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脉冲Nd:YAG激光对培养肥厚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选择性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能量密度(500J/cm^2、1000J/cm^2、1500J/cm^2和2000J/cm^2)脉冲Nd:YAG激光(波长1064nm,脉宽150μs)照射培养肥厚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照射后24h分别用^3H-脯氨酸掺入法和斑点杂交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和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肥厚性瘢痕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I型前胶原mRNA水平在500J/cm^2照射后无变化,1500J/cm^2、2000J/cm^2照射后显著降低(P<0.001);1000J/cm^2照射后,肥厚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与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而正常皮肤 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 和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却无变化(P>0.05)。结论:一定能量密度(1000J/cm^2)脉冲Nd:YAG激光对体外培养肥厚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He-Ne激光重复照射对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不同功率密度(10、50、100和150mW/cm^2)He-Ne激光照射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30min,1/d,连续照射3d,在3d重复照射后24h用^3H-脯氨酸掺入法和斑点杂交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和Ⅰ型前胶原基因表达。结果 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Ⅰ型前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在10、50m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照射对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 利用包皮环切术切除的包皮组织,体外分离、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细胞分为照射组和非照射组(对照组)(n=10).前者采用波长590~1 200 nm,能量密度为29 J/cm2的强脉冲光照射.于照射后不同时间段,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分别两组细胞胶原合成情况.结果 照射组成纤维细胞经强脉冲光照射12、24和48 h后,其胶原合成明显较对照组增加(P<0.01),分别为2 019±279 vs 1 500±260、 4 299±781 vs 2 064±222和5 765±459 vs 2 434±297.结论 强脉冲光能促进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照射对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利用包皮环切术切除的包皮组织,体外分离、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细胞分为照射组和非照射组(对照组)(n=10)。前者采用波长590~1200 nm,能量密度为29 J/cm2的强脉冲光照射。于照射后不同时间段,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分别两组细胞胶原合成情况。结果照射组成纤维细胞经强脉冲光照射12、24和48 h后,其胶原合成明显较对照组增加(P<0.01),分别为2019±279vs1500±260、4299±781vs2064±222和5765±459vs2434±297。结论强脉冲光能促进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强脉冲光(IPL)照射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强脉冲光对目标皮肤进行连续照射,在照射前及照射后取照射部位皮肤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时间点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连续的强脉冲光照射可以显著提高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照射2,3次后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7.9±1.7)×10-4、(11.1±2.4)×10-4]明显高于照射前[(2.1±0.7)×10-4],P<0.05.结论 强脉冲光可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证实了强脉冲光的除皱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诺新康对人皮肤增生性瘢痕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RT-PCR法检测诺新康对人皮肤增生性瘢痕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诺新康能明显抑制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诺新康可通过抑制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而起到抑制皮肤增生性瘢痕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5-氨基酮戊酸(ALA)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PDT)在体外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B)增殖的影响,并探寻合适的光敏剂浓度和激光能量密度.方法 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FB.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激光组(仅予不同能量密度激光照射)、光敏剂组(仅予不同浓度光敏剂同时培养)和ALA-PDT组(光敏剂培养+激光照射).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根据结果选出最佳的ALA浓度和激光能量密度的组合,检测该组合干预后的FB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激光组和光敏剂组对增生性瘢痕FB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ALA-PDT组中,当激光剂量≥10 J/cm2与药物浓度≥0.125 mmol/L时,抑制作用明显,随激光能量和药物浓度的同时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大.而当ALA浓度达到0.5 mmol/L,激光能量密度达到20 J/cm2后,再增大药物浓度和激光能量抑制率无明显升高,在此条件下的ALA-PDT组PCNA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30.33±2.08 vs.78.33±3.79,P<0.05).结论 ALA-PDT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和激光能量密度增加而增加.最佳参数:ALA浓度为0.5 mmol/L,He-Ne激光能量密度为20 J/cm2.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照射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TGF β1的影响及JNK抑制剂SP600125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包皮环切术切除的包皮组织体外分离、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然后,将成纤维细胞分为两组试验:第1组为IPL治疗组,用能量密度分别为0(阴性对照),10,18,27,36和36 J/cm2×2(能量密度为36 J/cm2的IPL照射两次)的IPL照射;第2组为IPL+抑制剂组,包括IPL(对照)和IPL+SP600125(JNK抑制剂)两亚组,在加入抑制剂2 h后,用能量密度为36 J/cm2的IPL照射。48 h后,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细胞培养上清液(culture supernatants, CS)中TGF β1的浓度。结果:IPL治疗组CS中TGF β1的浓度在10,18,27及36 J/cm2分别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均减少,而在36 J/cm2×2时与阴性对照相比较增高;IPL+抑制剂组CS中TGF β1的浓度IPL+SP600125组与对照相比较减少(P<0.05)。结论:强脉冲光在较低能量密度时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TGF β1的分泌,较高能量密度时能促进TGF β1的分泌;在IPL影响成纤维细胞分泌TGF β1的过程中,JNK抑制剂起抑制作用,IPL可能通过JNK途径上调TGF β1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10.
