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地龙注射液对细胞哮喘模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2表达的影响,探讨地龙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价值。方法 给予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P2D(HBE)以不同的干预和治疗,分为:单纯培养组即对照组(A组),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Derp1)(10 μg·mL-1)组(B组),Derp1(10 μg·mL-1)+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1×10-6mol·L-1)组(C组),Derp1(10 μg·mL-1)+地龙注射液(0.9 mg·mL-1)组(D组),Derp1(10 μg·mL-1)+地龙注射液(9 mg·mL-1)组(E组), Derp1(10 μg·mL-1)+地龙注射液(18 mg·mL-1)组(F组),培养72 h,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TGF-β1 mRNA, Smad2 mRNA 表达;并收集以上各组上清液,作用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72 h,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结果 B组TGF-β1mRNA, Smad2 mRNA表达较A组明显升高(P<0.01);各地龙组及C组,TGF-β1 mRNA、Smad2 mRNA表达低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A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HLF中FN表达与HBE各对应组TGF-β1 mRNA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地龙注射液有抑制哮喘气道重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2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桦木酸对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肺组织中NF-κB、β-arrestin2表达的影响。方法 15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桦木酸组,每组5只。对照组予以单次气管内注射1 mL·kg-1 0.9%生理盐水,模型组和桦木酸组予单次气管内快速注射5 mg·kg-1博来霉素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1天后,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10 mL·kg-1 1%可溶性淀粉溶液,桦木酸组给予50 mg·kg-1的桦木酸悬浮液,持续21天。HE、Masson染色方法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IL-6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NF-κB、β-arrestin2、IκBα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匀浆中IL-6水平升高,NF-κB、β-arrestin2、IκBα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桦木酸组肺组织匀浆中IL-6水平降低,肺组织中NF-κB、β-arrestin2、IκBα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结论 桦木酸可减轻肺部炎症、减慢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可能与下调肺组织中NF-κB、β-arrestin2有关。  相似文献   

3.
张敏  王守安  刘黎星 《中草药》2014,45(9):1288-1292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中干预TLR-NF-κB通路的机制。方法 10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倍氯米松组,每组25只。应用卵清白蛋白制备AR模型,施加雷公藤多苷干预。HE染色观察鼻黏膜形态改变并计数炎性细胞浸润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5(IL-5)及免疫球蛋白(IgE)的量,实时定量 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Toll样受体(TLR4)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变应性损伤明显,鼻黏膜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TNF-α、IL-5及IgE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LR4和NF-κB的表达较对照组也明显增高(P<0.05);雷公藤多苷及倍氯米松组鼻黏膜以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IL-5、IgE、TLR4和NF-κB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可通过影响TLR-NF-κB信号传导通路,降低TLR4及NF-κB的表达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干眼症细胞凋亡模型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含药血浆对foxp3mRNA的作用。方法 对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的泪腺上皮细胞进行培养,实验采用3代泪腺上皮细胞,将其随机分为淫羊藿总黄酮、雄激素和空白组。建立干眼细胞模型,将含有淫羊藿总黄酮、丙酸睾酮和空白的血浆分别加入三组泪腺上皮细胞进行干预,然后加入Trizol试剂分离RNA,最终免疫反应相关因子Foxp3mRNA的表达采用定量PCR法来检测。结果 雄激素组和淫羊藿总黄酮组中Foxp3mRNA的含量高于空白组,差异显著(P < 0.01);淫羊藿总黄酮组中Foxp3mRNA的含量高于雄激素组,差异显著(P < 0.01)。结论 含有淫羊藿总黄酮的血浆可增加干眼泪腺上皮细胞凋亡模型中Foxp3mRNA的含量。淫羊藿总黄酮含药血浆可增加Foxp3mRNA的含量来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6.
