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老年人骨质疏松及其引发的椎体压缩骨折 ,是临床常见病。以往的治疗常采用卧床、患部垫高及药物治疗[1] ,但老年人易并发许多疾病。我院 2 0 0 2年 5月— 2 0 0 3年 6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所致腰背疼痛 2 3例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3例均为我院住院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 ,其中男 6例 ,女 17例 ,年龄 4 5~ 78岁 ,平均6 7.5岁。病程 3d~ 2 .5个月。术前均行X线片检查 ,部分患者行CT检查 ,术后均行CT复查。病变部位 :T10 1椎 ,T113椎 ,T12 9椎 ,L111椎 ,…  相似文献   

2.
黄扬  李海生 《吉林医学》2014,(8):1669-1670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61~82岁,平均73岁。骨折部位:T5骨折2例、T6骨折1例、T10骨折3例、T11骨折6例、T12骨折8例、L1骨折10例、L3骨折5例、L4骨折2例、L5骨折1例、T12和L2骨折2例。病程3 d~24个月,平均13个月。治疗后观察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Cobb's角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单个腰椎骨水泥注射量3~6 ml,单个胸椎骨水泥注射量2~4 ml。7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5例患者骨水泥漏至椎旁组织,1例渗漏至椎管内,1例渗漏至椎间盘内,至随访结束时这7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损伤症状。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在术后第2天明显减轻。本组患者术前Cobb's角(23.1±2.0)°,VAS评分(8.45±1.35)分;术后第5天Cobb's角(9.40±2.5)°,VAS评分(2.10±0.75)分。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一期治疗伴有邻椎椎体血管瘤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VP治疗7例合并有邻椎椎体血管瘤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椎体穿刺均成功,1例发生渗漏。术后6h胸腰部疼痛症状均有缓解,无脊髓及神经根的损伤表现。采用WHO标准评定,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例,有效率100%。结论PVP一期治疗伴有邻椎椎体血管瘤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42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56-88岁,平均74.4岁.应用PVP治疗15例24个椎体,PKP治疗15例18个椎体,术后对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疼痛的缓解、活动能力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7个月(3-15个月).PVP组视觉类比评分平均由术前8.68到术后1.74和最后随访1.13.PKP组视觉类比评分平均由术前8.62到术后1.72和最后随访1.21.PVP和PKP均能恢复伤椎前柱高度,PKP组效果更明显,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VP和PKP均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PKP能更好恢复伤椎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张凯诚   《中国医学工程》2013,(7):131-131,13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采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治疗前及术后1年VAS评分比较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PVP组明显优于非PVP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安全、便捷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透视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在CT透视引导下对13例因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所致疼痛患者[女9例,男4例,平均年龄61岁,病程<3个月,19个椎体(胸椎、腰椎)]实施PVP,对其疼痛缓解、活动状况恢复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 11例术后24h内疼痛完全和显著缓解,2例3 d疼痛完全和显著缓解,均能下床活动.全部病例停用止痛药.术后CT检查发现3个椎体有骨水泥渗漏.2例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acrylate methylmethacrylate,PMMA)复合物进入椎间盘,未出现疼痛等症状.1例少量PMMA复合物漏至椎旁.10例随访3个月,PVP后均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结论 CT透视引导PVP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清义  吴雪晖  许建中  谭祖键 《重庆医学》2007,36(11):1031-103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PVP治疗96例105个椎体病变,其中外伤压缩椎体骨折18例20椎,椎体转移肿瘤8例11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70例74椎. 胸椎38椎, 腰椎58椎,新鲜压缩性骨折(3周以内)78例87椎,陈旧性骨折(骨折3个月以上)18例18椎.90例得到了半年以上的随访.PV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将针尖置于椎体前1/3处,进行椎体骨内静脉造影.最后注入骨水泥2~7ml.术后观察PVP的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94例101个椎体PVP治疗成功,按病例数成功率为97.9% (94/96),按椎体数成功率为96.2% (101/105).术后疼痛81例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3例轻微缓解(MR),2例无效(NR),总有效率为97.9%(94/96);无原椎体再发塌陷.未出现神经受累症状.结论 PVP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5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患者的疗效.其中男4例,女21例;1个椎体骨折18例,2个椎体骨折7例;胸椎15个,其中T11骨折8个,T12骨折7个;腰椎10个,其中L1骨折6例,L2骨折4例.结果 25例患者根据WHO疼痛评价标准,术前疼痛分级Ⅱ级14例,Ⅲ级11例.术后数小时完全缓解20例,术后1周及数周后部分缓解5例.随访半年25例患者手术注入骨水泥椎体均无复发、塌陷.患者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2例。结果:PVP穿刺注射成功率100%,患者术后24 h腰痛明显缓解即可下床活动,无因骨水泥椎体外泄露造成神经压迫症状。随访时间3~15个月,20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4,(3):187-190
[背景]观察导航仪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治疗效果.[病例报告]采用导航仪引导下PVP和PKP治疗OVCF 73例共107个椎体.给其中陈旧性骨折(PVP组)24例29个椎体行PVP治疗,给新鲜骨折(PKP组)49例66个椎体行PKP治疗.给再发骨折9例10次共12个椎体均行PKP治疗.PVP组骨水泥注入量为23mL,PKP组为33mL,PKP组为34mL.随访104mL.随访1037个月,平均为15个月,观察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SA)变化、伤椎高度丢失及再发骨折频度.PVP组与PKP组手术前后1dVAS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d伤椎平均高度与术前比较均恢复(P<0.05),PKP组恢复更加显著(P<0.05).随访10个月时与术后1d的VSA比较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伤椎高度均有丢失,而PKP组丢失略大(P<0.05).PVP组中术后再发骨折2例,PKP组中7例.[讨论]导航仪引导下PVP和PKP治疗OVCF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5例30椎,其中T81椎,T113椎,T1212椎,I111椎,L22椎,L31椎。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疼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VAS)由术前的平均8.4分下降到术后的2.2分。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55.3±34.2)%,中部恢复(61.5±35.1)%,后缘恢复(40.1±32.3)%。手术后Cobb角平均改善9.6°(0—30°)平均灌注骨水泥5.6ml(2.5~9.0ml)。除1个椎体前缘有少计:未引起临床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其余椎体均无明显骨水泥渗漏。随访2~18个月.