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臀上神经分支类型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30内(6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对臀上神经的分支类型进行了形态学观察。依据臀上神经在梨状肌上孔处出现的支数归纳为三种类型:单支型占36.7%(22侧);双支型占50%(30侧)和三支型占13.3%(8侧)。观察了各型臀上神经在臀部的分支和分布以及主要神经与臀上血管深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局部解剖学课的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1例左侧穿经梨状肌上、下孔的血管神经均存在变异,臀上、下神经共干穿过梨状肌;臀下血管由梨状肌上孔穿出;坐骨神经属Ⅱ型变异;股后皮神经由2个神经根汇合而成.现报道如下. 男尸,身高约165 cm,年龄约50岁.左侧梨状肌起自骶骨前面,穿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肌腹长7.5 cm,宽3.1cm.臀上神经和臀下神经共干穿过梨状肌,臀上神经分支进入臀中肌支配该肌,臀下神经分支进入臀大肌支配该肌.臀下血管未经由梨状肌下孔穿出,而由梨状肌上孔穿出,分支进入臀大肌.臀上血管未见异常.坐骨神经属Ⅱ型变异,胫神经穿梨状肌下孔,腓总神经穿梨状肌.股后皮神经由2个神经根汇合而成,1根穿梨状肌,1根穿经梨状肌下孔,2根在距梨状肌下缘0.5cm处汇合成股后皮神经.阴部内血管和阴部神经未见异常.右侧梨状肌上下孔穿经结构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髋关节手术损伤臀上血管后并发臀内侧上部坏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标本,解剖观察梨状肌上孔、臀上血管神经走行及分支分布,髂内动脉造影观察吻合情况。结果:梨状肌上孔为半圆形,中点高(11.6±2,4)mm,下界宽(22.3±4.2)mm;梨状肌上孔内侧缘骨壁厚(7.5±1.2)mm;臀上动脉外径厚(2.3±1.3、)mm;外径宽(4.8±1.0)mm;臀上动脉深支分布臀中小肌;浅支外径厚(0.9 0.6)mm;外径宽(2.7±0.8)mm,分布臀大肌内侧上部。臀上静脉1支型占30.0%,2支型占70.0%;臀上静脉浅支外径厚(0.6±0.2)mm,外径宽(0.9±0.6)mm。结论:术中将臀大肌向内推臀上动、静脉挤压至梨状肌上孔内侧缘骨壁上,致臀上血管断裂,并发臀内侧上部软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4.
臀上动脉深上支髂骨骺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为带血供的髂骨骺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臀部标本以及 2侧儿童标本上 ,观测臀上动脉深上支的行程、分支及滋养支 ;选用 5 0块髋骨 ,观察髂骨嵴前外侧部的滋养孔。结果 :儿童臀上动脉深上支的分支、分布与成人相似 ,位于臀中肌深面和臀小肌上缘 (相当臀前线 ) ,循髂骨嵴弓形向前 ,达髂前上嵴 ,沿途分出平均 (4 .2± 1.1)支外径 0 .5~ 1.1mm的髂嵴支 ,分布髂嵴骨膜 ,并发细小分支进入滋养孔。从髂前上棘至结节区 ,在距髂嵴缘下方 2cm范围内 ,平均有(2 2 .4± 6.7)个滋养孔。结论 :以臀上动脉深上支及其分支为蒂 ,在髂嵴前部可切取带骺骨瓣 ,以修复长管骨骨骺缺损。  相似文献   

5.
为髋关节直接外侧入路确定臀上神经的体表投影和手术安全区 ,在 44侧的成人尸体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与该入路关系紧密的臀上神经最下支分支的分布。结果手术入路的安全区为①在经大转子尖分别作与髂后上棘连线、髂嵴垂直连线、髂前上棘上方 3cm和髂前上棘连线 ,在这些连线上 ,最下支距大转子尖的距离分别为 5 5± 0 6、 4 8± 0 6、 4 3± 0 6、 6 4± 0 8cm ;②在经大转子外侧最凸点分别作与髂后上棘连线、髂嵴垂直连线、髂前上棘上方 6cm和 3cm的髂嵴连线 ,最下支距大转子外侧最凸点的距离分别为 1 0 0± 0 8、 9 0± 0 8、 7 5± 0 6、 8 9± 0 7cm。上述两组数值所在点作连线即分别为最下支神经的体表投影。结果表明 :投影以下至大转子尖或大转子外侧最凸点之间无明显血管神经分布 ,在此区内撑开臀中、小肌肌纤维显露髋臼均不会损伤臀上神经  相似文献   

6.