木林洁  董飞侠  姜程曦  程锦国 《中草药》2017,48(7):1380-1385
目的 探讨肾病I号方醋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Shenbingyihao Decoction,EASD)对肾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洛丁新(洛丁新片1.67 mg/kg)组、肾病I号方(生药18.75 g/kg)组、EASD(EASD,300 mg/kg)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各组ig给药14 d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清,检测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取肾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评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TGF-β1、a-SMA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3个给药组大鼠血清Scr、BUN升高(P<0.05),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P<0.05),肾组织TGF-β1、a-SMA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3个给药组大鼠的血清Scr、BUN下降(P<0.05),肾组织TGF-β1、a-SMA表达下降(P<0.05)。结论 肾病I号方及EASD能够延缓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a-SMA的表达,从而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怡  关晶  徐凡  梁秀睿  张誉馨  金佳琦  傅继华 《中草药》2021,52(24):7501-7510
目的 探讨鹿血晶保护肾脏以及抑制顺铂诱导肾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设对照组、模型组及鹿血晶(160、400、1000 μg/mL)组和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抑制剂氯吉兰(15 μmol/L)组,加入药物预处理1 h后加入顺铂(20 μmol/L)刺激24 h诱导细胞损伤。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鹿血晶(0.78 g/kg)组,鹿血晶组预给药7 d,然后模型组及鹿血晶组ip顺铂(25 mg/kg)诱导肾损伤,继续治疗3 d后处死动物。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以及细胞及小鼠肾组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采用荧光探针DCFH-DA、Mito-Tracker Red CMXRos及荧光染料Hoechst 33342分别检测细胞内ROS含量、定位及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B淋巴细胞瘤-2(B 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NADH脱氢酶1(NADH dehydrogenase 1,ND1)、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ATP合成酶亚单位6(ATP synthase 6,ATP6)、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hosphorylated NF-κB p65,p-NF-κB p65)、抑制子κBα(inhibitor of NF-κB,IκBα)、p-IκBα蛋白表达,细胞及小鼠肾组织色氨酸羟化酶1(tryptophan hydroxylase,Tph1)、芳香簇氨基酸脱羧酶(aromatic amino acid decarboxylase,AADC)、5-HT2A受体(5-HT2Areceptors,5-HT2AR)、MAO-A蛋白表达;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肾组织Tph1、AADC、5-HT2AR、MAO-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鹿血晶可抑制HK-2细胞内ROS、MDA及上清液中TNF-α、IL-1β水平(P<0.05、0.01),降低细胞内GSH、SOD水平(P<0.05、0.01),抑制细胞凋亡。鹿血晶(1000 μg/mL)组与氯吉兰组的作用效果接近,两组对顺铂诱导NF-κB p65磷酸化、细胞凋亡激活(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上调及Bcl-2表达下调)、呼吸链功能下降(ND1、CYTB、ATP6表达下调及ATP水平降低)的逆转作用也接近。并且,鹿血晶(1000 μg/mL)组可明显抑制顺铂诱导的HK-2细胞Tph1、AADC、5-HT2AR、MAO-A表达上调以及5-HT含量升高(P<0.05、0.01),而氯吉兰组使5-HT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荧光探针检测表明,线粒体是顺铂刺激时HK-2细胞产生ROS的部位,且鹿血晶(1000 μg/mL)组和氯吉兰组对其有相似的抑制效果。HE染色显示,顺铂致小鼠肾组织损伤的部位主要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该部位也是Tph1、AADC、5-HT2AR、MAO-A表达上调最明显的部位。鹿血晶可抑制顺铂诱导的Tph1、AADC、5-HT2AR、MAO-A蛋白表达的上调及肾组织5-HT、ROS含量升高(P<0.01)。结论 鹿血晶活性成分抑制顺铂诱导肾损伤的机制可能是直接作用于肾脏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抑制顺铂对细胞Tph1、AADC、5-HT2AR、MAO-A表达的上调,从而抑制细胞的5-HT合成及线粒体5-HT降解,达到抑制线粒体ROS生成、保护呼吸链,最终抑制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凋亡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肾茶黄酮对急性肾衰中肾小管上皮细胞保护作用。方法 甘油制备大鼠急性肾衰模型,检测成功后提取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模型组、(100、200、300、400)μg·mL-1肾茶黄酮组,其中(100、200、300、400)μg·mL-1肾茶黄酮组分别添加对应剂量肾茶黄酮,对照组未经处理的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对照组和模型组正常培养。分别在培养(0、3、6、12、24、36) h 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各组细胞处理24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试剂盒、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SOD活性、MD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细胞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和Mad相关蛋白3(Smad3)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细胞培养(3、6、12、24、36)h OD450降低(P < 0.05);与模型组相比,(200、300、400)μg·mL-1肾茶黄酮组在细胞培养6h OD450升高(P < 0.05);(300、400)μg·mL-1肾茶黄酮组在细胞培养(12、24、36)h OD450升高(P < 0.05)。各组细胞处理24h,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OD活性、细胞凋亡率,caspase3、caspase9、BAX、TGF-β1、Smad3蛋白水平升高(P < 0.05),MDA活性、BCL2蛋白水平降低(P < 0.05),随着剂量的升高,各组呈剂量依赖性变化。