中波紫外线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中波紫外线(UVB)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诱导衰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观察不同剂量UVB照射后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β-半乳糖苷酶(p-gal)细胞衰老染色情况,确定后续实验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的UVB单次照射剂量.于经确定剂量UVB照射后的不同时点(12、24、48、72 h)收集细胞及其细胞培养上清液,Western blotting检测诱导衰老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16表达;ELISA法检测诱导衰老细胞Ⅰ、Ⅲ型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MMP3)表达.结果 经40 mJ/cm2 UVB单次照射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呈现典型的衰老细胞形态学改变,β-gal细胞衰老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为(88.75±5.32)%,确定诱导衰老UVB单次照射剂量为40 mJ/cm2.Western blotting显示,诱导衰老皮肤成纤维细胞P16蛋白表达随UVB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升高;ELISA法检测发现诱导衰老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随UVB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减少,MMP1和MMP3表达则随UVB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结论 UVB照射能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发生衰老,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胶原合成减少而降解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波紫外线(UVB)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诱导衰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观察不同剂量UVB照射后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β-半乳糖苷酶(p-gal)细胞衰老染色情况,确定后续实验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的UVB单次照射剂量.于经确定剂量UVB照射后的不同时点(12、24、48、72 h)收集细胞及其细胞培养上清液,Western blotting检测诱导衰老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16表达;ELISA法检测诱导衰老细胞Ⅰ、Ⅲ型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MMP3)表达.结果 经40 mJ/cm2 UVB单次照射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呈现典型的衰老细胞形态学改变,β-gal细胞衰老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为(88.75±5.32)%,确定诱导衰老UVB单次照射剂量为40 mJ/cm2.Western blotting显示,诱导衰老皮肤成纤维细胞P16蛋白表达随UVB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升高;ELISA法检测发现诱导衰老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随UVB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减少,MMP1和MMP3表达则随UVB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结论 UVB照射能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发生衰老,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胶原合成减少而降解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瘢痕疙瘩组织中胶原合成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威  刘荣卿  钟白玉 《重庆医学》2001,30(3):208-210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中胶原过度积累的形成原因。方法 用透射电镜观察瘢痕疙瘩的超微结构。用ABC法免疫组化检测瘢痕疙瘩中新合成的胶原。用地高辛标记的人Ⅰ型前胶原al(Ⅰ)cDNA探针与从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提取RNA进行斑点杂交。结果 在超微结构上,多数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拥有丰富的高度发达的粗面内质网。斑点杂交结果显示瘢痕疙瘩组织中Ⅰ型胶原mRNA水平升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有丰富的Ⅰ型前胶原表达。结论 在活跃增生的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功能处于活化状态,胶原合成增加是瘢痕疙瘩中胶原过度积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联合胶原修复贴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激光组44例、激光联合胶原修复贴组(简称联合组)44例和药物组40例,激光组使用长脉冲Nd:YAG激光,设定治疗参数(波长1064 nm,光斑4 mm,脉宽35 ms,能量密度35~40 J/cm2,频率1.5 Hz)进行激光治疗,共进行4疗程治疗,每次间隔1周,同时配合基础药物治疗;激光联合胶原修复组先进行与激光组相同的激光照射治疗,治疗完毕立即使用胶原修复贴外敷于面部30 min/次,并于每次治疗后3 d再次外贴,同时配合基础药物治疗;药物组为基础药物治疗,即口服罗红霉素胶囊,外用2%莫匹罗星软膏;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激光组有效率为90.1%,联合组有效率为93.1%,与药物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2月后随访,联合组未发生炎症后色素沉着与激光组、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联合胶原修复贴是治疗中度痤疮的有效方法,近期疗效明确,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ALA-PDT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在体外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确定合适的光敏剂浓度和激光能量密度密度.方法 体外培养人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激光组(仅予不同能量密度He-Ne激光照射)、光敏剂组(仅予不同浓度光敏剂ALA同时培养)和ALA-PDT组(先后予ALA培养和He-Ne激光照射).采用MTT法计算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 激光组和光敏剂组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ALA-PDT组中,当He-Ne激光剂量(>10 J/cm~2)与ALA浓度(>0.125 mmol/L)达到一定程度时,抑制作用明显,随激光能量密度和药物浓度的同时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大.结论 ALA-PDT对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和激光能量密度增加而增加,最佳的参数:ALA浓度为0.25 mmol/L,He-Ne激光能量密度为40 J/c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有效针对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检测RNA干扰后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4对针对人Ⅰ型胶原基因的shRNA靶序列(shRNA1、shRNA2、shRNA3、shRNA4),将合成的shRNA片段通过重组技术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mU6,经酶切与测序验证表明成功构建针对人Ⅰ型胶原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Col-shRNA1、Col-shRNA2、Col-shRNA3、Col-shRNA4),并将该干扰载体与空载体分别通过脂质体转染人的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依次为Col-shRNA1组、Col-shRNA2组、Col-shRNA3组、Col-shRNA4组、空载体转染组),另选未处理的成纤维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RT-PCR与羟脯氨酸含量测定试剂盒检测该干扰载体的干扰效应.