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胺碘酮联合甘草次酸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活性、凋亡及自噬的影响。 方法 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20 μmol/L胺碘酮与不同浓度甘草次酸处理HepG2细胞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单独或联合作用24 h后采用Annexin Ⅴ/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和p62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LC3绿色荧光聚集体的形成;另外,预先加入自噬抑制剂羟氯喹(HCQ)和自噬促进剂雷帕霉素,采用同样的实验方法研究自噬对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 结果 不同浓度甘草次酸与20 μmol/L胺碘酮联合作用48 h后HepG2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单药组,当80 μmol/L甘草次酸与20 μmol/L胺碘酮时,细胞存活率为50%左右,故后续实验中甘草次酸浓度均为80 μmol/L。联合作用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单药组,Beclin-1和LC3Ⅱ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单药组,p62蛋白的表达量低于单药组;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联合作用组EGFP-LC3荧光聚集体数量多于单药组;胺碘酮与甘草次酸联合作用于HepG2细胞,加入自噬抑制剂可抑制自噬促进细胞凋亡,降低细胞活性,采用自噬促进剂促进自噬细胞凋亡率降低,活性增加。 结论 胺碘酮与甘草次酸联用可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增加,细胞活性降低,自噬水平增加;其诱导的自噬对细胞是一种保护性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低氧诱导因子-2琢(HIF-2琢)对自噬介导的人肝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HepG2/ADM)顺铂(cisplatin)耐药的影响及机制,以期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人肝癌细胞HepG2和HepG2/ADM分为7组并加入相应试剂:(1)HIF-2琢-siRNA+cisplatin组;(2)HIF-2琢-siRNA组;(3)NC-siRNA组;(4)3-甲基腺嘌呤(3-MA)+cisplatin组;(5)cisplatin组;(6)3-MA组;(7)对照组。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Beclin1、HIF-2琢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cisplatin组HepG2、HepG2/ADM细胞中LC3-Ⅱ、Beclin1、HIF-2α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5)。3-MA组HepG2/ADM细胞中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均P<0.05)。3-MA+cisplatin组HepG2/ADM细胞凋亡率较cisplatin组、3-MA组和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5);cisplatin组HepG2/ADM细胞凋亡率较3-MA组和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5)。HIF-2琢-siRNA组HepG2/ADM细胞中HIF-2琢、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较NC-siRNA组均显著下降(均P<0.05)。HIF-2琢-siRNA+cisplatin组HepG2/ADM细胞凋亡率较HIF-2琢-siRNA组、NC-siRNA组和cisplatin组均显著升高(均P<0.05);HIF-2琢-siRNA组和NC-siRNA组HepG2/ADM细胞凋亡率较cisplatin组均显著降低(均P<0.05)。沉默HIF-2琢表达后,随cisplatin处理浓度增加,HepG2/ADM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结论HIF-2琢可能通过调节自噬影响肝癌细胞HepG2/ADM的cisplatin耐药性,因此临床上可通过降低HIF-2α表达水平,提高cisplatin对肝癌细胞HepG2/ADM的杀伤作用,为晚期肝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噬在脂多糖(LPS)诱导成牙本质细胞(mDPC-23)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将5 μg/mL脂多糖作用于成牙本质细胞0、6、12、24 h后,CCK8检测细胞活力,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5 μg/mL脂多糖作用细胞24 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Beclin1和Atg5以及自噬相关通路AKT、p-AKT、mTOR和p-mTOR的表达水平。以脂多糖(5 μg/mL)和脂多糖(5 μg/mL)+3-甲基腺嘌呤(3-MA,5 mmol/L)为实验组,不加脂多糖或3-MA为空白对照组,作用细胞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 3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脂多糖作用mDPC-23细胞6、12 h,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无明显变化;作用24 h后,其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凋亡水平较作用0 h明显增加(P<0.05)。且脂多糖作用mDPC-23细胞24 h后,自噬标志蛋白LC3、Beclin1和Atg5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通路相关蛋白p-AKT和p-mTOR较对照组表达下降(P<0.05)。脂多糖组凋亡蛋白Caspase 3和Ba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多糖+3-MA组中凋亡蛋白明显低于脂多糖组(P<0.05)。结论 脂多糖可通过诱导mDPC-23自噬发生以促进细胞凋亡;而抑制自噬,可减弱脂多糖的促凋亡作用,提示在炎性牙髓组织损伤中,自噬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肝癌HepG2细胞自噬的作用,进一步研究苦参碱诱导HepG2细胞自噬的机制。方法将0.0(对照组)、0.4、0.8、1.6g·L-1苦参碱及0.4g·L-1苦参碱+10mmol·L-1自噬特异抑制剂(3-MA)分别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构建体外模型。