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但气道炎症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至关重要作用。近年来医学界对通过影响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和减少嗜酸粒细胞浸润来减轻气道炎症的研究很多,该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3.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及全球都有明显的上升。哮喘仍没有治愈的方法。嗜酸粒细胞性的气道炎症是哮喘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之一,也是哮喘症状反复加重的病理生理基础。哮喘气道炎症涉及到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组分,其中嗜酸细胞和肥大细胞是最重要的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不同激发时间构建小鼠哮喘模型,研究不同激发时间对哮喘小鼠模型气道炎性反应、气道重塑性变化及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卵清蛋白(ovalbumin,OVA)作为变应原,采用腹腔注射致敏联合雾化激发的方法制备小鼠哮喘模型。4 周龄的SPF 级BALB/c 小鼠分为激发3 d 组、激发6 d 组和激发12 d 组,每组8 只,分别设置对照组。末次激发24 h 后牺牲小鼠,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检测BALF 中IL-17 的水平,计数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百分比及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e granulocyte,NEU)百分比;取部分肺组织行病理学切片,HE 染色观察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AB-PAS 染色观察杯状细胞增生及黏液分泌情况;Masson 染色观察气道上皮下胶原沉积及平滑肌增生的情况。结果:4 周龄小鼠激发3 d 后即出现了典型的哮喘气道炎症反应,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BALF 中NEU% 及EOS% 等炎症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激发6 d 后,以上气道炎症指标较激发3 d 组继续增高(P?0.01)。激发12 d 的气道炎症评分及EOS% 虽然高于激发3 d 组,但与激发6 d 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的NEU% 及杯状细胞染色面积/ 管腔基底膜周径(Wag/Pbm)依次增高(P?0.01)。气道周围胶原蛋白沉积厚度(Wcol/Pbm)及气道平滑肌厚度(WAm/Pbm)的增加在激发6 d 后可被观察到,激发12 d 后增生程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小鼠BALF 中IL-17 的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0.01)。结论:哮喘的发作特点及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异质性,不同的激发时间可能导致不同病理表型的哮喘发作。制备哮喘模型用于哮喘研究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合理选择激发时间,以制备出更符合人类哮喘发病规律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志英 《医学综述》2007,13(4):290-29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变应性气道炎症性疾病,T辅助细胞亚群失衡在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多种炎性因子参与了炎性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6.
哮喘气道重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道重建的概念是一个动力学过程,是特指哮喘患相对于正常人气道结构细胞和组织的改变,它在哮喘疾病过程中活跃并且潜在地进展。气道重建包括广泛的上皮损害,胶原沉积,上皮下基底膜增厚,上皮下纤维化和气道平滑肌增生、肥厚。气道重建过程主要由哮喘炎性细胞同结构组织细胞复杂的相互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环孢菌素A(CSA)对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健康组、哮喘组与CSA组,分别收集肺泡灌洗液计数细胞总数及分类,应用酶联免疫法(EUSA)检测血清sIL-2R和IL-5水平,透射电镜观察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及粘膜内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将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哮喘组豚鼠BALF细胞总数及分类、血清sIL-2R、IL-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CAS组比哮喘组明显降低.透射电镜见健康组豚鼠气管与支气管粘膜上皮正常,哮喘组有明显炎性改变,CSA组改变轻微.结论:CSA对哮喘气道炎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淋巴细胞活化,减少IL-4、IL-5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环孢菌素A对哮喘气道炎症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环孢菌素A(CSA)对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健康组、哮喘组与CSA组,分别收集肺泡灌洗液计数细胞总数及分类,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sIL-2R和IL-5水平,透射电镜观察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及粘膜内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将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哮喘组豚鼠BALF细胞总数及分类、血精sIL-2R、IL-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CAS组比哮喘组明显降低。透射电镜见健康组豚鼠气管与支气管粘膜上皮正常,哮喘组有明显炎性改变,CSA组改变轻微。结论:CSA对哮喘气道炎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淋巴细胞活化,减少IL-4、IL-5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炎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与典型哮喘相似,均以持续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构为特点,平均约有30%的患儿最终发展为典型哮喘.近年来随着病理学的发展,发现哮喘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存在气道内炎症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增多,提出了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概念.气道炎症是气道重塑等病理发展的关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炎症机制复杂.明确有关炎症细胞及炎性介质在气道炎症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或影响,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干预,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探讨过敏性哮喘中Eotaxin致气道炎症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于化鹏  戚好文  陈新  王钧  邓火金  刘玉华 《医学争鸣》2002,23(13):1170-1173
