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退行性腰椎不稳发病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性别、年龄、相应节段椎间盘退变、小关节突骨关节炎以及椎体滑脱与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行腰椎MRI及站立位过伸过屈侧位片检查,观察L1-S15个运动节段的椎间盘退变、椎间小关节退变以及有无椎体滑脱。腰椎不稳分为前水平位移不稳.后水平位移不稳和角度不稳。椎间盘退变分四度。小关节突退变分为4级。腰椎滑脱分四度。将结果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前向水平不稳与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与椎间小关节骨关节炎呈负相关,与椎体滑脱呈正相关;后向水平不稳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与椎间小关节骨关节炎呈正相关,与椎体滑脱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退行性腰椎不稳与多种因素具有显著相关性,但腰椎滑脱不一定有不稳。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腰椎间盘置换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d isc d isease,DDD)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是成年人疼痛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传统观念认为腰椎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是成功的,但它并不是一种完美的手术,没有保留脊柱的生理运动功能。现已证实腰椎运动节段的融合加快了邻近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退变〔2〕。腰椎功能解剖学和生物力学领域深入的研究使得不同构造和材质的现代人工椎间盘装置的发展成为可能。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 ial d isc rep lacem ent,ADR)作为腰椎融合之外治疗DDD的另一合理的选择,目的是使退变椎间盘引起的疼痛得到长…  相似文献   

3.
椎间盘退变遗传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指由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引起的以颈肩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包括了临床上常见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退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腰痛,退变性颈、腰椎不稳症和退变性颈、腰椎管狭窄症等.人的一生中均会出现或轻或重的DDD症状.据资料统计,DDD患者占美国骨科住院人数的1/3以上.了解IDD的发生机制必将为预测和治疗DDD提供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章宏  王玲  王星 《颈腰痛杂志》2023,(5):874-876
目的 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下小关节积液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本院11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男42例,女70例,年龄(61.33±5.93)岁;均为L4-5滑脱。收集患者影像资料,MRI轴位片判断小关节积液情况,并设为积液组与未积液组。比较两组患者椎间盘Pfirrmann退变分级、椎体滑脱距离以及滑脱程度,并分析小关节积液宽度与Pfirrmann退变分级、椎体滑脱距离以及滑脱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12例中,小关节积液54例,小关节积液平均宽度(2.90±0.45)mm。积液组病程、ODI指数显著高于未积液组(P<0.05);积液组Pfirrmann分级、椎体滑脱距离以及滑脱程度均显著高于未积液组(P<0.05);积液组小关节积液宽度与Pfirrmann分级、椎体滑脱距离以及滑脱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普遍存在腰椎小关节积液现象,且小关节积液与腰椎滑脱程度、椎间盘退变分级具有正相关关系,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诊...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Modic改变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Roos等率先报道在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的MRI中发现邻近终板区域的椎体信号改变.1988年Modic等系统描述了存退变的腰椎间盘终板及终板下骨质MRI信号改变的类型、分型标准及组织学变化.随着MRI在腰椎退变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广大学者将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s,DDD)中终板及终板下骨质MRI信号的改变称之为Modic改变.近年来对Modic改变的研究方兴未艾,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治疗退变性腰间盘疾病、腰椎滑脱和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疗效比较。方法126例应用PLIF手术治疗患者,其中退变性腰间盘疾病(degenerative lumber disc diseases,DDD)52例、腰椎滑脱(spondylolisthesis,SL)43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31例,术前和术后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痛及腿痛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s,V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26个月,平均18个月。ODI评分:DDD组减少22.5分,SL组减少28.2分,FBSS组减少22.2分,各组手术前后有统计学差异(配对t检验,P<0.05),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方差分析,P>0.05)。腰痛VAS评分:DDD组减少4.1分,SL组减少3.8分,FBSS组减少3.2分,各组手术前后有统计学差异(配对t检验,P<0.05)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方差分析,P>0.05)。