臀股部肌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78侧下肢标本和10个动脉铸型灌注标本及1个新鲜尸体臀下动脉墨汁灌注标本上进行了解剖学研究。臀下动脉在梨状肌下孔分为肌支和皮支,血管平均外径:臀下动脉2.9mm;臀下静脉,有1条者为6.7mm,有2条者为2.6mm。臀下动脉供养臀股部皮肤的面积为42×20cm,该处皮有双重神经支配,是一处较好的拱皮区。1982年10月我们将此肌皮瓣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臀三角内梨状肌上、下孔和坐骨神经的体表定位,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观察30侧成人臀区标本。以同侧股骨大转子外侧缘最突出点(A)、坐骨结节(B)、髂后上棘(C)三点,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臀三角。观测臀三角内梨状肌、坐骨神经、梨状肌上、下孔以及穿梨状肌上、下孔的血管神经与臀三角的位置关系。结果臀三角各边的长度分别为:髂后上棘转子间距,男(15.2±1.35)cm,女(11.5±0.72)cm;髂后上棘结节间距,男(13.3±0.87)cm,女(10.3±0.49)cm;转子结节间距,男(8.3±0.83)cm,女(5.5±0.61)cm。臀上动脉、静脉、神经出入梨状肌上孔的体表投影在髂后上棘与大转子连线中、上2/5交界处向下0~6.8 mm内;臀下动脉、静脉、神经出入梨状肌下孔处的体表投影在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中、下2/5处;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孔处的体表投影在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中外3/5处。结论臀三角的相关数据对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的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观测了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的数目、起始、走行和分布,其中肩关节支数为2~4支;在上关节支中有66.6±8.6%穿过肩胛上孔,下关节支中有93.3±4.6%穿过肩胛下孔.根据结果探讨了引起肩周炎疼痛的原因与肩关节支受压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在局部解剖学课的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1例左侧穿经梨状肌下孔的血管神经均存在变异,臀下血管神经、股后皮神经、阴部神经及阴部内血管均由梨状肌上孔穿出,坐骨神经属"V"型变异。现报道如下。成年男尸,身高约180cm,左侧梨状肌起自骶骨前面,穿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肌腹长7.2 cm,宽4.0 cm。臀上血管神经未见异常,由梨状肌上孔穿出并分支进入臀中肌支配该肌。  相似文献   

10.
髋关节后侧入路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髋关节后侧手术入路及如何避免易损伤结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侧成尸下肢标本,参照手术进路的层次对相关结构和神经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1.臀大肌的神经和血管及其分支均从肌深面入肌,入肌点均在臀大肌前缘后方。2.在竖脊肌起点外侧缘与大转子尖连线上距大转子尖距离:臀上血管神经束上支为(105.8±29.6)mm;臀上血管神经束下支为(78.6±36.8)mm。3.坐骨神经半腱肌支上支入肌点与坐骨结节距离为(102.6±56.2)mm;坐骨神经股二头肌支最上支入肌点与坐骨结节距离为(127.1±50.5)mm;坐骨神经半膜肌支上支入肌点与坐骨结节距离为(135.6±85.1)mm。结论:1.从大转子尖向上分离臀中肌臀小肌时不要超过大转子尖与髂嵴连线的下1/2,最安全应在1/3以内,以免损伤臀上血管神经束下支。2.切断梨状肌的位置越贴近大转子越不易损伤坐骨神经,梨状肌肌腱残留长度在保证吻合的情况下越短越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供肩胛上神经卡压症针刀手术入路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及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行局部层次解剖。①观察肩胛上神经位置,行程和分布,以及与周围结构的相互毗邻关系。②测量肩胛上下孔;肩胛上下横韧带的相关数据。③设定肩胛上神经的体表测量标志,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①肩胛上神经由臂丛C5、6形成后,越过颈后三角向外,经肩胛上孔入冈上窝,分出冈上肌支、上关节支,其主干改名为冈下肌支穿肩胛下孔入冈下窝,分出冈下肌支、下关节支。②肩胛上孔横径7.90±3.0mm;纵径6.2±1.2mm;肩胛下孔横径9.81±1.53mm纵径7.81±2.40mm;肩胛上横韧带长13.4±0.5mm;肩胛下横韧带长25.3~3.9mm。③引用黄德清所测数值:设定肩胛上孔为A点,肩胛下孔为B点,肩胛上角为C点,肩峰外侧端为D点。肩胛冈内侧端与肩胛骨内侧缘相交处为E点。AD/AC相对值为1.26±0.47;BD/BE相对值为0.60±0.08。结论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解剖学研究数据能为肩胛上神经卡压症针刀手术提供较安全的入路及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12.
