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枳壳及其不同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所含的4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HPLC,Inertsil ODS-3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3 nm,流速1.0 m L·min^-1,建立生枳壳、麸炒枳壳和制枳壳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对枳壳炮制前后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并对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枳壳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以柚皮苷为参照峰,生枳壳标定了8个共有峰,麸炒枳壳标定了15个共有峰,制枳壳标定了11个共有峰,与各自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5。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在炮制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74 7%,5.986 3%,0.302 2%,3.574 7%;经炮制后,上述4种成分在麸炒枳壳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48 4%,5.103 4%,0.549 3%,3.533 7%,在制枳壳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605 3%,4.762 3%,0.404 7%,3.264 9%。结论:枳壳的HPLC指纹图谱在炮制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在炮制前后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样品中芸香柚皮苷、橙皮苷含量排序为麸炒枳壳>制枳壳>生枳壳,样品中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排序则为生枳壳>麸炒枳壳>制枳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特色炮制工艺对枳壳化学成分的影响,筛选优势饮片品种。方法:采用UPLC-Q/TOF-MS检测枳壳中化学成分,选择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 1 mm×100 mm,1. 7μm),流动相0. 1%甲酸水溶液(A)-0. 1%甲酸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5%~35%B;10~18 min,35%~75%B;18~21 min,75%~100%B;21~24 min,100%B;24~24. 1 min,100%~5%B;24. 1~28 min,5%B),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质谱扫描范围m/z 50~1 200,通过对照品、相对分子质量、质谱裂解规律和文献信息鉴定枳壳甲醇提取液的化学成分。利用SIMCA-P 13. 0软件建立枳壳各炮制品主成分分析(PCA)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模型,获取PCA得分图,PLS-DA载荷图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造成枳壳炮制前后主要差异的物质基础。结果:鉴定出了54个化学成分,PCA提示经不同方法炮制后枳壳组间差异性较大,PLS-DA筛选出VIP值1的14个化学成分作为炮制前后差异性的主要化学标记物,包括橙皮素、枸橘苷、柚皮芸香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橙皮内酯、柚皮素、去乙酰诺米林、去甲川陈皮素、橙皮素5-O-葡萄糖苷、橙皮素7-O-葡萄糖苷、新北美圣草苷和4',5'-二氢补骨脂素;将其综合加权评分后发现蜜麸枳壳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结论:枳壳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含量发生显著变化,黄酮类成分是区分枳壳不同炮制品最重要的化合物类别,江西樟帮蜜麸枳壳为枳壳的优势炮制品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炮制对枳壳中9个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枳壳不同炮制品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水合橘皮内酯、橘皮内酯、马尔敏、川陈皮素、桔皮素和葡萄内酯的量。结果与生品相比,枳壳经药典法、樟帮生品、樟帮法及建昌帮法炮制后活性成分的量均存在变化。结论枳壳经麸或蜜麸炒制可使黄酮苷类成分的量增加,脂溶性成分的量减少;枳壳经樟帮法发酵后黄酮苷类成分的量减少,脂溶性成分的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隋利强  陈雯佳  范世明  徐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11):226-229+293-294
目的 建立橘红中9种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并探讨蜜炙、盐炙对橘红9种药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盐炙法、蜜炙法加工橘红,采用LC-MS/MS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橘红不同炮制品中绿原酸、芦丁、芸香柚皮苷、橙皮苷、橙皮素、柚皮素、橘红素、甜橙黄酮、川陈皮素9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分析。色谱条件:采用kinetex?GISTC18色谱柱(2.1 mm×100 mm, 2.6μm),以乙酸铵(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40℃,线性洗脱流速为0.4 mL/min。质谱条件:采用Sciex QTRAP4500复合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肼串联质谱仪,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下,温度550℃,喷雾电压4500 V进行测定。结果 实验建立了橘红中9种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经验证该法稳定、可行。通过不同炮制品中9种成分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橘红素、甜橙黄酮、绿原酸、橙皮素、柚皮素含量炮制前后无显著变化,蜜橘红中橙皮苷含量显著升高,盐橘红中芸香柚皮苷含量显著降低,蜜橘红、盐橘红中川陈皮素炮制后含量降低。其中,橙皮苷含量在橘红蜜炙过程变化尤为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干燥酸橙果实直径与黄酮类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利用UPLC法分别测定不同直径(1.0~4.4 cm)干燥酸橙果实中新橙皮苷、柚皮苷、枸橘苷、柚皮素、橙皮素等13个黄酮类成分含量,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峰面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显示整体上直径<2.5 cm各组可聚为一类,其他直径组别可聚为一类;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新橙皮苷、柚皮苷和枸橘苷在酸橙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黄酮类成分,干燥酸橙果实中部分黄酮类成分含量与直径具有相关性,其中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相关性最为显著,柚皮素和橙皮素可在直径较小(直径≤2.8 cm)的样品中检测到。结论:酸橙直径大小与黄酮类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直径2.5~3.0 cm干燥酸橙果实建议作为枳壳入药。  相似文献   

6.
