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群整体指纹信息,考察桃红四物汤(TSD)汤剂制备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质量的波动成分和主要贡献成分,为其质量评控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经典名方物质基准制备工艺,制备TSD一次煎煮(A组)、二次煎煮(B组)、冷冻干燥(C组)3个制备过程样品,建立18批药材3组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数据处理,SPSS 20.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SIMCA 14.1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析3组样品中化学指纹信息的动态变化。结果选取17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3个组别各18批样品相似度分别均大于0.900;共指认出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原儿茶酸、苦杏仁苷、咖啡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共10个成分;HCA、PLS-DA将54批样品分为2类,A组样品一类,B、C组样品一类;PLS-DA分析筛选出6个差异性色谱峰;根据PCA综合模型计算,综合评分结果为B组>C组>A组,TSD煎煮2次较为合理,冷冻干燥能较好保留煎液中的成分,色谱峰16(藁本内酯)、1(没食子酸)、13、12(阿魏酸)、7(苦杏仁苷)、15(洋川芎内酯A)是影响样品质量的标志性差异物质。结论通过HPLC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够较好地辨识制备过程中影响TSD质量的标志性成分,为经典名方制备工艺评价和质量标志物辨识思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SD)药材-饮片-水煎液-基准样品的全过程质量传递规律,为其经典名方制剂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制备15批TSD水煎液、基准样品,建立水煎液、基准样品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UPLC)特征图谱,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5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计算各成分在药材-饮片-水煎液-基准样品传递过程中的转移率。结果 15批TSD水煎液和基准样品的特征图谱,相似度均>0.9,共归属20个共有峰,经与对照品比对指认出11个色谱峰,分别为没食子酸、地黄苷D、苦杏仁苷、绿原酸、芍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槲皮素、苯甲酰芍药苷、藁本内酯。5种成分在水煎液、基准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地黄苷D0.26~0.46、0.11~0.30mg/g,阿魏酸0.33~0.51、0.09~0.18mg/g,芍药苷1.07~2.43、0.48~1.49mg/g,苦杏仁苷1.66~2.31、0.60~1.58mg/g,羟基红花黄色素A0.98、0.26~0.44mg/g。药材至饮片、饮片至水煎液、水煎液至基准样品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地黄苷D101.50%、55.44%、64.11%;阿魏酸94.31%(当归药材至饮片)、93.91%(川芎药材至饮片)、37.24%、35.61%;芍药苷111.55%、72.80%、63.48%;苦杏仁苷117.34%、91.78%、64.60%;羟基红花黄色素A93.64%、60.23%、34.19%。结论 采用UPLC特征图谱结合5种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分析TSD药材-饮片-水煎液-基准样品的量值传递规律,为TSD经典名方制剂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健  张越  王洪兰  李俊松  池玉梅  狄留庆 《中草药》2019,50(20):4942-4949
目的建立当归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为当归标准汤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15批当归标准汤剂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模式识别技术探讨影响当归标准汤剂质量的主要色谱峰,并同时测定这些主要色谱峰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藁本内酯及色氨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2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结果建立的当归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出17个共有峰,15批样品相似度在0.788~0.983;CA、PCA将样品大致分为3类,结合PLS-DA,筛选出7个标志性化合物,其中指认出阿魏酸(8号峰)、藁本内酯(17号峰)、洋川芎内酯I(10号峰)、洋川芎内酯H(12号峰)。定量分析条件通过方法学验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3%~104.35%。15批样品中阿魏酸为0.041%~5.596%、洋川芎内酯H为0.026%~1.583%、洋川芎内酯I为0.201%~6.461%、藁本内酯为0.126%~4.942%、色氨酸含为0.481%~2.753%。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为当归标准汤剂及其相关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遵古优化和科学评价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SD)的煎煮工艺,为其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指纹图谱概貌结合多指标定量为综合评价,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设计对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进行优化。指纹图谱研究采用SunFire-C18色谱柱(150 mm×3.0 mm,3.5 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水溶液,体积流量为0.2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0 nm;建立HPLC指纹图谱,对色谱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建立UPLC多波长检测方法测定6个关键质控成分含量,计算各样品综合得分,通过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 建立了29个试验号TSD UPLC指纹图谱,选择16个共有峰,指认出地黄苷D、苦杏仁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藁本内酯共6个成分。