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马尾松等5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方法: 采用乙醇超声提取法获得各中药提取物,并以抗坏血酸(VitC)为阳性对照来考察其对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效果。 结果: 甘草、丹参、马尾松、当归、罗汉松对O2-·的抑制率分别为(浓度相当于原药材100 g·L-1):15.86%,11.68%,11.31%,7.88%,5.94%;在清除DPPH·的实验中各中药的IC50(g·L-1)分别为:丹参1.6,马尾松1.87,罗汉松3.11,甘草13.91,当归22.32;而在清除·OH的实验中各中药的IC50(g·L-1)则为:丹参1.6,罗汉松2.02,马尾松2.1,甘草2.77,当归4.03;而三大体系阳性对照的IC50分别为0.047,0.93,0.21 g·L-1结论: 5种中药乙醇超声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丹参、马尾松效果较好;但与阳性对照Vit C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体外还原力和抗氧化评价方法研究藏药松生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方法: 将松生等用70% 乙醇浸泡、提取、浓缩所得浸膏依次用石油醚, 二氯甲烷,乙酸乙酯, 正丁醇、乙醇进行萃取,各组分都配制成适当稀释倍数的溶液, 通过普鲁士蓝法、Fenton法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分别测定各组分的还原力,·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抗氧化的活性,并计算各组分的IC50结果: 3种抗氧化实验表明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部分都具有明显抗氧化的作用。其中用DPPH法测得的IC50分别是乙酸乙酯0.060 5 g·L-1,正丁醇0.076 3 g·L-1,乙醇0.083 3 g·L-1结论: 提取物清除率与样品浓度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浓度大于1.0 g·L-1时其还原能力几乎接近于维生素(VC),清除能力接近甚至超过60%。其中在大极性溶液层还原力和抗氧化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3.
新疆鼠尾草总酚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和纯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40%乙醇提取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分别制备得到新疆鼠尾草总酚酸的提取物和纯化物,以维生素C(VC)为对照,通过体外化学模拟方法测定新疆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和纯化物的还原能力、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研究新疆鼠尾草总酚酸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新疆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和纯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50%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0.029,0.039 g·L-1)弱于VC(IC500.018 g·L-1);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IC50分别为0.212,0.165 g·L-1)强于VC(IC500.356 g·L-1);对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3.735,1.913 g·L-1)弱于VC(IC500.390 g·L-1),其纯化物还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结论:新疆鼠尾草总酚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芪麝丸中多种效应组分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方法: SD大鼠灌胃给予0.675 g·kg-1芪麝丸药液后于30 min,1,2,3,4,6 h采集大鼠心、肝、肺、肾、脑及颈椎周围肌肉组织,采用HPLC-MS/MS检测11个效应成分不同时间点的组织浓度。结果: 芪麝丸中黄酮类主要集中于脑(毛蕊异黄酮5.33 μg·g-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4.94 μg·g-1、芒柄花素 3.61 μg·g-1、芒柄花苷1.24 μg·g-1)和肺(毛蕊异黄酮1.38 μg·g-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15.33 μg·g-1、芒柄花素0.29 μg·g-1、 芒柄花苷53.75 μg·g-1),生物碱类主要集中于肌肉(青藤碱347.06 μg·g-1、防己碱706.69 μg·g-1、防己诺林碱589.07 μg·g-1), 萜类及有机酸类主要集中于脑(洋川芎内酯A 5.75 μg·g-1、洋川芎内酯I 0.59 μg·g-1、阿魏酸2.40 μg·g-1、胆酸56.82 μg·g-1)。结论: 芪麝丸中多种有效成分具有病灶部位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车前子部位群的抗痛风活性与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车前子。9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高尿酸血症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0.01 g·kg-1),总提物组(25 g·kg-1),石油醚组(25 g·kg-1),二氯乙烷组(25 g·kg-1),乙酸乙酯组(25 g·kg-1),正丁醇组(25 g·kg-1),水部位组(25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氧嗪酸钾盐诱导小鼠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ig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 d。观察车前子总提物及5个部位对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的影响。