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在世界多地暴发。虽然疫情在我国得到控制,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深入,部分COVID-19患者治愈后"复阳",特别是近1个月以来,境外输入病例逐渐增多,因此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医疗机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面临巨大压力。基于2016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2012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等相关标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制定本科室"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复用器械处理流程、2019-nCoV感染器械回收流程、2019-nCoV感染器械转运车处理流程"等应急预案。为疫情防控期间消毒供应中心(CSSD)各项防控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9年12月以来,中国持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疫情。现有流行病学显示人群对2019-nCoV普遍易感,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是2019-nCoV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为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儿发生2019-nCoV感染,指导合并2019-nCoV感染的CKD患儿的管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相关疾病诊治方案和儿童CKD相关循证诊治指南,结合儿童2019-nCoV感染的临床特点,制定了CKD患儿2019-nCoV感染的防控建议,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2019年12月中旬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肺炎疫情覆盖全国,各省市及境外的多个国家陆续发现了数万例的患者,形势十分严峻,各省市均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对2019-nCoV普遍易感,慢性肾脏病(CKD)患儿是高危易感人群。以慢病为特点的儿童CKD管理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做好CKD患儿的疫情防控、如何保障治疗延续等突出问题为目前儿童CKD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本文就此次2019-nCoV肺炎引发的疫情为背景,提出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儿童CKD管理应对策略与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2019年12月以来,中国持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人群对2019-nCoV普遍易感,儿童及婴幼儿陆续有确诊病例,而慢性透析患儿本身存在基础疾病及免疫力低下,属于易感高危人群。为有效预防慢性透析患儿2019-nCoV感染,避免疾病在儿童血液净化中心发生和传播,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根据最新2019-nCoV国家管理方案和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0版及临床实际操作,制定了2019-nCoV流行期间在院维持性血液透析和居家腹膜透析儿童感染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2019年12月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影响范围广、感染人数多,在对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也给医院器官移植病房的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肝移植受者术后免疫力低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易感性可能较普通人群更高。因此,肝移植病房的管理具有其特殊性。COVID-19疫情期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脏移植科医护人员通过学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COVID-19防控和诊疗方案以及相关指南,加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制订适应疫情形势的住院患者管理流程,完善患者及其家属COVID-19相关知识宣教,建立并优化肝移植病房管理方案。期望通过特殊时期肝移植病房的有效管理,在予肝移植受者科学治疗的同时,有效避免2019-nCoV感染。  相似文献   