与模型组相比,(100、200、300、400)μg·mL-1肾茶黄酮组细胞凋亡率,SOD活性,BCL2、TGF-β1、Smad3蛋白水平降低(P < 0.05),MDA活性、caspase3、caspase9、BAX蛋白水平升高(P < 0.05),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肾茶黄酮可促进急性肾衰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抑制凋亡,抑制氧化应激,抑制促凋亡蛋白的表达从而减缓急性肾衰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氯化钴(CoCl2)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缺氧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CoCl2模型组(200 mmol·L-1)、鳖甲煎丸低(0.55 g·kg-1)、中(1.1 g·kg-1)、高(2.2 g·kg-1)和扶正祛瘀胶囊组(0.56 g·kg-1扶正祛瘀胶囊)。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巨噬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与HIF-1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HIF-1α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CoCl2刺激24 h后,RAW264.7细胞增殖受抑制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用相应含药血清处理24 h后,各用药组能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IF-1α、IL-1β、IL-6 mRNA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处理后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巨噬细胞中HIF-1α、IL-1β、IL-6 mRNA的表达水平(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IF-1α及M1巨噬细胞表型蛋白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M2巨噬细胞表型蛋白IL-10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组HIF-1α、IL-6、TNF-α蛋白表达降低(P<0.05),CD163、IL-10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F-κB p65、磷酸化(p)-NF-κB 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激酶α/β(p-IKKα/β)、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组NF-κB p65、p-NF-κB p65、p-IKKα/β、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促进HIF-1α和NF-κB p65的入核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和扶正祛瘀胶囊组能抑制HIF-1α和NF-κB p65的入核表达。结论 鳖甲煎丸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减轻缺氧环境下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反应损伤,从而延缓肝纤维化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HIF-1α/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小鼠模型,探讨新蒲饮与奥美拉唑联用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效果以及对Toll样受体2 (Toll-liκe receptor-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转录因子κappaB(Nuclear Factor κappa B,NF-κB)信号通路和下游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 (Interleuκin-1β,IL-1β)的干预机制。方法 50只6-8周龄SPF级C57BL/6小鼠(雌雄各半)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标记并按不同性别分笼造模。共分为5组:对照组(正常组、模型组)、新蒲饮组、新蒲饮加奥美拉唑(PPI)组、西药三联组(阿莫西林 + 克拉霉素 + 奥美拉唑)。模型组、新蒲饮组、新蒲饮加PPI组、西药三联组进行HP相关性胃炎造模:适应性饲养1周之后接种幽门螺杆菌菌液,灌胃3次(隔日一次)。定植4周后随机从各组中抽取1只雄鼠和1只雌鼠,用快速尿素酶法以及Giemsa染色法检验造模是否成功。第42天给药组予相应浓度药物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次/日,连续2周。灌胃结束4周以后处死所有小鼠。用快速尿素酶法以及Giemsa染色法检测HP根除率,并在光镜下观察HE染色胃黏膜炎症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组织中TLR-2、MyD88、NF-κB的蛋白含量表达;Western-Blot技术检测胃组织中TLR-2、MyD88、NF-κB、IκB激酶-α (IκK-α)、磷酸化IκB-α (p-IκB-α)蛋白含量表达;qPCR技术检测胃组织中TLR-2、MyD88、NF-κB的mRNA表达水平;最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降低,胃黏膜组织炎症情况严重,蛋白表达TLR2、MyD88、NF-κB、IκK-α、p-IκB-α以及基因表达TLR2、MyD88、NF-κB和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β含量升高(P < 0.05);与模型组比较,新蒲饮组、新蒲饮加PPI组及西药三联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升高,胃粘膜组织炎症情况改善,TLR2、MyD88、NF-κB、IκK-α、p-IκB-α以及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β含量降低(P < 0.05);与新蒲饮组相比,新蒲饮 + PPI组、西药三联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黏膜组织炎症改善,TLR2、MyD88、NF-κB、IκK-α、p-IκB-α以及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β含量降低(P < 0.05);新蒲饮加PPI组与西药三联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黏膜组织炎症情况大致相同,TLR2、MyD88、NF-κB、IκK-α、p-IκB-α以及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β含量(P > 0.05)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HP相关性胃炎发生的机制可能与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及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β释放相关;2、新蒲饮具有杀幽功效,与PPI合用杀幽效果更佳,堪比西药三联,初步猜测可能与PPI抑酸功能有关。3、新蒲饮以及新蒲饮加PPI可能通过抑制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及TNF-α、IL-1β的释放而发挥其抗炎作用,而新蒲饮联合PPI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杨丽  朱晓峰  王攀攀  黄丰  张荣华 《中草药》2013,44(22):3182-3187
