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哮喘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5表达及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研究了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用RT-PCR半定量测定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支气管组织白细胞介素5(IL-5)mRNA表达量。结晶显示哮喘豚鼠EOS及IL-5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及地塞米松干预组显著升高,PBMC中IL-5mRNA表达量与支这组织IL-5表达及外周血EOS计数成正相关。提示哮喘豚鼠PBMC、IL-5mRNA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研究白细胞介素-5(IL-5)是否对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具有直接的趋化和激活作用。方法:将人重组IL-5经纤维支气管镜直接注入哮喘患者(8例)右中叶或左舌叶的肺段支气管,而将生理盐水注入对侧肺段支气管作为对照。24h后复经纤支镜于相应的肺段支气管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支气管粘膜组织。然后计数BALF中的EOS数并测定其中嗜酸阳离子蛋白(ECP)水平,以免疫组织学技术显示粘膜组织中总EOS(BMK-13+)细胞及活化EOS(EG2+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IL-5组BALF中EOS和EC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IL-5组BMK13+和EG2+细胞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IL-5不但可以趋化EOS浸润到哮喘患者的气道,还可促使其活化。提示IL-5在哮喘气道的炎症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哮喘豚鼠磷脂酶A2的变化及其抑制剂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磷脂酶A2(PLA2)在哮喘和气道高反应发生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卵蛋白致敏豚鼠哮模型,观察支气管泡灌洗液(BALF)中PLA2活性变化及气管平滑肌条最大收缩反应性(E-max)的关系,以及BALF中细胞数、LPO、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及PLA2抑制剂的防治作用,结果:哮组BALF中PLA2活性及Emax显著增高,BALF中细胞计娄航LPO、蛋白质含量也显著升高;BALF中PLA2活性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5(IL-5)经雾化吸入后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于IL-5吸入前、吸入后2、24、48及72h分别收集8例哮喘患者和6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sICAM-1水平。结果:IL-5对正常人血清中的sICAM-1水平均无影响。哮喘患者吸入IL-5后2h sICAM-1即明显增高,48h后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在哮喘气道炎症粘附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哮喘的发病机理。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肺组织免疫组化检查和呼吸生理学方法系统观察正常组和哮喘组豚鼠各项指标。结果:(1)哮喘组豚鼠肺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Cdyn)和肺气道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及P<0.05)。(2)哮喘组豚鼠血浆和肺泡灌洗液(BALF)可溶性ICAM-1(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血清和BALF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3)哮喘组豚鼠肺组织(气道上皮和血管内皮)ICAM-1和IL-8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CAM-1、P选择素、IL-8、ECP参与介导了哮喘气道炎症的粘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公藤对哮喘豚鼠酸性细胞(Eosinophil,Eos)凋亡及与白介素-5(IL-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实验豚鼠分为哮喘组,雷公藤治疗组和下沉对照组,采用原位细胞凋亡(TUNEL)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涤中的Eos的凋亡率和肺组织IL-5,GM-CSF mRNA的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处理和对照组,哮喘组BALF中Eos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在肺纤维化过程中肺成纤维细胞(LF)产生白介素-8(IL-8)的动态变化及作用,动态观察并对比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LF培养上清中IL-8活性。结果:①LF上清中IL-8活性于第1天明显增高,第7天达高峰,随后降低,第28天降到正常。②BALF中IL-8活性也于第1天明显升高,但第3天达峰值,随后降低,第28天降到正常。③BALF和LF上清中IL-8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细胞因子和泌乳素(PRL)对球后成纤维细胞(RFs)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发病机理,以探索新的防治途径。