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肝癌原位移植后肿瘤在裸大鼠(rnu/rnu)生长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方法 Huh-7细胞株接种于裸小鼠皮下成瘤组织块移植于裸大鼠皮下成瘤,之后将裸大鼠皮下肿瘤移植至其肝脏以建立原位移植模型,观察所建立模型原位成瘤率、移植瘤生长、侵袭和转移情况,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细胞增殖周期和异倍体的观察.结果 原位移植瘤模型裸大鼠成瘤率高达90.0%,其肺转移率形成率为50.0%.结论 应用裸大鼠建立肝癌原位移植模型,为探讨肝癌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新城疫病毒(NDV)对裸小鼠人肺腺癌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建立人肺腺癌细胞系在裸小鼠体内移植瘤动物模型,瘤体内1次局部注射NDV病毒作抗肿瘤研究,同时设PBS对照。观察5周,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处死后量瘤并作光电镜观察其病理学改变。结果 NDV对裸小鼠人肺腺癌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地抑制作用(抑瘤率为71.62%)。NDV组与对照组瘤重均值之间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14%的肿瘤发生肝及肺的转移。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内NDV粒子出芽。结论 NDV对裸小鼠有俩腺癌移植瘤有明显地抑瘤作用。其抑瘤作用与NDV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内增殖并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及溶解肿瘤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中国人同一起源肿瘤不同恶性潜能前列腺癌动物模型,为研究前列腺癌转移进展机制及激素抵抗的发生机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组织块外科原位移植法将人前列腺癌组织分别移植到虚拟去势组及去势组雄性裸小鼠前列腺部,成瘤后进行鼠间传代移植,选取虚拟去势组原位移植瘤、移植淋巴结转移瘤、去势组第4代淋巴结转移瘤体外培养建立细胞系,应用Boyden Chamber细胞运动实验检测细胞迁徙转移能力,描绘细胞生长曲线分析细胞增殖及激素依赖性,裸小鼠皮下异种移植瘤模型检测成瘤率、肿瘤湿重及浸润范围验证不同代移植瘤细胞在裸小鼠异种移植的生长状态.结果 第1代虚拟去势组成瘤率30%,无淋巴结转移,取移植瘤反复原位传代移植第3代成瘤率50%,盆腔淋巴结转移率40%.去势组原代移植以及来自虚拟去势组的原位移植瘤反复原位移植均未见移植瘤,源自虚拟去势组淋巴结转移瘤组织反复原位传代移植至第4代,成瘤率33%,其中一只可见盆腔淋巴结转移.三种细胞系细胞生长、迁徙以及体外裸小鼠成瘤率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裸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反复传代可增强肿瘤成瘤率、转移力等恶性指标.以裸小鼠淋巴结转移瘤接种去势裸小鼠可筛选出激素非依赖性异种移植瘤及转移瘤.  相似文献   

4.
人肺腺癌移植于裸小鼠不同部位侵袭能力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体肺腺癌(LTEPu-a-2)细胞系在裸小鼠体内移植后,皮下移植组无侵袭,而腹腔内和肌内移植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侵袭发生,但未见转移。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利用人食管癌细胞系(Eca 109)分别移植于裸小鼠肌肉内和肾包膜囊下,对其生长和侵袭特性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肌肉内侵袭组肿瘤成活率为100%,瘤组织呈鳞状上皮癌结构,癌细胞向肌肉组织内活跃而广泛的侵袭,受侵组织变性、萎缩。肾包膜囊下侵袭组移植成活率为66.66%,癌组织沿细胞间隙从肾皮质向深部侵袭,受侵肾小管变性、萎缩,最后肾组织被瘤细胞取代。实验证明Eca 109细胞在裸小鼠肌肉组织内和肾包膜囊下均可呈侵袭性生长,无淋巴结和肺转移。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正常细胞,肿瘤细胞的生存能力更强.在缺血缺氧等较为恶劣的内环境中也能够分裂增殖.侵袭周围组织并发生远处转移。为研究肿瘤生长的这一性状,国外的学者们建立了小鼠缺血后肢移植瘤模型。通过在小鼠缺血后肢上种植肿瘤.观察移植瘤的生长,可以研究缺血缺氧环境下肿瘤的生长情况,营养来源以及外环境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的建立及两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将肿瘤组织块和肿瘤细胞悬液种植于裸小鼠胃壁形成原位移植瘤,观察和比较了两种方法所建立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胃癌组织块种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90%,肝转移发生率75%。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成瘤时间较组织块法延迟2周,成瘤率为67%,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50%,肝转移发生率仅为30%。结论:两种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以肿瘤组织块原位模型为优,该模型的建立可为人胃癌转移机制和抗转移实验治疗的研究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胃肠安对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小鼠66只,其中41只制作原位移植瘤模型,另25只制作皮下移植瘤模型.