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帕金森病(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但是其具体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并且现今治疗仅能改善症状,并不能阻止病情发展.近些年,人们发现各种MicroRNAs尤其是MicroRNA-7在PD的发生进展和治疗中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详细阐明MicroRNA-7在PD中的作用和意义,可帮助我们更透彻地了解PD的致病机制,为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在中风病积分、中风证候积分及言语功能方面有显著疗效.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对中风病恢复期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中药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1 8例 ,6d为 1个疗程 ,治疗 8~ 1 0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 :1 8例显效率 2 7.78% ,有效率 88.89% ,无一例恶化或死亡。且疗后GPT、GOT、TBIL、DBT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在病证结合的思想指导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证候要素为基本研究单位,以《神经病学》第6版《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34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组合规律、中医证候分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肝豆状核变性常见证候要素为肝、脑髓、脾、肾、痰浊、血瘀、血虚、湿热。中医证候分型出现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覆盖全部病例的94.5%。肝豆状核变性证素组合形式7种,单证形式前3位的为肝、脑髓、痰浊,两证组合形态前3位的为肝、脑髓,痰浊、瘀血和瘀血、肝;三证组合形态前3位的为痰浊、肝、脑髓,痰浊、瘀血、肝和痰浊、瘀血、脑髓;而四证组合以痰浊、瘀血、脑髓、肝和内湿、内热、脑髓、肝最多见。结论:肝豆状核变性的核心病位为肝、脑髓,与脾、肾、胆关系密切,而痰浊、瘀血是该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与内湿、内热关系密切,血虚、气郁等因素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络通颗粒治疗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探讨脑络通颗粒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60例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脑络通颗粒,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0.0%,对照组为42.9%,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降低中医症状积分值、BBS分值、提高MMSE分值、ADL评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红细胞压积)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2组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结论:脑络通颗粒能改善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符合中医辨证的糖尿病合并脑缺血(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组、益气活血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40例,3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A加服由人参、玉竹、川芎组成的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功效的复方颗粒药物;对照组B加服由人参、川芎组成的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复方颗粒药物;对照组C仅为常规西药治疗3,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并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状态(BI指数)和中医证候积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益气养阴活血治疗组在减少CSS评分及增加BI指数分值方面显著优于益气活血对照组及单用西药对照组(P<0.05);在中医证候方面,益气养阴活血组对积分的改善优于益气活血对照组(P<0.05或0.01);在血糖水平方面3,组均能明显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P<0.05),但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具有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对中医证候积分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符合中医辨证的糖尿病合并脑缺血(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组、益气活血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40例,3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A加服由人参、玉竹、川芎组成的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功效的复方颗粒药物;对照组B加服由人参、川芎组成的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复方颗粒药物;对照组C仅为常规西药治疗3,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并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状态(BI指数)和中医证候积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益气养阴活血治疗组在减少CSS评分及增加BI指数分值方面显著优于益气活血对照组及单用西药对照组(P〈0.05);在中医证候方面,益气养阴活血组对积分的改善优于益气活血对照组(P〈0.05或0.01);在血糖水平方面3,组均能明显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P〈0.05),但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具有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对中医证候积分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新安医学经验方脑络欣通治疗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及P-选择素的影响,探讨脑络欣通改善临床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90例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脑络欣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络欣通。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4d、治疗后28d 3个不同时间位点的血液流变学及P-选择素等理化指标,评价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脑络欣通治疗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28d的有效率为93.3%,优于通心络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脑络欣通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P<0.01),脑络欣通组变化最为明显,优于通心络组和对照组。结论:脑络欣通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优于通心络胶囊,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组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BL联合"典型病案导入式"教学在Wilson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应用PBL联合"典型病案导入式"教学对学生授课,并对学生进行评估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学生赞成以PBL联合"典型病案导入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前者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便于掌握与理解重点和难点。结论:与传统教学法比较,探讨PBL联合"典型病案导入式"教学更加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方对EAMG小鼠FoxP3和TGF-β1调节作用。方法:采用N2AchR加等量福氏完全佐剂,分2次免疫C57BL/6小鼠,并复制重症肌无力(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EAMG)模型,及对模型进行评价。小鼠随机分为佐剂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健脾益气方组,采用ELISA法观察各组动物血清AChR-Ab水平和TGF-β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分析4组小鼠脾细胞中Foxp3mRNA的表达。结果:健脾益气方组(起效剂量18.8g/kg,剂量范围18.8g/kg~37.6g/kg)、地塞米松组小鼠血清AchR-Ab滴度明显降低,与模型组和佐剂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但两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降低FOXP3mRNA、TGF-β1的表达,可能增加AChR抗体的产生,在MG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中药健脾益气方具有良好的防治EAMG效果,可能是通过上调TGF-β1和FoxP3水平,抑制AchR-Ab产生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