结果: 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车前子得到5个部位,分别为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水部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尿酸的水平与XOD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别嘌呤醇、车前子总提物及各不同部位均可降低小鼠血清尿酸的水平与XOD活性(P<0.05,P<0.01)。结论: 车前子及不同提取部位具有一定的抗痛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维吾尔特色药材牛舌草开展抗氧化和美白作用的研究。方法:95%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不同极性部位;200~6.25 mg·L-1,6个梯度浓度下,测定样品对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率、对弹性蛋白酶的抑制率和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评价牛舌草不同化学极性部位的抗氧化能力和美白作用。结果:在样品质量浓度为0.05 g·L-1时,牛舌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7%,76%,高于其他部位70%以上,而接近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VC);在样品质量浓度为1.0 g·L-1时,对弹性蛋白酶的抑制率分别为50%,56%,接近于阳性对照熊果酸,而其他部位无活性;对酪氨酸酶抑制率分别为76%,44%,高于其他部位30%以上,且高于阳性对照VC。结论:牛舌草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为牛舌草的高活性部位并显示出良好的抗氧化剂和美白作用,今后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美白剂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冠突散囊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萃取法对冠突散囊菌甲醇提取物萃取获得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3种提取物,并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测定法,对冠突散囊菌3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冠突散囊菌石油醚提取物清除 DPPH和ABTS+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0.078,0.083 g·L-1 ,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分别为0.21,0.13 g·L-1;正丁醇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几乎没有清除作用;3种提取物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均比阳性对照VC(IC50分别为0.032,0.024 g·L-1)弱。结论:冠突散囊菌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且石油醚提取物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莫诺苷是从中药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 Zucc.中提取分离获得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具有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本研究首次采用LC-MS/MS技术建立了大鼠血浆中莫诺苷浓度的测定方法.血浆样品采用蛋白沉淀法,以金丝桃苷作为内标,色谱柱为Inertsil C8-3色谱柱(2.1 mm×50 mm,5 μm),流动相为水(含1 mmol·L-1甲酸钠)-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莫诺苷在2~5 000 μg·L-1 (r= 0.995 7)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为2 μg·L-1.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和基质效应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的要求,适合大鼠血浆中莫诺苷浓度的测定.应用该方法进行莫诺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给药剂量为20 mg·kg-1,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采用DAS 2.0 计算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为(587.6±290.7) μg·min·L-1,Cmax为(334.2±148.0) μg·L-1,Tmax为(0.6±0.3) h,t1/2为(0.7±0.3) h.  相似文献   

9.
北柴胡花药愈伤组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粉发育处于单核期的北柴胡花药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多次继代培养后,置于20种含不同植物激素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分化。分别在培养21,49 d后,统计每种培养基中分化出苗数,同时观察再生植株生长状况,从中筛选出分化率高,分化速度快,且植株生长状态良好的分化培养基。结果共在19种培养基均可分化出苗,分化率在3%~60%,大部分低于20%。在MS+KT 0.5 mg·L-1+蔗糖30 g·L-1+植物凝胶5 g·L-1培养基上分化率最高,为60%,其次为MS+ ZT 1.0 mg·L-1+蔗糖30 g·L-1+植物凝胶5 g·L-1,为58%。另外,针对在分化培养基中未能生根的再生芽,进行了生根培养基筛选。结果显示再生芽在生根培养基MS+蔗糖30 g·L-1 +植物凝胶5 g·L-1和1/2 MS+ NAA 0.5 mg·L-1+蔗糖30 g·L-1 +植物凝胶5 g·L-1中均可生根,生根率均为100%。