两种模型的裸小鼠分别随机分为3组:胃肠安组,5-FU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胃肠安组予以含生药0.12 g/ml的胃肠安煎剂0.5 ml灌胃,1次/d;5-FU组以5-FU 50 mg/kg行腹腔化疗,1次/周;生理盐水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0.5 ml/d灌胃.原位移植瘤裸小鼠于造模后第64天处死;皮下移植瘤裸小鼠于造模后第41天处死.观察各组的抑瘤率,原位移植瘤各组肿瘤的转移情况,皮下移植瘤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原位移植瘤模型中,胃肠安组和5-FU组抑瘤率分别为40.82%和37.92%;皮下移植瘤模型中两组的抑瘤率则分别为48.70%和60.10%.原位移植瘤模型中,胃肠安组和5-FU组裸小鼠胃周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肝门淋巴结转移、横膈转移和腹膜转移比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少,3组的总转移率分别为30.77%、28.57%和71.43%(P <0.05).皮下移植瘤模型中,胃肠安组和5-FU组的PCNA总阳性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胃肠安组和5-FU组瘤重、总转移率和PCNA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胃肠安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5-FU组(P<0.05).结论:健脾中药复方胃肠安具有抑制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胃肠安对胃癌细胞的体内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实现,对其抑制转移的机制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Urethane诱发的小鼠肺腺癌在裸小鼠皮下移植传代并研究了该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特性。此转移模型具有移植成功率高,生长迅速,血管血窦丰富,并有较高的自发肺转移倾向,浸润性强等特点。这对于研究肿瘤转移、浸润以及肿瘤血管生成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肠安方对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裸小鼠胃原位癌模型,随机分为胃肠安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裸小鼠胃癌种植后肿瘤生长及转移灶情况,以及肿瘤生长转移相关基因MMP2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情况。结果:胃肠安方能显著抑制胃癌生长与转移。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胃肠安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肠安方同时能抑制肿瘤组织MMP2表达。结论:胃肠安方具有抑制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MM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李毓  胡笑克 《华夏医学》2005,18(1):130-130
人类肿瘤移植于动物,为研究药物和放射治疗提供了重要方法。通常是将肿瘤细胞接种裸小鼠的背侧皮下,待肿瘤生长到一定的体积时,再给予药物或照射。由于移植瘤呈不规则生长(在人体也一样),在照射时较难确定深度,摆位也不易,还要铅板遮蔽正常组织,笔者旨在探讨一个简便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肿瘤血管生成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与转移的重要条件,我们利用鸡胚及裸小鼠分别建立了2组血管生成模型,并研究了肿瘤血管与肿瘤细胞转移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转移性肿瘤细胞诱发血管生成的能力远高于低转移肿瘤细胞,证明这2组模型揭示了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生长与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并为预防和控制肿瘤生长与转移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能很好模拟人体内生物学行为的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方法 采用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在裸鼠皮下经反复传5代形成实体瘤的完整组织块,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生长和转移模型16个.观察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情况.电镜下观察肿瘤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诱导型环氧化酶-2(COX-2).结果 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原位移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16/16),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87.5%(14/16),肝转移发生率为75.0%(12/16),腹腔积液形成率为12.5%(2/16).结论 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具有人胃癌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4.