结果 酶切与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针对人Ⅰ型胶原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Ⅰ型胶原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在空白对照组与空载体转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扰组Col-shRNA(1~4)与空载体转染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空白对照组与空载体转染组的羟脯氨酸含量及胶原合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扰组(Col-shRNA1、Col-shRNA2、Col-shRNA3、Col-shRNA4)的羟脯氨酸含量和胶原合成与空载体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4组有效针对人Ⅰ型胶原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它们均能明显抑制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与减少细胞胶原的合成,其中Col-shRNA1对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干扰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Nd∶YAG脉冲式激光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治疗复发性唇疱疹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就诊的94例复发性唇疱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单纯Nd∶YAG脉冲式激光治疗,观察组实施Nd∶YAG脉冲式激光联合rh-bFGF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状况[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疱疹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结痂脱落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Toll样受体(TLR)2及TLR9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疱疹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结痂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TGF-β1、bFGF、VEGF水平高于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红外线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HSF)中c-Jun和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为红外线引起光老化损伤的分子机
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被分为对照组(无红外线照射)和实验组(红外线照射);用
MTT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细胞化学(ICC)方法检测各组c-Jun和Ⅰ、Ⅲ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
果MT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各组中红外线照射对HSF的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红外线照射下调Ⅰ型胶原
mRNA和蛋白的表达,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Ⅰ型胶原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越明显(P<0.01);红外线照射成纤维细胞12 h
后Ⅲ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都呈照射剂量依赖性下调(P<0.05,P<0.01),24 h后Ⅲ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都呈照射
剂量依赖性上调(P<0.05,P<0.01);红外线照射上调了c-Ju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呈照射剂量依赖
性(P<0.05,P<0.01)。结论红外线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上调c-Jun表达,抑制Ⅰ型胶原表达,干扰Ⅲ型胶原表达,这可能是
其引发和促进皮肤光老化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黎芦醇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Ⅲ型胶原合成及降解影响的机理.方法用MTT法检测及原位杂交技术,对增生性瘢痕用白黎芦醇作用不同时间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原位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1)白黎芦醇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最大抑制率可达到93.69%.(2)Ⅰ、Ⅲ型前胶原mRNA 3 d已被明显抑制(P<0.01),7 d后表达强度进一步下降,白黎芦醇对Ⅰ型前胶原mRNA的抑制作用要比Ⅲ型前胶原强.结论(1)白黎芦醇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2)白黎芦醇对Ⅰ、Ⅲ型前胶原mRNA有明显抑制作用,对Ⅰ型前胶原mRNA的抑制作用要比Ⅲ型前胶原强.  相似文献   

19.
白黎芦醇对胶原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黎芦醇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Ⅲ型胶原合成及降解影响的机理.方法用MTT法检测及原位杂交技术,对增生性瘢痕用白黎芦醇作用不同时间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原位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1)白黎芦醇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最大抑制率可达到93.69%.(2)Ⅰ、Ⅲ型前胶原mRNA 3 d已被明显抑制(P<0.01),7 d后表达强度进一步下降,白黎芦醇对Ⅰ型前胶原mRNA的抑制作用要比Ⅲ型前胶原强.结论(1)白黎芦醇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2)白黎芦醇对Ⅰ、Ⅲ型前胶原mBNA有明显抑制作用,对Ⅰ型前胶原mRNA的抑制作用要比Ⅲ型前胶原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3(rhTGFβ3)在伤口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normal skin fibroblast,NSFb;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HSFb),应用不同浓度rhTGFβ3,通过放射免疫和Northern bloting杂交方法观察NSFb和HSFb Ⅰ、Ⅲ型胶原蛋白及转录水平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人正常皮肤和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有明显的不同表达;(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加rhTGFβ3,终浓度为1、5、10ng*L-1)Ⅰ、Ⅲ前胶原合成明显增加(P<0.001),Ⅰ/Ⅲ前胶原的比例变小;(3)实验组rhTGFβ3对NSFb和HSFb生物学作用的影响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rhTGFβ3可有效提高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和Ⅰ、Ⅲ型构成比中Ⅲ型胶原的相对含量,其对加速创面愈合及减少瘢痕形成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