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桂枝茯苓丸低、高剂量组(4.13,8.26 g·kg-1)、孕三烯酮组(阳性对照,0.23 g·kg-1)。另设假手术对照组。连续给药28 d后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腹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RT-qPCR检测异位内膜中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结果:桂枝茯苓丸显著抑制异位内膜中PCNA,CD31的表达,降低腹腔液中VEGF的水平(P<0.05)以及异位病灶中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mRNA表达水平(P<0.01)。结论:桂枝茯苓丸显著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血管生成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VEGF和HIF-1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双氢青蒿素对原发性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annuin,DHA)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肝细胞癌大鼠体内的抗癌作用及机制。 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DEN造模组100只和正常组20只,造模组用DEN溶液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后分DHA高(60 mg·kg-1)、中(30 mg·kg-1)、低(15 mg·kg-1)剂量组、恩度组(5 mg·kg-1,ip,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停药1周后再继续用药)及模型组各20只,按相应药物剂量灌胃给药6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甲胎蛋白(AFP)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实验结束后记录剩余各组大鼠的总生存时间,计算生命延长率。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DHA中、高剂量组的大鼠肿瘤组织VEGF表达明显降低;血清的VEGF,VEGFR-2,AFP表达也明显降低;剩余大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生命延长率分别达到19.25%和12.81%。 结论: DHA在30,60 mg·kg-12个剂量上对原发性肝癌大鼠具有治疗和延长生存时间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及其受体表达,抑制肝癌血管生成和转移,从而延缓肿瘤扩散进程,改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癥注射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术建立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模型,采用囊肿腔内注射给药方式,分别观察消癥注射液和无水酒精对模型鼠外周血清、在位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消癥注射液对上述组织中VEGF均有不同的下调或抑制作用,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消癥注射液高浓度组、低浓度组与无水酒精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消癥注射液低浓度组几组数值更接近正常组,以它效果最好。结论:消癥注射液对实验性异位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中抗血管生成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osis,EM)肾虚血瘀证大鼠异位病灶局部MMP-9,TNF-α,CollagenⅠ、Collagen Ⅲ表达水平,以及温经汤加味对其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SPF级雌性未孕健康SD大鼠设为空白组;构建肾虚血瘀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设为假手术组(仅开腹);其余大鼠以自体内膜移植法构建EM肾虚血瘀证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大鼠分为模型组(不用药物干预)、阳性药(达那唑)组、温经汤加味组(低、中、高3种剂量)。阳性药对照组给予达那唑63 mg·kg-1连续4周灌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5 g·kg-1、10 g·kg-1、20 g·kg-1连续4周灌胃。取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MMP-9,TNF-α的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B)、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MMP-9、TNF-α、CollagenⅠ、Collagen Ⅲ基因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EM肾虚血瘀证模型组大鼠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MMP-9、TNF-α、CollagenⅠ、Collagen Ⅲ蛋白及其基因表达在模型组子宫内膜组织升高(P < 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温经汤加味治疗组大鼠MMP-9、TNF-α、CollagenⅠ、Collagen Ⅲ蛋白及其基因表达水平均降低(P < 0.01或P < 0.05)。结论 局部微环境免疫抑制微血管新生导致异位内膜侵袭是EM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表现,MMP-9、TNF-α、CollagenⅠ、Collagen Ⅲ过度表达可能促进了这一过程的发生、发展;温经汤加味通过“逆转”MMP-9、TNF-α、CollagenⅠ、Collagen Ⅲ等细胞因子异常升高,起到了解除局部微环境免疫抑制、阻断微血管新生的作用,在治疗EM肾虚血瘀证过程中表现出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陈诚  谈忠  徐立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9):665-667
 目的 观察芍红消结颗粒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组织基质金属酶(MMP-2 mRNA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EMs大鼠模型的异位组织中MMP-2 mRNA的表达。结果 芍红消结颗粒小剂量组抑制异位内膜体积增长(P<0.05,降低异位内膜质量(P<0.01,减少异位组织MMP-2 mRNA的表达(P<0.01。结论 芍红消结颗粒可通过降低EMs大鼠异位组织MMP-2 mRNA的表达,达到治疗EMs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血消癥胶囊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清CA125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Bcl-2蛋白(Bcl-2)在动物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外科手术诱导法建立子宫腺肌病大鼠模型,第8周腹腔静脉取血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血清CA125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Bcl-2在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活血消癥胶囊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清CA125值;VEGF、Bcl-2组织表达减弱。