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评价新安医学经验方脑络欣通治疗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及P-选择素的影响,探讨脑络欣通改善临床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90例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脑络欣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络欣通。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4d、治疗后28d 3个不同时间位点的血液流变学及P-选择素等理化指标,评价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脑络欣通治疗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28d的有效率为93.3%,优于通心络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脑络欣通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P<0.01),脑络欣通组变化最为明显,优于通心络组和对照组。结论:脑络欣通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优于通心络胶囊,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组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络欣通颗粒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评价脑络欣通颗粒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90例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脑络欣通组是加服脑络欣通颗粒。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3个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通心络组和常规组各脱落2例患者。3组均有变化,常规组虽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组相比,通心络组和脑络欣通组都有明显的改变(P0.05或P0.01),脑络欣通组又明显优于通心络组(P0.05),说明脑络欣通颗粒可以更好地改善以上观察指标。结论:脑络欣通颗粒对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可明显改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且优于通心络胶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血液流变性指标等的改善,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耳穴压豆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1组予以常规西药+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2组予以常规西药+通心络胶囊+耳穴压豆治疗,疗程4周。比较3组中医证候总疗效、心绞痛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积分和心电图疗效。结果:在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绞痛疗效方面,3组患者组内比较,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的疗效顺序为治疗2组治疗1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电图疗效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耳穴压豆联合通心络胶囊组通心络胶囊组西医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丰富缺血性中风辨证论治的客观化指标。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患者172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中医辨证结果及DSA检查结果,对比分析脑血管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①脑血管狭窄组的风痰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比例均高于脑血管正常组(P<0.05),而脑血管正常组的痰热内闭型比例高于脑血管狭窄组(P<0.05),其他各组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风痰阻络型斑块阳性率最高,达83.3%;阴虚风动型斑块阳性率最低(64.3%),但各证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③131例有脑血管狭窄的病例中,狭窄程度以轻中度为主,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风痰阻络、气虚血瘀证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多。结论:缺血性中风的脑血管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随着脑血管狭窄程度的增加,风痰阻络证和气虚血瘀证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脑保护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2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对2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Barthel指数评分、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Barthel指数评分、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评价院内制剂芪归通络颗粒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急性期且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相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芪归通络颗粒,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中医证候学、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情况并对比。结果:2组在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学、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芪归通络颗粒能显著提高脑梗死(急性期)且中医证候类型为气虚血瘀型者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临床缺血性中风病例,探讨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相关性,为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制定统一表格,采集283例受试者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资料,由课题组指派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已经入组的受试者,集中进行统一的证候评价,得出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283例受试对象总体上以气虚证和血瘀证出现频率最高。经聚类分析,结合各证候要素在受试者中所占比例,可见,脑梗死受试者的主要证候表现均为气虚血瘀证。受试者中表现为二证相兼和三证相兼的比例最高,一证独见的受试者中,以"气虚"和"血瘀"型最多;二证并见的,以"血瘀+气虚"型最多,三证并见的,以"血瘀+气虚+痰湿"最多;四证并见的,以"内风+内火+血瘀+气虚"最多。由此可见,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最常见的证候要素。结论:缺血性中风患者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的证候表现,证候要素的组合复杂,出现频率以二证、三证组合为最多,多表现为气虚、血瘀的单独出现或相互组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丁苯酞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CRP、D-二聚体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t分别=11.30、27.97、60.80、-9.64;17.15、37.98、103.90、-12.26,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血清CRP、D-二聚体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98、14.66、103.90、-3.57,P均<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益气活血汤可明显改善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的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不同证型之间血脂差异性,为预防复发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49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根据风痰阻络、痰瘀阻络、肝肾阴虚及气虚血瘀4个证型分为4个组。分别比较每组血脂水平。结果 (1)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气虚血瘀型高于风痰阻络型、痰瘀阻络型及肝肾阴虚型(P0.01);(2)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气虚血瘀型高于风痰阻络型及痰瘀阻络型(P0.05);(3)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E(apoE)及脂蛋白a[LP(a)]含量各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高血脂水平表明其复发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证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患者68例,按抽签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和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患者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脑塞通丸治疗中风恢复期(中经络,气虚血瘀证)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设计方法。将符合中风恢复期(中经络,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的受试者按3∶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脑塞通丸,对照组服用偏瘫复原丸,疗程为8周。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为主要指标,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中医证候单项疗效为次要指标,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与基线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8周后NIHSS评分均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相对基线NIHSS评分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相对基线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疗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8%,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脑塞通丸治疗中风恢复期(中经络,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分析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患者68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和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患者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肖红  李彦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2593-2594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西药加通心络胶囊,对照组西药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病残程度分级以及hs-CRP、FIB.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NFDS评分和病残程度分级、hs-CRP、FIB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改变(P<0.05).治疗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以促进神经缺损功能恢复,实现脑梗死患者的脑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联合常规方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注射用血塞通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RP水平。结果组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针联合常规方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确切,治疗两周后神经功能缺损有改善,同时对血浆CRP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在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证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HISS、BI评分及血清HCY、hs-CRP、Fg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HISS评分及血清HCY、hs-CRP、F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现志 《临床医学》2007,27(12):92-92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通心络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56/60),对照组总有效率68.33%(4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1.4±1.2)分(11.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1.0±1.5)和(1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康复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综合康复疗法(包含中药汤剂、针灸、电脑中频电疗仪电刺激穴位及经颅电磁刺激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评级。结果:两组FMA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FMA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Rankin量表评级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治疗组改良Rankin量表评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综合康复疗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将57例中风偏瘫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型组35例和痰瘀阻络型组22例,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方法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并比较。结果气虚血瘀型组临床基本痊愈2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6%;痰瘀阻络型组临床基本痊愈3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两组比较,临床显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神志、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对痰瘀阻络型的临床显效率高于气虚血瘀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络通颗粒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探索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6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以及其他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加用脑络通颗粒,共治疗90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侧支循环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侧支循环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在降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分,和提高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也具有更好的疗效。结论:脑络通颗粒可以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改善神经功能损伤,以及认知功能,且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