以枳壳GAP基地的不同采收期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其次级代谢产物种类,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找出差异代谢物,分析差异代谢物含量随采收期不同的变化规律,最后对各差异代谢物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不同成分的适宜采收期。该实验找到16个差异代谢物,随着采收时间延后,黄酮苷类成分柚皮苷、新橙皮苷、枸橘苷、芸香柚皮苷、橙皮苷的含量逐渐降低,建议以黄酮类成分为主要功效的枳壳原料适宜采收期为7月18—25日(大暑前后1周内);川陈皮素、桔皮素、柚皮黄素、7-羟基-4′,3,5,6,8-五甲氧基黄酮、橙黄酮、异橙黄酮、5,6,7,4′-四甲氧基黄酮和异橙皮内酯的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建议以此类成分为主要功效的枳壳原料适宜采收期为7月18日;橙皮内酯、柠檬苦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的含量变化规律各有特点,结合生产实际,建议其适宜采收期分别为6月27日、7月11日、7月25日。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枳壳的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根据不同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确定其适宜采收期,为不同功效的中成药产品对枳壳原料的采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枳壳生品、炮制品中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薄层分析鉴别枳壳生品、炮制品中橙皮苷;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枳壳生品、炮制品中柚皮苷含量。结果:柚皮苷得到良好的分离,在0.18-1.09μg线性关系良好 r=0.9995),加样回收率为98.81%,重复性好;枳壳生品、炮制品中柚皮苷的含量产地不同差异很大。结论: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枳壳薄层鉴别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方法较药典方法更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枳实生品和麸炒品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4个黄酮类成分油水分配系数。方法:采用摇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方法,比较枳实和麸炒枳实水煎液中4个黄酮类成分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在正辛醇-水/缓冲盐溶液中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各个p H点,枳实生品和麸炒品水煎液中4个黄酮类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的大小没有规律性变化。但是4个黄酮类成分在p H5、p H7等条件下,麸炒品中的油水分配系数高于生品。结论:枳实麸炒后除新橙皮苷外均有利于其他3个黄酮类成分的分布吸收,这一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枳实麸炒后健脾和胃作用增强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7,(6)
目的考察枳壳Aurantii Fructus、麸炒枳壳、制枳壳(枳壳发酵后蒸制)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色差计测定样品的颜色亮度(L*)、红绿色品坐标(a*)、黄蓝色品坐标(b*),HPLC法测定柚皮苷、新橙皮苷含有量,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色差值与枳壳炮制程度均呈显著相关性,以L*最明显。枳壳L*与柚皮苷含有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a*与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各色差值与新橙皮苷含有量均无显著相关性。2种炮制品与柚皮苷含有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以制枳壳更明显,而与新橙皮苷含有量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枳壳炮制前后颜色明显变化可能与柚皮苷含有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枳壳樟帮炮制品进行黄酮类成分研究.方法 用色谱法进行分离和光谱解析法进行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I、Ⅱ、Ⅲ、Ⅳ四个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苷(I)、橙皮苷(Ⅱ)、新橙皮苷(Ⅲ)、橙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结论 分离得到的橙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为枳壳樟帮法炮制后新产生的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麸炒枳壳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方法依照标准汤剂的制备要求,制备13批麸炒枳壳标准汤剂,采用HPLC法测定标准汤剂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计算其转移率,测定汤剂的出膏率,并建立麸炒枳壳标准汤剂的HPLC特征图谱。结果 13批麸炒枳壳标准汤剂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转移率分别是21.1 % ~ 37.1 %、25.2 % ~ 40.9 %,出膏率为19.0 % ~ 30.5 %。特征图谱中标定了6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较,分别为新北美圣草苷、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枳属苷,对13批麸炒枳壳标准汤剂进行相似度评价,其相似度均大于0.99。