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3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心肌梗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死率最高。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技术不断提高发展,基层医院对心肌梗死的治疗护理有了很大的进步,年病死率:2001年、2002年、2003年分别是11.1%、5.8%、3.5%病死率逐年降低。现将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溶栓治疗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基层医院治疗AMI的主要手段[1]。AMI特别是ST抬高性心肌梗死绝大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斑块破溃出血或伴有血管痉挛导致血栓形成,使管腔急性完全性闭塞。急性闭塞的冠状动脉所供应的心肌因严重缺血而发生坏死。…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局部注射卡铂治疗中晚期上消化道癌肿18例分析陈永兴,王云霞,杨玉芝,郑笑娟1治疗分组本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35~78岁。平均53岁,以上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证实为中晚期上消化道癌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8例采用卡铂100mg用生理盐...  相似文献   
3.
本地区系国内EHF的老疫区,我们用血清学、病原学方法,对本区常见的家、野生动物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牛、猪、羊、狗、家兔、猫头鹰未发现阳性,家猫带毒率最高为22.2%(2/9),其次为家鼠6.1%(94/1541)、野鼠5.8%(33/565)、野兔4.9%(11/223)及黄鼬25.9%(7/27)。在鼠类中,鼠种不同带毒率亦有差别。家鼠中褐家鼠带毒率最高,达8.7%(81/930),黄胸鼠、小家鼠带毒率分别为1.8%(3/171)及2.3%(10/440)。野鼠中黑线姬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DM2)并发牙周感染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可造成牙齿松动、牙槽嵴松动、逆行性根尖周炎等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氧化标志物可以用于临床慢性并发症危险性的预测。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解偶联蛋白3(UCP3)基因分布广泛,并且在体内外均具有保护组织器官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DM2患者血糖波动与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2型糖尿病(DM2)患者血糖波动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20例未合并微血管并发症和25例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HbA1c〈7%的DM2患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3d,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标准差(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绝对差(MODD)等指标,并测HbA1c、血压、血糖、血脂等。结果:HbA1c〈7%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SD、MAGE、MODD、LAGE均显著高于HbA1c〈7%未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P〈0.001~0.05)。结论:血糖波动是HbA1c〈7%的DM2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6.
初诊DM2患者脂联素、炎性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DM2)患者脂联素、IL-6、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诊DM292例,分为肥胖组(体重指数BMI≥25kg/m^2)42例、非肥胖组(BMI〈25kg/m^2)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血清脂联素、IL-6、TNF-α、体重、身高、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肥胖组脂联素低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肥胖组IL-6、TNF-α高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脂联素与BMI、HOMA-IR呈负相关,IL-6、TNF-α与BMI、HOMA-IR呈正相关。结论:脂联素、IL-6、TNF-α与IR密切相关,参与了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7.
瘦素受体(LEPR)属于I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在体内分布广泛,是瘦素(leptin)调节体脂和能量平衡的重要中介物质。目前已发现LEPR基因的多种多态性,但各地学者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选择哈尔滨市部分汉族人,探讨LEPR基因519位点变异情况。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1年1月~2003年12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内分泌科体检汉族健康人100例,男女各半。男性年龄18 ̄50岁,女性18 ̄50岁。要求被选者祖籍三代都居住在哈尔滨市,相互无亲缘关系。1.2方法1.2.1体脂含量和分布:采用体质量指数(BMI),计算腰围、臀围比值(WHR)。测身高和空腹体质量,计算BMI…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长病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接受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治疗前后visfatin的变化,以期探讨GLP-1治疗长病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9月于黑龙江省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患者50例,接受GLP-1治疗半年,用ELISA方法测定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清visfatin水平,并搜集病人血糖、血压、血脂、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腰臀比等相关指标。分析治疗前后血清visfatin水平及一般指标是否有明显的变化,另取黑龙江省医院体检中心年龄、性别相匹配正常对照组50名,进一步探讨GLP-1治疗长病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结果长病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GLP-1治疗半年后visfatin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后半年回访患者与治疗前自身对照相关指标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腰臀比显著下降。visfatin和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体质指数、低密度胆固醇、空腹血糖均成正相关。结论 visfatin与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接受GLP-1治疗半年后visfatin水平明显下降。GLP-1通过抑制餐后胃排空、抑制食欲、促进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糖原合成及刺激胰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其凋亡等机制发挥作用,通过多靶点治疗长病程的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将有望成为长病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56名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n=29)和二甲双胍组(n=27)。分别给与西格列汀100mg日一次口服,二甲双胍500mg日三次口服,各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MI、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HbA1c以及患者血清TNFα、IL-6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二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HbA1c均显著降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但是西格列汀组治疗后的血清TNFα、IL-6明显低于二甲双胍组。两组患者耐受良好,无失访患者。结论西格列汀能够有效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体重并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采集糖尿病住院患者36例和门诊体检正常对照健康人员5例共41例血浆样本,按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分成A(正常对照组)B(正常白蛋白尿组)C(糖尿病肾病Ⅲ期)D(糖尿病肾病Ⅳ期)E(糖尿病肾病Ⅴ期)5组,均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GFR,FKN等。同时在观察样本中选取年龄在50岁左右,病史在5年左右,HbA1c≤7的糖尿病患者,分成L组与H组两组进行比较,L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波动<5.0mmol/L,H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5.0mmol/L。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数据。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ANOVA方法。结果尿微量白蛋白与肾脏GFR呈负相关,r=-0.646,P<0.01;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浆FKN呈正相关,r=0.701,P<0.01。在HbA1c≤7时(年龄50岁左右,病史5年左右),血糖波动组尿微量白蛋白(13.76±4.86),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88.66±63.25),t=2.640,P<0.05。结论肾脏GFR与血浆FKN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尿微量白蛋白<30mg/d)时就已经发生改变。在年龄,病史,HbA1c,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波动性血糖患者组较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病情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