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孔圣枕中丹对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对TChE、NGF的影响。方法:建立VD大鼠模型,中药干预后,Y-型迷宫及跳台计数仪定量测定学习记忆能力,分光光度法检测TChE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NGF的表达。结果:孔圣枕中丹能增强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TChE含量,增强NGF表达。结论:孔圣枕中丹能明显提高痴呆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ChE含量,增强N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缺氧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bcl-2、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途径以及川芎嗪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法复制缺氧模型。海马神经元培养第14天,分为模型对照组及川芎嗪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800、200、50μg/mL),分别持续缺氧1.5 h。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神经细胞凋亡率,原位杂交法检测海马神经元bcl-2、p53 mRNA的表达。【结果】川芎嗪中剂量组在缺氧1.5 h凋亡率与模型对照组及其他剂量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缺氧1.5 h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p53 mRNA原位杂交阳性信号进行分析,川芎嗪中剂量组bcl-2、p53 mRNA的表达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给予缺氧处理证实了凋亡是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途径之一。一定剂量范围的川芎嗪具有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而抑制p53基因的过度表达,上调bcl-2基因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首乌益智灵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形态、海马区钙结合蛋白Calbindin-D-28k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4-VO)法制造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设首乌益智灵组、脑复康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分别灌胃20d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制作切片,HE和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结果:首乌益智灵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基本规则,细胞轻度脱失,部分胞核染色变深;钙结合蛋白阳性神经元百分率及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模型组和脑复康(P<0.05,P<0.01)。结论:首乌益智灵具有保护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促进血管性痴呆大鼠钙结合蛋白阳性神经元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痴呆大鼠模型研究海马神经元凋亡机制及葛根素对其干预效应.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痴呆组、治疗组,用HE染色、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痴呆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现象及葛根素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 分析,研究其分子机制是否涉及凋亡基因Bax、Bcl-2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TUNEL染色时,对照组海马凋亡神经元少见;流式细胞术测定大鼠海马凋亡细胞率显示,对照组大鼠海马的凋亡细胞率处于较低水平,痴呆组与对照组比较海马凋亡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凋亡细胞率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与痴呆组比较海马凋亡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凋亡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痴呆组比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与痴呆组相比大鼠海马组织Bax、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葛根素能抑制痴呆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凋亡,可为葛根素治疗痴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加味孔圣枕中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组和加味孔圣枕中丹组(n=10),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银杏叶片混悬液及加味孔圣枕中丹水煎浓缩液18 mL·kg-1·d-1,连续14 d.神经行为学采用平衡木试验、Bederson评分评价;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缺血脑组织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衡木试验评分显著降低,Bederson评分显著升高,VEGF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孔圣枕中丹组大鼠平衡木试验评分显著升高,Bederson评分显著下降,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加味孔圣枕中丹能上调缺血后脑组织VEGF基因和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苗药皮部熏洗法治疗骨关节炎的部分机理。方法:取42只健康清洁级大鼠,随机选取8只不造模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4只采用4%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建立大鼠OA模型,1周后随机选取2只检测模型成功与否,将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熏组、洗组和熏洗组,治疗4周后处死动物,切取关节,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p53、bcl-2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大多数标本未见p53与bcl-2表达,造模后见到散在的p53与bcl-2表达,熏洗后bcl-2的表达有逐渐增强、p53的表达有逐渐减弱的趋势。结论 (:1)通过苗药皮部熏洗防治的干预,对OA模型大鼠的痛行为及膝关节活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苗药皮部熏洗通过上调软骨bcl-2的表达和下调p53的表达,来延缓软骨细胞的凋亡。(3)熏洗法治疗大鼠OA比单独运用熏法、洗法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蛋白表达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bcl-2及Bax蛋白表达,探讨其在Va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VaD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第7、14、21天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可见大量凋亡神经元,14d时凋亡神经元达高峰,21d时仍有大量神经元凋亡。模型组bcl-2蛋白在7和21d时表达增加,14d时表达高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模型组Bax蛋白表达在7d时达高峰,14d时开始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0.01),至21d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大量凋亡丢失,可能是脑卒中后发生VaD的病理基础;在脑卒中早期,从分子水平抑制Bax蛋白表达、促进bcl-2蛋白表达可能是阻抑神经元凋亡、避免脑卒中后VaD发病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19,(3):551-554