结论麸炒枳壳标准汤剂制备规范,测定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特征图谱相似度高,可为麸炒枳壳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枳壳麸炒前、后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枳壳饮片麸炒前、后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RP-HPLC测定柚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川陈皮素、橘皮素、水合橘皮内酯、橘皮内酯、马尔敏和葡萄内酯的含量,考察10批枳壳饮片麸炒前、后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 麸炒后枳壳饮片中柚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川陈皮素、橘皮素、水合橘皮内酯、橘皮内酯和马尔敏含量均略微下降,而葡萄内酯含量明显上升。葡萄内酯小剂量(0.6 mg·kg-1)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具有促进作用,高剂量(9 mg·kg-1)则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麸炒后葡萄内酯含量的升高是枳壳炮制的目的,可通过主要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阐述枳壳饮片的炮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枸橘药材的研究,分析枸橘药材药用历程和质量标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调查,从名称、药用历史及地理分布3方面完成对枸橘药材的本草考证;运用薄层色谱法,HPLC对枸橘、枳实及枳壳中的辛弗林、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辛弗林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枳实的含量测定方法,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枳壳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本草考证得知,枸橘在历史上最早作枳实使用,宋朝时期枸橘果实不再作为枳实与枳壳的唯一正品来源,明清时期枸橘与枳实、枳壳明确区分开来,酸橙果实成为枳实与枳壳的正品来源至今;质量分析得到,枸橘中含有辛弗林、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但含量较枳实、枳壳低,枳实、枳壳中指标性成分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结论:枸橘药材曾作为枳实和枳壳的正品来源,该研究得出枸橘具有枳实和枳壳相同的指标成分,为开发新的药用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盐制、醋制和麸炒三种炮制方法对枳壳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影响。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5μm(250mm×4.6mm);流动相:乙腈-0.3%磷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283nm;柱温:35℃;流速:1.0mL/min。结果:柚皮苷在0.1~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2%(RSD=3.42%);新橙皮苷在0.1~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RSD=1.4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而且可靠,可以用来分析枳壳不同炮制品的质量高低。不同炮制方法中枳壳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枳壳药材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以及炮制和采收期对枳壳品质的影响,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HPLC对37批次不同产地枳壳药材进行特征指纹图谱采集;使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共有峰模式,并对其进行相似度分析;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应用SIMCA 13.0软件,以共有峰峰面积为变量进行层序聚类分析(HCA)。结果:建立了枳壳HPLC指纹图谱,匹配了19个共有峰,鉴定了其中6个黄酮类共有峰,分别为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橙皮素和川陈皮素;37批枳壳药材中,除了S1、S5、S8和S18,其余样本的相似度均大于0.90;根据PCA主成分解释总方差和碎石图,前5个主成分可反映原来变量86.435%的信息,可用于对不同产地的枳壳进行综合评分。聚类分析将37批次样本分为三类,其结果与主成分综合评分排序及含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不同产地的枳壳药材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甚至同一地区的枳壳药材质量也并不统一,其中湖南沅江和江西新干产地的枳壳质量最佳。麸炒炮制会降低枳壳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建立的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可为枳壳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标准制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湘产枳壳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橙皮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Venusil XBP C18(4. 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 1%磷酸水为流动相(80∶20),流速1. 0ml/min,柱温35℃,变波长检测。结果: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橙皮内酯分别在100~2000ng、420~8400ng、32. 12~642. 4ng、260~5200ng、42. 75~855ng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 7%、101. 0%、100. 7%、100. 6%、98. 6%,且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各批次样品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橙皮内酯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 48%~0. 84%、4. 44%~8. 50%、0. 19%~0. 95%、3. 03%~10. 19%、0. 16%~0. 30%;聚类分析分为3类,即11号样品为一类,2号与10号样品为一类,其余样品为一类;橙皮苷含量在各批次样本中波动较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湘产枳壳中5种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简便,准确度高,可为湘产枳壳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罗曦  包永睿  李天娇  王帅  韩凌  韩晓妮  孟宪生 《中草药》2023,54(22):7293-7299
