综合干预.结果 (1)随访6年后SBP、DBP、FPG、2 hPG、HbA1 c、TG、TC、LDL-C水平较干预前降低,HDL-C升高(P<0.05).随访6年后与新诊断时达标率比较,SBP:75.2%vs52.9%,DBP:66.9%vs40.8%,BP:61.8% vs 33.1%,FPG:59.2%vs19.7%,2hPG:74.5%vs22.9%,HbA1c:52.9%vs29.9%,TC:59.2%vs37.6%,TG:58.6%vs 36.3%,HDL-C:69.4%vs43.3%,LDL-C:52.9%vs29.3%,BMI:42.7%vs38.9%.(2)糖尿病知识得分、运动和血糖监测次数与血糖不达标呈独立负相关.(3)不达标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发生率高于达标组;不达标组DR、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发生率高于达标组.结论 长期综合管理可提高T2DM患者血糖达标率.血糖、BP、血脂和BMI不达标可增加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现阶段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治疗情况。方法2009、2010年连续2年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各省/市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医院门诊就诊的单纯口服药或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按照《数据采集标准操作流程(SOP)》询问患者,收集了解患者治疗、血糖控制和慢性并发症情况,并填写至《监测网登记表》。以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为达标。所有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共入组143123例患者,平均年龄(59±12)岁,63.8%(91312例)至少有一种伴随疾病;2010年共人组172199例患者,平均年龄(59±11)岁,54.7%(94193例)至少有一种伴随疾病。2009和2010年平均HbAlC水平分别为8.0%±2.0%和7.9%±1.8%,达标率分别为20.3%和16.8%,分别有高达79.7%和83.2%的患者HbAlC不达标。在2009年仅使用口服药治疗的患者中,平均HbAlC水平为7.7%±1.9%,达标率为23.4%,76.6%的患者HbAlC不达标。2009和2010年,采用单纯口服药治疗方案的调查患者,无论使用何种治疗方案,HbAlc、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平均值均不达标。结论我国T2DM的HbAlc达标率低,应大力普及和推广糖尿病指南,强化综合治疗达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线情况对预混胰岛素疗效的影响.方法 A1chieve是一项为期24周的国际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非干预性的关于胰岛素类似物的研究.入选患者为经医师判断需要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门冬胰岛素30)的2型糖尿病患者,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决定治疗方案并进行剂量调整,随访24周.主要安全性指标为:包括严重低血糖在内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SADR).主要疗效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的变化.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基线因素中影响HbA1c达标的因素.结果 共有4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4 100例中54.2%为男性,年龄(56.2±13.6)岁.研究期间未发生SADR.治疗后HbA1c由(9.3±2.1)%下降至(7.0±1.0)%;FPG由(10.2±3.3) mmol/L下降至(6.8±1.3) mmol/L;早、午、晚餐后2hPG的变化值分别为(-5.6±4.7)、(-4.9±4.3)、(-4.2±4.1)mmol/L(P值均<0.001);HbA1c达标率(<7.0%)由9.7%上升至5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基线HbA1c、FPG、2hPG与达标率呈负相关.结论 较低的基线HbA1c、FPG、2hPG是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门冬胰岛素30治疗24周后HbA1c达标(<7.0%)的预测因素.提示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的患者,尽早起始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更有助于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糖尿病患病的人数也呈现飞速增长,而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不容乐观。亚洲糖尿病管理中国协作组研究结果显示,仅有26.9%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能够达到6.5%以下,41.1%的患者达到7.0%以下。近期研究显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基线时平均HbAlc为9.5%±2.3%,74.5%的患者未接受治疗或仅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起始治疗均较晚。  相似文献   

7.
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的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9.7%,据此推算我国成年糖尿病患者大约有9240万人[1].与此同时,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不容乐观.2006年进行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大中城市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7.6%±1.6%,只有41.1%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HbA1c<7%)[2].胰岛素治疗为有效的降糖措施,然而即使已经起始了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情况也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8.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糖尿病(DM)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HbA1c水平降低后,DM并发症发生危险均显著降低.以HbA1c低于6.5%作为达标标准,我国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仅占25.9%.本文通过测定DM患者HbA1c水平,了解兰州地区DM患者HbA1c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9.
我国最新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中国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使人担忧的是,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虽高,但血糖达标率却较低,两者形成极大的反差。2006年中国地区的糖尿病现状调查显示,仅26.8%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而73.2%的患者血糖控制未能达标(HbA1c〉6.5%),HbA1c〉8%的患者更高达28.3%;尽管有众多因素影响血糖达标,但即使在已经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中,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P)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发生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率可达17%~43%,非2型糖尿病患者则为5%~14%[1].我国是糖尿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2010年患病率达到了9.6%[2],且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度洛西汀(DLX)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主要药理作用机制为选择性双重抑制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目前主要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以及一般性焦虑症的治疗,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做DPHP的治疗药物[3].老年糖尿病病人由于身体免疫力差,自身并发症较多,使治疗难度加大,本次试验观察DLX治疗老年DPNP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新近数据,在中国近1亿的糖尿病患者中,仅10%左右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1].2011年Ji等[2]对238 63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调查中,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7.85%.这些数据均提示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如何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选择我院2012年1月-12月门诊就诊的农村糖尿病患者600例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统计患者院外自我血糖监测情况。结果:农村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差,能1天监测一次或多次血糖的为2.2%。8.5%的患者每周监测过血糖。27.2%的患者每月监测1—2次血糖,62.1%人患者未监测血糖。结论:农村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差,对血糖监测认识不足,导致许多农村糖尿病患者治疗不达标。  相似文献   

