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的手术疗效和治疗策略.方法 对15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手术方式分为: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以肿瘤所在部位:颈段、胸段、腰骶段分别对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在颈段采取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在胸段采取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在腰骶段采用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较合适.结论 进行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时,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2.
胸椎椎管内外肿瘤不仅生长于椎管及椎间孔,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胸髓压迫症,并长入胸腔,压迫椎旁组织如主动脉、腔静脉、奇静脉等,与上述结构紧密相连,导致手术困难[1].2002年5月至2008年1月,作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胸椎椎管哑铃形肿瘤1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硬膜下良性肿瘤的手术疗效和治疗策略。[方法]于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对15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手术方式分为:A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B种,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C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D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以肿瘤所在部位:颈段、胸段、腰骶段分别进行评价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结果]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在颈段采取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在胸段采取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在腰骶段采用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较合适。 [结论] 进行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时,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4.
以往椎管内肿瘤切除,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手术等椎管内手术多采用椎板和棘突切除的方法进入椎管,由于椎板切除术后,尤其小儿多节段切除,破坏了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术后易发生脊柱畸形,为此,我们自1993年初,开展了保留根板和林突椎管切开的新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资料本组71例,男38例,女33例。年龄2岁6个月~28岁。胸段1例,胸腰段1例,腰段69例。脑性瘫痪67例,椎管内肿瘤2例,硬膜外血管瘤卒中1例,脊髓纵裂1例。67例脑性瘫痪椎板切开的范围为;腰。到骰162例,腰。到邓;2例,腰‘到骼。3例,其余4例切开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段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16例颈段椎管哑铃形肿瘤,对肿瘤的生长特点、临床症状及手术切除方法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6例均达到全切除肿瘤,且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多数颈段椎管哑铃形肿瘤可由颈后中线入路手术全切除,少数位于脊髓腹侧的肿瘤或侵犯椎动脉的椎旁肿瘤可选择颈外侧入路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哑铃型椎管肿瘤的各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意义。评价手术疗效。方法;对我院29例哑铃型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哑铃型椎管肿瘤患者,均行Ⅰ期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获得随访25例,18例已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影像学检查在哑铃型椎管肿瘤的诊断上占重要地位,特别是MRI检查;早期手术,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法及脊柱稳定性的维护。方法我院近3年的手术病例6例,对6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变位于胸段1例,胸腰段3例,腰段2例;6例病人肿瘤均位于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性质为神经鞘瘤4例,脊膜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均行手术切除。结果 6例病人均全切肿瘤,恢复良好,随访2年,见患者脊柱无明显变形。结论椎管内多节段肿瘤通过后椎板成形,可以完全暴露肿瘤,术后还纳椎板固定有助于患者脊柱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哑铃型生长的椎管内肿瘤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切除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报告了8例与胸外科联合经椎 管和胸腔I期切除S例该类肿瘤。3例位于下颈段,5例位于胸段,8例MRI均示椎管外部分突入左侧胸腔。术后病理 报告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术后10d症状减轻,1例神经内分泌癌辅助全身化疗半年,随 访至今已2年,无复发。作者认为联合手术增加了I期切除该类肿瘤的机会,也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和风险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多节段椎管神经鞘瘤的应用前景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一例多节段复杂胸腰段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T7-L5椎体节段髓外硬膜下,部分呈囊性变,T12-L5椎体部分骨质破坏。采用经右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为患者行神经鞘瘤切除术,术中肉眼全切肿瘤。术后卧床1月后开始下床活动;术后6月可从事一般体力活动;术后12月临床症状无复发,未出现脊柱活动障碍与畸形。结论:半椎板入路椎管肿瘤显微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充分准备前提下,椎管内多节段神经鞘瘤可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高颈段椎管内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颈段椎管内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8例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肿瘤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3例;痊愈4例,好转3例,症状恶化1例。结论 术中避免损伤脊髓、保护好椎动脉及处理好椎旁静脉丛是提高全切率、提高预后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22例,其中肿瘤位于颈段10例,胸段7例,腰段5例。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被全切除,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未见新的神经功能损害或脊柱畸形并发症。结论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且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优点,适用于治疗位于侧面或侧背面生长的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2.