结论活血消癥胶囊可降低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及VEGF、Bcl-2在异位内膜的表达,能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种植,促进异位内膜萎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蕲蛇蛇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牛Ⅱ型胶原(1 g·L-1)诱导大鼠CIA模型。建模21 d后,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美洛昔康组(0.72 mg·kg-1, ig)、蕲蛇蛇毒低、中、高剂量组(0.1, 0.33, 1 mg·kg-1, ip),每天1次,连续治疗21 d。采用HE染色对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生成素1(Ang-1)的含量。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病理评分和微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0.01),滑膜组织VEGF表达量及血清Ang-1含量亦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蕲蛇蛇毒中、高剂量能显著降低大鼠踝关节滑膜的病理评分(P<0.05,P<0.01),蕲蛇蛇毒高剂量能明显降低滑膜微血管密度、VEGF表达和血清Ang-1含量(P<0.05或P<0.01)。 结论: 蛇毒能减轻CIA大鼠的关节病理损伤和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VEGF表达和减少Ang-1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苗药迷沉方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fam样酪氨酸激酶-1(flt-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苗药迷沉方对VD脑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98只Wistar大鼠,采用双侧颈动脉永久结扎术制备VD模型,电脑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苗药迷沉方高、中、低剂量组,并设假手术组对照。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6 mL·kg-1);西药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0.62 mg·kg-1)蒸馏水混合液灌胃;苗药组给予苗药迷沉方低(16 g·kg-1)、中(32 g·kg-1)、高(64 g·kg-1)剂量灌胃; 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神经学评分并结合Morris迷宫实验检测造模成功后4 d、治疗8周后学习记忆成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VEGF,flt-1,BDNF和bFGF表达水平。 结果: 经8周治疗后,动物逃避的潜伏期、错误次数及神经行为学评分,苗药迷沉方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苗药迷沉方中剂量组潜伏期、错误次数及神经行为学评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苗药迷沉方、西药在提高VD大鼠潜伏期,降低VD大鼠错误次数以及对神经行为学评分影响均有显著疗效,而苗药迷沉方组明显优于西药组。苗药迷沉方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组与模型组比,海马内表达VEGF,flt-1,BDNF及bFGF含量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苗药迷沉方中剂量组海马内表达VEGF,flt-1,BDNF及bFGF含量升高最为明显。 结论: 苗药迷沉方能改善VD大鼠行为学评分及提高记忆成绩,其机制可能为增强VD大鼠海马内VECF,flt-1,BDNF及bFGF的表达水平,激发脑内神经的损伤修复达到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秦艽、威灵仙组分配伍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的抗炎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5~6周龄SPF级SD大鼠72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均采用Ⅱ型胶原诱导法复制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模型(CIA)。将造模成功的6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组(0.375 mg·kg-1)、龙胆苦苷配伍木兰花碱组(150.454 1 mg·kg-1+5.061 8 mg·kg-1)、龙胆苦苷配伍灵仙新苷组(150.454 1 mg·kg-1+16.433 1 mg·kg-1)、獐牙菜苷配伍木兰花碱组(3.455 8 mg·kg-1+5.061 8 mg·kg-1)、獐牙菜苷配伍灵仙新苷组(3.455 8 mg·kg-1+16.433 1 mg·kg-1)、獐牙菜苦苷配伍木兰花碱组(9.303 2 mg·kg-1+5.061 8 mg·kg-1)、獐牙菜苦苷配伍灵仙新苷组(9.303 2 mg·kg-1+16.433 1 mg·kg-1),每组8只,共9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或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15 d。实验中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一般状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E2(PGE2)、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 Ab)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IHC)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踝关节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踝关节NF-κB、VEGF的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较差,足跖肿胀显著;血清CRP、anti-CCP Ab、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踝关节组织结构破坏严重;踝关节NF-κB、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改善;血清TNF-α、IL-1β、RF、CRP、PGE2及anti-CCP Ab的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龙胆苦苷配伍灵仙新苷降低TNF-α与IL-1β、龙胆苦苷配伍木兰花碱降低RF与CRP、獐牙菜苦苷配伍木兰花碱降低PGE2、獐牙菜苷配伍灵仙新苷降低anti-CCP Ab的效果优于其他组分配伍;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踝关节NF-κB、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其中獐牙菜苦苷配伍灵仙新苷下调蛋白及mRNA表达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秦艽、威灵仙组分配伍对RA模型大鼠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二药组分配伍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协同增效的作用,其中龙胆苦苷配伍木兰花碱、龙胆苦苷配伍灵仙新苷、獐牙菜苷配伍灵仙新苷、獐牙菜苦苷配伍木兰花碱及獐牙菜苦苷配伍灵仙新苷5种组分配伍模式具有潜在优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炎性因子分泌及抑制NF-κB、VEGF蛋白和mRNA的异常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红芪黄酮在不同时间点对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微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 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144只,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强的松组、红芪黄酮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博莱霉素气管滴入方法建立肺纤维化模型,从造模后第2天起,各药物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按时间点连续灌胃治疗14,28 d,免疫组化法观察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表达。 