日本2005年实验动物学会第52届年会将召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裸小鼠和SCID小鼠两种免疫缺陷动物人胃癌原位移植后肿瘤生长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将MKN-45细胞株接种至裸小鼠皮下,成瘤后采用组织学完整的组织块移植于裸小鼠和SCID小鼠胃壁建立原位移植模型,观察所建模型的原位成瘤率、移植瘤生长、侵袭和转移情况。结果①两种免疫缺陷动物的原位成瘤率都为100%;②裸小鼠原位移植瘤平均体积2884±1337mm3,腹腔淋巴结、肝、肺、膈转移率分别为67%、83%、33%和8%;③SCID小鼠原位移植瘤平均体积4582±1326 mm3(P<0.05),肝转移率90%(P>0.05),与裸小鼠较为接近, 腹腔淋巴结转移率90%,肺和膈转移率分别为100%(P<0.01)和60%(P<0.05)。结论证明应用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的SCID小鼠较裸小鼠更适用于建立胃癌的原位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人肺巨细胞癌株PLA801-95D细胞悬液,在通气的旋转摇动培养系统中形成球体。在体外,直径0.2mm的PLA801-95D球体与圆形预培养的鸡胚心肌块(PHF)接触培养,表现出很强的侵袭力和很高的恶性程度。在体内,直径0.3mm的PLA801-95D球体分别移植于裸小鼠耳廓皮下和背部皮下,结果耳廓皮下移植裸小鼠未见肿瘤生长,背部皮下移植5只裸小鼠中3只在接种局部出现侵袭性生长,并有引流淋巴结和肺转移。提示PLA801-95D细胞株在体内外恶性程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人胰腺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CFPAC-1接种于裸鼠皮下,并将皮下肿瘤组织原位移植于裸鼠胰腺,比较两种移植瘤的生长及转移情况.结果:胰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与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体内成瘤率、生长情况及形态学上均无显著差异.皮下移植瘤模型呈局限性生长,无一例发生远处转移;原位移植瘤模型远处转移率高达87.5%,发生75.0%腹膜转移,37.5%肝转移,12.5%肺转移,37.5%淋巴结转移,并保持分泌CA19-9的特性.结论:人胰腺癌裸小鼠原位种植瘤模型明显优于皮下移植瘤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人胰腺癌自然生长和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过程,是胰腺癌体内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小鼠可移植性组织细胞型淋巴瘤LⅡ接种于近交系615小鼠右后爪垫皮下,按肿瘤生长过程和宿主荷瘤时间分期分批处死动物,用组织学方法将肿瘤生长和发展过程分为潜伏期、侵袭期和转移期,以了解侵袭和转移之间的关系.动态观察发现,肿瘤移植后的第3天,移植局部侵表达Ⅱ级;第5天达Ⅲ级,第10天达Ⅳ级,并出现引流淋巴结肿瘤转移;第30天则出现肺转移,此时局部侵袭和淋巴结转移都已达Ⅳ级。本实验结果证实,肿瘤的局部侵袭程度与肿瘤转移发生的时间、转移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该结果对肿瘤侵袭和转移机理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筛选建立裸小鼠人胃癌肝靶向高转移模型。方法采用原位移植技术,将组织学完整的MKN-45肿瘤组织块移植至裸小鼠胃壁上,按照胃原位移植→肝转移→皮下扩增→胃原位移植方法进行反复筛选,观察肿瘤原位移植成瘤率、侵袭和转移及形态学特征(光镜、电镜)。结果筛选出一个裸小鼠人胃癌肝靶向高转移模型,将其命名为MKN-45sci,已传至第5代。肿瘤的原位移植成瘤率、肝转移率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皆为100%,部分动物伴发肺、脾、膈等脏器转移及血性腹水。组织病理学和电镜观察结果证明其特征与原肿瘤相似。结论建立的裸小鼠人胃癌肝转移模型完整地再现了胃癌患者的临床过程,为探讨人胃癌肝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人肾癌裸小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将肾癌完整组织块和肿瘤细胞悬液种植于裸小鼠肾包膜形成原位移植瘤,并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所建立模型的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肾癌完整组织块接种的原位成瘤率达75.0%,肾、肺门淋巴结转移率均73.3%,肺转移发生率53.3%;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成瘤时间较组织块法延迟10 d,成瘤率为40.0%,肺、肾门淋巴结转移率均12.5%,肺脏无转移.结论两种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肾细胞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肾癌完整组织块原位移植模型优于细胞悬液原位接种模型,为研究人肾细胞癌转移机制和抗转移实验治疗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对裸小鼠皮下和原位移植MKN-45-Luc胃癌细胞组织瘤块后,进行肿瘤生长的动态观察.方法 将转染Luc的MKN-45胃癌细胞接种于裸小鼠皮下,成瘤后取瘤块分别接种于裸小鼠的皮下和胃部,并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定期监测MKN-45-Luc细胞在小鼠体内成瘤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 从第1~5周,随着肿瘤移植时间的增加,皮下和原位瘤所表达荧光素酶的面积逐渐增大,荧光光子数也逐渐增加,移植瘤体积、荧光面积与荧光光子数成正相关(r=0.882,P<0.001).5~6周时移植瘤体积、荧光面积与荧光光子数无相关性.结论 采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能非常完整地观察活体动物体内胃癌的生长及转移过程.为研究MKN-45胃癌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