腿痛VAS评分:DDD组减少3.8分,SL组减少3.5分,FBSS组减少2.2分,各组手术前后有统计学差异(配对t检验,P<0.05),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方差分析,P>0.05)。结论PLIF治疗能够明显减轻DDD、SL和FBSS 3组患者的腰腿痛及改善相关功能障碍,但3组治疗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腰椎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疾患的一项基本技术,常用于治疗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退变性椎体滑脱、进行性退变性脊柱侧凸、假关节、退变性椎间盘疾病及腰椎关节突综合征等疾病。其主要优点是:①在生物力学上可获得运动节段最稳定的内固定效果;②重建前柱分载负荷的性能,保护后方器械内固定效果。使得畸形的矫正在愈合期间得以维持。并使后方器械的疲劳性断裂减至最低。目前.椎间cage和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逐渐取代了单纯植骨融合技术和单纯钉板固定系统.使椎间融合率大幅提高。随着脊柱外科技术和内固定器械的迅猛发展.腰椎融合术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椎间盘退变过程中 ,椎间盘退变的放射影像学与病理学改变。方法 选用 4 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切除兔腰椎间棘间、棘上韧带及棘突、关节突 ,造成力学失稳状态诱导形成椎间盘退变模型。术后一周、 3个月、 8个月时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 ,观察腰椎影像学变化。第 3个月、 8个月时取腰椎间盘 ,进行组织检查 ,评定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模型建立后 ,3个月、 8个月的X线片显现对照组无明显改变 ,实验组腰椎后突畸形 ,椎间隙狭窄 ,随着时间延长椎体软骨终板钙化更加明显。组织学观察发现 ,实验组随术后时间延长 ,髓核由椎间盘内脱出 ,并伴有椎间盘两侧软骨终板的纤维化即软骨终板发生退变。结论 椎体软骨终板的退变是椎间退变早期的主要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在1955年由Newman首先提出,他记载了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性关节炎所产生具有完整椎弓的椎体的滑动。腰椎退变与退变性滑脱腰椎退变的病变基础是椎间盘,在其退变的基础上,脊椎的关节软骨、关节突及其韧带发生相关的变化,而出现神经根的压迫,腰椎的滑动。与之对应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几十年间,在脊柱外科治疗腰椎退变性椎间盘疾病主要的手术方法仍然为脊柱融合,其临床满意程度文献报道于65%~93%\[1~3\]不等。但是,脊柱融合牺牲了关节的活动性,并且使得邻近节段的关节退变。因此,保留关节的活动和腰椎生理运动是本病治疗一个很重要的目标。腰椎全椎间盘  相似文献   

11.
腰椎退变性疾病(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3 退变性腰椎滑脱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指因腰椎退变引起损害节段的上位椎 体向前或向后滑动;若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称为退变性腰椎 滑脱症。 3.1 病理 由于腰椎椎间盘和两个小关节突关节软骨进行性退变, 关节囊及棘上、棘间韧带松弛,腰椎不稳,导致小关节突的相 互制约能力逐步减弱,损害节段的上位椎体向前或向后滑动, 但与峡部崩裂导致的椎体滑脱不同,退变性滑脱通常不超过 椎体前后径的30%,Ⅰ°为主,占90.5%,Ⅱ°仅占9.5%;后 者是椎节间丧失了制约关系,随着剪应力的加大,上位椎体前 滑脱可达Ⅱ°、Ⅲ °,甚至位移至下位椎体的前面。 发生退变性滑脱的椎节通常有节段性椎管狭窄,当两侧 关节突退变破坏不对称时,上位脊椎相对下位脊椎发生旋转, 导致侧隐窝和椎管变形和狭窄,引起相应的神经根压迫。  相似文献   

12.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由于腰椎退行性病变引发椎间盘功能异常,腰椎韧带松弛,关节突增生,同时进一步导致运动节段失稳的临床症侯群,包括退变性腰椎间盘疾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及退变性腰椎滑脱[1].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疾患的一项基本技术,是以病损部位为中心,自病损区上位正常椎体至下位正常椎体做植骨术,使多个节段发生骨性连接,使之在力学上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治疗脊柱病损,消除疼痛,防止畸形,重建稳定性和保护脊髓神经的目的,常用于治疗腰椎退变性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不稳、椎体滑脱等疾病.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后椎弓根螺钉器械和椎间融合器的不断改进,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器(Cage)逐渐取代了单纯的植骨融合技术和单纯钉板固定系统,使得腰椎融合率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保留部分关节突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在保留部分关节突情况下应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摄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测量是否有椎间失稳;在轴位MRI上分别测量保留完整关节突、1/2切除、全部切除三种情况下关节突内侧距离以及旁矢状位上、下椎体前后缘切线的距离。根据上述数据选择后路腰椎间融合器的宽度、长度,规划手术,应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施行椎间融合。结果:16例中,7例术前有椎间失稳;L4/5、L5/S1两节段术前MRI测量上述三种情况下关节突距离差异显著(P<0.01)。12例于术中切除1/2关节突,2例约切除2/3,2例切除超过2/3。14例单纯置入腰椎间融合器,2例辅助使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随访6~24个月,无术后椎间滑移;15例骨性融合,时间5~15个月;1例未愈合,随访期间未发生腰椎间融合器移位。结论:应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时多数患者难以保留完整关节突;而选择宽度10mm以内的后路腰椎融合器、保留约1/2的关节突在大多数病例是可行的,经短期随访,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与腰椎退变性滑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在腰椎退变性滑脱的病因学意义。