双梨状肌1例     
男尸 ,身长 16 5cm ,年龄约 6 0岁 ,臀部皮肤无疤痕。解剖臀部时发现左侧梨状肌正常 ,右侧为异常的双梨状肌 ,现报道如下 :右侧的双梨状肌实为两个头肌 ,长头起自骶骨前面 ,穿坐骨大孔 ,止于股骨大转子 ,与正常梨状肌类似。短头起自坐骨大切迹附近的髂骨翼外面骨面 ,距股骨大转子 2 .5cm处移行为肌腱 ,且与长头肌腱会合 ,止于股骨大转子。短头肌腹长 4 .5cm ,中部宽 2 .8cm。该例梨状肌长短头间有一间隙 ,短头与臀小肌、髂骨骨面之间也有一间隙 ,从而形成梨状肌上、中、下三孔。上孔中有臀上动脉、静脉、神经通过 ,主要分布至臀中肌、臀小肌…  相似文献   

13.
髋关节外侧入路安全区的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髋关节直接外侧入路确定臀上神经最下支的体表投影和手术安全区。方法 在 46侧无下肢疾患的成人尸体标本上 ,解剖定位臀上神经最下支的体表投影 ,并在临床进行应用。结果 手术入路的安全区为①术前 :以大转子外铡最凸点为圆点 ,该点与髂嵴垂直连线上的 9cm处为半径作一弧线 ,该线即为臀上神经最下支的体表投影 ,弧线与大转子外侧最凸点之间的扇形区域即为安全区。②术中 :以大转子尖为圆心 ,该点与髂嵴垂直连线上的 5cm处为半径作一弧线 ,弧线与大转子尖的扇形区域为安全区。结论 安全区内无重要血管神经分布 ,在此区内撑开臀中、小肌肌纤维显露髋臼不会损伤臀上神经。临床应用 2 0 0余例 ,均未发生髋关节外展功能障碍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在89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臀上血管浅支的分支和分布到髂骨的情况等。臀上动脉浅支分为上支,中支和下支。中支为以臀上血管浅支为蒂髂骨移植的血管,中支的起始可分为4种类型,起始处外径为1.5mm,供应髂骨后外侧部的面积为8×11cm。讨论了以臀上血管浅支为蒂髂骨移植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相似文献   

15.