目的 观察淫羊藿水提取物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骨向分化能力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阐释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以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ALP染色阳性率确定淫羊藿水提取物促MSCs骨向分化的最佳质量浓度,并以该质量浓度进行MSCs骨向分化实验。按是否添加经典成骨诱导液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成骨诱导剂组、淫羊藿水提取物(500 μg/mL)组、淫羊藿水提取物(500 μg/mL)+成骨诱导剂组,每3~4 d各组更换含相应物质培养液1次,连续干预14 d。通过检测各组ALP、I型胶原(Col I)、骨钙素(BGP)和钙化结节等骨向分化指标的变化,以评价淫羊藿水提取物对MSCs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通过检测TGF-β1、BMP-2的表达,研究淫羊藿水提取物促MSCs骨向分化的作用机制。结果 淫羊藿水提取物最佳促MSCs骨向分化的质量浓度为500 μg/mL;成骨诱导剂组、淫羊藿水提取物组及淫羊藿水提取物+成骨诱导剂组均能促进MSCs骨向分化及上调TGF-β1和BMP-2的表达。结论 淫羊藿促进MSCs骨向分化,上调TGF-β1、BMP-2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竹节参总皂苷对脂多糖(LPS)刺激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竹节参总皂苷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一氧化氮(NO)试剂盒法检测竹节参总皂苷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的NO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分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IL-1β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胞核内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竹节参总皂苷的安全用药范围为≤80 mg·L-1;与LPS模型组相比,竹节参总皂苷各剂量组(0.1,1,10,40 mg·L-1)均能显著降低LPS刺激下RAW264.7细胞NO,TNF-α和IL-1β分泌;竹节参总皂苷各剂量组(10,40 mg·L-1)均能抑制iNOS,TNF-α,IL-1β mRNA表达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论:初步证实了竹节参总皂苷对LPS致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 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神经复元方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中雄激素受体(AR)的活化影响,探讨其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新生24 h的SD大鼠的海马组织,分离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通过微管相关蛋白2 (MAP-2)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对SD大鼠给予神经复元方灌胃处理,分离血清,获得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再利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检测确定含药血清的最佳处理浓度。使用 100 μmol/L的H2O2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处理致损伤,分为空白血清组、损伤模型+空白血清组、损伤模型+含药血清组、损伤模型+氟西汀4组。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各组AR蛋白磷酸化及非磷酸化的情况。[结果] 与空白血清组相比,损伤模型+空白血清组的AR、p-AR蛋白表达显著下降。与损伤模型+空白血清组相比,损伤模型+含药血清组和损伤模型+氟西汀组的AR、p-AR蛋白表达上升。[结论] 神经复元方对H2O2诱导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有一定修复作用,能够促进AR活化,提示AR可能为神经复元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重要靶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糖尿病肾病(DKD)小鼠肾组织保护作用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及纤维化因子的影响。方法 24只11~12周龄db/db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并监测尿蛋白均阳性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加味组(16.0 g·kg-1)、厄贝沙坦组(13.5 mg·kg-1),每组8只。11~12周龄db/m组小鼠8只作为正常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其中补阳还五汤加味组及厄贝沙坦组灌胃相应药液,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治疗8周后收集标本,检测小鼠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尿素氮(BUN)、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NF-κB表达;同时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小球肥大,系膜外基质增加,基底膜增厚,囊腔变窄,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部分间质明显纤维化(P<0.01);FBG、mALB、TC、TG、BUN、SCr含量显著升高(P<0.01);炎症因子TNF-α、IL-1β、MCP-1及纤维化相关蛋白TGF-β1α-SMA、FN表达显著升高(P<0.01);同时肾组织NF-κB通路活化程度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加味干预后,DKD小鼠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显著改善(P<0.01);mALB、TC、TG含量显著下降,BUN、SCr含量显著降低(P<0.01);TNF-α、IL-1β、MCP-1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同时抑制了肾组织NF-κB通路活化及纤维化因子表达(P<0.05,P<0.01),但是对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味可通过抑制NF-κB通路活化及纤维化因子表达,对DKD小鼠发挥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减轻肾脏病理损伤,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方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观察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抑制情况及细胞内的胶原蛋白的含量,确定出实验用含药血清的最佳血药浓度;其次,应用TGF-β1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将实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处理组,TGF-β1处理+最佳浓度含药血清干预1 h组(含药血清组),TGF-β1处理+基因敲除阴性对照组(sh-NC组),TGF-β1处理+IL-7A基因敲减组(sh-IL-17A组),TGF-β1处理+最佳浓度含药血清干预1 h+过表达质粒阴性对照组(Vector组),TGF-β1处理+最佳浓度含药血清干预1 h+IL-17A过表达质粒组(IL-17AOE组),进行相应药物培养后,检测各组细胞的增值率、胶原蛋白及IL-17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TGF-β1处理组中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增值率、胶原蛋白、IL-17A蛋白含量及IL-17A mRNA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含药血清组细胞的增值率、胶原蛋白、IL-17A蛋白含量及IL-17A mRNA表达量较TGF-β1处理组明显较少,而自噬小体的数量较TGF-β1处理组明显增多;sh-IL-17A组细胞的增值率、胶原蛋白、IL-17A蛋白含量及IL-17A mRNA表达量较sh-NC组明显较少,而自噬小体的数量较sh-NC组明显增多;IL-17AOE组细胞的增值率、胶原蛋白及IL-17A mRNA等各项指标较Vector组明显增多,而自噬小体的数量较Vector组明显减少。结论 补肾活血方可以对MRC-5细胞中的胶原显著降解。这一作用与抑制IL-17A介导的通路,激活细胞自噬,进一步降解胶原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6.
