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中神经前臂段浅层肌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正中神经前臂段浅层肌支的解剖学数据,为正中神经的创伤修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解剖剥离测量方法,对30侧10%甲醛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正中神经发出的前臂段浅层肌支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正中神经前臂段浅层肌支的分支类型有1支型、2支型、3支型和4支型。其中,旋前圆肌支以3支型(87%),指浅屈肌支(90%)以4支型,桡侧腕屈肌支(96.7%)和掌长肌支(96.7%)以1支型出现率最多。正中神经前臂段浅层肌支主要集中于前臂的4%~65%。结论确定了正中神经前臂段浅层肌支在前臂的危险区间;讨论了有利于开展带神经血管蒂肌瓣移植的肌支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髋关节手术损伤臀上血管后并发臀内侧上部坏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标本,解剖观察梨状肌上孔、臀上血管神经走行及分支分布,髂内动脉造影观察吻合情况。结果:梨状肌上孔为半圆形,中点高(11.6±2,4)mm,下界宽(22.3±4.2)mm;梨状肌上孔内侧缘骨壁厚(7.5±1.2)mm;臀上动脉外径厚(2.3±1.3、)mm;外径宽(4.8±1.0)mm;臀上动脉深支分布臀中小肌;浅支外径厚(0.9 0.6)mm;外径宽(2.7±0.8)mm,分布臀大肌内侧上部。臀上静脉1支型占30.0%,2支型占70.0%;臀上静脉浅支外径厚(0.6±0.2)mm,外径宽(0.9±0.6)mm。结论:术中将臀大肌向内推臀上动、静脉挤压至梨状肌上孔内侧缘骨壁上,致臀上血管断裂,并发臀内侧上部软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3.
为临床带血管蒂修复巨大型腹股沟斜疝和幼儿巨大型脐疝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在 30侧经髂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 ,解剖观察了臀上、下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的走行、分布及外径。结果 :阔筋膜张肌的血供主要由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供应 ,占 76 .75 % ,其次是升支和横支者占 81.6 5 %。结论 :阔筋膜张肌的血供丰富、来源广泛 ;旋股外侧动脉有四种不同类型的分支营养阔筋膜张肌。臀上、下动脉深支的终未分支也参与营养该肌  相似文献   

4.
在89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臀上血管浅支的分支和分布到髂骨的情况等。臀上动脉浅支分为上支,中支和下支。中支为以臀上血管浅支为蒂髂骨移植的血管,中支的起始可分为4种类型,起始处外径为1.5mm,供应髂骨后外侧部的面积为8×11cm。讨论了以臀上血管浅支为蒂髂骨移植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相似文献   

5.
人股二头肌肌内神经分布和神经入肌点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清人股二头肌长头和短头的肌内神经分布和神经入肌点定位,为其肌移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1)观察20具尸体股二头肌长头和短头的神经分支数量,拟将坐骨结节与股骨外上髁连线分4等份,观测神经入肌点水平。(2)用3具童尸股二头肌做Sihler's肌神经染色,观察肌内神经分布。结果(1)长头神经来自坐骨神经胫侧,神经肌支一支型占22.5%,两支型72.5%,三支型5.0%,入肌点位于1/4区占22.1%,2/4区57.1%,3/4区20.8%。短头神经来自坐骨神经腓侧,一支型占95.0%,两支型5.0%,入肌点在肌的近部浅面。(2)长、短头肌内神经分支各形成一条神经支配带,横过各肌束中段。结论股二头肌长头和短头有单独神经支配。长头神经支配多见于两支型,神经入肌点多见于2/4区。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25具(50侧)成人尸体的臀上皮神经,神经数目平均为2.64±0.13支。多支者中,其最粗、较长者为主要臀上皮神经。主要臀上皮神经长度为45.24±1.87mm;在穿竖脊肌处和分支处的宽度分别为2.14±0.09mm和2.18±0.09mm,厚度分别为0.84±0.04mm和0.79±0.03mm。主要臀上皮神经穿深筋膜处的位置多在髂嵴下方,占54.00±7.05%。  相似文献   

