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病毒载量检测在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102例HIV抗体不确定病例,1周内进行COBAS TaqMan HIV-1 Test v2.0病毒载量检测和CD4细胞计数,2~4周后随访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WB)检测,综合比对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结果  102例HIV抗体不确定病例,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大于20 IU/mL的84例样本随访均转阳,2例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低于检测下限20 IU/mL,随访结果最终为阳性,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为TND的16例病例,随访结果为阴性。  结论  高精度病毒载量检测对HIV抗体不确定结果能快速准确鉴别,缩短随访复查的时间,提早对病情准确判断,核酸检测作为补充实验可用于艾滋抗体确证试验不确定样本的判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昆明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HBV基因型和替诺福韦酯耐药相关位点的突变情况,并分析替诺福韦酯耐药位点突变与HBV-DNA量和HBe Ag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住院及门诊就医的2707例慢性乙肝患者,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常见的核苷(酸)类治疗乙肝病毒的相关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分析不同HBV基因型和替诺福韦酯耐药相关位点的突变情况,并分析替诺福韦酯耐药位点突变与HBV-DNA量和HBe Ag之间的关系。结果 2707例患者中,共有52例(1.92%,52/2707)患者检测到替诺福韦酯耐药相关位点的突变,变异率为1.92%。52例患者中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65.38%(34/52),B型次之占34.62%(18/52)。检出与替诺福韦酯(TDF)耐药相关位点突变(A194T、N236T、A181T/V),耐药不敏感性I (1.92%,52/2707)。其中A181T/V位点单独突变率最高(19.23%),N236T位点单独突变率次之(15.38%);检出与替诺福韦酯耐药相关位点单独变异情况,在HBV-DNA中、低水平两... 更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定家兔血浆中安妥沙星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探讨安妥沙星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取安妥沙星片,按25 mg/kg剂量,研细,分散于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中,给家兔灌胃,采血,血样经高氯酸处理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色谱柱条件:Phenomenex C18柱(250 mm ×4.6 mm,4μm);乙腈:50 mmol/L枸橼酸溶液:1 mol/L醋酸胺溶液(19:80:1,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5 nm,柱温40℃。结果:安妥沙星在家兔血浆中的线性范围为0.164~10.5μg/ml,最低定量限为0.164μg/ml。日内及日间变异均<10%,准确度相对误差<5%。血浆中回收率>80%。实验条件下安妥沙星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为(46.17±13.99)mg·L-1·h-1,达峰时间为(0.9±0.14)h,峰浓度为(5.15±0.54)mg/L,生物半衰期为(11.98±4.02)h,清除率为(0.58±0.19)L·kg-1·h-1。结论:该方法经考察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可用于测定家兔血浆安妥沙星浓度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中的诊断和疗效监测的临床应用。 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572例血清,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标本PIVKA-Ⅱ和AFP水平,分析两者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PHC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ROC-AUC)、敏感度和特异性,比较PH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水平的变化。 结果PHC患者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和健康对照组。PIVKA-Ⅱ诊断是PHC的敏感度87.28%,高于AFP诊断PHC的敏感度70.52%。PIVKA-Ⅱ和AFP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敏感度94.21%。采用PIVKA-Ⅱ和AFP联合诊断方案,可提高诊断PH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HC患者接受治疗后,PIVKA-Ⅱ和AFP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PIVKA-Ⅱ和AFP对PHC的诊断和疗效监测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敏感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6.
7.
8.
探究青少年对不同食物的注意偏向特点,为指导幼儿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4,4~<5,5~6岁幼儿和大学生共56名被试完成以食物为线索的线索—靶子任务,同时采用Tobii眼动仪记录眼动轨迹.结果 首个注视点注视时间上,图片健康性主效应和年龄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线索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不一致条件[(0.32±0.01)s]比一致条件[(0.27±0.01)s]注视时间更长(P<0.01).首次进入时间上,3~<4岁和4~<5岁2组幼儿对健康和非健康食物图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6岁组在线索不一致时,非健康食物[(0.30±0.06)s]比健康食物[(0.27±0.06)s]更慢(P<0.01);大学生组在线索不一致时,非健康食物[(0.28±0.06)s]比健康食物[(0.30±0.07)s]更快(P<0.01).首次进入前注视点个数上,图片健康性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非健康条件[(0.79±0.02)个]比健康条件[(0.74±0.02)个]数量更多(P<0.05);线索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不一致条件[(1.21±0.02)个]比一致条件[(0.32±0.03)个]数量更多(P<0.01);年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0.62±0.04)个]比3~<4岁[(0.87±0.04)个],4~<5岁[(0.78±0.04)个],5~6岁[(0.79±0.04)个]数量更少(P<0.01).结论 3~5岁幼儿对健康与非健康食物注意无差别;5~6岁幼儿对非健康食物存在注意解脱困难;大学生对非健康食物存在主动注意解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ASA)对牙龈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gingiva,GMSCs)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初步探索乙酰水杨酸对干细胞治疗免疫相关疾病疗效的提高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ASA对GMSCs干细胞表面标志分子CD146、CD105、CD90、CD34 和 CD45的影响,通过BrdU掺入法以及MTT细胞实验检测GMSCs增殖率。建立 GMSCs与T细胞体外共培养系统,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相关炎症因子。进一步建立硫酸葡聚糖(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性小鼠肠炎模型,通过追踪小鼠体重等临床表现以及结肠病理组织切片,研究GMSCs注射对DSS诱导肠炎的治疗作用,以研究ASA对GMSCs免疫调节功能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探索其分子机制。结果 ASA促进GMSCs增殖并调高CD146及CD105等干细胞表面标记分子在GMSCs的表达。GMSCs与T细胞共培养中,GMSCs诱导T细胞凋亡,ASA可以增强GMSCs诱导T细胞凋亡,同时抑制T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GMSCs注射对DSS诱导性小鼠肠炎具有治疗作用,表现为小鼠体重下降减缓、肠炎临床指数降低、结肠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及病理指数降低,ASA可以促进GMSCs注射治疗小鼠肠炎疗效。分子机制上,ASA通过调高Fas/FasL信号通路FasL的表达促进GMSCs诱导T细胞凋亡。结论 ASA增强GMSCs免疫调节功能,促进GMSCs对小鼠诱导性肠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24岁。因“孕1产0,孕18周,发现肝脏占位半月余”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3~4)/28d,末次月经:2012年3月18日,停经后45d尿HCG(+),确诊为妊娠,早期有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偶有肝区疼痛,无毒物和放射线接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