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综合得分结果显示15号工艺为最佳工艺。含量测定显示,地黄苷D、苦杏仁苷、芍药苷、阿魏酸、藁本内酯、羟基红花黄色素A 6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综合得分结果显示,15号工艺为最佳工艺。进一步根据回归模型拟合,得到最优工艺为加水量9.90倍、浸泡时间0.58 h、煎煮时间1.19 h、煎煮次数1.60次,最终确定TSD煎煮工艺为加10倍量水,浸泡0.5 h,煎煮2次,每次1 h。结论 指纹图谱质量概貌结合关键质控成分可作为TSD制备工艺的质量评控方法,得出的最佳煎煮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经典名方TSD复方制剂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桃红四物汤中苦杏仁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梓醇、地黄苷A、阿魏酸、芍药苷、原儿茶酸、绿原酸、没食子酸9种水溶性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 AQ(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0.05%H_3PO_4)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5 nm。结果桃红四物汤中苦杏仁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梓醇、地黄苷A、阿魏酸、芍药苷、原儿茶酸、绿原酸、没食子酸分别在6.47~129.40,4.01~80.19,2.51~50.16,3.03~60.66,1.05~21.00,5.03~100.50,0.90~18.02,0.46~9.12,0.32~6.30μ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0,0.999 7,0.999 5,0.999 6,0.999 8,0.999 9,0.999 8,0.999 4,0.999 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快速,可用于桃红四物汤中9种水溶性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测定当归芍药散中芍药苷、白芍苷、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I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HPLC-PDA联用法,YMC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水(0.1%v/v甲酸)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23.5℃,检测波长200~400nm,数据处理选择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32nm(芍药苷、白芍苷)、322nm(阿魏酸)、280nm(洋川芎内酯I)。结果:4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芍药苷99.5~348μg.mL-1,白芍苷46.4~162μg.mL-1,阿魏酸1.03~30.8μg.mL-1,洋川芎内酯I 1.01~50.6μg.mL-1,相关系数R2均>0.999,方法精密度、回收率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组方中其他组分均不干扰测定,适用于当归芍药散及单味药中芍药苷、白芍苷、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I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王升菊  郑雨  段赟  江华娟  王琳  李固良  何瑶  章津铭  裴瑾 《中草药》2021,52(14):4201-4209
目的对比研究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SD)组方药味分别为生品、药典"酒炙"和尊古"酒洗"时的质量差异性,辨识差异标志物。方法使用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150 mm×3.0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30℃,体积流量0.3 mL/min,进样体积10μL,建立U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确定共有峰,进行相似度评价,运用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不同组别的TSD进行质量评价,筛选出对TSD整体质量贡献较大的成分,并进行含量测定,评价组方药味不同炮制工艺对TSD质量的影响。结果选取了20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生品、药典"酒炙"和尊古"酒洗"组内相似度均大于0.996,组间相似度均小于0.980。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出5-羟甲基糠醛(3号峰)、没食子酸(4号峰)、绿原酸(7号峰)、羟基红花黄色素A(8号峰)、芍药内酯苷(9号峰)、芍药苷(10号峰)、阿魏酸(14号峰)、苯甲酸(17号峰)共8个成分。HCA、PCA和PLS-DA可明显将生品、药典"酒炙"和尊古"酒洗"分为3类,5-羟甲基糠醛、阿魏酸、羟基红黄色素A等成分可能是影响三者质量的差异标志物。含量测定显示,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在炮制后含量下降,5-羟甲基糠醛在炮制后升高,且相对于药典"酒炙",尊古"酒洗"后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含量增加,5-羟甲基糠醛含量降低。结论 TSD组方药味生品、药典"酒炙"以及尊古"酒洗"间存在质量差异,值得深入研究;为经典名方组方药味炮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白芍有效成分提取率,优化提取工艺,完善质量控制方法,促进白芍加工过程标准化。方法:采用HPLC考察不同提取工艺对白芍药材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及没食子酸成分含量的影响;并对23批白芍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超声时间为30 min时,50%甲醇对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的提取率较高; 70%乙醇对芍药苷的提取率较高;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中23批白芍样品生成19个共有峰,亳白芍和杭白芍指纹图谱之间差异较大。结论:不同提取溶剂对白芍药材中不同成分的溶出度不同,超声提取优于回流提取,提取时间为30 min时3种成分的提取量最高;同时实验所建立的指纹图谱重复性好,有助于全面、科学地评价白芍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川芎饮片标准汤剂并对其进行质量分析。