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2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8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包括两方面:一是外周胰岛素抵抗,二是胰腺β细胞分泌受损[1].这些异常既由遗传因素决定,也由环境因素所致.胰岛素在维持葡萄糖稳态中起重要作用.肌肉、肝脏、脂肪组织是胰岛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从分子水平看[2],胰岛素通过与胰岛素受体(IR)结合刺激受体磷酸化并同时激活内在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使胰岛素受体底物酪氨酸磷酸化并结合、活化含SH2结构域的蛋白(如磷酸肌醇-3激酶PI3K),然后发挥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由此可见,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通路发挥作用.在其通路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可以弓起胰岛素生物学效应的减低,并参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而胰岛素受体是这一信号传导通路的起始部位.1971年Roth等人首先发现了胰岛素受体,提出了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作用的基础.从此引发了许多关于胰岛素受体在胰岛素作用中的研究,但是仍有许多确切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尚不明了[4].基因敲除鼠模型为我们从分子水平探讨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作用提供了可能,本文主要探讨胰岛素受体缺陷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璐  于德民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11):1002-1003
目的 比较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和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福辛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EDN)的疗效。方法  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 (EDN)患者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脂血症 ,随机分组 ,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一组给予洛伐他汀 2 0mg/日 ,睡前服药 ;另一组给予上述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福辛普利 1 0mg/日 ,晨起空腹顿服 ,疗程均为 1 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及 2 4h尿微量白蛋白 (u MA)的变化。结果 洛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血浆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P <0 0 5)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及 2 4hu MA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P >0 0 5)。洛伐他汀与福辛普利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 2 4hu MA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结论 对EDN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血脂谱 ,但对尿蛋白排出无明显改善 ;与ACEI联用后能明显减少尿蛋白的排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与红细胞腺内苷酸代谢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酶法分别测定104例T2DM和32例正常对照者(NC)组红细胞内ATP、ADP、AMP含量和SOD、GSH-Px、CAT、anti-ROS、MDA活性,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1)T2DM组较NC组,SOD、GSH-Px、CAT、Anti-ROS活力和ATP、ATP/ADP、SOD/MDA下降,MDA、ADP含量升高(P均〈0.05)。(2)T2DM组内,ATP含量与SOD活性、SOD/MDA正相关;ADP与SOD、抗ROS活性负相关;AMP与GSH-Px正相关;ATP/ADP与SOD、GSH-Px、SOD/MDA正相关,(P均〈0.05)。结论T2DM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升高与腺苷酸代谢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DC)的关系. 方法应用PCR-RFLP法检测84例健康人(NC)和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DC(NDC)和DC组]的MTHFR677C→T及1298A→C基因多态性,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 结果 DC组MTHFR677 TT基因型分布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NC或NDC组,且叶酸水平较低(P<0.001); 各组间MTHFR1298A→C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HFR基因型、年龄是DC的危险因子. 结论 MTHFR677C→T突变与DC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饲养2周后取出肝脏,以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肝脏G6pase mRNA的表达,蒽酮比色法测定肝脏糖原含量.结果糖尿病组肝脏G6pase催化亚基及转运亚基mRNA的辉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肝脏糖原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状态下肝脏G6pase催化亚基及转运亚基mRNA表达均增加,使得6-磷酸葡萄糖向葡萄糖的转化增加,从而肝糖输出增多,由此可见肝脏G6pase表达的增加在高血糖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68,自引:5,他引:168  
采用腹腔内1次注射60mg/kg体重STZ方法,建立了速发型链脲佐菌素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采用每周1次连续3周腹腔内注射(CFA0.5ml和STZ(25mg/kg)方法,建立了迟发型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结果提示:速发型模型建立的机制与STZ直接损伤胰β细胞有关,迟发型大鼠糖尿病模型胰β细胞损伤可能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升糖素试验在评价 2型糖尿病 (T2 DM)病人胰腺 β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方法  T2 DM病人 1 5 0例 ,空腹血浆血糖浓度 (FPG)大于 7.0 mm ol/ L。隔夜空腹取血测定 FPG、空腹血清 C肽 (C肽 1 ) ,静脉注射胰升糖素 1 m g,注射时间 1 m in,注射后 6 min取血测定血清 C肽 (C肽 2 )。计算前后差值 (Δ C肽 =C肽 2 - C肽 1 )。注射前后测定患者血压、脉搏 ,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T2 DM病人注射胰升糖素后血清 C肽均升高。空腹 C肽与注射胰升糖素 6 m in后 C肽呈正相关 (P<0 .0 5 ) ,基础和刺激后 C肽浓度与 BMI呈显著正相关 (P<0 .0 5 )。 ΔC肽与空腹 C肽 (P<0 .0 5 )、注射后 C肽 (P<0 .0 1 )呈正相关 ,与病程呈负相关 (P<0 .0 5 )。血糖控制差组 (Hb A1 c≥ 7.0 % ,n=86 )与血糖控制好组 (Hb A1 c<7.0 % ,n=6 4 )相比 ,基础 C肽差异无显著意义 ,而刺激后 C肽和 C肽增加绝对值 ,血糖控制好组高于血糖控制差组 (P<0 .0 5 )。 结论 胰升糖素试验是一种判定胰腺 β细胞功能的较为简单、可靠、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足(DF)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T2DM患者、T2DM合并DF患者及正常人的腰椎和股骨的BMD,并对其与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C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MA)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男女T2DM患者腰椎和股骨的BMD均与正常对照组相似(P>0.05)。(2)男女DF患者腰椎和股骨的BM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男性DF患者BMD的因素为年龄、BMI和餐后C肽(PCP)水平,影响女性DF患者BMD的因素为年龄、BMI和hsCRP水平。结论老年T2DM患者的BMD与正常人相似。老年DF患者BMD较正常人明显降低。高龄、低体重、胰岛功能减退和CRP水平增高加重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9.
正常人与氟骨症病人血清和头发8种微量元素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60名正常人和41名氟骨症病人测定了血清和头发的8种微量元素,包括Cu、P、Zn、Mg、Fe、Ca、Mn和Ba。结果表明:氟骨症病人血清Cu明显高于对照,Zn和Fe低于对照;而发Cu和Mg均明显升高。头发容易收集,更便于临床测定,但不能代替血。最后讨论了8种元素变化的意义,但对其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将患者按照BM I分为3组,Ⅰ组(正常组)23例,Ⅱ组(超质量组)38例,Ⅲ组(肥胖组)21例。比较各组患者和对照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的发生率;比较不同BMI和WHR的老年人血脂水平和血小板参数,比较不同血脂水平老年人的血小板参数。结果3组患者的血糖、HbA1c水平、BMI、WHR、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和WHR老年人的血脂水平和血小板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脂水平老年人的血小板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BMI和WHR与血小板参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与肥胖和血脂代谢紊乱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