13.
《内科》2016,(5)
目的探讨采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时,撤泵时机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低血糖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1 254例的临床资料,按撤泵的时间将患者分为1年组(428例),1~2年组(274例),2~3年组(298例),3年以上组(254例),比较四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达标天数及低血糖的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年以上组患者血糖达标率显著高于1年组和2~3年组(P0.05);2~3年组、3年以上组患者血糖达标天数显著多于1年组(P0.01),3年以上组患者显著多于1~2年组(P0.05);四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BMI、糖化血红蛋白、臀围与低血糖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病程、BMI、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时间越长其血糖的达标率越高,达标天数越多,且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规范采用胰岛泵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高龄、糖尿病病程、BMI、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2009~2011年大连地区门诊T2DM患者HbA1c达标情况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现状. 方法 收集2009年1171例、2010年1196例和2011年1245例T2DM患者临床数据.以HbA1 c<7.0%为控制达标. 结果 2009、2010及2011年平均HbA1c水平为(8.8±2.1)%、(8.5±1.9)%及(8.8±2.3)%,达标率为20.6%、21.3%及21.6%;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比例依次为二甲双胍(M)、α糖苷酶抑制剂(A)、磺脲类(S)、格列奈类(G)及增敏剂类(T);常用的双药组合依次是M+A、S+M及S+A;单药、双药、三药及以上治疗方案HbA1c达标率为43.4%、27.0%及11.5%. 结论 大连地区门诊T2DM患者中仅有不到1/4的患者实现血糖控制达标.口服降糖药物中M和A最常用,双药联合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案,单药HbA1c达标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正>控制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T2DM)治疗的基础,2003、2004、2006年我国大中城市门诊的调查表明仅有1/4的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6.5%)。本研究通过应用地特胰岛素(Det)联合阿卡波糖对比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HbA1c>9%的T2DM,旨在探讨地特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治疗T2DM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患者更好的依从性。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2至6月我院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36例,符合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HbA1c>9%,包括  相似文献   

16.
随机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长期在我院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60例,通过问卷调查,调查患者的降糖方案,并比较不同降糖方案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达标情况。结果 以Hb A1c<7%作为血糖达标的标准,360例调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Hb A1c达标的有125例,占34.72%,其中应用单一口服降糖药的42例,占11.67%,Hb A1c达标的有14例,占33.33%;两种口服药的有75例,占20.83%,Hb A1c达标的有28例,占37.33%;应用三种口服药以上(含三种)的有128例,占35.56%,Hb A1c达标的有26例,占21.86%;单纯胰岛素治疗的有25例,占6.94%,Hb A1c达标的有9例,占36.00%;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有90例,占25%,Hb A1c达标的有48例,占53.33%。结论 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血糖达标率偏低,在上述的降糖治疗方案中,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达标率最高,三种口服药以上(含三种)的患者达标率最低,总体的胰岛素使用率偏低,是影响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因素之一,建议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有望改善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在糖尿病健康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该院采取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的9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评价并比较管理前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血糖指标情况。结果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后,患者运动管理、饮食管理、药物管理、足部管理、血糖监测管理以及高低血糖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均明显优于管理前(P0.05)。结论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还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其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8.
10名成人中1例糖尿病患者,10例糖尿病患者中3人降糖达标(HbA1c〈6.5%),这就是我国内分泌医生所面对的现状和挑战。因此,优化糖尿病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降糖达标率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美国制药巨头默沙东日前表示,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型口服片剂捷诺达已得到中国国家食药监局批准,计划明年上市.捷诺达是首个口服降糖治疗药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捷诺维家族的复合物. 有观点称,中国已进入慢性病高负担期.据《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正逼近1亿大关,其中约90%为2型糖尿病患者.但《指南》称,中国目前实现血糖控制达标的患者不足三成.对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高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会随单药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恶化,只服用单种药品就能控制血糖的患者很少.  相似文献   

20.
选择已确诊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96例)给予单纯预混胰岛素治疗3月;B组(93例)给予预混胰岛素加用二甲双胍治疗3月。所有患者均无用药禁忌症,分别记录2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以及体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变化。结果: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达标时间快、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对体重影响小。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优于其他治疗方案,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