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基因LC3-Ⅱ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自噬基因WIPI1的表达,Annexin V 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率,电镜观察HepG2细胞自噬体变化与凋亡情况。结果 0.4、0.8、1.6g·L-1苦参碱作用的HepG2细胞LC3-Ⅱ表达相比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0.4g·L-1苦参碱作用的HepG2细胞LC3-Ⅱ表达水平最高;0.4g·L-1苦参碱作用的HepG2细胞自噬体、WIPI1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0.4g·L-1苦参碱联合3-MA作用的HepG2细胞凋亡率较单纯0.4g·L-1苦参碱作用的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苦参碱诱导HepG2自噬且减少细胞凋亡,与WIPI1的表达相关。自噬抑制剂可抑制苦参碱诱导的自噬,促进肝癌细胞凋亡,二者联合可成为临床治疗肝癌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5.
姜黄素诱导人肝癌细胞系Huh7自噬和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姜黄素诱导人肝癌细胞Huh7自噬和凋亡的作用,以及抑制自噬对姜黄素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姜黄素(5、10、20、40 μmol/L)加入人肝癌细胞系Huh7的培养液中,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变化。Huh7细胞用5~40 μmol/L姜黄素培养48 h,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的比值,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小体的形成,评估Huh7细胞自噬水平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Huh7细胞凋亡情况。加入5 mmol/L自噬抑制剂3-甲基嘌呤(3-MA)和20 μmol/L姜黄素培养Huh7细胞,检测Huh7细胞凋亡水平和自噬水平的变化。结果 CCK-8检测显示姜黄素能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P<0.05,P<0.01),且细胞凋亡率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升高而上升;蛋白质印迹检测显示加入姜黄素后LC3-Ⅱ/LC3-Ⅰ的比值上升(P<0.05,P<0.01),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加入20 μmol/L姜黄素后自噬小体增多。与单独使用20 μmol/L姜黄素培养的Huh7细胞相比,姜黄素联用3-MA培养的Huh7细胞LC3-Ⅱ/LC3-Ⅰ的比值下降(P<0.01),自噬小体减少。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5~40 μmol/L姜黄素促进了Huh7细胞凋亡(P<0.05,P<0.01),而联用3-MA后与单独使用20 μmol/L姜黄素培养相比引起的Huh7细胞凋亡减少(P<0.05)。结论 姜黄素能诱导Huh7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自噬,抑制自噬能减弱姜黄素对Huh7细胞的诱导凋亡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MDA-MB-231细胞设置对照组以及1、3、5 mmol/L褪黑素处理组,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对细胞生长、转移的影响时,添加3-甲基腺嘌呤(3-MA)组、3-MA联合褪黑素组。使用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MDA-MB-231乳腺癌细胞24、48 h,并加入0.1%无水乙醇的细胞作为对照,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确定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筛选出3 mmol/L褪黑素用于后续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褪黑素对乳腺癌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检测3 mmol/L褪黑素对MDA-MB-231细胞凋亡率和自噬蛋白阳性着色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P62、Beclin1,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Snai1的水平。结果 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P<0.05);集落形成实验显示,3个浓度褪黑素处理组的集落数低于对照组;褪黑素作用24 h后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划痕愈合速度(P<0.01),并诱导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组的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P<0.05),Bcl2/Bax的比值逐渐减低(P<0.01);转录因子Snail减少,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增加;单独使用褪黑素能够诱导细胞内自噬标记蛋白LC3-ΙΙ/LC3-Ι、Beclin1表达增加,P62表达减少(P<0.05)以及Beclin1蛋白阳性着色增强,P62蛋白阳性着色减弱;3-MA+褪黑素组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0.001)、LC3-ΙΙ/LC3-(Ι P<0.05)以及凋亡蛋白Bax(P<0.01)、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P<0.001)明显低于褪黑素组,抗凋亡蛋白Bcl2(P<0.05)、转录因子Snail以及Bcl2/Bax的比值(P<0.01)高于褪黑素组。 结论 褪黑素可通过诱导MDA-MB-231乳腺癌细胞发生自噬,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并促进其凋亡,而减少自噬,可减弱褪黑素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噬在电离辐射诱导小鼠精母细胞GC-2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小鼠精母细胞GC-2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剂量(2、4和8 Gy)60Co辐射处理组.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观察自噬相关蛋白LC3(LC3-Ⅰ、LC3-Ⅱ)和Beclin1表达水平的改变,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C,C-2细胞内自噬小体的变化.