方法:参照标准汤剂的要求,制备来自3个产地共15批川芎饮片标准汤剂;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进行质量分析;建立其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下4种指标成分(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计算各批次样品中指标成分转移率、出膏率,并测定样品的pH。结果:对15批川芎饮片标准汤剂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确定了22个共有峰,其相似度均0.92;定性指认出其中11,13,17,18,19,20号峰,分别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通过聚类分析可将3个产地的川芎饮片标准汤剂质量概貌进行区分,说明不同产地的川芎存在质量差异,但同一产地不同批次质量较为稳定。15批川芎饮片标准汤剂共有模式下4种主要成分分别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以洋川芎内酯A(0.176 3~0.249 8 g·L~(-1))和洋川芎内酯Ⅰ(0.065 2~0.103 4 g·L~(-1))在标准汤剂中含量较高,藁本内酯(0.040 0~0.089 8 g·L~(-1))次之,阿魏酸(0.022 0~0.042 3 g·L~(-1))最低,4个成分的转移率依次为6.63%~11.82%,33.32%~55.98%,1.26%~3.73%,16.39%~33.05%;15批川芎饮片标准汤剂的干膏得率12.69%~19.78%,pH 4.54~4.82。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各产地多批次川芎饮片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适用于川芎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张越  陈健  李洋  王洪兰  李俊松  狄留庆 《中草药》2020,51(18):4664-4672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温经汤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同时对其中9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3 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采用多波长切换法,检测波长分别为220、280、320、380 nm,柱温25℃,对15批温经汤标准汤剂进样分析,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年版)并结合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结果进行评价,同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温经汤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15批样品相似度在0.902~0.992,共标定出18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9个色谱峰(即2号峰没食子酸、5号峰芍药苷、7号峰甘草苷、8号峰阿魏酸、9号峰芹糖异甘草苷、11号峰异甘草苷、14号峰桂皮醛、15号峰甘草酸铵、16号峰丹皮酚),CA、PCA及PLS-DA将15批样品分为2类。定量分析条件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9个成分加样回收率在94.91%~108.16%;15批样品中没食子酸、芍药苷、甘草苷、阿魏酸、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桂皮醛、甘草酸铵及丹皮酚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7~31.3、95.8~228.4、18.6~62.4、3.3~8.3、4.8~18.7、2.8~10.6、13.7~108.2、83.9~292.3、31.1~125.5 mg/g。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同时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好,可为经典名方温经汤物质基准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浓苯甲酸水杨酸软膏的制备工艺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筛选最佳基质处方,以乙醇或二甲基亚砜溶解苯甲酸和水杨酸,以聚乙二醇400和聚乙二醇4000作为水溶性软膏基质制备软膏;建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质控方法,同时考察制剂的长期稳定性。结果 新处方解决了软膏粒度不合格的问题,长期稳定性考察的各项结果均符合药典相关规定。以HPLC同时测定软膏中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含量,平均回收率分别在99.6%~100.6%,99.4%~100.2%之间,RSD为0.52%和0.39%。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便可行,制剂性质稳定,质控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2.
河南不同产地夏枯草中迷迭香酸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河南不同产地夏枯草中迷迭香酸的含量以比较夏枯草质量的优劣,为夏枯草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迷迭香酸色谱条件为:采用Beta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1%甲酸(40:60)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30nm;结果:迷迭香酸在0.44-8.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98.17%,RSD%为1.02%。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并且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定六味洗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鉴别处方诸药,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没食子酸含量。结果:没食子酸浓度在0.16~0.64μg/mL范围内与吸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为Y=-16 887.5X+418 327,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45%,RSD=1.12%。结论:六味洗剂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分离度好。  相似文献   

14.
