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株新种链霉菌菌丝体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一株新种链霉菌(Streptomyces pleomorphus sp. nov.)菌丝体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S. pleomorphus sp. nov.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eleocidin B2(1)、teleocidin B3(2)、12-齐墩果烯-3,22,24-三醇(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4)、尿嘧啶脱氧核苷(5)、尿嘧啶(6)、3-甲基哌嗪-2,5-二酮(7)、O-α-D-葡萄吡喃糖乙醇苷(8)、&;#61537;O-α-L-阿拉伯呋喃糖乙醇苷(9)、邻氨基苯甲酸(10)、4-氨基-4-甲基-戊-2-酮(11)、(Z)-13-二十二烯酸(12)。结论 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S. pleomorphus sp. nov.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长柱金丝桃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长柱金丝桃Hypericum ascyron L.的化学成分。方法: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波谱解析结合理化鉴定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槲皮素(1),山柰酚(2),金丝桃苷(3),槲皮素-3-O-α-L-阿拉伯呋喃糖苷(4),19α-羟基乌苏酸(5),6β,19α-二羟基乌苏酸(6),3β,19α-二羟基乌苏烷-24,28-二酸(7),正二十九烷醇(8),β-谷甾醇(9),豆甾醇(10)。结论:化合物4~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从1998年到2005年底进行临床试验或注册的抗寄生虫、抗病毒和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天然产物、半合成天然产物及天然产物衍生药物。  相似文献   
4.
龙胆总裂环环烯醚萜苷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总裂环环烯醚萜苷(龙胆)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薄层色谱)法对提取物中的龙胆进行了定性鉴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有效部位总裂环环烯醚萜苷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在TLC图谱中可检出龙胆的特征斑点;龙胆苦苷在7.187~35.94μg/ml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6.8%,RSD=1.06%(紫外分光光度法);龙胆苦苷在0.8488μg~4.244μg间线性关系良好,r=.9997,平均回收率为97.3%,RSD=0.7%(高效液相色谱法).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行、重现性好,能有效地控制提取物中龙胆总裂环环烯醚萜苷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天然产物在药物发现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今在临床上应用的药物大约有70%来源于天然产物或天然产物衍生物,在抗感染领域中比率甚至更高。本文将阐述从1998年到2005年底进行临床试验或注册的抗菌和抗真菌的天然产物、半合成天然产物及天然产物衍生物。此外从1998年起上市的天然产物衍生药物也将在本文中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测定当归芍药散中芍药苷、白芍苷、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I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HPLC-PDA联用法,YMC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水(0.1%v/v甲酸)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23.5℃,检测波长200~400nm,数据处理选择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32nm(芍药苷、白芍苷)、322nm(阿魏酸)、280nm(洋川芎内酯I)。结果:4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芍药苷99.5~348μg.mL-1,白芍苷46.4~162μg.mL-1,阿魏酸1.03~30.8μg.mL-1,洋川芎内酯I 1.01~50.6μg.mL-1,相关系数R2均>0.999,方法精密度、回收率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组方中其他组分均不干扰测定,适用于当归芍药散及单味药中芍药苷、白芍苷、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I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8.
三分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萝摩科Asclepiadaceae娃儿藤属Tylophora植物为缠绕或攀援灌木,少数为多年生草本或直立灌木。世界上大约有6 0种,分布于亚洲、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和大洋洲。我国产32种,2个变种,分布于黄河以南各省区[1] 。娃儿藤属植物富含菲骈吲哚里西啶类化合物,该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近年来得到广泛研究[2 ,3 ] ,但对该属植物非生物碱部位研究报道较少。为深入全面研究娃儿藤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作者对该属植物三分丹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一株从傣药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 Bacillus pumil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Bacillus pumilus 发酵液中分离得到 23 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羟基茉莉酮酸(1)、环-(色氨酸-缬氨酸)-二肽(2)、环-(色氨酸-异亮氨酸)-二肽(3)、环-(亮氨酸-异亮氨酸)-二肽(4)、环-(亮氨酸-亮氨酸)-二肽(5)、环-(亮氨酸-缬氨酸)-二肽(6)、吲哚-3-甲酸(7)、吲哚-3-甲醛(8)、黄豆醇B(9)、4,7-二羟基异黄酮(10)、4,7-二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11)、4,5,7-三羟基异黄酮(12)、对羟基苯乙酸(13)、N-(4-戊氧基)乙酰胺(14)、3-甲硫基-丙烯酸(15)、10-甲基-十一烷酸(16)、十三烷酸(17)、12-甲基-十四烷酸(18)、十五烷酸(19)、十六烷酸(20)、(Z)-9-十六烯酸(21)、10-甲基-11-羟基-正十二烷酸(22)、9, 10-亚甲基十八烷酸(23)。结论 化合物 1~8,13~23 为首次从黑面神内生菌 Bacillus pumilus 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相似文献   
10.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分析法结合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aR,11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1),(3R)-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2),5′-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3),芒柄花苷(4),(6aR,11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5),(3R)-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6),5′,7-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7),芒柄花素(8),黄芪甲苷(9),黄芪皂苷II(10),蔗糖(11),腺嘌呤核苷(12),十六烷酸单甘油酯(13),十六烷酸(14)。结论化合物5,7,11~14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