6.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开始出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该传染病已被中国列为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已证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在人际间快速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并可经消化道传播。在疫情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安全高效的处理急腹症患者,尤其是对确诊、疑似患者的处理是战胜疫情的关键。结合最新防控的指南、文献报道及我院的防控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疫情下的急腹症的诊疗建议及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9年12月以来,中国34个省级直辖市持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疫情。人群对2019-nCoV普遍易感,儿童及婴幼儿陆续有确诊病例,目前报道的最小感染者为新生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儿本身是易感高危人群,每周多次往返血液净化中心,极易成为2019-nCoV感染防控的薄弱环节。目前已有报道危重2019-nCoV感染患者需要血液净化技术支持,为避免2019-nCoV感染在儿童血液净化中心发生和传播,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对儿童血液净化中心2019-nCoV感染防控的建议,结合儿童2019-nCoV感染的临床特征,笔者对在不同情况下的2019-nCoV感染防控措施提出建议,供儿科血液净化医护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2019年12月首例不明来源肺炎在我国武汉市被确认以来[1],疫情迅速蔓延,新型冠状病毒也逐渐被发现与确认[2].这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大会战"拉开了大幕.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这一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进行防治.已证实,新冠肺炎可在人际间传播,且具有传染性强、人群易感性高、潜伏期长、临床表现多样化等特点,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人民群众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同时也对全国人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截至2020年2月11日24时,我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4653例,疑似病例16067例,尚有密切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185037人,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是一种传染力强,人群普遍易感,高度致病性的一种呼吸道病毒,已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普遍免疫力低下,属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高危人群,致死率高。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如何实施肾脏病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本文结合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特点和不同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优缺点,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肾脏病的替代治疗方案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感染性疾病。多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症状较轻,表现为发热、乏力和干咳等症状,但重症患者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感染性休克、严重的酸中毒和凝血功能紊乱。此类重症患者往往需要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且部分非重症患者也可能因急诊手术需行全身麻醉。2019-nCoV可通过飞沫、接触和气溶胶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而气道管理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接触病毒载量很高的呼吸道飞沫和气溶胶,所以具有极高的职业暴露风险。加强围术期医护人员和手术室的感染防控对于预防院内聚集性感染非常重要。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先后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气管插管术的专家建议(1.0版)》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围术期麻醉工作指导及感染防控建议》,对围术期和围插管期的感染防控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本文结合这两个建议,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第五版)》和《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的卫生要求》,对围术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感染防控提出详细的操作性建议,供基层医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冠状病毒为RNA病毒,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人冠状病毒(HCoVs)是社区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以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了近20年内3次人际疫情。儿童对冠状病毒普遍易感;相对于成年人,因其相对不成熟的生理状况,儿童发生病毒感染时会有与年龄相关的临床特点。本文对儿童HCoVs社区获得性感染、儿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及儿童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特征进行总结;并依据目前我国已公开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的相关方案、专家建议及2019-nCoV儿童感染资料,对儿童COVID-19诊疗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一、制订背景(一)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及诊治特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为2019年底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冠状病毒性肺炎病例,现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新型冠状病毒疾病命名为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1]。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2月以来,以2019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为病原体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在湖北省武汉市相继出现,并迅速波及全国。陆续的相关报告证实,COVID-19具有强传染性,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儿童和青少年在内的所有人群对其普遍易感,这给防控带来巨大的困难。随着疫情的发展,小儿骨科急诊创伤患儿的急诊与住院治疗需求问题日益突显。在武汉市及全国多家抗疫一线小儿骨科医护人员的救治经验基础上,通过查阅已公布的相关防控条例,结合国内外关于2019-nCoV最新研究文献,充分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传染特点,综合既往已有的小儿骨科创伤救治原则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本专家共识,为在COVID-19疫情期间对急诊创伤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制定出系统规范且符合小儿骨科临床实践的临床路径和防控措施,同时也为各级医院从门急诊、住院、手术到术后护理等各环节防控,并安全开展小儿骨科创伤急诊手术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由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仍在持续,由此造成的医护人员感染并不少见。如何才能做到既满足临床骨科疾病的诊疗需求,又防止疫情的大肆蔓延是骨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依据骨科患者的暴露史和病情进行分级防控极为重要,为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暴露,保证医疗安全和降低防疫物资的消耗,将骨科患者分为三级(1、2、3级)六类(1A、1B、2A、2B、3A、3B)进行处理,为各级医院骨科开展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并向全国蔓延。相较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2019-nCoV致死率更低,但却具有更高的传染性和致病力。截至2020年2月22日24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6936例(武汉36174例)[1];截至2月11日,全国医务人员感染3019例[2],远远超过了"非典"疫情感染人数。骨盆、髋臼骨折是创伤救治中最为复杂的病情之一,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3]。骨盆、髋臼骨折常发生于高能量损伤,容易合并大出血、重要脏器损伤等严重情况,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4]。病毒流行为疫区骨盆、髋臼骨折院前急救、急诊诊疗、手术策略、麻醉和围手术期管理等医务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疫情流行期间,为了降低骨盆、髋臼骨折救治过程中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相互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骨折预后水平,需要通过多学科协作,统筹传染病和骨盆、髋臼骨折的诊疗方案,制定严密的诊疗计划,降低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为响应党中央号召,科学战"疫",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结合肺炎防治和创伤救治相关诊疗指南[5,6,7,8,9,10],特制定此诊疗专家共识,以规范COVID-19疫情期间骨盆、髋臼骨折的诊疗,提高治愈率,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到目前为止,针对2019-nCoV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和安全有效的疫苗仍在研发中,因此迫切需要为COVID-19的治疗寻找替代策略。感染性疾病康复者的恢复期血浆(C...  相似文献   

17.
2019年12月武汉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并蔓延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更好地增强泌尿外科医护人员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结合本专业临床诊疗工作特点及疫区防控措施和经验,起草了泌尿外科诊疗工作中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建议,以供泌尿外科医护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2019年12月以来,我国多地陆续出现及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 corona virus,2019-nCoV)肺炎疫情,简称新冠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2020年2月11日将其产生的系列疾病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截至2020年2月20日24点,全国累计确诊人数达75465例,现有疑似病例5206例,死亡2236例。  相似文献   

19.
自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疫情逐步发展,目前已造成我国及境外许多国家发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随着我国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措施的有效实施,目前我国疫情的上升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仍存在疫情复燃、境外输入、病毒常驻等多方面风险。  相似文献   

20.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感染病例,疫情持续蔓延,全国其他地区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胸外科临床实践带来了巨大挑战。门诊需要加强对磨玻璃影及肺内斑块影病例的鉴别诊断。疫情期间严格控制手术指征,推迟择期手术;拟行限期手术患者,需隔离2周且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开展手术;在疫区拟行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应注意排查是否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必要时行核酸检测;拟行急诊手术患者,必要时术前应开展核酸检测,术中按三级防护处理。严格开展手术消毒隔离措施。在术后患者中,积极排查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抢救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治疗相关并发症,包括机械通气相关性气胸或纵隔气肿以及气管插管后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