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掌握宁夏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为科学开展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牛羊屠宰人员、养殖户等职业人群患布鲁氏菌病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职业人群发病特征,对确诊患者血样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 2007年—2020年宁夏累计对215 723名职业人群开展了布鲁氏菌病筛查,共确诊11 964例(5.55%)布鲁氏菌病患者,2015年达最高,为1 810例(15.82%);试管凝集实验阳性中(SAT)1∶400阳性占比最高,为3 082例(25.76%);同心县2012年为138例(45.70%),2013年为301例(42.63%);海原县2014年341例(50.0%),盐池县2015年271例(38.11%)。2016至2020年西夏区、利通区等地区成为新的高感染地区,高职业分布以男性(7 976例,发病率6.50%)为主(χ2=495.92,P<0.05),40~岁年龄组(1 536例,发病率7.56%)居多(χ趋势2=281.21,P<0.05),屠宰人员597例(发病率9.78...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8年~2020年昆明市通过社会组织新报告的HIV-1感染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新近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为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对昆明市2018年1月至 2020年12月经抗体筛查和确证检测后的MSM阳性样本采用HIV-1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方法(HIV-1 LAg-Avidity enzyme immunoassay,LAg-Avidity EIA)结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判断新近感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近感染影响因素。  结果  共收集389份阳性样本,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HIV-1新近感染者比例分别为48.1%(90/187)、51.6%(49/95)、30.8%(33/107),2018年1月和2019年12月的新近感染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20年的新近感染比例低于2018年和2019年(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为学生(P = 0.017,OR = 2.989,95%CI:1.221~7.318))检测出新近感染的比例高。  结论  昆明市MSM人群HIV-1新近感染的比例出现下降趋势,在部分人群中新近感染的比例较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新近感染的监测,通过社会组织加强干预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促进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急诊分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优化COVID-19疫情形式下急诊科的诊疗服务、应对措施及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至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4 739例急诊患者预检分诊记录,并建立数据库,分析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就诊季节、病情分级、来院方式等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44 739例急诊患者中,男性20 923例(47%),女性23 816(53%),年龄分布在0.2~110岁,以45~59岁年龄组为主,为25 828例(58%)。夏季最多12 449例(28%),秋季次之,11 558例(26%);每日就诊高峰时间主要为上午9:00~12:00和下午15:00~21:00;77%的患者打车和步行前来,12%的患者乘坐救护车;患者的病情分级比例为Ⅰ级(12%)、Ⅱ级(10%)、Ⅲ级(58%)、Ⅳ级(21%)。  结论  昆明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主要集中在45~59岁,夏季是就诊高峰季节,每日就诊高峰主要集中在上午9:00~12:00和下午15:00~21:00。急诊科应结合当前COVID-19疫情的防控要求,合理地配置急诊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云南散发布鲁氏菌性脊柱炎MRI和CT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收集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医学科2014年1月至2021年11月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38例的资料,均为云南本土居民,回顾性分析患者初次就诊MRI、CT检查所获资料(37例MRI检查,26例CT检查,25例同时行MRI及CT检查)。  结果  病例37例(97.4%)累及腰椎,37例(97.4%)为多椎体受累,1例(2.7%)仅表现为椎体后缘脓肿形成;发现病变好发于椎体上下缘,以 L4、5 椎体受累最多见,占 44.7%(17/38);1例(2.7%)有2个受累椎体变扁,4例(10.5%)伴受累椎体轻度滑脱。35例(92.1%)伴不同程度骨质破坏。36例(94.7%)椎间盘破坏。24例(63.2%)椎旁和/或硬膜外脓肿形成,2例(8.33%)病变椎体周围脓肿形成累及至右侧腰大肌内。  结论  云南散发布鲁氏菌性脊柱炎CT、MRI影像学表现多样,出现死骨、脓肿累及至腰大肌内、仅硬膜外脓肿形成 不能完全排除本病,对临床诊疗具一定有指导意义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膜瘤病理分型和患者的构成,得出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单中心脑膜瘤流行病学数据,给以后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3年01月至2021年12月脑膜瘤患者数据,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得出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单中心脑膜瘤流行病学数据和总结报告。  结果  771例脑膜瘤患者中,男性173例,女性598例,男女之比为1∶3.46,男性中位年龄51岁,女性中位年龄52岁,年龄最小16岁,最大82岁,平均(52.07±10.538)岁,患者集中在51~60岁年龄组。771例中,WHOⅠ级患者数最多,722例、约占94%,其余两类占比较少。771例中,脑膜皮型2例,占0.26%;纤维型3例,占0.39%;沙砾体型1例,占0.13%;血管瘤型2例,占0.26%;其余WHOⅠ级714例,占92.61%;WHOⅡ级35例,占4.54%;WHOⅢ级14例,占1.82%,较常见类型为纤维型、脑膜皮型、血管瘤型、沙砾体型。脑膜瘤最易发病的部位是大脑凸面,其次是颅底、大脑镰旁、小脑、脑桥小脑角。  结论  本研究中脑膜瘤发病高峰年龄组为51~60岁,男女之比为1∶3.46,主要发病部位为大脑凸面。