目的 探讨过敏性哮喘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致气道炎症的机制 .方法 将豚鼠 4 0只随机分为哮喘组和对照组 ,卵蛋白致敏及诱发过敏性哮喘 . 1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 ,观察细胞总数 (TC)及嗜酸粒细胞(Eos)、巨噬细胞 (AM)、淋巴细胞 (L)、中性粒细胞 (N)比例变化 ;2豚鼠肺组织病理标本经 HE染色 ,观察病理学改变 ;3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观察肺组织中 Eotaxin m RNA的表达 ;4采用 Northern blot方法观察肺组织中 Eotaxin m RNA表达情况 .结果 过敏性哮喘豚鼠 BAL F中 TC,Eos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 .0 1) ,AM比例显著下降 (P<0 .0 1) ,L和 N比例与对照组相差不明显 (P>0 .0 5 ) .哮喘豚鼠肺组织中可见气道炎症反应及 Eos和 L粘膜下浸润 .支气管粘膜、粘膜下层及周围肺组织中 Eotaxin m RNA阳性细胞表达率(198± 4 6 ) mm- 2较对照组 (16± 8) mm- 2明显增加 (P<0 .0 1) .Nortthern blot杂交可见哮喘组表达 Eotaxin m RN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结论 过敏性哮喘中 Eotaxin基因表达明显增强 ,同时伴有 Eos肺内募集及激活 ,进而导致气道炎症而诱发哮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慢性哮喘小鼠气道血管生成的变化,探讨其机制.方法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即正常对照组、急性哮喘组和慢性哮喘组.通过卵白蛋白(OVA)多次腹腔注射致敏和反复滴鼻激发,建立急性、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末次激发后24 h处死动物,右肺行灌洗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左肺和气管制备病理切片.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抗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计数气管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血管密度.ELISA法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抑素含量.结果(1)急性哮喘组气道血管密度无明显变化;慢性哮喘组气道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急性、慢性哮喘组BALF中IL-4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慢性哮喘组低于急性哮喘组(P<0.01);急性哮喘组IFN-γ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急性、慢性哮喘组IL-4/IFN-γ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慢性哮喘组明显低于急性哮喘组(P<0.05).(3)急性、慢性哮喘组BALF中VEGF和内皮抑素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急性、慢性哮喘组间无明显差异;慢性哮喘组VEGF/内皮抑素比值明显升高(P<0.01),急性哮喘组无明显变化.结论(1)慢性哮喘小鼠气道内血管生成明显增加,急性哮喘小鼠气道内无明显气道血管生成.(2)慢性哮喘小鼠气道血管生成可能与气道内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和血管生成促进因子、抑制因子比例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槲皮素是否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道炎症具有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卵蛋白(OVA)致敏并行雾化激发复制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将36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哮喘模型组(OVA组)、槲皮素低剂量组(LOW组)、槲皮素中剂量组(MID组)、槲皮素高剂量组(HIGH组)剂量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POS组)。对小鼠哮喘症状的程度进行评分;通过ELISA法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IL-5的水平;qRT-PCR检测肺组织miR-155的水平。结果 与CON组比较,OVA组小鼠的哮喘症状评分较高,IL-4、IL-5和miR-155表达水平上调(均P?<0.05)。与OVA组小鼠比较,随着槲皮素药物浓度的升高,槲皮素不同浓度组小鼠的哮喘症状评分下降,IL-4、IL-5和miR-155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 槲皮素能改善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4、IL-5和miR-15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孙铁英 《中国医刊》1999,34(11):10-11
哮喘的主要病理基础是气道炎症,这种炎症发展到严重时,会出现哮喘的临床症状,如何判断气道炎症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对哮喘早期诊断和防治均有重要意义。临床上通常根据症状、肺功能、治疗效果以及气道高反应性(AHR)测定,来间接地判断气道炎症。目前国内外学者正在寻找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下组织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的研究 ,强调了由各种因素造成的气道变应性炎症 ,气道粘膜和粘膜下层炎症细胞 ,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基础[1] 。针对哮喘发病的炎症机制 ,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气道炎症应是哮喘的第一线治疗措施这一全新观念 [2 ] 。这一观念的出现使临床上摒弃了已沿用多年、经典的以支气管解痉剂为主的治疗原则。