7.
髂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320侧成人的髂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髂内动脉的起点多平第五腰椎和腰骶椎间盘的高度(80.94%),在左、右侧之间,多数是右高于左;在男、女性之间,有男高于女的趋势。依髂内动脉发出臀上、臀下和阴部内动脉三大分支的情况,将髂内动脉的分支型式分为五大型共10个分型。各型中,以先发出臀上动脉,后发出臀下阴部干的(Ⅰ型)最多,占55.94%。髂内动脉三大分支与骶丛的主要位置关系是:臀上动脉多数穿过腰骶干与第一骶神经之间(79.06%);臀下动脉以经骶丛前方出盆的较多(51.65%);阴部内动脉绝大多数经骶丛前方出盆(94.69%)。髂腰动脉只有一支的占65.62%,有二支的占30%,有三支的占4.38%。髂腰动脉多数直接起于髂内动脉或臀上动脉。骶外侧动脉的支数为1—6支不等,其以有二支的为最多,占63.74%。骶外侧动脉多数起自臀上动脉。闭孔动脉起于髂内动脉系的占80%,起于髂外动脉系的占17.19%,起于髂内、外动脉系的占2.81%。直肠中动脉以起于阴部内动脉的较多。子宫动脉多数只有一支,有11例标本有两支子宫动脉,这些动脉多发自髂内动脉的脐动脉段。副阴部动脉的出现率颇高,占24.37%,该动脉经耻骨联合下方出盆,分布于阴茎或阴蒂。  相似文献   

8.
臀上动脉深上支髂骨骺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为带血供的髂骨骺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臀部标本以及 2侧儿童标本上 ,观测臀上动脉深上支的行程、分支及滋养支 ;选用 5 0块髋骨 ,观察髂骨嵴前外侧部的滋养孔。结果 :儿童臀上动脉深上支的分支、分布与成人相似 ,位于臀中肌深面和臀小肌上缘 (相当臀前线 ) ,循髂骨嵴弓形向前 ,达髂前上嵴 ,沿途分出平均 (4 .2± 1.1)支外径 0 .5~ 1.1mm的髂嵴支 ,分布髂嵴骨膜 ,并发细小分支进入滋养孔。从髂前上棘至结节区 ,在距髂嵴缘下方 2cm范围内 ,平均有(2 2 .4± 6.7)个滋养孔。结论 :以臀上动脉深上支及其分支为蒂 ,在髂嵴前部可切取带骺骨瓣 ,以修复长管骨骨骺缺损。  相似文献   

9.
借助SXP-I型手术显微镜,观察测量了30例成人膈神经(颈段)的起源、长度、位置和血供,以及喉返神经前支在喉内的主要分支,结合组织学、AchE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膈神经,喉返神经前支的横截面积,神经束、有髓纤维和运动纤维的数目;提出了用部分膈神经与喉返神经前支吻接结合喉返神经侧肌支切断植入环杓后肌的方法以治疗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引起喉麻痹的手术设想。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颊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测分析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及其与腮腺管之间的解剖关系,为腮腺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60例成人头部标本,观测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行程、神经与腮腺管的位置关系。结果:面神经颊支以双干型多见(58.3%),三干型次之(28.3%)。神经多行于腮腺管浅面(73.3%)。腮腺管走行在颊支之问的占61.7%,导管距上颊支垂直距离约4.86mm;腮腺管走行在神经下方者占11.7%,距下颊支的垂直距离约1.71mm;腮腺管走行在神经上方者占26.7%,距上颊支的垂直距离约2.56mm。结论:面神经颊支多行于腮腺管浅层,与腮腺管关系十分密切,腮腺区手术时循颊支向后追踪面神经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1.
对手背皮神经的局部位置行程和供应范围的解剖观察中,见到有来自桡神经浅支、尺神经手背支、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等分支支配,其中以桡神经浅支与尺神经浅支支配各2(1/2)指者多见,占84.4±3.4%。桡神经浅支分支的位置以茎突上方35—65mm 者多见。尺神经手背支多数在茎突水平处分成二支转至手背。桡神经浅支与尺神经手背支之间的吻合绝大部分都存在。  相似文献   