用5mmol/L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处理GC-2细胞2h再给予60Co辐射处理,观察自噬抑制剂联合电离辐射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以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C-2细胞经60Co辐射处理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自噬体明显增多,自噬相关蛋白LC3-Ⅱ以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预先用5mmol/L 3-MA处理GC-2细胞2h再给予60Co辐射处理,自噬相关蛋白LC3-Ⅱ以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与未经3-MA处理组相比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 电离辐射可以诱导精母细胞发生自噬,抑制细胞自噬后可增强电离辐射对精母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2,2',4,4'-四溴联苯醚(PBDE-47)所致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异常自噬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一系列浓度梯度 MT(12.5、25、50、100、200 μmol/L)预处理 PC12 细胞 2 h 后,并联合浓度为 20 μmol/L的PBDE-47染毒细胞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25 μmol/L MT用于后续实验。实验分组为:溶剂对照组(0.5‰ DMSO)、20 μmol/L PBDE-47处理组、20 μmol/L PBDE-47+25 μmol/L MT处理组、25 μmol/L MT处理组。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自噬体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阳性着色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自噬关键蛋白自噬相关蛋白7(ATG7)、自噬选择性底物p62、LC3-II水平,以及凋亡相关蛋白活化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3(active caspase-3)和剪切型多(ADP-核糖)聚合酶(cleaved PARP)水平。结果 CCK8结果表明,PBDE-47处理组细胞活力相比对照组有所下降(P=0.001);与PBDE-47处理组相比,PBDE-47+25 μmol/L MT处理组细胞存活率上升且在8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与对照组相比,PBDE-47处理后PC12细胞LC3蛋白阳性着色增强;此外,PBDE-47处理组PC12细胞ATG7蛋白水平下降,p62、LC3-II、active caspase-3、cleaved PARP蛋白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与PBDE-47处理组相比,PBDE-47+MT处理组LC3蛋白阳性着色减弱;此外,PBDE-47+MT处理组ATG7蛋白水平上升(P=0.034),p62蛋白水平下降(P=0.048),LC3-II蛋白水平下降(P=0.018),active caspase-3蛋白水平下降(P<0.001),cleaved PARP蛋白水平下降(P=0.032)。结论 PBDE-47可通过诱导PC12细胞自噬损伤引起自噬体蓄积,并能促进细胞凋亡,从而降低细胞存活;褪黑素可改善PBDE-47所致PC12细胞异常自噬与凋亡,进而提高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K(GK)调节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设置分组为对照组、GK低浓度(GK-L,12.5 μg/mL)组、GK中浓度(GK-M,25 μg/mL)组、GK高浓度(GK-H,50 μg/mL)组、GK-H+AMPK抑制剂(Compound C,50 μg/mL GK+50 μmol/L Compound C)组。观察各组细胞形态以及细胞增殖、凋亡、自噬状况并分析自噬相关基因LC3、P62、Beclin1 mRNA表达以及AMPK、p-mTOR、mTOR、p-ULK1、ULK1、LC3、P62、Beclin1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K-L、GK-M、GK-H组细胞自噬泡数量增多,增殖率、p-mTOR/mTOR、p-ULK1/ULK1、p62表达显著下降,凋亡率、LC3、Beclin1表达、AMPK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GK-H组相比,GK-H+Compound C组细胞自噬泡数量减少,增殖率、p-mTOR/mTOR、p-ULK1/ULK1、p62显著增加,凋亡率、LC3、Beclin1表达、AM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GK可以诱导乳腺癌细胞自噬和凋亡、抑制其增殖,可能与激活AMPK/mTOR/ULK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随何欢  赵海霞  朱丽莎  唐春梅  梁婧  苏强 《西部医学》2020,32(11):1604-1607
【摘要】目的 观察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反应对葫芦素E(CuE)诱导人结肠癌细胞系HT 29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0001、001、01、1、10 μmol/L的CuE分别处理培养的HT 29细胞24、48及72 h,对照组仅用DMEM培养液。Annexin V 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Grp78以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表达水平。结果 Annexin V 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uE浓度升高,作用时间延长,凋亡细胞占总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蛋白印迹分析结果显示,用CuE处理HT 29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及Grp78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逐渐增(P>005),胞浆型LC3(LC3 Ⅰ)发生酶解,转变为自噬体膜型LC3 Ⅱ,且LC3 Ⅱ/LC3 Ⅰ比值大小呈现出先上升(P<005)后下降(P>005)的趋势。结论 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反应参与介导了CuE引起的人结肠癌细胞HT 29凋亡,其可能是CuE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通过激活细胞自噬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溶媒组、黄芪甲苷组、黄芪甲苷+自噬抑制剂组、自噬抑制剂组、自噬激活剂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剥夺氧、糖3h后再复氧、复糖12 h,并于复氧、复糖的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处理。