结果: 14,28 d模型组大鼠肺组织VEGF,VEGFR2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增强(P < 0.05, P < 0.01),14 d红芪黄酮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VEGF,VEGFR2表达较14 d模型组减弱(P < 0.05)。28 d红芪黄酮高剂量组VEGF,VEGFR2表达水平较28 d模型组减弱(P < 0.05)。14,28 d红芪黄酮低剂量组VEGF、VEGFR2表达较28 d模型组相近。14,28 d红芪黄酮中剂量组VEGF,VEGFR2表达介于14,28 d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但与14,28 d模型组相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红芪黄酮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微血管新生相关促进因子(VEGF及VEGFR2),进而抑制了病理性微血管的生成,而达到了延缓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自发糖尿病KK/Upj-Ay小鼠视网膜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通心络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KK/Upj-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通心络生药1,2,4 g·kg-1,ig给药12周),实验以C57BL/6小鼠为正常组。用血液黏度仪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聚集仪测定红细胞聚集指数;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和VEGFR2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HIF-1a,VEGF,VEGFR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C57BL/6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应用通心络中、高剂量治疗的KK/Upj-Ay小鼠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P0.05,P0.01);高剂量通心络组的低切全血黏度降低(P0.05),血浆黏度较模型组也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HIF-1a,VEGF,VEGFR2蛋白和VEGF,VEGFR2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通心络ig治疗后,各剂量组HIF-1a,VEGF,VEGF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通心络可抑制自发性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HIF-1a/VEGF/VEGFR-2信号途径,此作用可能与其改善糖尿病血液流变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芎化瘀胶囊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参芎化瘀胶囊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参芎化瘀胶囊高、中、低剂量预处理组(480,240,120 mg·kg-1).各组又分为缺血2h再灌注后3,6,12,24,48,72 h组,每组6只.ig给药7d,每天1次,第7天ig2 h后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的表达,同时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各时间点(3,6,12,24,48,72 h)VEGF表达增强(P <0.05,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参芎化瘀胶囊预处理组能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各时间点(3,6,12,24,48,72 h)VEGF表达均明显增强(P <0.05,P<0.01),其中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参芎化瘀胶囊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蒙古族药阿给炭对应激型胃溃疡模型大鼠溃疡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阿给炭促进胃溃疡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84只SD大鼠分为7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云南白药组(0.18 g·kg-1),阿给生药组(1.35 g·kg-1),阿给炭药低、中、高剂量组(0.9,1.35,1.8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水浸束缚应激方法复制急性胃溃疡大鼠模型。连续给药1周后,常规处死动物,剪取胃部溃疡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技术检测VEGF及VEGF受体(VEGFR),b FGF及b FGF受体(b FGFR)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急性应激性溃疡导致大鼠溃疡组织b FGF(P0.01)和b FGFR(P0.0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阿给炭低剂量组明显升高了大鼠溃疡组织VEGF mRNA(P0.05)以及VEGF和VEGFR蛋白表达(P0.05),但无剂量相关性;其他各组与模型组无差异;中剂量、高剂量阿给炭和云南白药显著升高b FGF的蛋白表达(P0.01),高剂量阿给炭同时也升高了b FGF和b FGFR mRNA(P0.01)和b FGFR蛋白表达(P0.05)。结论:阿给炭促进胃溃疡愈合的分子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及其受体蛋白,b FGF及其受体蛋白有关,对VEGF,b FGF和b FGFR的调控是在转录水平,对VEGFR的调控是在后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基于子宫肌瘤核心病机消癥方辨治子宫肌瘤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消癥方辨治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80例子宫肌瘤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丸,6 g/次,2次/d。观察组给予消癥方辨治加减治疗,1剂/d。两组疗程均为12周。测定治疗前后肌瘤体积;记录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检测性激素水平及血清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和肌瘤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雌二醇(E2)、孕激素(P)水平变化不明显,观察组催乳素(PRL)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子宫肌瘤核心病机创设的消癥方,临床辨证加减治疗能降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缩小子宫体积和肌瘤面积,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VEGF和PRL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化痰消瘤方对Lewis肺癌小鼠瘤质量及肺转移灶的影响,检测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m-23 mRNA表达的情况,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取雄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化痰消瘤方组(50 g·kg~(-1)·d~(-1)),环磷酰胺(CTX)组[0.06 g·kg~(-1)·(3,7 d)~(-1)],共3组,每组10只。