方法:对53名L4~5退变性滑脱患者及53名正常对照者的MRI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测量L4~5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及对称性。并根据T2加权像椎间盘信号强度判定椎间盘退变程度,根据腰椎X线片记录腰椎滑脱程度。结果: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的关节突关节方向与正常者相比更偏向矢状位(P〈0.05)。不对称程度也更为明显(P〈0.05)。在退变性滑脱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并探讨腰椎骨密度和相邻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同时有腰椎磁共振和DXA腰椎骨密度检查的男性人群224例、女性人群288例。Pfirrmann法评估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多因素回归统计分析腰椎骨密度与年龄、体重指数以及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结果男性人群年龄显著小于女性人群(P0.01),而男性人群体重指数大于女性人群(P0.01);男性人群各节段腰椎骨密度均大于女性人群(P0.01),女性人群各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大于男性人群(P0.01);下腰椎(L3、L4)的腰椎骨密度和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均比上腰椎高(L1、L2)。男性人群中,下腰椎L4椎体骨密度与相邻的L4/5椎间盘退变程度呈正性相关(Coef.=0.04,P0.05);女性人群中,下腰椎L3和L4椎体骨密度分别与相邻的L3/4、L4/5椎间盘退变程度呈正性相关(Coef.=0.04,P0.01);其余椎体骨密度与相邻椎间盘退变均未见统计学相关性。结论下腰椎椎体骨密度越大,相邻的椎间盘退变越严重。相对较高的腰椎骨密度可能是腰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腰椎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是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包括相邻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退变、椎体滑脱、椎管狭窄、椎体压缩性骨折等~([1、2])。其中近端相邻关节突关节的退变既非常常见,又容易导致新的临床症状产生,且较远端相邻节段发生更早、更明显~([3、4])。目前研究认为,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对近端相邻关节突关节侵扰(facet joint violation,FJV)是加速关节突关节退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椎体膏密度(BMD)变化特点.方法:40例老年骨质琉松症并发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年龄>50岁)进行腰椎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测定椎体包括L2-IA椎体,以BMD值为标准,研究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病变椎体BMD与非病变椎体的差异,结果:40例患者中病变节段椎体BMD值高于紧邻的非病变节段(P<0.05)结论: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腰椎病变节段比其紧邻的节段BMD增高.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腰椎退变性疾病日益多见,主要包括椎间盘、骨质、小关节突、周围韧带以及软组织等的退变,其中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是腰椎椎间盘的退变。腰椎椎间盘退变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为遗传易感性、衰老、机械负荷及营养供应障碍因素的共同作用[1]。早期评价腰椎椎间盘退变状况对进一步明确退变机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评价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腰椎椎间盘退变的各种评价方法的改良和应用越来越受重  相似文献   

19.
内固定在退变性腰椎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前,应用于退变性腰椎疾病的内固定物大多是由椎弓根螺钉与板或棒组合而成,且多经后入路操作1。最近,椎体间融合装置简称cage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1991年,Steffee等2应用一种碳纤维cage,Kozak等3应用异体股骨皮质环充填自体骨移植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这些内固定方法虽各不相同,但其目的都是帮助脊柱获得牢固的骨融合。然而,这些内固定方法的作用及其适应证尚未被普遍认识。本文拟就近年来有关内固定在退变性腰椎疾病融合术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一、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与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是某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骨性结构参数的特点及其与椎间盘-终板退变的相关性,探讨骨性结构参数对腰椎侧凸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作为病例组,同时期、同年龄段及同性别比例诊断为腰椎退变性疾病(除外腰椎侧凸)的89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椎体和椎间两侧高度及两侧关节突矢状角,计算椎体和两侧椎间平均高度及两侧关节突平均矢状角作为骨性结构参数。测量病例组患者的腰椎侧凸角及前凸角。采用pffirman及Modic分级评分法对各个椎间盘及邻近终板退变程度进行量化。比较两组的骨性结构参数,分析骨性结构参数与椎间盘-终板退变、腰椎侧凸角及前凸角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凸凹侧骨性结构参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不对称分布;对照组两侧骨性结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椎间盘-终板退变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骨性结构参数不对称度与椎间盘-终板退变评分有相关性(P<0.05),与腰椎侧凸角呈正相关(0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