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LC3-II、Beclin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出现典型的自噬小体,LC3-II、Beclin1表达均增多(P0.05),同时Caspase3表达、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也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组、自噬激活剂组自噬小体数量、LC3-II和Beclin1表达均增多(P0.05),Caspase3表达、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均下降(P0.05);而自噬抑制剂组自噬小体数量、LC3-II和Beclin1表达减少(P0.05),Caspase3表达、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升高(P0.05);溶媒组与模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黄芪甲苷组相比,黄芪甲苷+自噬抑制剂组、自噬抑制剂组自噬小体数量、LC3-II和Beclin1表达均减少(P0.05),Caspase3表达、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均升高(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通过激活细胞自噬而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自噬抑制剂联合放射疗法作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和KB细胞,探讨自噬对口腔癌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人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和KB细胞,分为对照组、氯喹(CQ)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放射组(IR组)及联合放射组(CQ+IR组和3-MA+IR组)。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采用免疫荧光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AL-27细胞自噬水平(即LC3Ⅱ免疫荧光强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1表达水平,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IR组比较,联合放射组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P < 0.05)。IR组细胞自噬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Q组、3-MA组和联合放射组(P < 0.05)。IR 组LC3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联合放射组(P < 0.05)。与对照组比较,IR组和联合放射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 < 0.05);与IR组比较,联合放射组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升高(P < 0.05)。结论:放射疗法可以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自噬水平升高。自噬抑制剂可以通过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提高其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eclinl基因在SW620细胞自噬和凋亡中作用.方法 采用RNA干扰技术抑制Beclinl表达,Beclinl被抑制后细胞的存活能力通过MTT实验评估;结直肠癌细胞SW620在血清剥夺状态下自噬活性通过LC3蛋白水平评估;分别经血清剥夺、星孢菌素及依托泊苷处理的SW620凋亡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Beclinl表达情况经Western blot评估.结果 pSUPER-Becl组细胞血清剥夺后存活能力显著降低(P<0.05),在血清剥夺24 h后,空白对照组和pSUPER-non组抗凋亡能力比pSUPER-Becl组更强(P<0.05),星孢菌素处理后,pSUPER-Becl组细胞凋亡最为显著(P<0.05),用依托泊苷处理后得到相似的结果(P<0.05);pSUPER-non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中Beclinl的表达随血清剥夺时间的延长呈现上调趋势(P<0.05),这与LC3的表达变化相一致;而pSUPER-Becl组LC3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Beclin1是结直肠癌细胞中自噬和凋亡的关键调节因素,并且维持凋亡和自噬的平衡;Beclinl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活性,在结直肠癌发展与演进中作为一种保护机制,使肿瘤细胞免受到低营养和化疗所致的损伤而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miR-424通过调控ATG14表达影响自噬和肝癌细胞增殖。方法 收集肝癌患者因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 qRT-PCR 法检测肝癌组织中 miR-424-5p,ATG14 的表达。培养人肝癌细胞系 HepG2、SMMC-7721、Huh-7、MHCC97H、HCCLM3和人正常肝细胞LO2,qRT-PCR法检测上述各细胞系的miR-424-5p表达,选取表达量较高的Huh-7和表达量较低的HCCLM3肝癌细胞为研究对象,Huh-7细胞实验分组(n=3):干扰miR-424-5p表达阴性对照组(in-NC组),干扰miR-424-5p表达组(in-miR-424-5p组);HCCLM3细胞实验分组(n=3):过表达miR-424-5p组(mi-miR-424-5p组),另设过表达miR-424-5p阴性对照组(mi-NC组);过表达miR-424-5p阴性对照+过表达ATG14阴性对照组(mi-NC+NC组);过表达miR-424-5p阴性对照+过表达ATG14组(mi-NC+ ATG14组);过表达miR-424-5p +过表达ATG14阴性对照组(mi-miR-424-5p+NC组);过表达miR-424-5p +过表达ATG14组(mi-miR-424-5p +ATG14组)。q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验证各组miR-424-5p和ATG14的转染情况。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的ATG14和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和P62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424-5p和ATG14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在肝癌组织和细胞中ATG14高表达,miR-424-5p低表达。