由此建立了北柴胡花药愈伤组织高效稳定的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和白果内酯(BB)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该实验建立了检测大鼠血浆中GA,GB,BB的LC-MS/MS分析方法,考察大鼠经口服(ig)和静脉注射(iv)给药后血浆中3种银杏内酯类化合物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药动学处理软件,计算GA,GB,BB的药动学参数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显示,GA,GB,BB经大鼠注射给药后的Cmax分别为(513.9±116.9),(701.3±76.0),(5 255.6±476.8) μg·L-1,AUC0-t分别为 (960.9±268.5),(779.5±140.6),(7 409.3±1 181.1) μg·h·L-1;灌胃给药后的Cmax分别为(522.9±39.9),(146.8±31.6), (2 711 .9±588.9) μg·L-1,AUC0-t分别为(1 760.4±300.7),(636.6±180.3),(16 651.4±1 306.5) μg·h·L-1。GA,GB,BB在大鼠体内的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61.1±10.4)%,(27.2±7.7)%,(56.2±4.4)%。该实验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GA,GB,BB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刺五加根有效组分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筛选最佳有效组分,为刺五加根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分中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检测波长分别为510,550 nm。利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法,羟基自由基(·OH)清除法,1,1-二苯基-2-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亚铁还原能力实验(FRAP)法测定刺五加根不同有效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不同有效组分的刺五加根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抗氧化能力越强。在O-2·清除法模型中,质量浓度为20 g·L~(-1)时,30%乙醇洗脱部位清除率(91.61±2.59)%。在·OH清除法模型中,质量浓度为1.0 g·L~(-1)时,30%乙醇洗脱部位清除率(90.29±2.06)%。在DPPH自由基清除法模型中,质量浓度为0.7 g·L~(-1)时,30%乙醇洗脱部位清除率清除率达(84.45±0.14)%。在FRAP法中,质量浓度为1.0 g·L~(-1)时,30%乙醇洗脱部位的FRAP值3 474±36.84。结论:刺五加根各有效组分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30%乙醇洗脱部位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可开发成天然的植物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侧柏叶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对侧柏叶的醇提液、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采用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研究,并通过其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Fe3+还原能力(FRAP)测定侧柏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侧柏叶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抑制胰脂肪酶活性,以乙酸乙酯部位效果最佳(IC50为26.09 mg·L-1),其次正丁醇部位(IC50为39.02 mg·L-1)和醇提物(IC50为98.20 mg·L-1),石油醚部位(IC50为188.27 mg·L-1)和水部位(IC50为325.28 mg·L-1)最弱。抗氧化活性依次为醇提液(DPPH IC50为7.59 mg·L-1,FRAP 4.40 mmol·g-1)乙酸乙酯部位(DPPH IC50为8.28 mg·L-1,FRAP 3.82 mmol·g-1)正丁醇部位(DPPH IC50为24.21mg·L-1,FRAP 1.77 mmol·g-1)水部位(DPPH IC50为27.53 mg·L-1,FRAP 1.38 mmol·g-1)石油醚部位。结论:初步确定侧柏叶抑制胰脂肪酶活性有效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与正丁醇部位,抗氧化及其相关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   

13.
藿香蓟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藿香蓟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用95%乙醇将藿香蓟挥发油配制成不同质量浓度(0.4,0.8,1.2,1.6,2.0 g·L-1)溶液,采用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法、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法和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不同浓度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不同浓度的藿香蓟挥发油对ABTS+·,DPPH·的清除能力及对铁离子还原能力强弱顺序为:2.0 g·L-1>1.6 g·L-1>1.2 g·L-1>0.8 g'L-1 >0.4 g·L-1,其中对ABTS+·的清除能力较强,最高可达64.63%,但对DPPH·清除能力较弱,仅为19.61%.结论:藿香蓟挥发油具有较强的ABTS+·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但清除DPPH·能力较弱,同时其抗氧化能力均与其浓度有关,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测定26个不同采集地土茯苓中(切面红色、白色)总多糖及多糖的含量并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比较分析不同产地及不同切面颜色土茯苓中总糖及多糖含量;同时,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通过DPPH自由基(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清除法来评价该药材中总糖与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切面红色土茯苓中总糖的质量分数为1.897 3%~11.680 9%,多糖为0.048 0%~1.863 4%;切面白色土茯苓中总糖的质量分数为7.957 5%~81.681 0%,多糖为0.413 2%~7.963 9%,两者含量差异较大;抗氧化结果表明,总糖及多糖均有清除自由基活性,其IC50依次为抗坏血酸(0.033 4 g·L-1)切面红色多糖(0.176 7 g·L-1)切面白色多糖(0.294 9 g·L-1)切面红色总糖(0.354 8 g·L-1)切面白色总糖(0.769 5 g·L-1)。