平均9.5个月,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有效地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矢状而排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毛峰  廖燚 《河北医学》2010,16(12):1478-1481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c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采用双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4例(14个椎体),男3例3椎,女11例11椎;年龄59—78岁,平均64.7岁。T11椎体6例、T12椎体5例、L1椎体2例、L2椎体1例。术前CT显示椎体后壁均完整,伤椎均经MRI证实为新鲜损伤。术前双能量骨密度仪测定证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平均T—score为-2.8。结果:14例患者无术中死亡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不良反应发生,1例出现骨水泥向椎体前方轻微外漏,未出现神经压迫症状;术后24—48h内腰背痛完全缓解10例,显著缓解4例,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4分(6.5-10)降至术后平均2.3分(0—3.5)。术后伤椎前、中部的高度恢复到原椎体高度的75.2%±14.2%、79.6%±13.3%。手术前后侧位X线片示Cobb角平均改善13.6°。平均随访7个月,失访1例,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方式,无疼痛,伤椎高度无丢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VP对我院2010年8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42例骨质疏骨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0椎体)进行了治疗,并于术后对其进行为期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结果:①此42例患者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为1~5d(平均3d),VAS评分为1.89土1.48,对治疗的主观满意度为89%.②术后,腰痛部分缓解或腰痛消失的患者有39例,术后腰痛无明显缓解的患者有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患者有6例(6个椎体,其中2例为椎前渗透,3例为椎旁渗透,1例为椎间渗透).此次治疗的有效率为92.8%.③在术后6个月呢,所有患者的椎体高度均未进一步降低,相邻椎体间均未发生骨折.结论:应用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在缓解疼痛和功能恢复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本组32例42个病椎,男12例,女20例,年龄56—85岁,平均69岁,骨折部位为T9-L5,其中胸椎19个,腰椎32个.在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病椎并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成形,并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2天、1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疗效主要包括镇痛效果和病椎高度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32例42个病椎均穿刺成功,注入PMMA2.5-4.5ml,平均3.2ml/椎体.术后第二天VSA评分(2.15±1.15),较术前有显著改善.随访时间2—16个月,平均12个月,PVP治疗组与同期非PVP治疗组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全安、便捷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后壁骨折并椎管内占位的老年骨质疏松 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于2010年7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对50例(50个椎体)后壁骨折并椎管内占 位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VP治疗,详细记录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活 动能力评分。结果:完整随访42人,术后2 h,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止痛药使用评 分、活动能力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于后壁骨折并椎管内占位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 者,PVP是理想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健  刘建  徐卫星 《浙江医学》2016,38(10):697-69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PVP的病例资料,其中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骨折12例,同时随机选择15例无腰椎融合术病史、性别匹配且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骨折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4.0±6.4)岁;骨折均发生在融合节段的近侧椎体,依据AO分型均为A1型骨折,平均BMD(-2.1±0.5)T。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骨折患者VAS由术前(8.2±1.1)分降至术后1个月(3.0±0.7)分、术后6个月(2.3±0.5)分,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由术前(84.6±6.8)%降至术后1个月(30.6±5.4)%、术后6个月(26.0±4.8)%,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骨折患者各个时间点VAS、OD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融合术后邻椎骨折患者BM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未发生明显的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期间未出现伤椎再骨折或其他椎体骨折。结论PVP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骨折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接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淇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 h、7 d、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骨折线消失率和椎体压缩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近期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椎体压缩程度,促进骨折线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侧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单侧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5例,男8例20个伤椎,女17例46个伤椎。年龄64~83岁。骨折部位T8~L3。结果 2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19例疼痛缓解,6例疼痛明显减轻,有腰背部酸胀感,经对症治疗1周后缓解。结论单侧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可靠、安全,手术创伤较小,费用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评价。方法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22例。结果PVP技术成功率100%。随访1~12个月,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6例和无效(NR)2例,有效率91%,术中椎体周围骨水泥渗漏5例,但无一例出现临床症状。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006年12月~2010年10月共124例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椎体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人.随机抽出10例(12个椎体)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病例,为 A 组;随机抽取10例(14个椎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病例,为 B 组.20例患者共26个椎体,男8例,女12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65岁.随访3个月~2年,平均7.5个月.在疼痛缓解情况、病椎高度恢复率、后凸畸形恢复和并发症方面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在疼痛缓解、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椎体后缘高度恢复和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VP 和 PKP 都能减轻患者疼痛,恢复病椎前缘高度和纠正后凸畸形,但在椎体后缘高度恢复和并发症方面,PKP 较 PVP 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