目的:观察复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自噬正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的影响及在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分次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智胶囊高剂量组、复智胶囊低剂量组及多奈哌齐组,并设假手术组。分别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区脑组织中Beclin-1、Bcl-2和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数。结果:术后3 d即对海马神经元细胞造成损害,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各组各时点的Beclin-1、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大量凋亡(P<0.05)。与模型组比较,相同时点复智胶囊高剂量组、低剂量组Beclin-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5)。结论:复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激活细胞自噬及抑制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张杰  马云枝 《中医学报》2019,34(3):551-554
目的:观察复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自噬正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的影响及在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分次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智胶囊高剂量组、复智胶囊低剂量组及多奈哌齐组,并设假手术组。分别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区脑组织中Beclin-1、Bcl-2和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数。结果:术后3 d即对海马神经元细胞造成损害,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各组各时点的Beclin-1、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大量凋亡(P0.05)。与模型组比较,相同时点复智胶囊高剂量组、低剂量组Beclin-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5)。结论:复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激活细胞自噬及抑制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温下方含药血清诱导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肠癌细胞凋亡率及Bcl-2、p5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血清组相比,含药血清组能明显诱导肠癌细胞凋亡,提高p53、降低Bcl-2表达(P<0.05)。结论:温下方含药血清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p53、降低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孔圣枕中丹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前额叶皮质及纹状体(含伏核)中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转运体(DAT)、多巴胺D1受体(DRD1)、多巴胺D2受体(DRD2)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SH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孔圣枕中丹煎剂、盐酸哌甲酯和生理盐水灌胃28 d,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其前额叶皮质、纹状体(含伏核)中TH、DAT、DAR1、DRD2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①在SHR大鼠的前额叶皮质:TH的蛋白表达,孔圣枕中丹组(10.10±3.25)高于盐酸哌甲酯组(7.78±2.73),后者又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4.79±2.53);TH的基因表达,孔圣枕中丹组(23.00±2.10)高于盐酸哌甲酯组(19.26±1.26),后者又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6.63±3.09);DAT的蛋白表达,孔圣枕中丹组(9.06±1.81)低于盐酸哌甲酯组(14.20±1.19),后者又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7.57±3.74);DAT的基因表达,孔圣枕中丹组(9.32±1.40)低于盐酸哌甲酯组(16.45±3.23),后者又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26.28±4.48)。DRD1的蛋白表达,孔圣枕中丹组(14.67±1.49)和盐酸哌甲酯组(11.45±1.42)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8.06±2.20);DRD1的基因表达,孔圣枕中丹组(22.54±2.69)和盐酸哌甲酯组(16.47±1.25)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38.65±1.10)。DRD2的蛋白表达,孔圣枕中丹组(14.83±1.84)和盐酸哌甲酯组(11.01±1.03)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7.83±3.36);DRD2的基因表达,孔圣枕中丹组(14.68±1.03)和盐酸哌甲酯组(11.18±1.01)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7.44±2.84)。②在SHR大鼠的纹状体:TH的蛋白表达,孔圣枕中丹组(14.30±3.85)高于盐酸哌甲酯组(9.36±2.59),后者又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6.30±3.21);TH的基因表达,孔圣枕中丹组(22.92±1.87)高于盐酸哌甲酯组(19.24±0.77),后者又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6.47±1.19)。DAT的蛋白表达,孔圣枕中丹组(9.78±1.24)低于盐酸哌甲酯组(14.30±2.43),后者又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7.79±2.39);DAT的基因表达,孔圣枕中丹组(11.75±1.99)低于盐酸哌甲酯组(17.72±2.77),盐酸哌甲酯组又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30.54±9.08)。DRD1的蛋白表达,孔圣枕中丹组(14.24±2.19)和盐酸哌甲酯(11.22±2.78)组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22.10±2.90);DRD1的基因表达,孔圣枕中丹组(17.29±1.27)和盐酸哌甲酯组(14.02±1.55)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23.12±2.70)。DRD2的蛋白表达,孔圣枕中丹组(11.05±1.39)和盐酸哌甲酯组(13.83±1.20)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6.64±0.72);DRD2的基因表达,孔圣枕中丹组(9.68±1.65)和盐酸哌甲酯组(12.70±0.70)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7.15±1.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孔圣枕中丹可能通过影响调控脑内前额叶皮质-纹状体环路的DA神经信号传导而治疗ADH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转bcl-2基因大鼠全脑缺血组再灌注后P-P38蛋白在海马回CA1区的表达. 方法 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O组,n=30),暴露血管而不夹闭;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0),采用4-VO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 min缺血后给予再灌注;转bcl-2基因组(bcl-2组,n=30):大鼠经转基因处理后再缺血再灌注.各组动物于再灌注后2,6,12,24,48,72 h处死,将脑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海马回神经元形态改变,凋亡细胞数量及P-P38在CA1区表达. 结果 HE染色显示:IR组全脑缺血再灌注后48 h CA1区神经元数目减少,排列紊乱,核膜界限不清,结构模糊;bcl-2组变化不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P38在SO组基本呈阴性着色;IR组CA1区2h出现,48 h达高峰,72 h略有下降;bcl-2组P-P38表达趋势同IR组,但各时间点表达强度弱于IR组.TUNEL染色显示:SO组可见到少量凋亡细胞;IR组全脑缺血再灌注后48 h凋亡细胞数达高峰;bcl-2组再灌注后12-72 h凋亡细胞数量较IR组均明显减少. 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P-P38表达增加,bcl-2可通过抑制P-P38表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穴位埋药线对癫痫持续状态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穴位埋药线法抑制癫痫持续状态(SE)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基因水平机制。