12.
背阔肌的神经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背阔肌亚部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神经解剖学资料。方法:观察60侧背阔肌的胸背神经分支类型并定位神经入肌点。结果:(1)91.67%的胸背神经分出两支(一级分支),即内上支和外下支,其中内上支分出2~3支(二级分支),外下支分出3~5支(二级分支),外下支的分支多见集中型或羽状型。(2)胸背神经内上支与外下支的入肌点距肩胛骨下角下缘的直线距离分别为(5.38±0.36)cm、(6.70±0.41)cm。两神经入肌点之间的距离为(2.17±0.32)cm。结论:背阔肌有较恒定的神经分支分布及入肌点定位,对背阔肌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了50具成年尸体(男43具,女7具)共100例臀大肌的形态以及血管神经供给。臀大肌的主要营养动脉,系由臀上动脉、臀下动脉以及股深动脉的第一穿动脉分支所供给。臀上动脉出梨状肌上孔处的管径,平均为3.14±0.8mm。该动脉出梨状肌上孔处的体表位置,恰在从坐骨结节向上至髂嵴垂直连线的中点,且以刚好位于垂直连线上的占多数(84%±3.66)。在100例臀大肌中,只有96例具有臀下动脉。它们出梨状肌下孔处的管径平均为3.52±0.74mm。该动脉出梨状肌下孔处的体表位置相当于上述垂直连线的下中三分之一交点的内侧,距离此线平均为15.29±0.45mm。根据臀上动脉与臀下动脉的分布范围,我们将臀大肌的动脉分布区分为5个类型:其中Ⅰ型有67例(67%);Ⅱ型有18例(18%);Ⅲ型有9例(9%);Ⅳ型有4例(4%);Ⅴ型有2例(2%)。40例臀大肌的伴行静脉中,臀上动脉的伴行静脉32例(80%)为二支,8例(20%)为一支;臀下动脉的伴行静脉,35例(87.5%)为二支,5例(12.5%)为一支。臀大肌由臀下神经供给,二支的较多(24例),一支和三支的次之(各8例)。它们的直径平均为1.69±0.05mm,长度平均为62.78±2.12mm,并且多从臀大肌的中部或下部进入肌内。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了153具(男102、女51)臀上动脉的分支及进入髂嵴情况。臀上动脉分为1~3支型,以分为上下2支型最多,占93.5%。测量了臀上动脉深上支外径。臀上动脉深上支作为游离髂骨移植的供血血管有其优越性,讨论了以臀上动脉深上支为蒂的髂骨移植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旋股外侧血管蒂复(联)合组织瓣移植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血管蒂复(联)合组织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旋股外侧动脉分支起始类型及其分布。结果:旋股外侧动脉分支起始主要有3型:Ⅰ型:旋股外侧动脉发升支、横支和降支占76%;Ⅱ型:升支、横支、降支由两干从股深动脉或股动脉发出占20%;Ⅲ型:升支、横支、降支单独从股深动脉或股动脉发m占4%。升支恒定分支分布于阔筋膜张肌和髂嵴前外侧部;横支分支分布于股外侧肌上部和大转子前外侧部;降支分支分布于股外侧肌和股前外侧部皮肤。结论:76%可以旋股外侧血管为蒂形成:①升支阔筋膜张肌皮瓣和/或髂骨瓣;②横支大转子骨瓣或骨膜瓣;③降支股前外侧皮瓣。20%则可以升支和横支或横支和降支共十形成相应两个组织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VCT)三维成像在研究猪肾动脉和集合系统解剖关系中的可行性。 方法 使用MVCT扫描机对81例猪肾行螺旋CT扫描, 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进行猪肾动脉和集合系统的三维成像,以观察肾动脉和集合系统的解剖关系。 结果 全部81例猪肾标本均能显示肾动脉和集合系统的解剖关系。