孙玉凤  李媛  李风华  张艺凡  张玉  任荣 《中草药》2013,44(23):3364-3367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0.1 mg/kg)阳性对照组,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0.55、1.1、2.2 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sc 40% CCl4橄榄油溶液,每周2次,连续给予6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同时,各给药组每天给予相应药物10 mL/(kg?d) 1次,连续给药11周。于11周末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smad 3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α-SMA蛋白及TGF-β1、smad 3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和秋水仙碱可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α-SMA蛋白及TGF-β1、smad 3基因的表达,其中以鳖甲煎丸2.2 g/kg的效果更显著。结论 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TGF-β1/smad 3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和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党参多糖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大鼠T细胞免疫紊乱和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从60只SD大鼠中随机挑出50只建立慢阻肺“肺脾气虚证”模型,余下10只作为对照组。通过烟熏加脂多糖法并配合番泻叶浸液建立大鼠慢阻肺脾肺气虚证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地塞米松组给予1.95 mg/kg的地塞米松,党参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200、100、50 mg/kg的党参多糖,模型组和对照组均按照大鼠体质量1 mL/kg灌胃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治疗30 d。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水平;瑞氏-吉姆萨染色(Giemsa)后对肺组织灌洗液中炎性细胞计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病变;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NF-κB、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信使核糖核酸(mRNA)相对表达量;通过免疫共沉淀法检测肺组织中NF-κB和IκBα结合水平;通过凝胶迁移实验(EMSA)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F-κB与DNA结合情况;通过蛋白免疫印记(WB)检测大鼠肺组织核NF-κB、胞浆NF-κB、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及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p-IκBα)水平。[结果] 治疗后,地塞米松组和党参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外周血CD3+、CD4+、CD4+/CD8+均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组和党参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严重炎性细胞浸润,气管壁变形增厚,地塞米松组和党参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均出现好转;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IκBα与NF-κB可结合,且模型组IκBα和NF-κB结合最少,党参多糖低剂量组稍多,地塞米松组和中剂量组较多,党参多糖高剂量组更多,对照组最多。IκBα mRNA、胞浆NF-κB蛋白和IκBα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模型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组和党参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党参多糖可抑制慢阻肺肺脾气虚证大鼠T细胞免疫紊乱,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和肺组织病变,推测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传导,下调NF-κB mRNA和核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上调IκB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胞浆NF-κB蛋白表达水平,抑制NF-κB核位移,抑制p-IκBα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治伤巴布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acute soft tissue injury, ASTI)模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治伤巴布剂干预ASTI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伤巴布剂组、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组、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四组均予以左侧后肢小腿ASTI造模。造模成功后,治伤巴布剂组于标记部位立即予治伤巴布剂(修剪成1.5x3cm大小)外敷,并用胶布固定;其余四组均予等剂量赋形剂(修剪成1.5×3 cm大小)外敷处理,胶布固定;持续外敷,共持续24 h。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在造模前30 min予腹腔注射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400 μg/kg/天)1次;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在造模前30 min予腹腔注射AKT信号通路抑制剂perifosine(20 mg/kg/天)1次。分别于0(造模前)、2h、4h、8h、12h、24h测量受伤小腿肌肉处的周长,并计算肌肉肿胀率(muscle swelling rate,MSR)。24 h药物干预结束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后将左侧后肢小腿损伤中心部位进行取材,分成三份。