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脑膜瘤流行病学提供了资料,填补部分脑膜瘤流行病学数据空白,为以后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状况,了解家长对儿童乳牙列错畸形的认知及态度,探讨昆明市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市3~5岁480名儿童进行咬合检查及龋病状况检查,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儿童错畸形的认知和态度。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χ2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共430名3~5岁儿童纳入调查。错畸形患病率为69.3%,其中错畸形中深覆占比最高(82.2%),其次为深覆盖(24.5%),切占比最低(0.7%)。单因素分析中,喂养方式、遗传因素与乳牙列错畸形患病间存在相关性(P < 0.05),夜磨牙、咬物不良习惯分别与深覆、深覆盖患病存在相关性(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夜磨牙是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的危险因素(OR = 1.256,P < 0.05)。家长问卷结果显示仅有31.4%家长关注儿童咬合问题。  结论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高,多种因素与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相关,家长对儿童咬合问题关注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昆明市儿童医院2017~2020年引起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儿童血流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昆明市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门诊和住院患儿临床诊断为菌血症,且血液标本培养为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的血培养结果,用WHONET 5.6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从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93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00株,阳性率为51.8%;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8株,阳性率3.3%;肺炎克雷伯菌46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8株,阳性率39.1%,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N)14株,阳性率30.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耐药率较非产ESBLs菌株高。CR-ECO对氨曲南耐药率为87.5%,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100%;CR-KPN对氨曲南耐药率为61.1%,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44.4%,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5.6%。14株CR- KPN中有12株对亚胺培南MIC值 ≥ 16 μg/mL,占85.7%(12/14);8株CR-ECO中有7株对亚胺培南MIC值 ≥ 16 μg/mL,占87.5%(7/8)。分离菌株临床科室分布以新生儿病房最高,其次为血液肿瘤和重症监护病房;年龄以 < 28 d的新生儿居多,其次是 > 28 d~1岁。  结论  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血液肿瘤、重症监护病区面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困境,且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这对临床治疗上述2种菌引起的血流感染,选用抗生素的压力也越来越困难,应高度重视。合理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耐药菌株出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6岁“喂养问题”儿童不同饮食行为问题与养育人情况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因“喂养问题”就诊儿童700名作为调查对象,向家长发放调查,回收625份有效问卷,调查昆明市1~6岁儿童出现胃口差、食物偏好、不良习惯、过度关心、害怕进食、潜在疾病等问题与养育人情况的相关性。  结果  625名儿童中,78.1%的儿童存在2项及以上的饮食问题,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最高为胃口差(占52.0%)和食物偏好(占46.7%)。影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因素主要为父母文化程度(P < 0.01)、父亲职业(P < 0.01)、家庭平均月收入(P < 0.01)、主要养育人(P < 0.01)、家庭成员饮食行为问题(P < 0.01)、共同进餐人数(P < 0.01)及是否学过育儿知识(P < 0.01)。  结论  建议昆明市儿童的家中应增加食物多样性,增加父亲在儿童饮食行为的参与,主要领养人增加育儿知识的积累,在教育儿童饮食习惯时,家庭成员应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儿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昆明市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的流行趋势、分布特征,为制定昆明市中小学生高血压的预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云南省昆明市2个县(区)11所学校9至18岁中小学生,进行现场体格测量及问卷调查。本研究共调查12 026人。  结果  昆明市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8.15%,标化检出率为7.85%。中小学生血压偏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P < 0.01)。流行特征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血压偏高的风险也相应的增加(P < 0.01);男生高于女生(P < 0.01);汉族学生血压偏高检出水平上升较快,年平均上升1.11%(P < 0.01);城区学生高于郊/县区学生,但郊/县区学生血压偏高检出水平上升速度快于城区学生, 年平均上升2.78%(P < 0.01);超重(OR = 2.45)、肥胖(OR = 4.78)是血压偏高的高危人群(P < 0.05)。  结论  昆明市中小学生血压偏高问题不容忽视,应尽快开展昆明市中小学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探究,以降低中小学生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发生,从而减少成人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轻度血小板减少症是否与剖宫产妇女产后出血风险相关。  方法  将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接受剖宫产的所有妇女纳入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小板浓度将研究对象分为血小板计数正常(≥150000/μL)组与轻度血小板减少症(100000~149000/μL)组,观察产妇产后出血、输血、伤口并发症(手术部位感染、裂开或血肿)和产后急诊就诊情况。  