与相应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424-5p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P<0.05);干扰miR-424-5p表达及过表达ATG14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抑制凋亡(P<0.05);miR-424可能通过靶向ATG14发挥抑癌的作用。干扰miR-424-5p表达及过表达ATG14均能提高肝癌细胞自噬体标志蛋白LC3-ΙΙ/LC3-Ι、Beclin1的表达水平(P<0.05),降低自噬受体蛋白P62的表达水平(P<0.05);过表达miR-424-5p则降低肝癌细胞自噬体标志蛋白LC3-ΙΙ/LC3-Ι、Beclin1的表达水平(P<0.05),提高自噬受体蛋白P62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miR-424调控ATG14表达影响自噬,从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噬在内质网应激( ERS)状态下对肝癌HepG2细胞和正常肝细胞L-02作用的差异。方法体外常规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和正常肝细胞L-02,分别给予衣霉素( TM)单药和TM联合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 TM+3-MA)或氯喹( TM+CQ)作用12、24、48 h后,采用噻唑蓝(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蛋白LC3的变化。结果 TM可引起HepG2细胞和L-02细胞死亡并呈时间依赖关系,3-MA或CQ均可增加TM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24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TM+3-MA组(60%)、TM+CQ组(72%)、TM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于L-02细胞,其存活率分别为83%、84%、83%,活力没有明显差异;流式细胞术显示TM+3-MA、TM+CQ和TM组对HepG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5%、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但对L-0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17%、16%,未见明显差异;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TM作用引起两种细胞自噬增加,自噬抑制剂3-MA与CQ可引起两种细胞自噬作用减弱。结论自噬抑制剂(3-MA 或 CQ)均可显著增加TM对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但对正常肝细胞L-02的生长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噬在ERS状态下可对肝癌细胞的生存提供保护,但对正常肝细胞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槲皮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自噬和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与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的关系及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MDC染色法检测自噬泡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水平,运用3-MA研究槲皮素对自噬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槲皮素能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力(P<0.01),上调细胞中MDC染色标记的荧光颗粒,并伴随浓度的上调明显增加(P<0.01),能促进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自噬蛋白LC3Ⅱ/LC3Ⅰ水平表达(P<0.01),降低p-AKT/AKT、p-mTOR/mTOR水平(P<0.01)。与槲皮素组比较,槲皮素+3-MA组细胞活力和LC3Ⅱ/LC3Ⅰ均明显降低(P<0.05),p-mTOR/mTOR明显增加(P<0.05)。结论:槲皮素可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细胞自噬来调控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热打击主动脉内皮细胞(MAEC)后核外p53与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阐明热打击后细胞死亡模式及 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分离培养小鼠主动脉内皮原代细胞(MAEC),建立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热打击模型,对照组将细 胞置于标准37 ℃、5% CO2细胞培养箱,热打击组将细胞置于43 ℃细胞培养箱中进行热打击2 h,热打击后继续在细胞培养箱进 行复温(0、1、3、6、9 h),并分别使用自噬抑制剂3-MA(5 mmol/L),自噬诱导剂rapamycin(20 μmol/L),p53抑制剂PFT(10 μmol/L) 预处理细胞1 h,处理后的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以及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率,JC-1染色流式观 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 观察p53 亚细胞定位和LC3-Ⅱ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 (37 ℃)比较,热打击后(43 ℃)MAEC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热打击后复温6 h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同时细胞凋亡率显 著增高(P<0.05);热打击后随着复温时间(0 h、6 h)延长,胞浆p53表达逐渐减弱,而线粒体p53表达逐渐增强;自噬抑制剂3-MA 可进一步诱导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并显著增高细胞凋亡率,而自噬诱导剂rapamycin可逆转上述损伤作用(P<0.05)。p53抑 制剂PFT明显促进了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同时也明显抑制了热打击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和细胞凋亡(P< 0.05)。结论热打击诱导MAEC细胞线粒体损伤及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核外p53线粒体移位继而介导细胞自噬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