一部分用于观察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一部分用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65 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水平;剩下部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水平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测定p38MAPK、AKT、NF-κB p65、核因子抑制蛋白α(inhibitor kappa B alpha, IκBα)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MSR显著增加(P<0.01);病理形态学上,骨骼肌组织可见大面积肌细胞排列紊乱,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内可见红细胞聚集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水平显著升高(P<0.01);磷酸化p38MAPK(p-p38)/总p38MAPK(t-p38),磷酸化-AKT(p-AKT)/总-AKT(t-AKT)明显升高(P<0.01),NF-κB p65及NF-κB p65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伤巴布剂组MSR在治疗第8 h、12 h、24 h显著下降(P<0.01),且在治疗第24 h,其MSR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下降更明显(P<0.05);病理学评分显著下降(P<0.01),且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下降更显著(P<0.05);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更显著(P<0.05);p-p38/t-p38及p-AKT/t-AKT明显下降(P<0.01),NF-κB p65及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且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在降低NF-κB p65及NF-κB p65 mRNA相对表达值方面更显著(P<0.01)。结论 治伤巴布剂可能同时对p38MAPK、AKT信号通路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引起NF-κB活性下调,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下调,进而引起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水平下调,减轻ASTI炎症反应,从而改善ASTI。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加味升降散基于刺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1/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通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坏死性凋亡及肾纤维化的干预机制。方法 75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升降散低、中、高剂量组(4.365、8.73、17.46 g·kg-1)和厄贝沙坦组(0.013 5 g·kg-1),灌胃给药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肾脏病理变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大鼠肾组织中IL-1β、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明显,24 h UTP、IL-1β、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中IL-1β、TNF-α、MCP-1、TGF-β1、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RIP1、RIP3、磷酸化(p)-MLKL、MLKL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升降散各剂量组及厄贝沙坦组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4 h UT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中IL-1β,TNF-α,MCP-1,TGF-β1,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RIP1、RIP3、p-MLKL、MLKL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结论 加味升降散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RIP1/RIP3/MLKL信号通路,阻止肾组织坏死性凋亡,抑制肾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肿瘤细胞与血小板相互作用诱导的卵巢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集落形成法,观察血小板对SKOV3体外生长的诱导作用及丹参注射液(12,24,48 g·L-1)的抑制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小板-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系统及血小板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并观察丹参注射液对TGF-β1分泌的影响;采用微量板法和ELISA观察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血小板聚集和分泌的影响,并检测丹参注射液的抑制作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血小板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及单独用丹参注射液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血小板诱导组吸光度A570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丹参注射液组A570则较血小板诱导组显著降低(P<0.01),且与丹参注射液组比较,经血小板诱导的同剂量丹参注射液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更显著(P<0.01)。与空白组比较,血小板诱导组集落数明显增加(P<0.05);血小板+丹参注射液的集落数则明显低于血小板诱导组(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血小板诱导组上清液中TGF-β1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丹参注射液组TGF-β1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丹参注射液(24 g·L-1)组比较,经血小板诱导的同剂量丹参注射液组抑制率更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经丹参注射液处理的血小板上清中TGF-β1明显减少(P<0.05,P<0.01);经丹参注射液处理的SKOV3上清中TGF-β1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SKOV3细胞上清液诱导组的血小板聚集、血栓素A2(TXB2)和5-羟色胺(5-HT)分泌显著升高(P<0.01),细胞上清液诱导+丹参注射液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且与丹参注射液(24 g·L-1)组比较,经细胞上清液诱导的同剂量丹参注射液组抑制率更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血小板诱导组的磷酸化TGF-β激活激酶1(p-TAK1),p-NF-κB表达显著升高,p-NF-κB抑制蛋白(p-IκB)表达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丹参注射液组p-TAK1,p-NF-κB表达均显著降低,p-IκB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丹参注射液可通过抑制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对SKOV3细胞增殖产生的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分泌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