结论:不同切面颜色及不同产地土茯苓药材中总糖及多糖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多糖的含量高低与抗氧化作用的强弱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交试验法优选加味四君子汤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优选加味四君子汤的提取工艺。 方法: 以人参皂苷总提取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及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醇提工艺的影响;以总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水提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人参皂苷含量,流动相乙腈-水(13:87),检测波长203 nm;利用UV测定总多糖含量,检测波长489 nm。 结果: 最佳醇提工艺为加6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人参皂苷提取量达7.69 mg·g-1。最佳水提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总多糖得率达2.18%。 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充分提取加味四君子汤中醇溶性和水溶性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一种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参枝苓口服液醇沉工艺过程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甘草苷、肉桂酸、甘草酸5种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参考方法,比较了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和波段选择方法对定量分析模型结果的影响,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参枝苓口服液醇沉工艺过程中5种成分的定量分析模型。醇沉工艺过程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甘草苷、肉桂酸、甘草酸5种成分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评价参数Rcal2,Rpred2,RMSEC,RMSEP,RPD分别为:芍药苷0.993 3,0.997 6,0.084 9 g·L~(-1),0.073 3 g·L~(-1),14.7;芍药内酯苷0.991 4,0.992 7,0.028 1 g·L~(-1),0.030 5 g·L~(-1),10.2;甘草苷0.955 3,0.976 1,0.012 0 g·L~(-1),0.012 3 g·L~(-1),5.1;肉桂酸0.958 8,0.990 3,0.003 89 g·L~(-1),0.002 89 g·L~(-1),7.1;甘草酸0.982 0,0.986 3,0.053 8 g·L~(-1),0.059 0 g·L~(-1),7.2。该方法能够实现参枝苓口服液醇沉工艺过程中多组分含量快速检测,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保证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禹州漏芦不同提取部位对小鼠耳肿胀的抗炎及其抑菌作用,进而对有效部位进行筛选。方法:对禹州漏芦进行乙醇回流提取,所得浸膏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各部位浸膏,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0.11 g·kg-1)和不同溶剂萃取部位高、低剂量组,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考察禹州漏芦不同溶剂萃取部位的抗炎作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用划线法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考察不同部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禹州漏芦三氯甲烷萃取部位的高、低剂量组对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均高于60%(P0.01),其他部位的抑制率较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对5种菌种均有抑制作用,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最低,正丁醇萃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最低,均为312.5 g·L-1。结论:禹州漏芦抗炎的有效部位是三氯甲烷萃取部位,抑菌的有效部位是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为禹州漏芦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筛选模型,以该模型指导鳖甲活性肽的分离,并检验分离单体活性。 方法: 参照MAO试剂盒方法,以优降宁为阳性药进行MAO活性筛选模型;对鳖甲水提液依次调节乙醇体积分数为20%,40%,60%,80%,90%,得到各醇沉部位,再以该模型筛选各醇沉部位,选取活性最优部分继续分离,然后将分得的单体以该模型检验活性。 结果: 该MAO活性筛选模型中,阳性药优降宁质量浓度在1.0 g·L-1时,抑制率为98.30%~103.05%;各部位质量浓度为1.0 g·L-1时,鳖甲水提液部位MAO抑制率为(23.34±9.66)%,20%醇沉部位(28.16±5.78)%,40%醇沉部位(30.69±7.17)%,60%醇沉部位(41.60±8.03)%,80%醇沉部位(64.91±2.94)%,90%醇沉部位(53.34±7.76)%;在80%醇沉部位分得鳖甲七肽(GAGPHGG),质量浓度在0.1~1.6 g·L-1时,鳖甲七肽MAO抑制率为15.30%~54.84%。 结论: 发现MAO活性筛选模型优降宁抑制效果显著,提示该模型成功;以该模型成功指导了鳖甲七肽的分离,且鳖甲七肽具有较明显MAO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