带蒂椎板成形显露切除胸腰段脊髓肿瘤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髓肿瘤切除术后带蒂椎板成形术重建胸腰椎后部结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3 6例胸腰段脊髓肿瘤患者施行带蒂胸腰椎板成形术显露切除肿瘤 ,以在肿瘤切除术后重建脊柱后部结构稳定性。结果 :术后经过 1~ 5年随访 ,除 3例肿瘤复发外 ,余 3 3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或大部消失 ,成形椎板愈合良好 ,椎管完整。结论 :带蒂椎板成形术符合脊柱的解剖生物力学特性 ,在常规胸腰段脊髓肿瘤手术中可替代现行的全椎板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病理性扩大的椎间孔入路切除椎管内外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6例椎管内外哑铃形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为椎管内外哑铃形生长, 椎间孔呈病理性扩大.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扩大椎间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肿瘤位于颈段8例、胸段3例、腰段5例.结果 16例肿瘤均达全切除,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3.2 h;术中平均失血240 mL;术后平均在院时间7.8 d.术后随访336个月, 平均10.7个月.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或缓解, 无明显手术并发症与脊柱畸形发生.结论 对于以椎间孔外部分为主的哑铃形神经鞘瘤, 采用经扩大椎间孔入路不破坏脊柱的骨性结构, 避免了术中的过度显露, 能最大限度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丁晓  李志斌  伍益  黄戈 《中外医疗》2013,32(19):89-90,92
目的探讨微创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肿瘤的技术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和分析该院采用微创显微手术治疗66例椎管内髓外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66例患者中,神经鞘瘤48例,脊膜瘤14例。肿瘤位于颈段22例,胸段25例,腰段15例,骶段4例。几乎所有肿瘤均获得全切,术后及随后3个月~3年随访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微创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且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全椎板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86例胸腰段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急性期病例的治疗结果,探讨前后路手术及长短节段脊柱复住器的适应证的选择,方法:60例经前路战压植骨,采用Z-plate钢板等内固定,126例后路手术,其中30例采用Harrington长节段复位固定,96例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随访6个月~36个月,平均14个月,短节段固定复住效果明显优于长节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疗效满意,固定可靠,无断棒断钉等并发症,结论:胸腰段爆裂骨折宜选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对于急性损伤,胸11、12椎骨折,若椎管管径受累未达20%,且后纵韧带较完好时,宜选用后路手术;若椎管管径受累超过20%,且后纵韧带断裂时,应选择前路手术;腰1、2椎骨折,当椎管受累达50%以上,选择前路手术,反之,椎管管径受累小于50%时,选择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病灶已经侵犯双侧椎弓根、椎管及椎旁重要组织器官的胸腰椎转移瘤患者,采用单纯后外侧入路椎体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胸腰椎转移瘤23例,其中10例符合手术条件,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进行单纯后外侧入路椎体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以及后路内固定系统固定。结果10例术后疼痛症状、神经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对于病灶已经明显侵犯双侧椎弓根、椎管或者脊椎旁其他重要组织器官以及一般情况较差的胸腰椎转移瘤患者,单纯后外侧入路椎体病灶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达到手术目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总结63例椎管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1993年3月至2001年6月63例手术病人,其中颈段13例,胸段30例,腰骶段20例,叙述了其临床表现,MR55例,椎管造影8例,CT12例,62例经后正中椎板全切除入路,显微手术30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57例,次全切除6例,随访3个月至5年,优良率89.6%。结论 (1)MRI是椎管内神经鞘瘤的首选影象检查方法。(2)积极应用显微手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和保全脊髓功能,特别是在颈段和大型肿瘤时。(3)该病大部分预后良好,如属于神经纤维瘤病,呈颅内和椎管内多发肿瘤则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椎管哑铃形肿瘤起源椎管内,通过椎间孔生长到椎旁,形似哑铃,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复杂,占椎管肿瘤的6%,多为良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占60%~90%.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一期显微手术治疗的椎管哑铃形肿瘤27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哑铃型生长的椎管内肿瘤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切除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报告了8例与胸外科联合经椎管和胸腔Ⅰ期切除8例该类肿瘤。3例位于下颈段,5例位于胸段,8例MRI均示椎管外部分突入左侧胸腔。术后病理报告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术后10d症状减轻,1例神经内分泌癌辅助全身化疗半年,随访至今已2年,无复发。作者认为联合手术增加了Ⅰ期切除该类肿瘤的机会,也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和风险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切除术后骨片回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构建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椎板切除后骨片回纳者为研究组,骨片不回纳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脊柱稳定性等。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对各结局变量与基线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构建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结果:术后1年,研究组脊髓神经功能和并发症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08,P<0.001)。下颈段或单一节段半椎板切除后不回纳骨片者术中出血量小(P=0.027,P=0.001),胸段或2个节段椎板切除后骨片回纳者出血量小(P=0.003,P < 0.001)。建立了术后1年McCormick评分<3分、术后1年McCormick评分改善和术后1年脊柱变形的预测模型,各模型特异度分别为0.921、0.838、0.546,灵敏度分别为0.526、0.576、0.906,准确度分别为0.870、0.836、0.798。结论: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切除后回纳骨片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从减少出血量角度考虑,下颈段、单个节段半椎板切除建议不回纳骨片,而胸段、2个节段半椎板切除时建议回纳骨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