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正常人RFs与IFN-γ、IL-4、IFN-α和PRL孵育72h,利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ICAM-1表达的情况。结果:正常人RFs中只有极少数细胞自发并较弱地表达ICAM-1,基础状态下的阳性百分数为(3.49±1.99),平均荧光强度为(44.84±20.59);而IFN-γ、IL-4、IFN-α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增强ICAM-1的表达(P<0.05)。PRL不仅可以直接刺激RFs表面ICAM-1的表达(P<0.05),其剂量相关曲线呈双相型,还能拮抗或协同IFN-γ(100u/ml)、IFN-α(1000u/ml)或IL-4(2.5ng/ml)的诱导作用。结论:IFN-γ、IL-4、IF-α和PRL对正常人RFs表面ICAM-1的表达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它们可能是启动或加重TAO自身免疫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咳喘落协同地塞米松抑制哮喘大鼠白细胞介素4,5mRNA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咳落协同地塞米松拮抗支气管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地测定了不同剂量的咳喘落对哮喘大鼠肺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mRNA、IL-5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哮喘时大鼠肺组织和PBMC中IL-4mRNA与IL-5mRNA表达均增强,显然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经大剂量咳落治疗后,其表达同时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辅助细胞两个亚群的功能状态,采用RT-PCR技术,以IL-2 和IFN-γ代表Th1 类细胞因子,IL-4、IL-6、IL-10 代表Th2 类细胞因子,检测了16 例哮喘患者和10 例健康志愿者PBMC中上述各种因子m -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哮喘患者IL-4、IL-6、IL-10的m -RNA 阳性表达数分别为13/16、13/16 和6/16,IL-2 和IFN-γ的m -RNA阳性表达数分别为12/16 和0/16,而健康志愿者IL-4、IL-6、IL-10 m -RNA 阳性表达数分别为0/10、2/10 和1/10,IL-2 和IFN-γ的m -RNA 阳性表达数均为1/10。与健康对照相比,哮喘患者PBMC中的Th2 类细胞因子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若以IFN-γ/IL-4 来衡量哮喘患者PBMC中Th1/Th2 之间的平衡,其细胞因子的表达呈现Th2 方向的偏移状态。Th2 类细胞因子的强势表达在哮喘的气道炎症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5(IL-5)经雾化吸入后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和正常人痰液和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气道sICAM-1的来源。方法:于IL-5吸入前、吸入后2h、48h及72h分别收集8例哮喘患者和6名正常对照者的痰液和血清,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中sICAM-1水平。结果:吸入IL-5后24h痰液和血清sICAM-1即明显高于吸入前的基础值;48h后sICAM-1水平达最高值,而这种高水平的sICAM-1至少可以维持72h。对于正常人而言,即使给予IL-5刺激亦不能引起其痰液和血清sICAM-1水平出现任何变化。此外,哮喘患者吸入IL-5后实际增加的sICAM-1远远高于其预计增加值。结论:IL-5可以明显提高哮喘患者而不是正常人的sICAM-1水平;IL-5导致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一个机制很可能是通过sICAM-1而实现的。IL-5引起痰sICAM-1水平增高不可能仅仅是由于血清sICAM-1渗漏到气道的缘故,而更大的可能性是IL-5刺激气道局部产生sICAM-1。  相似文献   

12.
心钠素对哮喘豚鼠内皮素及动脉血氧分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源性心钠素(ANF)对内皮素-1(ET-1)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哮喘豚鼠输注不同剂量rANF(大鼠ANF)前后PaO2水平,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浆ET-1、环磷鸟苷(cGMP)含量。结果实验对照组哮喘豚鼠血浆及BALF中ET-1、cGMP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aO2水平明显降低,PaO2与ET-1水平呈负相关。实验组哮喘豚鼠停止输注rANF后30min,PaO2水平均明显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血浆及BALF中ET-1水平均明显下降,呈剂量依赖性;cGMP水平显著升高,也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表明ANF不仅能缓解支气管痉挛,而且能抑制哮喘豚鼠ET-1合成及分泌,拮抗其生物效应,外源性ANF的使用可望成为哮喘病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移植肾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和细胞粘附分子-1(ICAM-1)的 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的地位及诊断价值,选用近交大鼠F344和LEW进行左侧原位肾移植,于手术后10天切除右侧自体肾分别于术后第4、12~、6,〉32周处死各组动物,取移植肾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移植肾中IL-2R和LCAM01的表达,结果发现同种异体肾移植组于条4周开始出现IL2R及ICA  相似文献   

14.