【方法】以腹腔注射青霉素诱导大鼠SE,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E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c-jun、bcl-2的表达。【结果】青霉素致SE后24h,穴位埋药线组、苯妥英钠组和常规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c—jun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两者分别与细胞凋亡指数(AI)呈正、负相关,其中以穴位埋药线组与模型组差异最为显著。【结论】提示穴位埋药线疗法可能通过抑制c-jun、促进bcl-2蛋白表达,阻止SE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发展,从而起治疗癫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对阿尔茨海默病( AD)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8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2只。采用Aβ1-42寡聚体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治疗组采用头穴丛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针治疗,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不进行任何手段干预。1次/d,6 d为1个疗程,间隔1 d,治疗4个疗程后,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海马区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海马区bax、caspase-3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下降( P ﹤0.01),治疗组表达低于对照组( P ﹤0.05), bcl-2阳性神经元计数较模型组显著升高( P﹤0.01),治疗组表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头穴丛刺能有效抑制AD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进而提高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未成熟大脑对惊厥性脑损伤耐受性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幼龄鼠未成熟脑组织对惊厥性脑损伤中细胞凋亡与坏死病理过程具有主动保护性抑制机制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方法:健康成年及幼龄Wistar鼠经皮下与腹腔内注射美解眠致惊.两组分别于严重惊厥发作后1、2、4、12、24、48、72h、7天时点上断头处死取脑,在进行组织病理学动态观察神经元坏死、凋亡的基础上,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检测脑片凋亡相关基因bcl-2、P53的表达变化,分别计算其弱、强阳性表达细胞数.结果:(1)严重惊厥后,成年鼠与幼鼠脑内P53和bcl-2的表达截然不同.成年鼠P53阳性表达率高达90%,其中一半属中、高度强阳性.但bcl-2表达率仅57%,且主要呈低度表达;相反,幼鼠以bcl-2强表达为主,其阳性表达率达85%以上.(2)动态观察获类似结果.严重惊厥后3天,成年鼠脑内仍有持续P53强表达,但其bcl-2于发作后仅数小时,已回落与对照无差异;相反,幼鼠则在发作3天内显示bcl-2的持续强表达,而P53于发作后12h开始明显降低,并于24h后与对照不再有差异.结论:持续惊厥发作后,未成熟及成熟期神经元中凋亡的诱导和抑制基因均同时表达,但两者间存在显著年龄差异.未成熟脑神经元中,以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为主,而成熟脑神经元中凋亡诱导基因P53表达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PFT-α对隐睾生精细胞中p53和bcl-2/bax表达的影响,探讨生精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
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隐睾组、隐睾+p53抑制剂(p-fifty three inhibitor-alpha,PFT-α)组、隐睾+ PFT-α溶
媒(DMSO)组。后三组建立单侧隐睾模型,后两组分别于大鼠腹腔内注射PFT-α和PFT-α溶媒,每天1次,定时定量。
7 d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双侧睾丸称湿重。观察手术侧睾丸生精细胞组织形态,采用TUNEL法结合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生精细胞凋亡程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印迹分别检测p53和bcl-2/bax的表达。结果:隐睾+PFT-α组
与隐睾组和隐睾+PFT-α溶媒组比较,生精上皮排列有序,细胞层数厚,凋亡指数较低,p53和bax表达弱,bcl-2表达强。结
论:PFT-α可能通过上调bcl-2,下调p53和bax的表达,抑制隐睾生精细胞的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对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清洁级SD大鼠30只,行右坐骨神经横形切断后即刻原位吻合术,制成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丙戊酸钠口服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分别于术后1,4,7,14,28 d取材,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的表达,并对脊髓凋亡细胞以及阳性运动神经元进行计数。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后4,7,14 d,实验组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吸光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坐骨神经切断后7,14 d,实验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对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癫痫发作中Bax和Bcl-2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戊四氮(PTZ)组和褪黑素(MT)组;PTZ组和MT组腹腔注射PTZ(60 mg/kg),诱导癫痫发作。MT组按体重10 mg/kg于注射PTZ之前20min、注射0,1,2 h分别经腹腔注射MT并观察1 h。然后处死大鼠取脑,应用SP法检测海马神经元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大鼠海马神经元Bax的表达:MT组明显低于PTZ组,但高于NC组;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的表达:MT组明显高于PTZ组,也高于NC组。结论:MT可以通过增强海马神经元Bcl-2的表达和降低Bax的表达而对抗癫痫中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氧化型辅酶Ⅰ(NAD+)对受辐射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和NAD+组,每组20只。收集处理24 h后各组小鼠股骨骨髓细胞,进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凋亡率、p53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以及Caspase-3活性;收集处理后10 d各组小鼠脾脏单核细胞,检测脾淋巴细胞凋亡率、p53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以及Caspase-3活性。结果照射组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高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NAD+组骨髓有核细胞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骨髓有核细胞的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NAD+组骨髓有核细胞的Caspase-3活性显著低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脾淋巴细胞凋亡率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AD+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率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NAD+组脾淋巴细胞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小鼠脾淋巴细胞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NAD+组小鼠脾淋巴细胞Caspase-3活性显著低于照射组(P<0.05)。结论 NAD+可通过抑制受辐射损伤小鼠免疫细胞凋亡而发挥免疫防护作用;NAD+发挥抗免疫细胞凋亡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受辐射损伤细胞p53表达水平、上调bcl-2表达以及抑制Caspase-3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