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症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小针刀减压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症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4侧常规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冈上孔、冈下孔和肩胛上神经及血管,观察冈上孔、冈下孔及其与肩胛上神经、血管的走行位置关系,测量有关数据.结果冈上孔位于锁骨锥状结节的后端深面,由肩胛切迹和横架于其上方的肩胛上横韧带围成,距体表(4.75±0.79)cm.冈下孔位于肩胛冈中外1/3交界处下方2cm处的深面,由冈盂切迹和连于肩峰根部及肩胛骨背面的肩胛下横韧带围成,距体表(3.93±0.95)cm.肩胛上神经起自臂丛上干,行向后外下,穿冈上孔人冈下窝,再向后穿冈下孔入冈下窝,沿途发支至冈上肌、冈下肌和肩关节.肩胛上血管经肩胛上横韧带的外上方入冈上窝与神经伴行.结论本文提出同时扩大或开放两孔进行治疗的新思路,提供的有关数据和定位方法,可提高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症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带血供的坐骨神经桥接颈7神经根二期移位重建截瘫下肢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坐骨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布和吻合;坐骨神经与自身躯干长度比例;选择性臀下动脉墨汁注射。结果:坐骨神经臀段营养血管来自臀下动脉,由前内侧进入,外径(1.5±0.7)mm(0.6~3.8mm);股后段来自股深动脉穿支,由前外侧进入;小腿段胫神经来自胫后动脉分支。上述节段血管在神经干表面分出升支和降支,彼此吻合,形成一个纵贯神经全长和供血丰富纵向的吻合血管链。自梨状肌下缘至内外踝连线,神经长(79.3±3.6)cm(70.0~86.0cm),梨状肌下缘至锁骨上缘中点距离为(60.6±3.1)cm(51.0~66.0cm)。选择性臀下动脉墨汁注射显示胫神经远端有墨染。结论:臀下动脉坐骨神经营养支是带血供坐骨神经移位桥接重要的供血途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解剖学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22具(男13具,女9具)44侧成尸标本,解剖观测肩胛上切迹,冈盂切迹的形态特点以及肩胛上神经走行、分支及分布的解剖学特点,所测数据统计学处理。 结果 肩胛上切迹类型:U型占40.91%(18侧),浅U型占22.73%(10侧),大弧型占27.27%(12侧),方形占9.01%(4侧)四种。肩胛上切迹的厚度为(1.55±0.36)mm。肩胛上神经主干与冈上肌支所成角为(86.04±1.28)°。冈下肌支的入肌点,有22.73%在该肌的起点处,77.27%在中或外1/3处。冈盂切迹的厚度在(6.82±1.21)mm 。肩胛上神经自肩胛上孔穿出点至肩胛冈基底部的高度为(11.13±0.21)mm;至冈盂切迹的水平距离为(14.03±0.64)mm 。肩胛上神经转折角为(49.65±1.63)°。 结论 肩胛上切迹的类型、肩胛上切迹和冈盂切迹的厚度,肩胛上神经转折角的大小、神经主干与冈上肌支的角度以及冈下肌支的入肌点等均是肩胛上神经卡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除皱术中防止眶上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除皱术中防止眶上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防腐固定标本和5例新鲜标本,解剖观察眶上神经的走行、分布及毗邻,分析其分布特点及预防损伤的手术方法。结果:①按分布区域和解剖层次,眶上神经可分为外侧支(深支)、内侧支(浅支);②外侧支包含眶上神经主干和多数分支,以2-3支从眶上孔发出,或以单一束支从眶上孔发出,在走行过程中逐渐发出2-3支。67.7%的内侧支为细小分支,22.3%为单一束支;③眶上神经外侧支的外侧边界可走行在上颞线上,外侧支主干分布在上颞线及其内侧(1.6±0.2)cm范围内。结论:(1)眶上神经位于眶上孔与同侧额结节、上颞线连线间的区域内;(2)在额部除皱术中,合理设计切口,避免在上述区域内的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分离可预防眶上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9.
2 Innervationofthemedialepicondylarmuscles :ananatomicstudyin 5 0casesC .Chantelot,C .Feugas ,P .Guillem ,etal.5 0例标本上内侧髁上肌神经支配的解剖学研究正中神经的典型分支有 5个 ,支配内侧髁上肌的分布于旋前圆肌 2个分支(上、下支 ) ,支配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的1个共干 ,另有 1分支支配指浅屈肌。 2位工人将 30侧经甲醛处理的上肢标本和2 0侧经新鲜冷冻尸体的上肢标本做成 5 0侧解剖标本以供研究。在 5 0例标本中 ,与常见的神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带血管的肋间神经与髂腰肌支吻接重建屈髋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成人标本上对支配髂肌、腰大肌的神经进行解剖和观察。结果:支配腰大肌的神经纤维主要来源于L2,其次是L3肌支纤维在L2神经干的外上部走行,部位较恒定。髂肌肌支则在股神经合于起始处发出,神经纤维主要来源于L4,其次为L3及L2。结论:将肋间神经转位从背侧手术入路与L2神经根前支外上部端侧吻接,或经腹手术入路于股神经起始部与髂肌肌支吻接术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