测定26例哮喘患者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TXB2、6-keto-PGF1α、TNFα、IL-8、IL-10的水平,并对其肺泡巨噬细胞(AM)进行加药培养。结果显示,哮喘患者血浆、BALF中TXB2、TNFα、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6-keto-PGF1α与正常人无差异,BALF中IL-10水平低于正常人。患者BALF中TXB2、TNFα水平与其FEV1、V50呈负相关。AM加入不同的药物培养后,与空白组比较,抗原组TXB2、TNFα的释放增加;治疗浓度氨茶碱组TNFα释放下降,IL-10的释放增强;地塞米松组TXB2、TNFα的释放下降。IL-10的释放增强;红霉素组TNFα、IL-8的释放下降。提示TXB2、TNFα、IL-8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促炎作用,IL-10起抗炎作用,氨茶碱、地塞米松、红霉素具有抑制巨噬细胞分泌促炎因子的作用,而抗原具有激发AM分泌促炎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淋巴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Dex)、环孢菌素A(CsA)治疗哮喘的机理,用ELISA法检测哮喘患者和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植物血凝素刺激下合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以及Dex和CsA对哮喘患者的PBMC合成IL-4、IL-5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哮喘组的IL-4、IL-5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10-6mol/L的Dex和CsA均能抑制哮喘组PBMC合成IL-4、IL-5,增大药物浓度至2×10-6、3×10-6mol/L时,CsA对IL-5合成的抑制作用逐步增强;Dex对IL-5合成的抑制作用较CsA强(P<0.05)。提示糖皮质激素和CsA抑制IL-4、IL-5的合成是其治疗哮喘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细胞因子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的调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调节作用。方法用rhIL-1β(25ng/ml)或rhTNFα(100ng/ml)与系膜细胞共同孵育4、8、16及32小时,然后用Northern杂交检测该细胞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并用细胞ELISA检测它们的蛋白质表达。结果未予任何刺激的对照组,系膜细胞仅低水平表达ICAM-1、VCAM-1mRNA和蛋白质。rhIL-1β或rhTNFα刺激后,系膜细胞上这两种细胞粘附分子mRNA的表达,均迅速上调(仅TNFα刺激ICAM-1mRNA表达高峰在8小时,其余均在4小时),蛋白质表达也显著增加(P<0.001))。结论细胞因子IL-1β及TNFα可能通过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ICAM-1和VCAM-1而参与肾小球肾炎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SMU1(自制抗CD3)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的体外功能效应,方法:(地)以SMU16种不同浓度、IL-2、MCD3(丝裂性抗CD3)孵育PBMNC,观察细胞密度和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力;(2)分别用SMU10.5mg/Lf、5mg/L、IL-2200kU/L培养PBMNC3d,ELISA法测定上清液IL-6、IL-8、IL-12、IFN-α及G-CSF水平。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与L-细胞在造血调控中的可能关系,丰富造血调控理论。方法:在体外祖细胞培养中以不同浓度的IL-1诱导和未经诱导的L-细胞条件培养液替代造血生长因子,观察集落产率的变化,并与IL-1和LcCM共同作用后的集落产率作比较。结果:IL-1在12.5 ̄100u/ml浓度范围内,LcCMIL-1作者后的粒-单系祖细胞(CFU-GM),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晚期红系祖细胞(CF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哮喘时哮酸性粒细胞(Eos)浸润与IL-5mRNA表达的关系以及糖皮质激素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孵蛋白(OA)吸入致敏制作豚鼠哮喘模型,在诱发哮喘24d后,检测气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不同密度的Eos的数量及其百分比,肺组织中原位IL-5mRNA的表达,以及地塞米松预防用药6d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①哮喘组BALF中Eos总数增加,低密度Eos(HEo)增加尤为显著;肺组织中IL-5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在肺纤维化过程中肺成纤维细胞(LF)产生白介素-8(IL-8)的动态变化及作用,动态观察并对比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LF培养上清中IL-8活性。结果:①LF上清中IL-8活性于第1天明显增高,第7天达高峰,随后降低,第28天降到正常。②BALF中IL-8活性也于第1天明显升高,但第3天达峰值,随后降低,第28天降到正常。③BALF和LF上清中IL-8活性之间以及二者与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数之间均有明显的正相关。证明LF在肺纤维化早期产生IL-8明显增多,是肺内IL-8活性的主要来源之一。BALF和LF上清中IL-8活性的水平反映了肺泡炎的强度和疾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