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对启东县1 980~1984年胃癌、肺癌、食管癌年龄别死亡率Logistic曲线的拟合检验,明确显示了这三种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年龄变动趋势,为今后对其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相似文献   

2.
利用Gompertz方程、Logistic方程和Richards方程分别拟合饲喂5个不同日粮蛋白水平的昆明系小鼠所产仔鼠0、3、6、9、12、15、18、21日龄时的平均体重,进行生长曲线分析。结果表明,3个方程能很好地拟合小鼠的生长过程,拟合优度R~2在0.9824以上。综合比较,Gompertz方程更有利于小鼠的生长曲线研究。  相似文献   

3.
背景 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防控形势严峻,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但目前关于胃癌发病年龄预测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 D-环区(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胃癌患者发病年龄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消化内科经胃镜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提取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线粒体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并进行线粒体DNA D-Loop区测序。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胃癌患者发病年龄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胃癌患者发病年龄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不同分化程度患者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153G基因型患者的发病年龄〔(48.0±5.3)岁〕早于153A基因型患者〔(60.1±0.8)岁〕(χ2=7.757,P=0.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线粒体DNA D-Loop区SNPs位点153A/G是预测胃癌患者发病年龄的影响因素〔HR=0.323,95%CI(0.140,0.745),P=0.008〕。 结论 线粒体DNA D-Loop区SNPs位点153A/G或许可以作为胃癌发病年龄的新型预测指标,通过分析线粒体DNA D-Loop区的多态性,可以帮助识别早发的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对中国实验用小型猪(CEMP)早期生长发育进行拟合并比较分析,找出对CEMP适宜的生长曲线模型.方法 测定CEMP封闭群所选个体不同周龄的体质量,离乳前按每周统计;离乳后按每2周龄统计体质量数据.用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对封闭群种猪体质量早期生长发育进行拟合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分别拟合CEMP的生长过程发现,Gompertz模型生长曲线估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Gompertz模型估测本研究建立的封闭群最大体质量是31.13 kg,拐点日龄101.31 d,拐点体质量11.45 kg,从估测日增重看,从7日龄的0.0343 kg/d,逐渐增加到101.3日龄的最大值0.1603 kg/d,而后逐渐减小,表现为生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结论 本研究为CEMP封闭群选育和饲养工作建立了适宜的生长曲线模型,对改善饲养管理方法和繁殖育种等方面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单中心胃癌围手术期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诊断为胃癌并行手术治疗后于住院期间或手术后<30 d死亡患者36例,同时随机调取胃癌手术后恢复良好并顺利出院且术后生存时间≥30 d的患者共230例,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围手术期死亡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胃癌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50%(36/71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ASA评分、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及肿瘤分期是导致胃癌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高龄晚期胃癌伴有合并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应完善术前准备,进行术前干预,降低胃癌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本文对我院1990~1997年经胃镜诊断和病理活检证实的60岁以上老年人胃癌160例的临床、内镜与病理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具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采用Logistic曲线,对福建省恶性肿瘤死亡率资料进行数学模拟,建立恶性肿瘤死亡率年龄分布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表明福建省恶性肿瘤死亡率年龄分布的规律,同时还可用于预测人群中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和死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甘肃省酒泉市农村居民1987~2000年胃癌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获得酒泉市10个乡居民的恶性肿瘤胃癌的死亡资料。结果调查地区1987~2000年共死亡6594人,其中恶性肿瘤死亡1240例,胃癌死亡450例,胃癌死亡率34.62/10万,标化死亡率35.56/10万。结论酒泉市恶性肿瘤胃癌死亡率1987~2000年与1975~1986年比较,未见明显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青海省胃癌的死亡率很高,在全国居第一位。男女合计死亡率40.63/10万,发病年龄以40~59岁为高峰,男性多于女性,死亡分布主要是西宁地区以及东部农业区。同时,进一步探讨指出饮食因素,如多量摄入食盐、多量进食腌制酸菜、进食霉变食物及过量饮酒,均为胃癌高发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探讨,为胃癌的早期预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甘肃省疾病监测点胃癌死亡特征,为制定胃癌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肃省各监测点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收集的胃癌死因数据进行核对,按照ICD标准进行死因编码,然后由甘肃省CDC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1993-2007年甘肃省疾病监测点胃癌死亡均处于肿瘤死亡的第一位。2007年胃癌的死亡率为36.73/10万,占所有肿瘤死亡的35.91%,胃癌死亡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5 420人年,潜在减寿年数顺位处第一位,胃癌死亡的减寿率为3.38‰,胃癌平均死亡年龄为64.08岁,去胃癌死因预期寿命为72.83岁,延长寿命0.75岁。胃癌死亡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结论胃癌死亡率和减寿率均处甘肃省肿瘤死亡的第一位,并且男性死亡大于女性死亡,中老年男性是胃癌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
在对胃癌组织和同体正常胃组织进行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饱和分析和Scatchard作图基础上测定了胃癌组织和同体正常胃组织的蛋白质和DNA含量,及LDL受体水平(各15例),以探讨胃癌与LDL代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胃癌组织蛋白质和DN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2.从LDL受体饱和分析和Scatchard作图表明胃癌组织的LDL受体的亲和性和特异性与相应正常胃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胃癌组织的LDL受体水平明显升高,最高达相应正常组织的4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吸烟对胃癌的影响,对来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又将两组按年龄、性别、职业、有否胃病家族史、反酸呃逆进行配对。符合上述条件者210对,男175对,女35对。同时又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与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配对分组比较。结果发现,吸烟组胆汁反流者167例,胃癌者46例;非吸烟组胆汁反流者59例,胃癌者21例。经X~检验,两组胆汁反流,胃癌均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3.