目前已知的具有抗气道炎症的药物主要包括 :皮质类固醇、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新型抗组胺药、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炎症介质拮抗剂以及其它一些可能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上皮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表达,探讨其对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哮喘患者(哮喘组)及健康人(对照组)各10例支气管镜刷检涂片中TSLP的表达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 中TSLP含量及血浆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白细胞介素13 (IL-13)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0、CD80、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组血浆中IL-4、IL-5和IL-13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TSLP与其成正相关;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气道上皮TSLP,PBMCs中CD40、CD80、CD86高表达(P均<0.01);吸入舒利迭(50/250)治疗1个月后,气道上皮TSLP,PBMC中CD40、CD80、CD86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浆中TSLP、IL-4、IL-5和IL-13的含量也降低.结论 哮喘气道上皮中TSLP表达增高,TSLP通过上调CD40、CD80、CD86表达,激活树突状细胞(DC)诱导CD4+ T细胞向Th2分化发育,加重哮喘的气道炎症,通过降低TSLP表达可降低DC的活化,减少Th2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减轻哮喘炎症反应,为哮喘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肥胖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肥胖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其中,肥胖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小鼠采用卵蛋白致敏、激发的方法和高脂饮食诱导建立肥胖哮喘模型。地塞米松治疗组每日给予地塞米松(0.5 mg/kg)饮水干预,辛伐他汀治疗组每日给予辛伐他汀(40 mg/kg)饮水干预,其余两组正常饮水。治疗4周后,计数存活小鼠,采外周血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肝功能水平;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及各炎症细胞所占比例;肺病理切片观察小鼠气道炎症和结构变化。结果  肥胖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辛伐他汀治疗组气道炎症评分、回抽收集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其中辛伐他汀治疗组上述指标较肥胖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总胆固醇水平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 =0.724,P =0.020)。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可以减轻肥胖哮喘的气道炎症,改善哮喘病情,这一作用与其降低血脂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火把花根片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火把花根片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 建立哮喘豚鼠动物模型。豚鼠17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8只)和火把花根组(9只)。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IF)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及蛋白浓度,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气道壁厚度及腺体厚度。结果 火把花根组BAIF细胞总数、嗜酸性较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数量及蛋白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图像分析表明火把花根组气道壁厚度及腺体厚度均较对照组减低(P<0.01)。结论 火把花根片可抑制哮喘豚鼠的气道慢性炎症,对支气管哮喘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清肺止哮汤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用卵白蛋白(OVA)致敏、雾化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末次抗原激发后48h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骨髓标本,计数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并行肺组织学检查.结果:清肺止哮汤抑制气道炎症的最合适剂量为2.5g/ml.清肺止哮汤可明显减少BALF中细胞总数[(66.66±6.42)×104]及Eos绝对数[(3.52±0.53)×104],能使肺组织中细支气管、血管周围的Eos浸润和粘液的过度分泌得到控制.但和布地奈德(BUD)组[(56.00±9.28)×104,(0.86±0.26)×104]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清肺止哮汤能部分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9.
泡桐花总黄酮抗BALB/c小鼠哮喘气道炎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泡桐花总黄酮抗实验性BALB/c小鼠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以卵蛋白(OVA)致敏和引喘BALB/c小鼠为模型,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泡桐花总黄酮大、小剂量对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炎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以及支气管粘膜EOS计数的影响。结果泡桐花总黄酮可使BALF中白细胞总数明显下降,抑制支气管粘膜EOS的浸润聚集,抑制气道炎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减少炎性蛋白的渗出。结论泡桐花总黄酮对哮喘气道炎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泡桐花总黄酮抗实验性BALB/c小鼠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 以卵蛋白(OVA)致敏和引喘BALB/c小鼠为模型,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泡桐花总黄酮大、小剂量对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炎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以及支气管粘膜EOS计数的影响.结果 泡桐花总黄酮可使BALF中白细胞总数明显下降,抑制支气管粘膜EOS的浸润聚集,抑制气道炎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减少炎性蛋白的渗出.结论 泡桐花总黄酮对哮喘气道炎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