中药炮制辅料醋中总酸和乳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炮制用醋中总酸、乳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收集了12种市售醋样,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醋中总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中乳酸含量。结果总酸含量范围为41.55~71.30mg/mL,乳酸含量范围为6.92~37.60mg/mL,总酸含量以"东湖老陈醋(5年酿)"中最高,乳酸含量以"东湖山西老陈醋(1年酿)"中最高。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为制定中药炮制辅料醋的质量标准和优选炮制用醋的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孟然  吴哲  冯薇  吴晨曦  王秀萍  李赵嘉 《中草药》2022,53(24):7887-7896
目的 建立蒲公英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优化指纹图谱测定条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对不同产地蒲公英进行质量评价,为蒲公英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蒲公英主要有效成分的制备工艺。采用Mars ODS-AQ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0.2%磷酸水溶液(35∶65)为流动相,等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mL/min;检测波长323nm;进样量10μL;柱温30℃;检测时间为12min;对10个不同产地的30批蒲公英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对5个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通过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蒲公英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蒲公英主要有效成分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料液比1∶55、甲醇体积分数72%、超声温度80℃、超声时间79min,在此条件下OD值为0.93。建立了蒲公英HPLC指纹图谱,30批蒲公英的相似度在0.647~0.980,标定6个共有峰,指认出5个色谱峰。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菊苣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426%~1.856%、0.007%~0.117%、0.023%~0.101%、0.003%~0.025%、0.311%~1.412%。聚类分析将10个产地的蒲公英分为4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和沈阳产地的质量较优,并确定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咖啡酸和菊苣酸可作为蒲公英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结论 确定了蒲公英主要有效成分最佳制备工艺,提取率远高于药典方法。建立的蒲公英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及化学模式识别法准确、高效、全面地评价蒲公英质量,为蒲公英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胆南星是常用的清热化痰、息风定惊药,但目前胆南星的质量标准简单粗略,尚不规范,无相关的制法、检查、含量测定等内容。《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仅有简单描述——本品为制天南星的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加工而成,或为生天南星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发酵加工而成。导致厂家生产胆南星制法不一,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胆南星的质量监控,并影响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对胆南星文献研究进行归纳并结合对生产企业实地调研,本文针对目前胆南星及其炮制辅料质量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建议增加相应检测指标并完善辅料标准等,有助于规范和完善胆南星及其炮制辅料的质量标准,供同行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菠萝叶质量标准进行研究,以更好的开发应用菠萝叶的药用资源。方法:利用组织切片法观察菠萝叶组织结构;利用薄层层析法以菠萝酰酯为对照品进行定性鉴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菠萝叶镜下可分上下表皮层,其间有气孔;薄层层析可以清晰检测到菠萝酰酯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准确的测定菠萝叶中对香豆酸和菠萝酰酯的含量,且不同产地的菠萝叶中对香豆酸和菠萝酰酯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以云南的菠萝叶含量最高,广西的菠萝叶含量最低。结论:以菠萝酰酯作定性鉴别,以对香豆酸和菠萝酰酯为指标成分进行定量检测,可以较好的控制菠萝叶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对比主产区和部分新产区金银花的差异,研究金银花药材质量的分级规律,建立广泛通用的金银花等级质量标准。方法 收集8个地区共计78批样品,测定外观性状指标,包括颜色、黄条率和枝叶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总酚酸和木犀草苷含量;使用SPSS 26.0和SIMCA 14.1软件进行质量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 8个地区金银花样品绿原酸质量分数为1.17%~3.66%,总酚酸质量分数为3.34%~6.59%,木犀草苷质量分数为0.045%~0.185%。主成分分析对比发现甘肃通渭、云南云龙地区金银花同主产区金银花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加工方式处理的金银花区分较为明显。根据综合评分结果将金银花分为4个等级。结论 部分样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总酚酸含量不达标。主产区金银花特征相似,不同新产区的金银花质量差异较大。建立的金银花等级质量标准能够反映药材质量的差异性,为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夏枯草五倍子抑菌洗液的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对妇科常见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夏枯草五倍子洗液中主要活性成分没食子酸的含量,色谱柱为Alltima 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甲醇溶液-0.1%磷酸溶液(21∶79)等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3 nm,进样量10μl;采用药敏纸片法及抑菌性能测试对洗液抑菌作用进行效果验证。结果没食子酸在0.015 g/L~0.245 g/L范围内线性良好,r值为1,加样回收率为95.46%。体外抑菌试验显示,夏枯草五倍子洗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氏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洗液中有效成分没食子酸作为质量控制方法可靠;夏枯草五倍子洗液对妇科常见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表明其为一种有效的阴部抑菌制剂。  相似文献   

20.
影响甘草品质的因素与甘草品质改良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守平  孙群  王建华  孙宝启 《中草药》2005,36(8):1261-1263
甘草是我国常用和重要的中草药品种,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等。甘草的人工规范化栽培要求相应的甘草品质育种研究工作为基础,但目前对影响甘草品质的因素和甘草品质育种方面的研究较少。对影响甘草品质的一些重要因素如品种、栽培技术、产地、生态环境等进行综述,概括了近年来学者们在甘草的生物学特性、种质资源、杂交育种、辐射诱变、抗病性育种、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等方面与甘草品质改良的相关的一些研究进展,期望对甘草品质的育种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