右腋下注射细胞悬液建立荷Lewis肺癌小鼠模型,造模后观察21 d,处死,剥离瘤组织,计算抑瘤率,摘取肺组织,固定后显微镜下观察肺转移灶个数,计算抗肺转移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瘤组织中nm-23,VEGF 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中nm-23,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化痰消瘤方组及环磷酰胺组瘤质量、肺转移灶个数均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化痰消瘤方及环磷酰胺能显著下调VEGF蛋白和VEGF mRNA的表达水平(P0.01),能显著上调nm-23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化痰消瘤方具有抑制Lewis肺癌瘤体生长及转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VEGF的表达水平,减弱了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同时上调nm23 mRNA表达水平,抑制肿瘤生成与转移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拟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肾脏功能、形态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及补中益气汤对其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56 d后测定血清甲状腺功能[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光镜下观察肾脏形态,以免疫组化检测VEGF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左旋甲状腺素(L-T4)组及模型组血清BUN均增高(P<0.05),SCr也均增高(P<0.05)。2)肾脏VEGF光密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组均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相比只有补中益气汤组光密度明显升高(P<0.01)。3)PAS染色比较:处理21 d时,模型组呈轻度系膜增生,用药56 d后模型组有中度增生,有部分毛细血管扩张,两用药组以补中益气组增生最轻,L-T4组增生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仍可见毛细血管扩张。[结论]补中益气汤能够促进VEGF分泌,VEGF升高对甲减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实验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血清中内皮素1(ET-1),血管形成素1(Ang-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桃红四物汤(TSD)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48只,以线栓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致局灶性缺血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桃红四物汤3个剂量组(18,9,4.5 g·kg~(-1))和尼莫地平组(0.02 g·kg~(-1))。连续ig 7 d,采用TTC染色法对脑梗死体积进行检测,通过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观察桃红四物汤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ET-1,Ang-1和VEGF水平。结果:桃红四物汤高剂量组能显著减小脑缺血梗死体积。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及血浆黏度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高、中、低3个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桃红四物汤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大鼠的血浆黏度;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能显著降低血清中ET-1含量,显著升高血清中Ang-1和VEGF含量。结论:桃红四物汤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情况以及促进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的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脑缺血大鼠血清中ET-1,Ang-1,VEGF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调冲消癥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及内分泌与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服用乳癖散结胶囊,4粒/次,3次/d,内服;观察组采用调冲消癥方,每天1剂。两组疗程均为12周。进行治疗前后疼痛、肿块评分;检测治疗前后雌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含量,进行治疗前后乳腺钼靶X射线片检测,对有效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经Ridit分析,观察组钼靶X射线摄影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房疼痛、乳房触痛、肿块硬度、肿块分布范围及肿块大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E2和PR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和b F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27.12%低于对照组的47.06%(P<0.05)。结论:调冲消癥方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病能减轻患者疼痛,软化、缩小肿块,并能降低复发率,临床疗效优于乳癖散结胶囊,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内分泌,抑制血管生成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枳术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已建立CAG模型的大鼠,分为模型组,胃复春(0.86 g·kg-1)组,枳术颗粒高、中、低剂量(20,10,5 g·kg-1)组。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胃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腺腔结构不完整,炎细胞浸润黏膜全层,体重增长率降低,COX-2,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枳术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胃复春组均显著增加CAG大鼠体重增长率(P0.01),下调大鼠胃组织COX-2,VEGF蛋白及mRNA表达(P0.01);与胃复春组比较,枳术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均显著增加CAG大鼠体重增长率(P0.01),高剂量组可下调大鼠胃组织COX-2,VEGF蛋白及mRNA表达,但无明显差异。结论:枳术颗粒可加快大鼠体重增长,使CAG大鼠胃黏膜组织得到改善和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胃黏膜破坏因子COX-2,VEGF的表达,起到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