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植物药的规范化荧光鉴别方法。方法 取药材粉碎成粉末,分别用水、70%乙醇液定量定时浸泡后,取浸出液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滴加试剂前后的荧光性质、强度与测定浸出液的pH值。结果 每种药材所含成分的不同,呈现的荧光颜色,强度及pH值均不同。结论 该方法鉴别中药质量具专一性,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良姜素含量测定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方法:选择了荧光最佳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给出最佳分析参数。结果:在λex/λem=450 nm/528 nm条件下,荧光强度与高良姜素的含量在0.01~0.10μg/m 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得高良姜饮片中高良姜素的含量为0.82%。结论:荧光分光光度法方法简便、快速、检测限低,准确度高,可用于药材高良姜饮片中高良姜素的含量测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测定红景天苷含量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方法 选择了荧光最佳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考察了放置时间、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给出最佳分析参数.结果 红景天苷的荧光最大激发波长λex=273 nm,最大发射波长λem=301 nm.红景天苷在0.01~0.1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检出限DL=0.005 mg/L,0.05 mg/L的红景天苷相对标准偏差RSD=0.32%(n=5).且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西藏大花红景天提取物中红景天苷的含量.结论 荧光分光光度法灵敏度、快速,检出限低,可用于药材中红景天苷的含量测试.  相似文献   

4.
荧光鉴别法是根据中药的某些成份能在常光或紫外光灯下产生荧光的性质 ,用来鉴别中药的一种方法 ,属于理化鉴别方法的一种。荧光鉴别法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 ,在中药市场伪品及混淆品日益增多的今天 ,荧光鉴别法做为性状鉴别的补充 ,在鉴别中药的真伪及品种来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我们总结了 33种常用中药的荧光鉴别方法 ,现介绍如下。以下所指“紫外光灯下”即指36 5mm紫外光下 ,如果为 2 5 4nm紫外灯下则另加说明。大黄 :紫外光灯下观察 ,正品大黄不显荧光 ,显亮蓝紫色荧光的不是正品 ,为土大黄或山大黄。…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试验法、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裂解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等对猫人参与其同属的藤梨根、木天蓼进行了真伪鉴别。结果,在254um紫外灯下,猫人参水溶液几无荧光,而藤梨根和木天蓼水溶液均显较强荧光;3种药材提取液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存在明显差别;在适当的裂解色谱条件下,3种药材显示出各自特征的裂解色谱指纹图。这些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对猫人参真伪的鉴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藏药大车前草药材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以大车前苷为指标性成分,以硅胶G为吸附剂,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水(18:3:1.5:1)为展开剂,紫外光灯(365nm)下检测,建立大车前草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DIKMADiamonsilC18 色谱柱(250x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8:82),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30nm;柱温:30℃。结果:大车前草药材薄层色谱在紫外光灯(365nm)下检识,大车前苷呈亮蓝色荧光斑点,斑点清晰,分离效果佳;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大车前苷在0.09-11.22μg呈线性(r=0.999);加样回收率为100.64%(RSD=0.95%);测得4批大车前草中大车前苷的含量在0.094%-1.361%。结论:通过对4批大车前草中的大车前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证明所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为大车前草的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猪骨经酶孵制备的平均分子量1600道尔顿的酞类混合物,用λ=340nm和入=240nm的两种波长的紫外光照射,均观察到产生波长入=375nm的荧光。荧光强度在浓度0.5~8.0mg/ml范围内呈直线关系。该物质的这一荧光性质(λ_(EX)=340nm,λ_(EM)=375nm)与羟脯氨酸和组氨酸的荧光性质一致;与3~hydroxypyridinum和lysyl pyridinoline的荧光性质接近。用此荧光条件对33名正常人尿胶原蛋白水解物进行了测定,并与羟脯氨酸法作了比较。发现荧光强度与羟脯氨酸和光密度之间相互关系r=0.823;直线面归方程是0.D=0.069 0.473FL荧光分析法的批内变异系数cv=0.716%。本文首次提出荧光法分析尿胶原蛋白水解物是一项快速、灵敏、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荧光分析法测定8310眼药水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公藤甲素类似物6β-乙酰氧基支甲茛菪烷,代号8310与5-二甲氨基萘磺酰氯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Damsul-8310,激发波长(λEX)为355nm,发射波长(λEm)为500nm。利用其荧光性质,以荧光分析法测定8310眼药水的含量。测定了Dansyl-8310荧光强度。其相应于8310苯甲酸盐0~80μg/ml范围内呈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虎杖药材中白藜芦醇及其苷的两种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串联紫外-荧光检测器法同时测定虎杖乙醇提取物中白藜芦醇及其苷的含量.C18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λ=290 nm,荧光波长λEx/λEm=334/404.结果:两种方法线性范围、回收率、精密度等试验的比较结果基本一致,但荧光检测法灵敏度相对较高.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均能准确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及其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异丙酚在不同pH值下的荧光性质,寻找检测异丙酚的最佳pH值。方法:用缓冲溶液将异丙酚甲醇溶液及人血浆pH调至1~13(共20余个不同的pH),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发射波长λex=279nm,激发波长λem=300nm)测定在不同pH下的荧光强度。结果:pH条件不同,对异丙酚甲醇溶液及人血浆的荧光性质均有影响,选择偏碱性条件检测异丙酚较好。结论:为使药物的检测更准确、灵敏,需在检测过程中调节样品溶液的pH至最佳范围。  相似文献   

11.