结果  在918名女性中,832名(90.6%)的血小板计数正常,86例(9.4%)有轻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正常的女性与轻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女性相比,产后出血(13.5% vs 14.0%,OR = 1.16,95%CI 0.88~1.54,P = 0.801)、需要输血(6.5% vs 6.7%,OR = 1.34,95%CI0.80~2.24,P = 0.622)、伤口并发症(4.5% vs 5.4%,OR = 1.53,95%CI 0.88~2.64,P = 0.494)或产后急诊就诊(9.0% vs 10.7%,OR = 1.37;95%CI0.92~2.03,P = 0.346)的风险没有差异。  结论  剖宫产妇女的术前轻度血小板减少症与产后出血、输血、伤口并发症或产后急诊就诊等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针对昆明地区艾滋初治病例感染、免疫及耐药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将临床特征及病毒学特征进行联合分析,为艾滋病治疗难易程度的判定及抗病毒精准医疗个体化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初治HIV病例200例,于治疗前采集血液,进行HIV病毒载量、HCV病毒载量、HB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ALT、...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了解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其特征,为优化院前急救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云南省急救中心2020年1~12月院前救治的患者资料,并进行现况调查研究.结果 80169例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47723例(59.5%),女性32446例(40.5%);年龄分布在0.2~ 110岁,以14~44岁多见,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昆明地区女性HPV感染情况、亚型分布、感染年龄分布。  方法  利用流式荧光杂交法,对2021年于昆明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就诊的6 091名女性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型检测,分类统计后得出感染率、基因亚型、年龄分布情况。  结果  HPV感染人数1 301例,感染率21.36%。单一感染者占多数(78.94%)。所有阳性标本中,高危型感染例数较低危型感染例数多。感染率最高的分别为HPV52型(21.83%)、HPV16型(11.38%)、HPV58型(10.76%)。将参检者按年龄分为≤20岁组、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 60岁组。> 60岁组HPV感染率最高,其次为21~30岁组、51~60岁组。  结论  昆明地区女性HPV感染情况以高危型为主,高龄和30岁以下人群需加强防治宣传教育,建议适龄女性尽早接种多价宫颈癌疫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诊疗提供依据,提高创伤性脑损伤的综合救治.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查阅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室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在院救治的一系列病例资料共3 552例,其中2 044例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1 508例为外院转入患者,主要收集和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资料有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昆明地区低病毒载量乙肝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及耐药突变位点的分析研究,为低载量乙肝患者临床抗病毒治疗难易程度的判定及抗病毒精准医疗个体化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1452例低病毒载量(HBV DNA《2.0x103 IU/m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分型和耐药基因位点检测。  结果  昆明地区乙肝低载量人群中HBeAg阴性者占比较高(59.5%),男性患者占比(70.6%)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以30~60岁为主(72.7%),基因分型以C基因型占比最高(61.8%)。1 452例昆明地区低载量乙肝患者中共有37例患者检出耐药突变位点,其中拉米夫定与恩曲他滨耐药率一致(1.6%),替比夫定耐药率为1.2%,阿德福韦耐药率0.9%,恩替卡韦耐药率0.2%,替诺福韦未检出耐药突变位点。除耐药突变位点外,还检出其他突变位点112例,其中S256G、S213T、N/H238T/D、Q215H检出率最高,检出率最低的突变位点为A194T。  结论  昆明地区乙肝基因型以C型为主,提示该地区的 HBV 基因型分布状况有独立特征。昆明地区低病毒载量乙肝患者恩替卡韦的耐药率最低,未发现 TDF耐药,但存在替诺福韦酯药物敏感性下降。检出的其他突变位点是否与耐药性相关,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其检出率也存在一定的占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妊娠早期妇女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含量水平,并探究其与妊娠年龄相关性,为计划妊娠妇女维生素D合理补充提供建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产检4283例妊娠早期妇女作为观察对象,分为16~20岁组(97例),21~25岁组(999例),26~30岁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昆明地区妊娠期妇女和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群体水平,了解当地此类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同时探究维生素D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为补充维生素D提供合理性建议。  方法  采集正常孕妇婴幼儿血清25OHD检测结果和血糖水平等数据,通过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昆明地区妊娠期妇女与婴幼儿血清25OHD的 3a整体水平为(20.41±8.08)ng/mL、(29.14±8.89)ng/mL、(31.67±9.77)ng/mL。2018年至2020年血清25OHD缺乏比例由7.31%减少至0.09%,不足比例由66.7%减少至7.95%。孕妇血清25OHD与其血糖水平存在负相关性。  结论  昆明地区妊娠期妇女与婴幼儿血清25OHD整体水平逐年上升,各年龄段的血清25OHD水平呈现出婴幼儿略高,维生素D水平一定程度上对血糖水平存在影响,孕妇适当补维生素D,以食物和适当光照为主,维生素D制剂为辅,不仅有利于防治缺钙等相关疾病,而且有助于稳定妊娠期妇女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