每个猪肾均只有一条动脉,肾动脉的一级分支有2支型和3支型两种,其中2支型占97.53%(79例),3支型占2.47%(2例);2支型中91.14% (72例)分为上极支和下极支,8.86% (7例)主分支为背侧支和腹侧支;所有标本中这2条动脉(背侧支和腹侧支)均供应肾上盏群;肾脏背侧中央区由1条起源于上极支的背侧动脉供应的占48.15%;供应肾脏腹侧中央区的动脉由水平分布在肾盂腹侧表面的分支血管组成的占82.72%;肾动脉下极支供应肾下盏群腹侧和背侧表面的占85.19%,而14.81%的背侧表面由来源于上极支的背侧动脉供应。 结论 MVCT三维成像可以作为研究猪肾动脉和集合系统解剖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修复正中神经返支提供带血管蒂神经桥接的有关数据和掌皮支血供的解剖学资料。方法用体视学方法研究了40侧灌注红色乳胶液的返支和掌皮支的营养血管。观察返支营养血管的来源、长度、外径和进入神经干的方式;观察掌皮支营养血管的来源和进入神经的方式。结果返支营养动脉主要发自掌浅弓凹侧筋膜支(称之来源动脉)。来源动脉起点至“零点”距离(11.62±2.30)mm,外径(0.95±0.10)mm,长度(10.12±1.30)mm。营养动脉主干长度(2.84±0.10)mm,外径(0.42±0.15)mm。营养动脉从返支主干近侧1/3段直入式进入神经者占86.5%;从返支中、远侧段伴入式进入神经者占14.5%;掌皮支营养动脉主要发自尺动脉(占52.5%)和桡动脉(占37.5%),以直式、伴入式和肌支式进入神经。结论返支营养动脉可作为血管蒂神经移植的受体血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上神经外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尸体32具(64侧),解剖观察喉上神经外支在环甲间隙的解剖学特点,观察该神经与间隙内其他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3侧喉上神经存在袢状结构;发现所有标本中均存在环甲肌支,71.8%(46侧)存在咽支;按Friedman分型方法进行分型:Ⅰ型占28.1%(18侧)、Ⅱ型占54.7%(35侧)、Ⅲ型占17.2%(11侧)。喉上神经外支入咽下缩肌点位置均位于胸骨甲状肌深面,斜线下方。喉上神经外支入咽下缩肌点至斜线的垂直距离为(3.60±0.30)mm,距胸骨甲状肌内侧缘的垂直距离(8.27±1.72)mm,距环状软骨中点的距离是(27.09±1.46)mm。结论甲状腺手术中,从环甲间隙入路多数情况下可以显露保护喉上神经外支环甲肌支;大于17.2%的情况下不能显露,但也不会损伤。  相似文献   

19.
一位 6 0岁老年男子臀上神经在梨状肌上孔处被卡压促使我们进行解剖探寻该疾病的形态学病因。通过臀部和盆部入路观察了 5具标本的 1 0条臀上神经。对该神经的起点、行程、神经干的分支及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在大多数标本中 ,臀上神经的神经纤维起自L4,L5 和S1脊神经前根 ,在盆腔内构成神经干 ,然后在臀区分为头侧支和尾侧支两支。神经干通常伴头侧臀血管蒂在梨状肌上缘和坐骨大切迹间穿过梨状肌上孔走行 ,罕有神经纤维穿过梨状肌。分析发现骨、肌肉和血管的形态学因素均易导致臀上神经卡压综合症。手术证实梨状肌肥大形成梨状肌上孔狭窄。…  相似文献   

20.
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之间交通支的观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之间交通支的出现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解剖观测56侧成人上肢尸体标本。结果: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之间交通支的出现率为21.43%,依交通支发出的数量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I型、Ⅱ型,I型又以其发出的部位分为Ia型(高位型)、Ib型(穿喙肱肌型)和Ic型(低位型)三种。结论: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之间的交通支并不少见,在臂部手术时应对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