青梅感冒冲剂中的五指柑和青蒿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梅感冒冲剂中五指柑、青蒿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分别取五指柑药材、青蒿药材、青梅感冒;中剂及阴性制剂的乙酸乙酯提取液,在硅胶薄层板上五指柑以ψ(甲苯:丙酮)=8:2为展开剂展开,青蒿以ψ(苯:乙酸乙酯:水)=5:2:0.1为展开剂展开,在紫外灯(365nm下)检视。结果:在两者供试品色谱中与各自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均有相应的斑点,阴性制剂色谱图中无此斑点。结论:该法专属性强,为该制剂增加质量控制指标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RP-HPLC法测定光石韦中芒果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志疆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0):137-138,140
目的建立光石韦中芒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柱(4.6 mm×250.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3∶87),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18 nm。结果芒果苷在0~2.13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4.24%,RSD=0.86%(n=6)。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作为光石韦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产番泻叶的泻下及雌性激素样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比较国产与进口商品番泻叶提取物对小鼠排便和肠蠕动作用的影响,观察其泻下通便的效果。并通过观察对去势雌性小鼠动情周期、子宫重、股骨重的变化和血钙、血磷、降钙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由国产番泻叶制备而得的番泻总苷提取物的雌性激素样抗骨质疏松作用。结果:两种商品番泻叶提取物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能显著增加墨汁推进率、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增加6h排便量,两种商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由国产番泻叶制备而得的番泻总苷提取物能缩短去势小鼠动情周期,有雌性激素样促进子宫增生和骨质钙化的作用。结论:国产番泻叶具有较好的泻下通便作用,并初步发现其具有雌性激素样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中药材石韦的新鉴定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法。结果 通过对3个石韦对照品和17个石韦中药材进行实验、计算分析,获得了石韦的标准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及特征标记峰值。结论 表明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法可用于中药材石韦的鉴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同步测定中药材淫羊藿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I 5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UPLC-DAD法。方法采用Aglientl290型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Aglient Zorlbax EclipsePlus C_(18)柱(50mm×2.1mm,1.8μm),柱温为40℃。流动相为乙腈和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4mL/min,进样量为1μL,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淫羊藿药材中5种黄酮类成分分别在2.02~202μg/mL、2.12~212μg/mL、2.14~214μg/mL、2.52~252μg/mL和1.12~112μg/m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82、3.03、2.72、3.09、1.23ng/mL。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结果的RSD值均小于3%,各成分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6%、98.96%、98.76%、98.67%和98.65%。同时对14批不同药房或产地的药材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各主要化学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适用于淫羊藿药材的多成分分析,进而为淫羊藿药材质量控制的全面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水蒸气蒸馏法(SD)和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技术(WER)提取艾叶挥发油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SD和WER法提取艾叶挥发油,计算挥发油得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比较两种提取方法制得的艾叶挥发油中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①SD法提取挥发油得率为0.502 ml/100 g,W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叶青提取物(ETR)对酵母致大白鼠发热和下丘脑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为其解热降温机理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365、385、325 nm处为激发波长,以485、480、375 nm为发射波长,测定5-HT、NE和DA含量。结果给药组大白鼠在给予三叶青提取物后1 h体温显著下降,下丘脑组织中5-HT、NE和DA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三叶青提取物对酵母致发热大白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与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介质5-HT、NE、DA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配合规范四川省中药材质量标准,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合理性,以攀枝花市、昆明市等地的野巴子(共11批)药材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规范化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照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研究,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方法,测定了11批野巴子药材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参...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active components in the extracts from Kaki Folium (KF), quantitative metabolomics approach wa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number of active components existing among the different extracts and their variation. Methods LC-MS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he active components taking the mixture with reference substance as tested sample. Results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active components and amount presented in the different tested samples of KF extracted by many types of solvents, variation was observed. But rutin, astragalin, and kaempferol were presented in all samples.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samples extracted from the products on market and from the raw materials of KF processed by polar solvents with different recipes, however, the three active components were found in all samples examined.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might be valuable as all information could be use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raw materials extraction procedure to enhance the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布麻叶无机元素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时间罗布麻叶中无机元素含量,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检测了23种无机元素,不同生长期罗布麻叶中无机元素积累具有一定规律。结论:罗布麻叶中重金属积累曲线最小峰值与传统采收期基本一致,为确定罗布麻叶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