超声内镜诊治胃癌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诊断术前胃癌浸润深度(T分期)的准确性,为胃癌手术和内镜下粘墨切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术前使用线阵型超声内镜对业经病理证实的胃癌52例进行检查,行TNM分期,将术前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2例均行手术治疗。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EUS的T分期总准确率为65.4%,T1、T2、T3、T4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4/5、7/12、7/19和16/16,其中EUS准确诊断早期胃癌4例,但1例胃黏膜下层癌,被诊断为固有肌层癌。EUS对手术可切除的预测为75.0%,但T4期胃癌手术切除率仅为25.0%(4/16)。结论EUS能准确判断胃癌浸润深度和早期胃癌,对指导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有很大帮助。对T4期胃癌患者,虽然诊断准确性较高,但对指导根治性手术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4.
Gastric cancer remains one of the leading malignancies in China. The history of modern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could be dated back to the early fifties with an overall 5-year survival rate of around 10%. Remarkable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ever since in terms of operability, resectability and 5-year survival rate which ranges now from 30% to over 50%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In regard to problems and future perspective, apart from the effort which should be redoubled in increasing the detection rate of EGC, the need to popularize the new international TNM staging system, to carry out in-depth studies on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gastric cancers and the role of the spleen in the evolution of gastric cancer, and to include new potential adjuvant measures in the therapeutic regimen of AGC are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15.
胃癌与生长抑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免分析法 (RIA)测定 2 0例胃癌患者血浆、胃液、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生长抑素 (SS)含量 ,并与 1 8例健康人对照。结果发现胃癌组血浆S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 ,胃癌组血浆SS含量又明显高于其本身胃液中SS含量 (P <0 .0 0 1 ) ;癌旁组织SS含量明显高于癌组织中SS含量 (P <0 .0 0 1 )。提示胃癌患者血浆SS增高有利于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 ;胃癌患者的SS仍以内分泌形式进入血循环为主 ;检测胃粘膜不同部位的SS有助于对胃癌的诊断及确定肿瘤的范围 ,给予外源性SS治疗可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检测分析了25例胃癌、11例健康人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血清中雌二醇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并发现雌二醇的减少与胃癌的浸润型有关,而与病理分型无关。本文提出雌激素治疗作为浸润型胃癌根治切除术的辅助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检测胃癌和胃良性病患者外周血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胃癌微转移和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7例胃癌,及4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EGFR mRNA。结果:4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外周血EGFR均为阴性。胃癌患者组EGFR mRNA表达阳性为42.1%(24/57)。EGFR mRNA表达阳性在胃癌TNM分期中为I期27.3%(3/11),Ⅱ期15.8%(3/19),Ⅲ期61.9%(13/21)及Ⅳ期83.3%(5/6),(P〈0.05)。EGFR mRNA表达阳性在低未分化及中高分化癌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中外周血中EGFRmRNA可以作为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志,可作为胃癌微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0nt,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组内源性非编码调控RNAs,其功能具有多样性,通过对靶基因的调控而影响肿瘤细胞生物进程.胃癌是国内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占各类肿瘤之首,从分子水平研究胃癌发生机制及治疗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发现很多miRNA及其作用靶点在胃癌细胞的增值、侵袭、转移、凋亡及和胃癌的治疗、预后均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近5a有关胃癌的上调miRNA及其作用靶点的研究做一综述,为今后胃癌中miRNA的筛选及其靶点的验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粘膜肌厚度的变化与不同部位胃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有3 ̄8年随访资料的107例有标本进行了不同部位粘膜肌厚度的形态测量,并与47例胃良性病变不同部闰粘膜肌厚度作了比较。结果:不同部位胃癌的存活率不同;癌区及商品 周粘膜肌厚度越厚,胃癌患者预后越差(P〈0.01),胃良性病变窦区粘膜肌明显较体区得(P〈0.01),结论:胃癌粘膜肌厚度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Bax基因在大肠癌,胃癌的突变情况。方法:用QIAamp方法提取肿瘤和正常组的DNA,选择5对引物,经PCR扩增,走DNA序列胶电泳,检测其MI及Bax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果:胃癌有8例MI阳性,其中3例Bax基因有突变,大肠癌有14例MI阳性,其中6例Bax基因有突变。结论:Bax基因突变在胃癌和大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ax基因是胃癌、大肠癌MI^+的遗传改变受累的一个靶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