目的 建立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的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枳壳Aurantii Fructus药材“质-量”双标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HPLC技术,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枳壳特征图谱,通过Q-TOF-MS技术,鉴定共有峰的化学成分,以对照药材和供试药材特征峰的相似度,明确药材真伪,即“质”;对内标成分“柚皮苷”进行准确定量,以内标成分计,计算不同批次供试品中各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取“平均数-标准差”作为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于内标物质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下限,依据特征峰相对含量下限明确枳壳药材优劣,即“量”。结果 建立的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确定了11个共有色谱峰,鉴定出了7个化学成分,分别为圣草次苷、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各枳壳供试药材与枳壳对照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0;规定了枳壳药材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下限。结论 该方法不依赖多种对照品,能清晰、快速地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为枳壳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欢  高萌  罗小泉  陈海芳  袁金斌  杨武亮 《中草药》2019,50(14):3433-3437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对不同产地枳壳药材中12种有效化学成分的HPLC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鉴别区分其产地来源。方法以异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水合橘皮内酯、柚皮素、橙皮素、橘皮内酯、马尔敏、川陈皮素、橘皮素及葡萄内酯为指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并对其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示各产地的枳壳药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江西产地的枳壳药材含量较为稳定;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江西樟树、宜春,湖南沅江、怀化和浙江金华、兰溪产地的枳壳样品可以区分开来,而江西新干和浙江金华、兰溪产地的枳壳样品有重叠。结论本方法简单、方便、可靠,可用于初步筛选出适合枳壳生长的地区,以期为进一步阐述枳壳药材的道地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测多评法结合指纹图谱在枳壳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一测多评(QAMS)与指纹图谱的方法建立27批枳壳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柚皮苷为参照,计算芸香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测定其含量,比较外标法与QAMS法的差异性。采用HPLC法,建立27批枳壳饮片的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指纹图谱进行评价。结果QAMS法与外标法测量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建立枳壳饮片指纹图谱方法,相似度均>0.95,共标定11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谱图比对,确定了3号峰为芸香柚皮苷、4号峰为柚皮苷、5号峰为橙皮苷、6号峰为新橙皮苷。结论QAMS法结合指纹图谱可为评价枳壳饮片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枳壳水提液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黄酮成分之间的含量。方法采用回流方法制备枳壳供试品溶液,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建立枳壳水提液黄酮成分的HPLC测定方法,对在江西省不同时间采收的枳壳药材进行黄酮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与对照品比对,从15批枳壳水提液HPLC图谱中确定了3个黄酮特征峰,分别为柚皮苷、新橙皮苷、异柚皮苷,三种黄酮成分的含量趋势为柚皮苷〉新橙皮苷〉异柚皮苷。以新橙皮苷峰为参照峰,15批样品HPLC图谱中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0.805%,说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但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变化较大,说明不同样品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较大。结论本文首次对枳壳药材水提液中柚皮苷、新橙皮苷、异柚皮苷三种黄酮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可对枳壳药材质量评价及枳壳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